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城市理念下开封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益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翠 冯峰 靳晓颖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106,共5页
针对开封市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益问题,首先基于扩散效益树方法,遵循"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识别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产生效益,并进行归类;然后构建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益量化模型;最后量化计... 针对开封市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益问题,首先基于扩散效益树方法,遵循"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识别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产生效益,并进行归类;然后构建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益量化模型;最后量化计算开封市雨水资源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对社会效益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开封市雨水资源利用产生的效益可观,2013—2017年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总和分别为10.711 9亿、11.122 8亿、11.220 1亿、7.585 3亿、7.442 3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雨水资源 利用效益 模型构建 开封市
下载PDF
基于ARIMAX的开封“7·20”特大暴雨城市内涝预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喻谦花 冯峰 +3 位作者 罗福生 霍继超 冯跃华 张鹏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45,50,共7页
针对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将多元时间序列ARIMAX模型应用于内涝预报,考虑到积水变化过程是一个时间序列,其主要受到降水过程的影响,用该模型可更好地描述降水量与积水深度之间的关系,更精准地预测城市内涝积水深度及变化过程。将开封... 针对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将多元时间序列ARIMAX模型应用于内涝预报,考虑到积水变化过程是一个时间序列,其主要受到降水过程的影响,用该模型可更好地描述降水量与积水深度之间的关系,更精准地预测城市内涝积水深度及变化过程。将开封市12个内涝监测站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时间序列平稳性和白噪声检验,通过绘制降水量与积水深度的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图,判断其是否拖尾,同时对时间序列进行差分操作,选用相应的ARIMAX模型。利用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确定模型阶数,确定了12个内涝点对应的ARIMAX模型的最终形式。为了检验模型的精度,将基于12个内涝点建立的ARIMAX模型进行内涝预测,并计算预测值与实际内涝积水过程的MAE(平均绝对误差)、MSE(均方误差)、RSME(机器学习误差)。将开封市“7·20”特大暴雨的降水过程作为输入时间序列,进行内涝积水预测,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认为2 h以内、50 cm以下积水深度的预报效果较好。通过“7·20”特大暴雨的实例验证认为构建的城市内涝ARIMAX预报模型适用性较强,进行更多的样本学习训练会取得更精准的预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ARIMAX模型 积水预报 开封市
下载PDF
基于相对差异函数的海绵城市弹性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冯峰 靳晓颖 +1 位作者 刘翠 冯跃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61,共9页
针对海绵城市中观尺度的区域水系统综合评价问题,引入工程弹性的理念,构建了由生态弹性、工程弹性、自然弹性和社会弹性4个维度共17个影响因子的弹性指标体系,基于相对差异函数的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17个指标5个级别(极强、较强、中等... 针对海绵城市中观尺度的区域水系统综合评价问题,引入工程弹性的理念,构建了由生态弹性、工程弹性、自然弹性和社会弹性4个维度共17个影响因子的弹性指标体系,基于相对差异函数的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17个指标5个级别(极强、较强、中等、较弱、极弱)弹性阈值进行说明和界定。以开封市为研究实例进行评价计算,结果显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系统弹性为Ⅴ级,表明这3年开封市的海绵城市水系统具有极弱的弹性;2016年、2017年为Ⅳ级,开封市海绵城市水系统弹性为中等。同时对2013年、2017年的17个指标的相对隶属度覆盖等级进行对比,与开封海绵城市建设和成效进行对照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和,均发生了明显的弹性增强过程。经过实例计算可得基于相对差异函数的海绵城市水系统弹性评价体系构建合理,针对中观尺度的评价区域,能够通过指标信息确定对应的相对隶属度,获得精准的评价结果,为海绵城市提高水系统弹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相对差异函数 水系统 弹性评价 开封市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开封市7.20特大暴雨城市内涝风险评估 被引量:4
