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香助剂对烟嘧磺隆防除夏玉米田杂草的减量增效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娟 臧会巧 +2 位作者 乔欣 张利辉 董金皋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研究松香助剂对烟嘧磺隆防除夏玉米田常见杂草的减量增效作用。[方法]通过温室盆栽法结合田间试验,定期调查的方法评价了其对烟嘧磺隆防除马唐、狗尾草、反枝苋、马齿苋效果的影响。[结果]40 g/L烟嘧磺隆油悬浮剂使用量分别为60、... [目的]研究松香助剂对烟嘧磺隆防除夏玉米田常见杂草的减量增效作用。[方法]通过温室盆栽法结合田间试验,定期调查的方法评价了其对烟嘧磺隆防除马唐、狗尾草、反枝苋、马齿苋效果的影响。[结果]40 g/L烟嘧磺隆油悬浮剂使用量分别为60、30 g a.i./hm^2(30 g a.i./hm^2+松香助剂)时,施药后14 d,对杂草的株防效分别达85.38%、60.76%、75.43%;施药后28 d,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3.42%、47.59%、68.45%和80.00%、54.16%、78.83%,30 g a.i./hm^2+松香助剂处理14 d株防效和28 d鲜重防效均优于30 g a.i./hm^2处理的防效。[结论]松香助剂对烟嘧磺隆防除夏玉米田杂草具有减量增效作用且对玉米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 烟嘧磺隆 减量增效 杂草
原文传递
层出镰孢高效杀菌剂筛选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俊 曹志艳 +5 位作者 王宽 藏金萍 王绍新 李永国 赵文路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玉米鞘腐病是玉米上的一种重要鞘部病害,其病原主要为层出镰孢。为筛选该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选取9种杀菌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对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咪鲜... 玉米鞘腐病是玉米上的一种重要鞘部病害,其病原主要为层出镰孢。为筛选该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选取9种杀菌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对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咪鲜胺、硅唑·咪鲜胺对层出镰孢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和硅唑·咪鲜胺对层出镰孢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EC50值分别为2.16,1.59,0.01,0.01mg/L;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6.57%,9.09%,59.09%,58.08%;田间防效分别达55.72%,62.54%,52.32%和45.51%,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2.61%,0.39%,8.45%,10.15%。综合上述结果可知,上述4种杀菌剂对玉米鞘腐病防效显著,可作为防治该病的备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出镰孢 EC50 杀菌剂 防效
下载PDF
温度层积对黄精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安瑞朋 王冬梅 +3 位作者 祁建军 魏建和 廖登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20-226,共7页
为了寻找黄精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农业大规模种子种植提供依据,设置3个常规的恒温梯度(25,20,15℃),并且模拟大自然季节和昼夜的温度变化设置了3个变温层积处理(30/20℃,25/15℃,20/10℃)和一个低温4℃处理,对于来自不同地区的滇黄精... 为了寻找黄精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农业大规模种子种植提供依据,设置3个常规的恒温梯度(25,20,15℃),并且模拟大自然季节和昼夜的温度变化设置了3个变温层积处理(30/20℃,25/15℃,20/10℃)和一个低温4℃处理,对于来自不同地区的滇黄精、多花黄精和黄精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恒温下3种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5℃,种子萌发率最高。在变温条件下,滇黄精和黄精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20℃,多花黄精萌发最适温度为20/10℃,在对应的变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最高。然后将萌发的种子分2批转入室温25℃和低温4℃进行出苗研究。其中黄精种子存在着休眠情况,需要在4℃低温处理方可出苗,而滇黄精和多花黄精种子可以直接出苗,多花黄精适合低温出苗,而滇黄精更加适合常温出苗。所以在农业的实际生产中黄精和滇黄精种子适合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播种,黄精种子经历冬季自然低温后次年三四月份即可出苗,滇黄精出苗需要较高温度。多花黄精适合在温度较为适宜的秋季进行播种,与黄精种子相同次年三四月份可出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温度层积 种子萌发 休眠 出苗
下载PDF
TaGAD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好良 李彤彤 +2 位作者 李楠楠 侯春燕 王冬梅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2,23,共6页
本研究以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26及其轮回亲本Thatcher(Tc)分别与叶锈菌生理小种260组成不亲和组合及亲和组合,利用RT-qPCR技术检测发现TaGAD的表达在不亲和组合接种后早期(4,8,12h)没有明显变化,从接种后16~72h伴随着HR的发生被诱导表达... 本研究以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26及其轮回亲本Thatcher(Tc)分别与叶锈菌生理小种260组成不亲和组合及亲和组合,利用RT-qPCR技术检测发现TaGAD的表达在不亲和组合接种后早期(4,8,12h)没有明显变化,从接种后16~72h伴随着HR的发生被诱导表达;而在亲和组合中TaGAD只在接种后8~12h表达有所增加;利用瞬时转化烟草,发现TaGAD定位于细胞质;利用RNAi技术沉默TaGAD基因后,与对照相比单侵染点寄主HR面积明显减少。研究结果表明,TaGAD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HR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γ-氨基丁酸(GABA) 过敏性反应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基因Stlac2结构分析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双新 刘宁 +4 位作者 贾慧 戴冬青 许苗苗 曹志艳 董金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130-4139,共10页
