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田丽 王春梅 宋子会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14年第5期5-10,共6页
石墨类碳负极材料作为电化学嵌锂宿主材料的研究一直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述了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结构,分析了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的优缺点,综述了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了石墨改性的发展... 石墨类碳负极材料作为电化学嵌锂宿主材料的研究一直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述了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结构,分析了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的优缺点,综述了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了石墨改性的发展方向。通过改性处理可以提高可逆比容量和首次库仑效率,改善其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有效改善石墨电极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石墨 改性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高辐射红外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黔平 郭相雄 +2 位作者 王若鑫 张家生 吴卫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7-442,共6页
陶瓷材料有着优良的红外辐射性能,是一种绿色环保型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国内外高辐射红外陶瓷材料的研究概况,同时较深入的探讨了红外辐射产生机理,分别介绍了高辐射陶瓷材料在加热节能、医疗保... 陶瓷材料有着优良的红外辐射性能,是一种绿色环保型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国内外高辐射红外陶瓷材料的研究概况,同时较深入的探讨了红外辐射产生机理,分别介绍了高辐射陶瓷材料在加热节能、医疗保健、航天航空、建筑、抗菌、红外导电导热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后对高辐射红外陶瓷材料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 陶瓷材料 应用
下载PDF
APP对硬质聚氨酯-酰亚胺泡沫泡孔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琪 刘娟 +2 位作者 孙立婧 白静兰 桑晓明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0,共4页
采用聚酰亚胺(PI)预聚法,合成由聚磷酸铵(APP)阻燃的硬质聚氨酯-酰亚胺泡沫塑料。分析了APP添加量对泡孔结构、泡沫结构参数、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幂次法则建立起压缩性能、冲击性能与泡沫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采用聚酰亚胺(PI)预聚法,合成由聚磷酸铵(APP)阻燃的硬质聚氨酯-酰亚胺泡沫塑料。分析了APP添加量对泡孔结构、泡沫结构参数、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幂次法则建立起压缩性能、冲击性能与泡沫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APP添加量的增加,硬质聚氨酯-酰亚胺泡沫塑料的泡孔孔径和冲击强度减小,而泡沫密度、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均增大;冲击强度、压缩强度、压缩模量与泡沫密度之间的密度指数分别为-1.688、1.062和0.934;冲击性能和压缩性能与泡孔结构和孔隙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磷酸铵 聚氨酯-酰亚胺 泡孔结构 力学性能 导热系数
下载PDF
水对硬质聚氨酯-酰亚胺泡沫泡孔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安曼 陈兴刚 +1 位作者 侯桂香 桑晓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4,共6页
采用PI预聚体法合成硬质聚氨酯-酰亚胺泡沫塑料,分析了发泡剂水对泡沫塑料密度、表面粉化程度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幂次法则建立了力学性能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体视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对泡沫塑料的泡孔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PI预聚体法合成硬质聚氨酯-酰亚胺泡沫塑料,分析了发泡剂水对泡沫塑料密度、表面粉化程度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幂次法则建立了力学性能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体视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对泡沫塑料的泡孔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硬质聚氨酯-酰亚胺泡沫塑料的密度、抗压强度与压缩模量、冲击强度以及泡孔棱厚随水用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孔径和表面粉化程度随水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密度与抗压强度、压缩模量、冲击强度之间的密度指数分别为1.78,1.55和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酰亚胺 幂次法则 泡孔结构 性能
