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止疼泵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春艳 张华 +2 位作者 常华 柴洪玉 杨建中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7期679-680,共2页
目的:观察止疼泵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对照组给予止疼泵持续静脉给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疼痛程度、镇静程度、关节活动度(ROM)及... 目的:观察止疼泵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对照组给予止疼泵持续静脉给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疼痛程度、镇静程度、关节活动度(ROM)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36h、48h、3d、5d Ramsay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每两个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6h、48h RO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疼泵联合高压氧可有效缓解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疼泵 高压氧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止疼泵联合高压氧治疗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于春艳 张华 +2 位作者 常华 柴洪玉 杨建中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4期398-399,共2页
目的:探讨止疼泵联合高压氧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术后给予止疼泵持续静脉给药,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借助高... 目的:探讨止疼泵联合高压氧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术后给予止疼泵持续静脉给药,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借助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d、3d、6d、10d时VAS评分情况,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d、3d、6d、10d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疼泵联合高压氧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疼泵 高压氧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
下载PDF
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疗效及对激素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岳峰 崔丽敏 +3 位作者 张珍 安巨会 刘东海 周文花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6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疗效及对激素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自拟狼疮方,比... 目的探讨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疗效及对激素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自拟狼疮方,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疾病活动度、糖皮质激素用量,随访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持续低热、面手部红斑、脱发、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关节肌肉隐痛、心悸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月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月糖皮质激素用量少于对照组,激素撤减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6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减少糖皮质激素使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泼尼松 自拟狼疮方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伟 于晓洁 +2 位作者 赵敬凯 徐亚飞 张静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1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行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对照组45例,行常规切开筋膜减压治...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行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对照组45例,行常规切开筋膜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敷料更换次数分别为(7.95±0.53)d、(15.38±1.53)d、(14.51±2.98)d、(2.53±0.13)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皮率与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切开筋膜减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 负压封闭引流 骨筋膜室综合征
下载PDF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钟锋 高连中 卢一静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TME后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5月间接受TME治疗的461例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的因素,包括年龄、性... 目的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TME后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5月间接受TME治疗的461例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术前是否合并肠梗阻、是否合并糖尿病、肿瘤肛缘距离、手术时长、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吻合方式等。结果 461例患者中,32例患者(6.9%)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术前合并肠梗阻、病理类型、肿瘤肛缘距离和手术时长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吻合方式等因素无关(P>0.05)。32例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中,24例经过保守治疗后痊愈,7例行横结肠造口后治愈,1例死亡。结论病理类型、术前合并肠梗阻、肿瘤肛缘距离和手术时长等因素是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这对临床预测及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吻合口瘘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工作回顾性讨论
6
作者 刘文荣 杨连凤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院内感染 护理技术 医院感染 抗生素
下载PDF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二次注射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叶建英 王金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9期666-666,共1页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 脱敏注射 临床 皮试阳性 破伤风杆菌 性治疗 异种 间隔 蛋白质 TA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