【目的】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漆酶基因Stlac2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其蛋白功能,探究木质素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对Stlac2表达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以便深入研究该基因在病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 【目的】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漆酶基因Stlac2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其蛋白功能,探究木质素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对Stlac2表达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以便深入研究该基因在病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NCBI查询获得玉米大斑病菌EOA90070(Stlac2)基因的全序列,通过Clustal X与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brB(PMAA_082060)基因、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Abr2(AFUA_2G17530)基因、构巢曲菌(Aspergillus nidulans)YA(AN6635)基因等漆酶家族基因进行蛋白序列比对,查看Stlac2中的铜离子结合位点,利用在线软件SOPMA和ProtParam对其二级结构及理化性质进行检测,通过SWISS-MODEL对Stlac2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进行预测,采用SAVES对三维结构进行评价。通过对ABTS的氧化试验确定木质素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对玉米大斑病菌漆酶产量的影响;利用RT-qPCR方法分析小分子物质对Stlac2表达规律的影响;采用原核表达系统,以pET-30a表达载体为框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并将表达蛋白纯化,以ABTS为底物,420 nm下检测漆酶活性。【结果】Stlac2具有典型的Cu离子结合位点,与漆酶典型的Cu离子结构域相似。其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分别为18.59%、25.63%、11.91%和43.86%,分子量为61.64 k D,等电点为5.00,平均疏水性为-0.37,表明其为亲水蛋白。当在PDA中添加0.01 g·L^(-1)香草醛、4-羟基苯甲醛、丁香醛、香草酸、4-羟基苯甲酸和香兰素时,玉米大斑病菌胞外漆酶的产量为香草酸>香兰素>4-羟基苯甲醛>4-羟基苯甲酸>丁香醛>对照。而在4-羟基苯甲醛和4-羟基苯甲酸存在时,玉米大斑病菌Stlac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约为对照的5—8倍。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在67 k D处成功诱导表达出一条特异性蛋白条带,大量表达纯化后,漆酶活性为(40.7±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Stlac2 生物信息学分析 RT-QPCR 原核表达
下载PDF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XG1的分离、鉴定与除草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娟 张明月 +5 位作者 张崎峰 杨鹏 刘曲玮 李永国 张利辉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6,共6页
为筛选出具有较高除草活性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次级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本试验从西瓜细菌性果腐病病叶上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利用茎叶处理法测定了其次级代谢产物除草活性,利用16S rDNA序列和生理生化试验对除草活性最... 为筛选出具有较高除草活性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次级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本试验从西瓜细菌性果腐病病叶上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利用茎叶处理法测定了其次级代谢产物除草活性,利用16S rDNA序列和生理生化试验对除草活性最高的菌株进行了种属鉴定,进而利用硅胶柱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次级代谢产物中的除草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株具有除草活性的细菌,其中菌株XG1对马唐的除草活性最高,将其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发酵液经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和HPLC分离纯化得到了保留时间为15.757 min的除草活性物质Ⅰ。本研究证明,菌株XG1具有开发成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并为今后分离纯化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除草活性物质和开发新型细菌除草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除草活性物质 HPLC 分离纯化
下载PDF
青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禾谷镰孢转化子的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许苗苗 苏前富 +4 位作者 李丽娜 渠清 贾娇 曹志艳 董金皋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91-2199,共9页
【背景】近年来玉米茎腐病在我国大部分玉米产区普遍重度发生,其中镰孢菌茎腐病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镰孢菌产生的毒素给人体和动物的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目的】玉米茎腐病的病原组成复杂,禾谷镰孢是其中的主要病原之一,该... 【背景】近年来玉米茎腐病在我国大部分玉米产区普遍重度发生,其中镰孢菌茎腐病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镰孢菌产生的毒素给人体和动物的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目的】玉米茎腐病的病原组成复杂,禾谷镰孢是其中的主要病原之一,该病原菌侵染寄主导致发病的机制急需深入研究。【方法】以pCAMBIA1300质粒为骨架,利用重叠PCR的方法构建表达青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CAMBIA1300-CFP-Kan,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将青色荧光蛋白的编码基因整合到禾谷镰孢基因组中。【结果】经过PCR鉴定和荧光显微观察,确定获得了31株青色荧光标记的禾谷镰孢菌。【结论】侵染试验结果显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禾谷镰孢在玉米茎秆组织中的定殖位置清晰可见,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不同镰孢菌在寄主中的定殖规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色荧光蛋白 重叠PCR 禾谷镰孢 侵染
原文传递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TaCDPKs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闫超 王悦琳 +4 位作者 魏凤菊 程子义 韩胜芳 侯春燕 王冬梅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52,共7页