下载PDF
利用唐山地区铁尾矿生产高掺量尾矿烧结砖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苏立栋 杨立荣 +3 位作者 杨超 欧森荣 安宇坤 刘宏峰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3,共4页
以铁尾矿为主要原料,粉煤灰和黏土为辅料制备烧结砖。研究了原料配比和烧成制度对烧成制品外观颜色、吸水率、抗压强度等宏观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差热一热重、XRD、SEM及相图分析,探究铁尾矿烧结砖矿物相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铁尾矿... 以铁尾矿为主要原料,粉煤灰和黏土为辅料制备烧结砖。研究了原料配比和烧成制度对烧成制品外观颜色、吸水率、抗压强度等宏观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差热一热重、XRD、SEM及相图分析,探究铁尾矿烧结砖矿物相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铁尾矿、粉煤灰、黏土最佳质量配比为92:5:3;最佳烧结制度为烧成温度1050℃,保温时间1.5-2h;铁尾矿烧结砖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赤铁矿、钙长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烧结砖 配比 烧成制度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基于非水解sol-gel法的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铝超细粉体 被引量:9
6
作者 魏颖娜 魏恒勇 +3 位作者 赵冬梅 卜景龙 于云 王瑞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546-2549,共4页
以无水氯化铝和异丙醚为原料,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氧化铝凝胶。其经800℃煅烧才析出少量γ-Al2O3晶体,γ-Al2O3向α-Al2O3晶型转变在1200℃附近,经900℃煅烧后比表面积仍高达145m2/g,具有介孔结构。以该高活性氧化铝凝胶作为铝... 以无水氯化铝和异丙醚为原料,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氧化铝凝胶。其经800℃煅烧才析出少量γ-Al2O3晶体,γ-Al2O3向α-Al2O3晶型转变在1200℃附近,经900℃煅烧后比表面积仍高达145m2/g,具有介孔结构。以该高活性氧化铝凝胶作为铝源,采用碳热还原氮化工艺合成氮化铝粉体。结果表明,氧化铝凝胶经300℃预煅烧,按n(C)/n(Al)=7.8与碳黑混合,在流量80mL/min高纯N2中,于1450℃还原氮化2h便可合成出平均粒径在400nm的高纯六方相AlN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 碳热还原氮化法 氮化铝 超细粉体
下载PDF
玻璃结构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红生 杨伟超 +2 位作者 张明熹 沈毅 李锋锋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玻璃结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玻璃材料的性能及行为的一个基本问题。玻璃结构可以表示为由各种类型的配位体和它们彼此之间通过连接而形成的玻璃网络体。综述了玻璃的经典结构理论,重点介绍了玻璃的物理性能(热膨胀性能、密度、玻璃转化温... 玻璃结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玻璃材料的性能及行为的一个基本问题。玻璃结构可以表示为由各种类型的配位体和它们彼此之间通过连接而形成的玻璃网络体。综述了玻璃的经典结构理论,重点介绍了玻璃的物理性能(热膨胀性能、密度、玻璃转化温度和软化温度、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在玻璃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和概述如何使用现代测试手段(核磁共振、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红外-拉曼光谱、X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分析)获取玻璃结构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结构 现代测试方法 物理方法
下载PDF
镁橄榄石加入量对镁质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魏军从 张连进 +3 位作者 姜乐 宋利宽 王义龙 涂军波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2-284,287,共4页
