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锐器伤3例诊治体会
1
作者 刘海波 廖崇先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心脏锐器伤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传在 陈宏伟 黄东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41-44,共4页
目的探析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3例)及研究组(32例)。对照组参照凝血指标行输血指导,研究组参照血栓弹力图行输... 目的探析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3例)及研究组(32例)。对照组参照凝血指标行输血指导,研究组参照血栓弹力图行输血指导。比较两组输血情况(血小板、自体血液、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输入量)、输血效果[手术完成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转出时的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临床结局(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死亡情况)。结果两组红细胞、自体血液输入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分别为(523.32±152.39)、(321.41±65.33)ml,比对照组的(655.11±187.48)、(375.52±71.74)ml少(P<0.05)。两组手术完成时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ICU转出时的血红蛋白(118.41±10.41)g/L、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13.90±2.01)%比对照组的(105.41±9.19)g/L、(10.41±2.33)%高(P<0.05)。研究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3.03%,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气管插管时间(19.12±5.49)h、ICU停留时间(21.06±4.55)h、住院时间(16.42±4.35)d比对照组的(21.81±5.11)h、(23.96±5.02)h、(19.33±5.06)d短(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输血中实行血栓弹力图指导,可减少输血量,提高输血效果;同时也能缩短气管插管时间,改善临床预后,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血栓弹力图 输血 围手术期 临床结局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效果分析
3
作者 李传在 陈宏伟 黄东娇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54-57,共4页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行正中开胸手...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行正中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32例)行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及手术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更短,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2,P=0.046)。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吸入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海波 张志孟 +2 位作者 张光磊 杨顺章 吴伟平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NO组在体外循环期间吸入40×10^-6NO直至关胸。在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1、3、5、10min分别取...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NO组在体外循环期间吸入40×10^-6NO直至关胸。在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1、3、5、10min分别取右上肺静脉血和右心房血测定TNF-α、IL-8、IL-10。结果NO组IL-10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1),TNF-α、IL-8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NO能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活性,故可减轻体外循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23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颜孙昂 林毓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6期52-56,共5页
目的研究23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34例I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对本组患... 目的研究23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34例I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对本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并根据患者上述结果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组234例IE患者中男性155例(66.24%)、女性79例(33.76%)。患者年龄15~81岁,平均(45.2±12.6)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发热症状为主(88.03%),临床体征以心脏杂音为主(55.98%),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30.77%)、外周栓塞(28.21%)、肾功能损害(25.21%)、脏器栓塞(24.79%)等,患者心功能等级包括Ⅱ级(86.75%)、Ⅲ级(13.25%)。患者心脏基础疾病构成中无心脏基础疾病者96例(41.03%),有心脏基础疾病者138例(58.97%);患者的血培养结果为阳性者103例(44.02%),其中革兰阳性杆菌占比为74.76%(77/103)、革兰阴性杆菌占比为17.48%(18/103)、真菌占比为7.77%(8/103);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中共检出赘生物196例(83.76%),其中主动脉瓣赘生物60例(30.61%)、二尖瓣赘生物108例(55.10%),有同时涉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者28例(14.29%);患者住院期间最终死亡12例(5.13%),存活222例(94.87%)。以患者死亡或存活为标准进行分组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合并外周栓塞、合并心力衰竭、合并意识障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E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临床体征以心脏杂音为主,多合并有心力衰竭、外周栓塞、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心功能等级为Ⅱ~Ⅲ级。超声心动图对IE患者的诊断有积极价值,可检出赘生物且赘生物多分布于左心系统,合并外周栓塞、合并心力衰竭、合并意识障碍、金黄色葡萄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特征 预后 影响因素 超声心动图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拔管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丽珍 蔡艺辉 +5 位作者 罗美凤 林丽梅 黄梅治 潘妹子 许陪霞 吴玉丽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6年第4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婴儿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拔管的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泉州市第一医院心外科择期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患儿60例,以术后气管插管拔管时间6 h为分界线,分为早拔组和常规组,各30例。结果早拔组和常规组的平均机械通... 目的:探讨婴儿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拔管的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泉州市第一医院心外科择期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患儿60例,以术后气管插管拔管时间6 h为分界线,分为早拔组和常规组,各30例。结果早拔组和常规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喉头水肿发生例数、VAP发生例数、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拔组明显低于常规组;而两组的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行心内直视手术后实施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措施,促进婴儿的早期康复和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心内直视手术 序贯性护理 气管插管 拔管
原文传递
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叶毅敏 陈志军 陈宏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6期447-44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41)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35),于入院后24h内抽血测定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41)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35),于入院后24h内抽血测定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的差异。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Hs-CRP对判断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心绞痛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胫后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宏伟 谢纳新 张志孟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2期115-116,共2页
