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联合血清学指标对强直性脊柱炎外周附着点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世臻 王丽 +1 位作者 亓晓敏 刘金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9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学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护骨素(OPG)在强直性脊柱炎(AS)外周附着点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AS患者34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两组均行超声和血...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学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护骨素(OPG)在强直性脊柱炎(AS)外周附着点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AS患者34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两组均行超声和血清学检查,比较两组外周附着点病变检出率、附着点病变分布情况,以及ESR、RANKL、OPG和格拉斯哥超声附着点炎评分系统(GUESS)评分的差异。分析ESR、RANKL、OPG与外周附着点病变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ESR、RANKL、OPG、GUESS评分及四项联合诊断AS外周附着点病变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检出附着点病变205个,其中骨赘(25.37%)最常见,其次为滑囊炎(23.41%)、肌腱增厚(20.98%)、骨侵蚀(12.20%)、关节腔积液(11.71%);对照组检出附着点病变41个,其中肌腱增厚(53.66%)最常见,其次为骨赘(34.15%)、滑囊炎(9.76%)。观察组ESR、RANKL、GUE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PG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ESR、RANKL与滑囊炎、关节腔积液均呈正相关(均P<0.05),OPG与滑囊炎、关节腔积液、骨侵蚀、骨赘、血流信号均呈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SR、RANKL、OPG、GUESS评分及四项联合诊断AS外周附着点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0.778、0.774、0.833、0.955,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均P<0.05)。结论超声联合ESR、RANKL、OPG在AS外周附着点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 护骨素 强直性脊柱炎 外周附着点病变
下载PDF
探讨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性晕厥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昌盛 梁鹏 王元元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6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性晕厥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特检科接受收的90例疑似存在心源性晕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均实施静息心电图描记和动态心电图动态进行检测。以临床综合诊断为... 目的 探讨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性晕厥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特检科接受收的90例疑似存在心源性晕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均实施静息心电图描记和动态心电图动态进行检测。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性晕厥的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研究两种检查方法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特殊心电图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对预警猝死标志心电波形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90例疑似患者最终诊断75例心律失常性晕厥(83.33%),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率81.11%、灵敏度80.00%、特异度86.67%,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37.78%、40.00%、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7、5.000、4.923,P=0.017、0.025、0.027)。动态心电图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特殊心电图波型心律失常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J波综合征、长QT综合征、早复极综合征、Ⅰ型Brugada波、Lambda波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律失常性晕厥的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显著,临床价值较高,对心律失常性猝死早期心电图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晕厥 动态心电图 静息心电图 预警猝死波形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琳琳 李洁 +4 位作者 韩绍磊 熊春梅 李红宇 刘晨帆 李建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4期39-40,共2页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124例肝硬化患者,将其中60例代偿期硬化者设为研究A组,另64例失代偿期硬化者设为研究B组(其中40例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124例肝硬化患者,将其中60例代偿期硬化者设为研究A组,另64例失代偿期硬化者设为研究B组(其中40例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三组肝血流参数变化情况。结果研究A、B两组门脉主干内径、门脉截面积、门脉充血指数均比对照组高,且门脉血流速度、门脉血流量比对照组低(P<0.05);失代偿期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脾肿大肝硬化患者脾静脉与门脉血流速度、充血指数、血流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肝硬化门脉血流改变的诊断,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病情发展、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肝硬化 门脉血流
下载PDF
电针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李秀 魏莉娟 吴敏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645-1649,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55例(脱落5例)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组56例(脱落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电针联合手法松解治疗。两组...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55例(脱落5例)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组56例(脱落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电针联合手法松解治疗。两组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中医疗效。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ing,VAS)评估患者主观的疼痛程度和压痛点疼痛程度。使用盆底表面肌电检测仪测定患者前后静息状态的肌电波幅和变异系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环氧化酶2、β-内啡肽、白介素1的水平。运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8.18%),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观疼痛程度、压痛点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减轻(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后静息状态的肌电波幅和变异系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环氧化酶2、白介素1均低于治疗前,β-内啡肽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环氧化酶2、白介素1均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手法松解可提高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减轻中医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调节疼痛介质的释放,降低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手法松解 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中医症状 疼痛程度 疼痛介质 日常生活
