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建明 王慧明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评价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患牙,其中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10颗(BMP组),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10颗(GTR组),常规牙周翻瓣术... 目的 评价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患牙,其中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10颗(BMP组),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10颗(GTR组),常规牙周翻瓣术治疗10颗(OFD组),作为对照组。术后12周、24周分别观察各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PD)、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临床牙周附着丧失(C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等临床指标变化。用SPSS10.0软件包对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术后PPD、HPD、CAL和SBI均有明显减少,BMP组、GTR组与OFD组相比较,减少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BMP组与GTR组相比,PPD和CAL减少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SBI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X线比较,BMP组可见阴影变小,牙槽骨密度增加更为明显。结论 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GTR技术与传统的GTR术和牙周翻瓣术相比,更能有效减轻牙周炎症、减少牙周袋深度、增加临床牙周附着水平和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修复的能力。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GTR技术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蛋白 重组合异种骨 胶原膜 根分叉病变 引导组织再生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颌骨囊肿术后骨腔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建明 王志刚 王慧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颌骨囊肿术后骨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例颌骨囊肿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例颌骨囊肿摘除后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可溶止血纱布充填;对照组:术后骨腔放置可溶止血纱布。观察术后6个月X线...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颌骨囊肿术后骨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例颌骨囊肿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例颌骨囊肿摘除后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可溶止血纱布充填;对照组:术后骨腔放置可溶止血纱布。观察术后6个月X线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骨密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富血小板血浆的局部应用有利于颌骨囊肿术后骨腔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颌骨囊肿 修复 可溶止血纱布
下载PDF
颌骨囊肿手术中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应用研究
3
作者 何建明 王志刚 王慧明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72-173,共2页
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颌骨囊肿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浙江嘉兴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3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颌骨囊肿摘除后骨腔用含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数字纱布充填... 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颌骨囊肿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浙江嘉兴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3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颌骨囊肿摘除后骨腔用含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数字纱布充填为试验组,术后骨腔只用数字纱布充填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0d创口愈合情况和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术后10d创口软组织愈合和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骨密度的变化,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局部应用能促进软硬组织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颌骨囊肿 骨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