患者,男性,47岁。右小腿疼痛1天并进行性加重于2010年2月7日入院。3周前患者因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前后叶赘生物形成、二尖瓣前后叶脱垂并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机械置换术+心内赘生物清除术',术后经抗感染治疗... 患者,男性,47岁。右小腿疼痛1天并进行性加重于2010年2月7日入院。3周前患者因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前后叶赘生物形成、二尖瓣前后叶脱垂并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机械置换术+心内赘生物清除术',术后经抗感染治疗恢复良好,术后第2周行走自如。患者既往有脑栓塞史,无吸毒史。体查:右小腿触及一约50mm×40mm肿物,右下肢皮温、皮色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胫后动脉 二尖瓣 感染性心内膜炎 赘生物 抗感染治疗 溶血性链球菌 覆膜支架 置换术 清除术
下载PDF
过渡期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清燕 曾丽秋 潘妹子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6期142-145,150,共5页
目的分析过渡期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3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其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43例)与研究组... 目的分析过渡期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3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其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43例)与研究组(过渡期护理,43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量表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7.67%,高于参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2,P=0.070)。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护理干预中实施过渡期护理,帮助患者成功从危险期渡过安全期,使其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并提高生存质量,满足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要求,护理效果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过渡期护理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冬眠心肌研究进展
10
作者 许耀强 陈道中 陈良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520-523,共4页
冬眠心肌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所致的心肌及左室功能持续性损害,改善心肌灌注血流,可使心肌及左室功能异常达到部分或完全恢复。冬眠心肌存在于多种临床综合征中。冬眠心肌在血流动力学、能量物质代谢、形态和组织学特征方面均有自身... 冬眠心肌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所致的心肌及左室功能持续性损害,改善心肌灌注血流,可使心肌及左室功能异常达到部分或完全恢复。冬眠心肌存在于多种临床综合征中。冬眠心肌在血流动力学、能量物质代谢、形态和组织学特征方面均有自身的特点。临床上有多种无创性方法可用来检测冬眠心肌的存在,术前对心肌的缺血程度和范围进行准确的评估,是选择性地施行心肌血运重建术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眠心肌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婴幼儿无气囊气管插管的护理
11
作者 黄育聪 《药物与人》 2014年第11期215-215,共1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在心脏外科术后气管导管的固定和气道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婴幼儿在行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规留置无气囊气管插管,术后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没有1例出现气管插管并发症.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气管插管的维护及气道等正确得当... 目的探讨婴幼儿在心脏外科术后气管导管的固定和气道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婴幼儿在行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规留置无气囊气管插管,术后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没有1例出现气管插管并发症.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气管插管的维护及气道等正确得当的处理方法,对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无气囊气管插管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后叶脱垂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宏伟 郑理玲 +2 位作者 谢纳新 张志孟 孙学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33例非风湿性二尖瓣后叶脱垂成形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后叶脱垂(除外其他合并畸形、风湿性病变及前叶脱垂)患者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6.5岁。术... 目的分析总结33例非风湿性二尖瓣后叶脱垂成形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后叶脱垂(除外其他合并畸形、风湿性病变及前叶脱垂)患者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6.5岁。术前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9例、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4例。通过部分瓣叶矩形切除、瓣环环缩及成形环的综合运用修复二尖瓣,同期置入二尖瓣爱德华弹性环28枚。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术前心脏彩超检查:左房内径(49.26±17.13)mm,左室内径(60.29±8.32)mm,射血分数(66.1±9.6)%,左室短轴缩短率29.78±6.81。术后1周心脏彩超检查:左房内径(40.23±7.93)mm,左室内径(50.63±4.67)mm,射血分数(53.0±8-3)%,左室短轴缩短率23.50±5.01。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左房内径(36.16±7.46)mm,左室内径(45.61±5.67)mm,射血分数(65.0±7.6)%,左室短轴缩短率29.67±5.91。随诊6-70个月,平均随访18.2个月,二尖瓣功能正常或有微量反流22例,有微少量和少量反流9例,有少中量反流2例。无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而再次手术者。结论对于二尖瓣后叶脱垂的病变,术中在经食管超声的帮助下,通过部分瓣叶矩形切除、瓣环环缩及成形环的综合运用,能够修复几乎所有非风湿性所导致的二尖瓣后叶脱垂,避免瓣膜置换。对于非风湿性二尖瓣后叶病变,瓣膜成形技术成熟、可靠,修复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后叶脱垂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成形术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出血及抗炎因子的影响
13
作者 林陪双 石佳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861-1865,共5页
目的探讨2种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出血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在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手术的患者101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49)和高剂量组(n=52... 目的探讨2种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出血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在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手术的患者101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49)和高剂量组(n=52)。低剂量组采用20 mg/kg氨甲环酸负荷量及15 mg/(kg·h)维持量静脉输注,高剂量组采用30 mg/kg氨甲环酸负荷量及20 mg/(kg·h)维持量静脉输注。两组各顺序取20例患者,于手术开始前(T_(1))、手术结束时(T_(2))、术后6 h(T_(3))和术后24 h(T_(4))4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IL-10浓度。记录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术后出血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异体输血量和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IL-10水平在T_(1)、T_(2)、T_(3)、T_(4)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低剂量相比,高剂量氨甲环酸能更有效减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出血,但2种剂量对抗炎因子IL-10水平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白细胞介素-10 全身炎症反应 抗炎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