下载PDF
比较心电图在诊断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吕昌盛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11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措施实施后,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各指标情况,评估其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该院的2020年6月—2021年6月50例应激性心肌病患者、5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实施心电图诊断措施... 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措施实施后,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各指标情况,评估其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该院的2020年6月—2021年6月50例应激性心肌病患者、5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实施心电图诊断措施,分析各导联ST-T变化、病理性Q波、镜像改变。结果应激诱发因素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0,P<0.001);应激性心肌病比例在下壁(Ⅱ、Ⅲ、aVF)ST段抬高(占86.00%)、-aVR导联ST段抬高(占96.00%)显著高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40、51.492,P<0.001);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相比,应激性心肌病在T波倒置(占60.00%)、病理性Q波(占16.00%)、镜面改变(占0.00%)、V1导联ST段抬高(占6.00%)等指标方面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5、31.818、53.846、55.854,P<0.001)。结论心电图诊断效果显著,临床价值较高,对应激性心肌病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应激性心肌病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性的早期监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巴照贵 刘丹丹 +2 位作者 王巧慧 刘军锋 吕花营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71-1675,共5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WI)早期监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耐药性的价值。方法 选择单纯进行化疗的NSCLC患者75例,在首次化疗前,化疗1周期、化疗2周期、化疗4周期及化疗6周期分别行常规MRI及DWI扫描。根据后续治疗中肿瘤...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WI)早期监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耐药性的价值。方法 选择单纯进行化疗的NSCLC患者75例,在首次化疗前,化疗1周期、化疗2周期、化疗4周期及化疗6周期分别行常规MRI及DWI扫描。根据后续治疗中肿瘤最大径的变化将所有患者分为耐药组及非耐药组,对比分析两组各监测时间点间ADC值的变化,并对有意义的ADC变化值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75例晚期NSCLC患者,耐药组43例,非耐药组32例。非耐药组化疗第1、2周期间ADC变化值(ADC42d-21d值)明显高于耐药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2,P=0.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79,最佳界点值为0.15,以此界点值作为阈值监测肺癌耐药的敏感度为69.8%,特异度为78.1%;非耐药组第2疗程化疗后1周与第1疗程化疗结束间ADC的变化值(ADC28d-21d值)明显高于耐药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3,P=0.030),ROC曲线下面积为0.634,最佳界点值为0.09,以此界点值作为阈值监测肺癌耐药的敏感度为58.1%,特异度为65.6%。二者ROC曲线下面积比较,ADC42d-21d值的预测价值明显高于ADC28d-21d值(Z=2.137,P=0.033)。结论 根据化疗第1、2周期间ADC值的变化可以早期对NSCLC的耐药性做出较为准确的判定,指导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化疗耐药 非小细胞肺癌
原文传递
探讨DWI对肺癌靶向治疗疗效监测的最佳时间点
7
作者 吕花营 韩志光 +2 位作者 王巧慧 刘丹丹 巴照贵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378-1381,共4页
目的探讨DWI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疗效早期监测的最佳时间点。方法选取62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对肿瘤首次靶向治疗前1周内、靶向治疗后1周、3周(第1疗程)、6周(第2疗程)行胸部MRI扫描,在第2疗程治疗结束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 目的探讨DWI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疗效早期监测的最佳时间点。方法选取62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对肿瘤首次靶向治疗前1周内、靶向治疗后1周、3周(第1疗程)、6周(第2疗程)行胸部MRI扫描,在第2疗程治疗结束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后1周、3、6周4个时间点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其变化。结果有效组治疗后1周及3周的ADC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无效组治疗前后ADC值无明显差异。有效组治疗后3周的ADC值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ROC分析治疗后1周及3周ADC值变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870(z=2.032,P=0.042)。肿瘤缩小与肿瘤靶向治疗前ADC值呈负相关(r=-0.418),与治疗后1周和3周ADC值的增加呈正相关(r=0.30、0.501)。结论以靶向治疗第1疗程结束时作为监测时间点,DWI可以对NSCLC的靶向治疗疗效做出较为准确的早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靶向治疗 疗效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及护理差错的影响
8
作者 韩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9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及护理差错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1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10名血液透析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5)采用风险管理,对照组(n=5)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及护理差错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1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10名血液透析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5)采用风险管理,对照组(n=5)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护理质量、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带教能力、理论知识、宣教能力、科研能力、实践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患沟通、基础护理、文字书写、健康教育、专科护理、护理技能、物品准备、仪器准备、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登记错误、漏抄/误抄医嘱、器械准备不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嘱处理不当、护患矛盾、手卫生意识薄弱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护理人员实行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差错 综合能力