5
作者 冯峰 喻谦花 +4 位作者 罗福生 霍继超 冯跃华 靳晓颖 刘翠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共11页
河南7.20特大暴雨由于降雨强度大、历时长、洪灾多发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大暴雨导致郑州、开封等城市出现严重内涝。针对城市内涝风险评估问题,对开封市12个自动内涝监测站点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构建了由短期风险、长期风险2个维度9个影... 河南7.20特大暴雨由于降雨强度大、历时长、洪灾多发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大暴雨导致郑州、开封等城市出现严重内涝。针对城市内涝风险评估问题,对开封市12个自动内涝监测站点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构建了由短期风险、长期风险2个维度9个影响因子组成的半结构多层次多目标指标体系,在输入层采用信息熵权向量,在准则层对短期风险、长期风险2个子系统采用熵值权向量、对等权向量、决策偏好权向量3种赋权方法,构成改进风险模糊评价模型。对12个站点的内涝风险进行5个级别(极高、较高、中等、较低、极低)的评估。结果显示:在短期风险评估中,5号站点为极高风险,10号站点为中等风险;在长期风险评估中,6号站点为较高风险,8号站点为极低风险;在目标层的最终评价中,3种方法均显示5号、2号站点风险极高,7号、8号站点风险较低。经过与开封市内涝实际情况对比,认为评价体系和改进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针对城市内涝风险能够给出短期风险、长期风险、综合风险精准的评估结果,为城市进行排水管网完善、内涝积水点防治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为应对暴雨引发的内涝问题制定应急减灾预案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城市内涝 风险评估 河南开封市
下载PDF
沙颍河水体中CDOM光学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佳璐 左其亭 +1 位作者 冯峰 贾洪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97,共8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解法对沙颍河上覆水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组成成分、荧光强度和可能来源进行分析,并探究了CDOM与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沙颍河上覆水中CDOM主要有3种类别,分别为自生源类腐殖质、陆生源...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解法对沙颍河上覆水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组成成分、荧光强度和可能来源进行分析,并探究了CDOM与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沙颍河上覆水中CDOM主要有3种类别,分别为自生源类腐殖质、陆生源类腐殖质和类色氨酸,类腐殖质所占比例最大。类腐殖质组分自上游至下游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类蛋白质组分在城区含量最高。CDOM含量受陆生源和自生源的共同影响,具有高腐殖质和弱至中度新近自生源的特征,类腐殖质组分和类蛋白质组分的来源有所不同。由CDOM各荧光组分与营养物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陆源性类腐殖质的分解可能会造成水体中磷的二次污染,类蛋白质组分可能会影响氮磷的迁移转化过程。CDOM是溶解性有机碳(DOC)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通过CDOM特征反演出DOC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法 平行因子分解法 光学特征 沙颍河
下载PDF
豫东地区引黄灌区冬小麦耗水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孟桢 杨宏飞 +3 位作者 张俊峰 冯跃华 姜楠 高子乐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156,160,共6页
针对豫东引黄灌区冬小麦的耗水量问题,设计了大棚测坑P1、P2、P3和大田测坑T1、T2、CK,全程试验监测冬小麦在219 d生育期的耗水、生长、收获、考种等数据。将冬小麦的生育期划分为2个时段、13个生长期,每个测坑均设不同水分控制下限,上... 针对豫东引黄灌区冬小麦的耗水量问题,设计了大棚测坑P1、P2、P3和大田测坑T1、T2、CK,全程试验监测冬小麦在219 d生育期的耗水、生长、收获、考种等数据。将冬小麦的生育期划分为2个时段、13个生长期,每个测坑均设不同水分控制下限,上限均为100%田间持水量。对比冬小麦考种数据平均值,大田测坑的7个指标均优于大棚测坑,因此大田测坑的节水增产效果显著优于大棚测坑。P1测坑的全生育期灌水量为181.238 mm,只有灌区冬小麦近20 a平均灌溉需水量的41.3%。T1测坑的总灌水量为286.509 mm,只有平均灌溉需水量的63.2%,其单位面积产量为0.755 kg/m^(2),为河南省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的118.8%,试验证明节水增产效果显著。大田3个测坑采用大水漫灌,最接近引黄灌区农田正常的灌溉方式,因此T1的非需水关键期、需水关键期的灌水下限控制标准分别为55%、60%田间持水量,适用于在引黄灌区节水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冬小麦 生育期 耗水量 河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