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其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的影响 被引量:64
1
作者 占道伟 孙建华 +9 位作者 罗开涛 徐陆周 周俊灵 裴丽霞 陈璐 吴晓亮 张佶玮 张伟 焦黛妍 朱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9例予针刺太冲、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28例予口服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日3次)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9例予针刺太冲、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28例予口服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日3次)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均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均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P<0.01,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治疗1周后、4周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对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药物组(P<0.01,P<0.05),其总有效率为89.66%(26/29),亦优于药物组的67.85%(19/28,P<0.05)。结论: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刺治疗可降低患者内脏敏感性,改善肠动力紊乱状况,调节脑-肠互动作用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疗法 5-羟色胺
原文传递
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1
2
作者 高峰 占道伟 陆海娟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8期1344-1345,共2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温针灸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温针灸对照组,每组30例。热敏灸治疗组在颈项部、肩胛部通过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温针灸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温针灸对照组,每组30例。热敏灸治疗组在颈项部、肩胛部通过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探寻出热敏点后,在热敏点处进行定点悬灸,直到热敏感消失,热敏灸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针刺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大椎及百会穴并在上述穴位得气后施以温针灸,对照组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记录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并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性。结果 1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热敏灸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与温针灸对照组有效率83.3%比较P<0.05;2治疗前后2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减轻患者眩晕症状,能提高临床效果,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温针灸 椎动脉型颈椎病
原文传递
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高峰 郝亚波 罗开涛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温针灸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差异。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针推康复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温针灸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差异。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针推康复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热敏灸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WOMAC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热敏灸治疗组总有效率87.10%(27/31),温针灸对照组总有效率78.13%(25/3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2个疗程后均显著改善(均P<0.01),2组经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WOMAC积分在治疗2个疗程后均显著改善(P<0.01),2组经治疗后WOMAC积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WOMAC积分,疗效与温针灸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温针灸 膝骨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推拿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者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高峰 罗开涛 +3 位作者 沈志方 高峰 付源鑫 沈清河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8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推拿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者肌力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针推康复科就诊的65例符合骨骼肌减少症诊断及纳入标准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推拿功法易筋经锻炼...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推拿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者肌力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针推康复科就诊的65例符合骨骼肌减少症诊断及纳入标准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推拿功法易筋经锻炼组(33例)和空白对照组(32例),其中,易筋经锻炼组进行12周持续推拿功法易筋经锻炼干预,分别于易筋经锻炼前和锻炼4、8、12周时应用电子握力器及椅上坐起和蹲下站起测量的方法,对参与研究的患者分别进行左、右手握力和双下肢骨骼肌肌力的测量。空白对照组只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指导,不参与易筋经锻炼,但与易筋经锻炼组同时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然后分别进行2组组内和组间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2组组间干预前左右手握力、15s椅上坐起与蹲下站起次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推拿功法易筋经锻炼组组内干预12周后与干预前相比左右手握力明显增加(均P<0.05),15 s椅上坐起与蹲下站起次数明显增加(均P<0.05);12周后2组组间相比,易筋经组双手握力与15s椅上坐起与蹲下站起次数均明显增加(均P<0.05);对照组组内4次试验测量结果经对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持续推拿功法易筋经锻炼,可以明显改善老年人骨骼肌肌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筋经 骨骼肌减少症 肌力 老年人
原文传递
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沈来华 罗开涛 +2 位作者 高峰 李蕴文 姚青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12期841-842,共2页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治疗组)108例和普通针刺及拔罐治疗(对照组)102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颈椎活动度评定和疗效评价。结...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治疗组)108例和普通针刺及拔罐治疗(对照组)102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颈椎活动度评定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优于对照组(82.4%)(P<0.01)。结论 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能有效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温针疗法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下载PDF
“益肾活血通脉”手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峰 吴山永 +1 位作者 袁巨英 沈志方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9期1452-1453,1551,共3页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通脉"推拿手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的控制及昼夜节律长期效应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口服药物加推拿治疗组和单纯口服药物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性...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通脉"推拿手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的控制及昼夜节律长期效应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口服药物加推拿治疗组和单纯口服药物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性别、年龄等基线水平相同,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进行试验观察,药物加推拿治疗组口服代文(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公司)80 mg,1次/d,并采用"益肾活血通脉"手法进行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代文80 mg,1次/d。药物加推拿组每日推拿1次,每周6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记录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并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显著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24 h SBP、24 h DBP、24 h PP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药物加推拿组24 h SBP、24h PP较药物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组24 h DBP较药推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活血通脉"推拿手法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较好的作用,尤其对动态脉压有良性调节作用,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活血通脉”手法 高血压病 血压变异性
原文传递
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灸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忠强 杨帆 +4 位作者 朱鑫鑫 金文杰 徐晓丽 占道伟 钱立锋 《中国康复》 2022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技术(RFE)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RFE组、联合组3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增加针灸治疗,RFE组增加反复促通技术治疗...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技术(RFE)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RFE组、联合组3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增加针灸治疗,RFE组增加反复促通技术治疗,联合组增加针灸联合反复促通技术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比较3组患者的Barthel日常生活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BI、FMA、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联合组BI、FMA及SS-QOL评分均高于其余两组(均P<0.05),针灸组和RF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灸可以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梗死 反复促通技术 针灸 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基于反复促通疗法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影响
8
作者 陈忠强 康赵颖 +3 位作者 占道伟 徐晓丽 钱纪聪 钱立锋 《中国康复》 2024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反复促通疗法(RFE)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RFE的步行训练,对照... 目的:观察基于反复促通疗法(RFE)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RFE的步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步频、步幅、步速、患足足底压力比(PPF)和包络椭圆面积(EEA)等步态参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LA、FAC、BBS评分及步频、步幅、步速、PPF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LA、BBS评分及步频、步幅、步速、PP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FAC评级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EEA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反复促通疗法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步行功能的重建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改善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反复促通疗法 步行训练 下肢功能障碍
下载PDF
规范化康复护理随访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姚青 陆海娟 《健康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观察规范化康复护理随访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8例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康复指导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每2周一次的电话随访和每月一次... 目的观察规范化康复护理随访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8例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康复指导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每2周一次的电话随访和每月一次的康复护理上门随访,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进行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中文版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经过3个月的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EF 4个领域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者改良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治疗组。结论规范化康复护理随访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 康复护理 随访 脑卒中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不同体位下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忠强 徐晓丽 +2 位作者 俞佳锋 钱立锋 康赵颖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第5期7-8,共2页
目的 比较不同体位下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功能障碍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为临床选用适宜的治疗体位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随机分为俯卧位组、健侧卧位组与患... 目的 比较不同体位下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功能障碍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为临床选用适宜的治疗体位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随机分为俯卧位组、健侧卧位组与患侧卧位组各15例。三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选取不同体位进行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三组治疗前后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量表(JOA)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 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JOA及WHOQOL-BREF评分较前升高,且俯卧位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另两组,JOA及WHOQOL-BREF评分高于另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体位下使用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改善疼痛、腰部功能、生存质量,但俯卧位下患者疗效优于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体位
下载PDF
康复训练联合绳带捆绑法对脑卒中后偏瘫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钱纪聪 毛文浒 +2 位作者 俞佳锋 陈忠强 顾昭华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22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绳带捆绑法对脑卒中后偏瘫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予绳带捆绑...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绳带捆绑法对脑卒中后偏瘫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予绳带捆绑法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10秒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T)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BBS评分及10MW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绳带捆绑法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屈肌协同模式,提高步行速度、平衡和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带捆绑法 脑卒中 偏瘫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