下载PDF
BOPPPS+微课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的应用与探索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修振 王莉芝 +1 位作者 陈玲 杨勇进 《中国病案》 2023年第1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BOPPPS构建微课体系的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并分析BOPPPS+微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7月5日-2022年6月26日轮转消化内科实习的2017级临床专业72名实习生作为... 目的探讨基于BOPPPS构建微课体系的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并分析BOPPPS+微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7月5日-2022年6月26日轮转消化内科实习的2017级临床专业72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名。实验组采用BOPPPS+微课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比较两组学生实习结束后的出科考核成绩和调查问卷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组学生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成绩(26.22±2.46)分、技能操作成绩(26.24±3.84)分、病例分析成绩(35.24±2.84)分和总成绩(86.49±4.2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2.55±2.55)分、(23.78±4.24)分、(32.78±3.24)分和(78.78±3.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和满意度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实习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职称、微课质量和课堂参与度是BOPPPS+微课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结论基于BOPPPS的微课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能力和教学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 微课 消化内科 临床实习
原文传递
CT影像学特征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鉴别中的作用
10
作者 韦平 高彦 +1 位作者 高利利 苏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CT影像学特征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细胞瘤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0年12月于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的24例患儿为观察组,并选取良性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GBN)2... 目的:探讨CT影像学特征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细胞瘤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0年12月于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的24例患儿为观察组,并选取良性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GBN)27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间比较,对照组钙化位置多为偏心型,观察组钙化位置分布相似(P <0.05);对照组钙化形状更多见微钙化和粗大钙化,观察组钙化形状更多见混合钙化(P<0.05);对照组微钙化密度多为很高,观察组均稍高(P <0.05);对照组钙化清晰,观察组钙化多为模糊及部分清晰(P <0.001)。两组患者肿块最大径、肿块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钙化位置、形态、微钙化密度分级、清晰度、钙化灶数目、平均钙化密度、肿块最大径、肿块截面积均是NB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CT影像学特征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中具有差异表现,CT影像学特征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鉴别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钙化特征 儿童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
下载PDF
MRI成像评估肺癌免疫治疗早期反应的可行性研究
11
作者 朱婷婷 吕花营 +1 位作者 陈雷 张伟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0期82-84,87,共4页
目的:采用弥散系数(ADC)、弥散加权成像(DWI)等技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免疫治疗,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在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30例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和含... 目的:采用弥散系数(ADC)、弥散加权成像(DWI)等技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免疫治疗,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在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30例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和含铂类药物进行免疫治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8周行胸部CT扫描。依据CT扫描瘤体直径改变,将患者分成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ADC值、最大径、最小径变化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4周后,有效组与无效组肿瘤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有效组的ADC值升高,无效组ADC值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两组肿瘤直径变化率及ADC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效组ADC变化率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MRI与DWI联合检查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早期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ADC值的变化率是评价免疫治疗效果的一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系数 肺癌 疗效评估
下载PDF