为降低镁质浇注料的原料成本,用镁橄榄石骨料部分替换镁质浇注料中等粒度的镁砂骨料,研究了镁橄榄石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6%、32%)对不同温度(110、1 000和1 500℃)处理后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镁橄榄石加入量的增大... 为降低镁质浇注料的原料成本,用镁橄榄石骨料部分替换镁质浇注料中等粒度的镁砂骨料,研究了镁橄榄石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6%、32%)对不同温度(110、1 000和1 500℃)处理后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镁橄榄石加入量的增大,浇注料烘干后体积密度减小,显气孔率变小,强度增大;1 000和1 500℃热处理后,浇注料体积密度减小,显气孔率增大,强度增大,抗渣侵蚀性降低,抗渣渗透性以镁橄榄石加入量为16%(w)时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橄榄石 镁质浇注料 抗渣渗透性
下载PDF
非水解sol-gel法合成MgAl2O4纳米粉体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君红 魏恒勇 +4 位作者 魏颖娜 于云 魏诗琪 卜景龙 王瑞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1-423,共3页
以无水三氯化铝和无水氯化镁为主要原料,采用非水解sol-gel法合成了镁铝尖晶石纳米粉体,研究了氧供体种类(分别为无水乙醇、无水异丙醇和无水异丙醚)、加料顺序及凝胶化温度(分别为90、110、130℃)对镁铝尖晶石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 以无水三氯化铝和无水氯化镁为主要原料,采用非水解sol-gel法合成了镁铝尖晶石纳米粉体,研究了氧供体种类(分别为无水乙醇、无水异丙醇和无水异丙醚)、加料顺序及凝胶化温度(分别为90、110、130℃)对镁铝尖晶石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乙醇为氧供体合成镁铝尖晶石的产率高于以异丙醇和异丙醚为氧供体合成镁铝尖晶石的产率;2)先将无水氯化镁加入到氧供体与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无水氯化铝的加料顺序有利于镁铝尖晶石的合成;3)凝胶化温度为110℃有利于镁铝尖晶石的合成,干凝胶经900℃煅烧可合成出平均粒径为50 nm左右的高纯镁铝尖晶石纳米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 镁铝尖晶石 纳米粉体 性能 表征
下载PDF
电镀污泥的材料化处理技术综述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雁江 李锋锋 +6 位作者 郑晓华 王伟 孙志成 张明熹 王传璐 杨文毅 沈毅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9-51,共3页
介绍了电镀污泥的形成及其危害,综述了目前电镀污泥的材料化处理技术,包括制成磁性材料,制砖,烧制陶粒,生产水泥、颜料以及改性塑料等,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现有电镀污泥材料化技术的优劣。
关键词 电镀 污泥 重金属 处理 材料化
原文传递
氧化铝基微波陶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媛媛 舒景坤 +1 位作者 董桂霞 孙伟娜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8-183,216,共7页
采用常压烧结法制备氧化铝陶瓷样品,通过添加CaO-MgO-SiO2(CMS)烧结助剂来降低氧化铝陶瓷的烧结温度。通过设计实验改变烧结助剂的配比来研究其对氧化铝陶瓷性能的影响,以制备出高致密度、介电常数稳定、介电损耗低的氧化铝陶瓷。利用D/... 采用常压烧结法制备氧化铝陶瓷样品,通过添加CaO-MgO-SiO2(CMS)烧结助剂来降低氧化铝陶瓷的烧结温度。通过设计实验改变烧结助剂的配比来研究其对氧化铝陶瓷性能的影响,以制备出高致密度、介电常数稳定、介电损耗低的氧化铝陶瓷。利用D/MAX-2000/PC型X射线衍射仪来分析氧化铝陶瓷的相组成,利用S-480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氧化铝陶瓷的微观形貌,利用6500B精密阻抗分析仪测试氧化铝陶瓷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当MgO的添加量为0.3%(质量分数,下同),当CaO的添加量为1.0%时,样品的介电性能最好(介电常数εr≈9.5,介电损耗tanδ<10-4),其致密度也较高(表观密度达3.7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陶瓷 烧结助剂 致密度 介电性能
下载PDF
面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金萍 王静 裴东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第8期145-146,共2页
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努力创建材料类专业的创新实践模式,构建起"一个贯穿、两种模式、三个载体、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与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的角色的整合,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和强... 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努力创建材料类专业的创新实践模式,构建起"一个贯穿、两种模式、三个载体、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与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的角色的整合,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 实践教学 材料类专业
下载PDF
高发射率金属氧化物涂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黔平 郭相雄 +2 位作者 吴卫华 张家生 刘立红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以改性粘结剂、Cr2O3、MnO2为主要原料,辅以ZrSiO4、Fe2O3、MgO等多种氧化物,分别在950、1100和1250℃下保温2 h,水淬急冷出料,然后采用高温熔烧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高发射率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红外辐射测量仪对涂料样品... 以改性粘结剂、Cr2O3、MnO2为主要原料,辅以ZrSiO4、Fe2O3、MgO等多种氧化物,分别在950、1100和1250℃下保温2 h,水淬急冷出料,然后采用高温熔烧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高发射率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红外辐射测量仪对涂料样品物相、形貌和辐射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并测试了涂层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煅烧生成不同的尖晶石结构,1250℃煅烧后生成多种复杂尖晶石及其固溶体结构,表现出最佳的红外辐射性能,在1~22μm波段法向发射率可达0.90;涂层试样的抗热震次数可达25次(室温至800℃),表明涂层结合强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 高发射率 涂料 抗热震性
原文传递
非水解和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MgAl_2O_4粉体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魏恒勇 王合洋 +3 位作者 魏颖娜 杨金萍 于云 卜景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84-1389,共6页
分别采用非水解和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MgAl2O4粉体,利用DTA-TG、XRD和FE-SEM等研究了凝胶煅烧过程中的相变化、粉体形貌及其烧结性能。研究表明,水解凝胶经900℃煅烧0.5 h后可形成大量镁铝尖晶石晶相,但仍有少量的方镁石相存在,非水解... 分别采用非水解和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MgAl2O4粉体,利用DTA-TG、XRD和FE-SEM等研究了凝胶煅烧过程中的相变化、粉体形貌及其烧结性能。研究表明,水解凝胶经900℃煅烧0.5 h后可形成大量镁铝尖晶石晶相,但仍有少量的方镁石相存在,非水解凝胶经900℃煅烧0.5 h后只有镁铝尖晶石晶相。采用水解和非水解法所合成MgAl2O4粉体的平均粒径分别为90 nm和50 nm,其经1600℃烧结3 h后晶粒尺寸分别为1~2μm和0.5~1μm,晶粒多呈八面体形状,相比之下,采用水解法时MgAl2O4晶体发育较好,出现了明显的生长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 水解溶胶-凝胶法 镁铝尖晶石
下载PDF
插层剂对高岭土插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兴刚 桑晓明 +2 位作者 安曼 贾悦欣 沈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5,共5页
以甲酰胺和乙酸钾为一次插层剂,丙烯酰胺为二次插层剂,制备高岭土插层复合物并研究其热脱嵌行为。利用XRD、FTIR、TG-DTA等测试方法对高岭土插层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岭土的粒度对插层效果有很大影响,粒度较小的颗粒更易于插层;... 以甲酰胺和乙酸钾为一次插层剂,丙烯酰胺为二次插层剂,制备高岭土插层复合物并研究其热脱嵌行为。利用XRD、FTIR、TG-DTA等测试方法对高岭土插层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岭土的粒度对插层效果有很大影响,粒度较小的颗粒更易于插层;甲酰胺、乙酸钾、丙烯酰胺插层高岭土后,(001)晶面层间距分别扩大到1.01nm、1.12nm和1.41nm,其中乙酸钾的插层率最佳;三种插层剂在高岭土层间与羟基以氢键结合;丙烯酰胺从高岭土-甲酰胺插层复合物层间热脱嵌所需活化能为13.187kJ/mol,从高岭土-乙酸钾插层复合物热脱嵌所需活化能为22.654kJ/mol,由于氢键作用,丙烯酰胺在加热过程中更容易从高岭土-甲酰胺插层复合物中脱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插层改性 热脱嵌 反应活化能
下载PDF
结合剂对氧化铝-碳化硅-碳质铁沟浇注料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军从 黄建坤 +2 位作者 王义龙 高春辉 涂军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7-1062,共6页
分别以水泥、氧化镁-硅灰和硅溶胶三种结合剂制备了氧化铝-碳化硅-碳铁沟浇注料,借助相关测试标准和SEM、EDS、XRD等测试手段对比研究了三种浇注料的力学性能、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以水泥和硅溶胶结合的浇注料常温强度较... 分别以水泥、氧化镁-硅灰和硅溶胶三种结合剂制备了氧化铝-碳化硅-碳铁沟浇注料,借助相关测试标准和SEM、EDS、XRD等测试手段对比研究了三种浇注料的力学性能、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以水泥和硅溶胶结合的浇注料常温强度较大,以氧化镁-硅灰为结合剂的浇注料常温强度最小;硅溶胶为结合剂浇注料高温抗折强度最大,氧化镁-硅灰为结合剂最小。原因在于:尽管以水泥和硅溶胶为结合剂的浇注料在高温烧成时都生成莫来石,但以水泥结合试样中只是在基质中部分生成莫来石晶体,而以硅溶胶为结合剂试样由于硅溶胶分散性好,脱水后微粒活性更高,在试样中均匀生成了大量交错分布的莫来石晶体,且长径比更大,因此显著提高了高温抗折强度;以氧化镁-硅灰为结合剂的浇注料高温生成镁铝尖晶石、镁橄榄石和堇青石,由于镁铝尖晶石促进了碳化硅的氧化,使得结构疏松,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碳化硅-碳 铁沟浇注料 结合剂 力学性能 显微结构