高频超声和MRI检查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利利 李爱银 +3 位作者 李金娥 刁玉红 马学芹 韦平 《江苏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和MRI检查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病灶的影像学特征。方法乳腺IDP患者115例(130个病灶)均行高频超声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共有影像学特征及不同影像特征。结果高频...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和MRI检查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病灶的影像学特征。方法乳腺IDP患者115例(130个病灶)均行高频超声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共有影像学特征及不同影像特征。结果高频超声和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95.38%vs.96.92%)和病灶诊断符合率(81.54%vs.72.31%)均相仿(P>0.05)。共有影像学特征中,与MRI检出病灶比较,高频超声检出病灶多见导管扩张和钙化灶,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病灶在扩张导管直径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频超声检出病灶中,导管扩张病灶特征为病灶直径偏小,乳头溢液、距乳头距离<20 mm、病灶边缘光滑、病灶形态规则比例较高,钙化灶比例较少,且导管扩张病灶和无导管扩张病灶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MRI检出病灶中,边缘不光滑病灶特征为病灶直径偏大、表观弥散系数值偏低及病灶形态不规则比例较高,且边缘光滑病灶和边缘不光滑病灶在强化方式和BI-RADS分级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和病灶诊断符合率相当。高频超声和MRI可用于辅助诊断乳腺I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内乳头状瘤 高频超声 磁共振成像 乳腺
原文传递
脓毒症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过程中淀粉样蛋白A和降钙素原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李凤林 苗永政 李敏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探讨淀粉样蛋白A(SAA)和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0月-2022年7月收治的疑似脓毒症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将脓毒症患者72例为试验组,非... 目的:探讨淀粉样蛋白A(SAA)和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0月-2022年7月收治的疑似脓毒症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将脓毒症患者72例为试验组,非脓毒症患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CT、SAA、CRP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效能。另根据28d生存情况,分析PCT、SAA、CRP对脓毒症的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试验组SAA、PCT、CRP高于对照组(P<0.05);SAA、PCT和CRP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6.7%、85.1%、88.0%。ROC曲线分析显示,PCT、SAA、CRP评估脓毒症预后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9.8%、85.8%、82.3%,两两联合及三者联合后,AUC均高于0.898,且以三者联合的AUC最高,为98.3%,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97.62%。结论:血清SAA和PCT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蛋白A 降钙素原 脓毒症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洁 熊春梅 +3 位作者 韩绍磊 李红宇 刘晨帆 李建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5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受检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观察门静脉的内径(DPv)、血流速度(VPv)及血流量(QP...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受检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观察门静脉的内径(DPv)、血流速度(VPv)及血流量(QPv),并观察不同的肝功能的childPugh分级(患者依此分为A、B、C三级)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的DPv及QPv均低于研究组,VPv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Pv随着肝功能分级程度增加呈增宽趋势,但各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v随着肝功能分级程度增加而减小,但A、B与C级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Pv随着肝功能分级程度增加而减少,A、B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级和A、B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是一种良好的检测方法 ,利于临床准确判断肝硬化的进展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表现 门静脉 肝硬化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丽 韩国哲 +1 位作者 夏英凯 郭秀凤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TIA患者并发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月本院诊治的141例TIA患者为TIA组,另选取同期141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ELISA测定血清NT-pr... 目的探究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TIA患者并发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月本院诊治的141例TIA患者为TIA组,另选取同期141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ELISA测定血清NT-pro-BNP、ox-LDL水平。按ABCD2评分将TIA患者分为低危组(n=48)、中危组(n=50)、高危组(n=43),比较三组血清NT-pro-BNP、ox-LDL水平;按TIA患者90 d内是否发生CI将其分为未并发CI组(n=102)和并发CI组(n=39),比较两组TIA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NT-pro-BNP、ox-LDL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TIA患者并发CI的影响因素。结果TIA组患者血清NT-pro-BNP、ox-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着TIA疾病加重,TIA患者血清NT-pro-BNP、ox-LDL水平呈升高趋势(均P<0.05)。与未并发CI组相比,并发CI组TIA患者糖尿病史、临床症状持续时间≥60 min、高血压史的比率及血清NT-pro-BNP、ox-LDL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NT-pro-BNP、ox-LDL与TIA患者并发CI相关(均P<0.05)。结论NT-pro-BNP、ox-LDL在TIA患者血清中水平较高,二者均与TI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TIA并发CI相关,均有望成为评估TI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TIA 脑梗死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与脑白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丽 韩国哲 夏英凯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3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与脑白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莱钢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SVD患者为观察组82例,同期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与脑白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莱钢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SVD患者为观察组82例,同期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Fazekas视觉评分法,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36例和重度组19例。