下载PDF
硅溶胶结合Al2O3-SiC-C铁沟浇注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军从 杨金萍 +3 位作者 黄建坤 周如意 涂军波 王义龙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0-183,共4页
为了研究硅溶胶结合Al2O3-SiC-C材料的力学性能,以电熔棕刚玉和碳化硅为主要原料,硅溶胶为结合剂,制备了Al2O3-SiC-C铁沟浇注料,研究了其在110、300、500、700、900、1 100、1 300、1 450℃热处理后的常温物理性能和高温(1 400℃)抗折强... 为了研究硅溶胶结合Al2O3-SiC-C材料的力学性能,以电熔棕刚玉和碳化硅为主要原料,硅溶胶为结合剂,制备了Al2O3-SiC-C铁沟浇注料,研究了其在110、300、500、700、900、1 100、1 300、1 450℃热处理后的常温物理性能和高温(1 400℃)抗折强度,并借助XRD、SEM等进行物相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试样常温强度增加,烧后线变化率增大,体积密度先减小后增大,显气孔率先增大后减小,转折温度在700℃;高温抗折强度超过6 MPa。其原因在于:在中低温下,硅溶胶脱水形成—Si—O—Si—凝胶网络结构,保证了浇注料的中低温强度,700℃时因试样大量脱水而使得显气孔率最大,体积密度最小;在高温下,试样中因形成大量纤维状莫来石而为浇注料提供了较高的常温强度和高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碳化硅-碳 铁沟浇注料 硅溶胶 常温强度 高温强度
下载PDF
不同交联方式对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婷婷 张志明 刘挺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3种不同交联方式[如热交联、交联剂交联和UV(紫外光)交联等]对溶剂型丙烯酸酯PSA(压敏胶)进行改性,并对交联型PSA的初粘力、持粘力和180°剥离强度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热交联型PSA的交联效率相对最大,当交联时间>... 采用3种不同交联方式[如热交联、交联剂交联和UV(紫外光)交联等]对溶剂型丙烯酸酯PSA(压敏胶)进行改性,并对交联型PSA的初粘力、持粘力和180°剥离强度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热交联型PSA的交联效率相对最大,当交联时间>10 min时,交联反应接近完全;交联剂交联型PSA的交联速率呈先慢后快态势,当交联时间>6 min时,PSA的各项粘接性能变化明显;UV交联型PSA的交联速率比较平缓,当交联时间<12 min时,PSA的各项粘接性能变化相对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方式 溶剂型 丙烯酸酯 压敏胶
下载PDF
可膨胀石墨/聚磷酸铵协效阻燃PUI泡沫塑料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白静兰 张琪 +1 位作者 孙立婧 桑晓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4,共5页
通过添加可膨胀石墨(EG)和聚磷酸铵(APP)单组分阻燃剂及其复配阻燃剂,制备了聚氨酯–酰亚胺(PUI)泡沫塑料阻燃体系,并对其阻燃性能、热性能、表面碳层形貌及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阻燃剂添加量下,复配阻燃体系的极限氧... 通过添加可膨胀石墨(EG)和聚磷酸铵(APP)单组分阻燃剂及其复配阻燃剂,制备了聚氨酯–酰亚胺(PUI)泡沫塑料阻燃体系,并对其阻燃性能、热性能、表面碳层形貌及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阻燃剂添加量下,复配阻燃体系的极限氧指数(LOI)值高于单一阻燃剂阻燃体系,PUI/EG/APP体系的LOI值由18.6%提高至30.9%。热失重分析表明EG和APP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PUI/EG/APP体系在高温阶段的热降解速率下降,残炭率显著上升。扫描电镜分析表明PUI/EG/APP体系在燃烧后能生成更加连续和致密的炭层。在相同阻燃剂添加量的情况下,EG/APP复配使用能够减少EG对PUI压缩性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酰亚胺 可膨胀石墨 聚磷酸铵 协效阻燃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窗口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茜 董桂霞 +2 位作者 李媛媛 刘秋香 董丽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4年第5期16-20,共5页
综述了高功率微波窗口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比较分析了几种常用的高功率微波窗口材料的特性,叙述了这几种窗口材料的制备方法,指出了在制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并且为了满足高功率微波窗口材料的需求对新型介质... 综述了高功率微波窗口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比较分析了几种常用的高功率微波窗口材料的特性,叙述了这几种窗口材料的制备方法,指出了在制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并且为了满足高功率微波窗口材料的需求对新型介质窗材料进行了探索。最后展望了微波窗口材料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口材料 微波 高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