检测所有患者IL-18、 VCAM-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CSVD患者IL-18、 VCAM-1与Fazeka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VD患者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IL-18、VCAM-1水平均升高(t=11.683、11.450,P <0.05)。与轻度组CSVD患者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IL-18、VCAM-1水平均上升(P <0.05),重度组患者血清IL-18、VCAM-1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 <0.05)。血清IL-18、VCAM-1水平与Fazek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19、0.594,均P <0.05);高水平IL-18、VCAM-1是影响CSVD患者脑白质病变加重的危险因素[OR(95%CI)=3.170(1.541~6.521)、2.859(1.661~4.920),P <0.01]。结论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IL-18、VCAM-1表达与脑白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是影响CSVD患者脑白质病变加重的危险因素,可能可以作为指示CSVD患者病情发展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脑白质病变 白介素-18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围手术期门静脉及左心功能评价中的研究
17
作者 李建志 程广霞 +2 位作者 李洁 熊春梅 李红宇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8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术患者围手术期门静脉情况及其左心功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而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术患者围手术期门静脉情况及其左心功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而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术前与术后患者门静脉高压指标与心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门静脉高压指标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门静脉高压状况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支架内血流也十分通畅,手术后较手术前患者左室容积与左室射血分数均得到明显提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好地了解门静脉情况和左心功能情况,为患者临床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围手术期 门静脉高压 左心功能
下载PDF
增强CT多期扫描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细胞癌的效能探究
18
作者 许秀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7期49-51,共3页
目的:探究增强CT多期扫描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与肝细胞肝癌(HCC)的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接诊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以术中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其中FNH患者48例设为FNH组,... 目的:探究增强CT多期扫描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与肝细胞肝癌(HCC)的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接诊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以术中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其中FNH患者48例设为FNH组,HCC患者32例设为HCC组。采取增强CT对其进行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大小及分布情况、影像学特征、不同疾病病灶实质部分、正常肝组织全肝动脉增强分数(AEF)值及其对比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FNH组病灶位于肝包膜下比例占52.08%,显著高于HCC组的21.88%(P<0.05);FNH组中心瘢痕比例高于HCC组,门静脉癌栓和肝硬化比例低于HCC组(P<0.05);FNH组病灶实质AEF (AEFL)值和AEFL/AEFN (正常组织AEF)值均高于HCC组(P<0.05);增强CT多期扫描AEFL/AEFN值鉴别诊断HCC和FNH的AUC值为0.760,95%CI为0.649~0.871 (P<0.05)。结论:增强CT多期扫描鉴别FNH和HCC的效能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细胞肝癌
下载PDF
BI-RADS 4类病变MRI亚分类方法初步探讨
19
作者 刘丹丹 吕花营 +2 位作者 刘俊业 王巧慧 巴照贵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52-655,662,共5页
目的:探讨合理简便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病变MRI亚分类方法。方法:收集424例行MRI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其中肿块样强化病变302例,采用Fischer’s评分联合ADC值进行亚分类;非肿块样强化病变122例,分析其MRI... 目的:探讨合理简便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病变MRI亚分类方法。方法:收集424例行MRI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其中肿块样强化病变302例,采用Fischer’s评分联合ADC值进行亚分类;非肿块样强化病变122例,分析其MRI征象,采用ROC曲线确定ADC值的最佳诊断界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参数评分模型进行亚分类。以病理为金标准,计算BI-RADS 4a、4b、4c类病变的阳性预测值,并以BI-RADS 4b为诊断界值计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析其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BI-RADS 4类病变共165例,其中4a类病变52例,4b类病变41例,4c类病变72例。ROC曲线分析发现,以BI-RADS 4b类为恶性的诊断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7%、81.44%。Kappa一致性分析发现,以BI-RADS 4b类病变为良恶性的诊断界值,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显著(K=0.787)。结论:采用多参数鉴别诊断模型可提高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是一种可靠的、能快速掌握的BI-RADS 4类疾病的MRI亚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磁共振成像 亚分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改进限制类用药合理率
20
作者 苗永政 左晓燕 刘怀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200-203,共4页
药品目录是医保三大目录之一,在医疗机构诊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医保谈判药政策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谈判药进入临床应用,对医院药品的规范管理、合理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药品目录是医保三大目录之一,在医疗机构诊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医保谈判药政策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谈判药进入临床应用,对医院药品的规范管理、合理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面临2年内医保政策频繁变化的背景下,坚持医保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理念,通过完善优化信息系统、加强政策宣传及培训、与临床科室加强互动交流及PDCA管理等措施,保障了临床用药的规范合理,也充分保障了患者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保基金 医保限制类用药 持续改进 规范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