根据NCBI上公布的14个TaCDPK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引物,将小麦品种‘洛夫林10’分别与叶锈菌生理小种260和165组成不亲和组合与亲和组合,在接菌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取样,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14个TaCDPK基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 根据NCBI上公布的14个TaCDPK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引物,将小麦品种‘洛夫林10’分别与叶锈菌生理小种260和165组成不亲和组合与亲和组合,在接菌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取样,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14个TaCDPK基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谱。结果显示,14个TaCDPK基因的表达模式可分为4类:TaCPK1、TaCPK2、TaCPK6、TaCPK7在叶锈菌侵染早期2个组合中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TaCPK3、TaCPK18、TaCPK19在叶锈菌侵染早期2个组合中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而TaCPK5、TaCPK8、TaCPK9、TaCPK12、TaCPK13、TaCPK15的表达量在不同组合中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另外,TaCPK4在2种组合中前期表达量并无明显差异,但是接种后48h在不亲和组合中的表达量明显升高,而亲和组合中的表达量基本没有变化。结果表明,TaCPK1、TaCPK2、TaCPK6、TaCPK7、TaCPK3、TaCPK18、TaCPK19、TaCPK4可能参与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过程;而TaCPK5、TaCPK8、TaCPK9、TaCPK12、TaCPK13、TaCPK15在小麦抗叶锈菌侵染中可能不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钙离子依赖蛋白激酶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TaCBL基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庆庆 魏凤菊 +4 位作者 闫超 刘娜 王月影 侯春燕 王冬梅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3,共6页
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钙调磷酸酶B类似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亲和组合接种后的16h,TaCBL1、TaCBL3、TaCBL4、TaCBL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分别达到了对照的近8,2,4.5,14倍的水平... 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钙调磷酸酶B类似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亲和组合接种后的16h,TaCBL1、TaCBL3、TaCBL4、TaCBL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分别达到了对照的近8,2,4.5,14倍的水平,而在不亲和组合中,这4个基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相近;TaCBL2和TaCBL9的表达趋势在亲和组合和不亲和组合间大致相似,但在不亲和组合中其表达的峰值出现的时间要早于亲和组合;TaCBL6在2个组合的表达变化基本一致。以上结果初步表明,TaCBL可能参与了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基础防卫反应,其中TaCBL2和TaCBL9在抵抗叶锈菌侵染过程中发挥正调控作用,而TaCBL1、TaCBL3、TaCBL4和TaCBL7的高表达削弱了寄主的抗病性从而更利于叶锈菌的侵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a2+信号通路中钙调磷酸酶B类基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实时定量PCR TaCBL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StSLT2基因结构与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雅 李学然 +4 位作者 薛江芝 王小敏 刘玉卫 谷守芹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7,共6页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玉米大斑病菌StSLT2基因的结构特征,并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StSLT2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研究发现玉米大斑病菌StSLT2基因DNA全长为5 842 bp,cDNA全长为3 105 bp,包含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编...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玉米大斑病菌StSLT2基因的结构特征,并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StSLT2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研究发现玉米大斑病菌StSLT2基因DNA全长为5 842 bp,cDNA全长为3 105 bp,包含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编码1 034个氨基酸;该蛋白包含S_TKc保守结构域,在该区域内包含1个典型的MAPK蛋白激活域(TEY);对该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玉米大斑病菌与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和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的SLT2基因之间的进化关系最近;对其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该基因在菌丝、分生孢子、芽管、附着胞、侵入钉等5个时期均有不同水平的表达,其中在分生孢子发育时期的表达量最高,在芽管形成时期表达水平最低。以上结果表明,该基因对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的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不仅明确了玉米大斑病菌StSLT2的结构及其表达模式,也为揭示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StSLT2基因 基因结构特征 表达模式分析
下载PDF
雷帕霉素的水解行为及对4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石有 董师旭 +4 位作者 史儒松 蒲金基 董金皋 刘颖超 张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5-1003,共9页
雷帕霉素为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药剂,对多种人类疾病有效,近年发现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有望开发为微生物源农药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而目前关于雷帕霉素的水解行为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还未见报道。为评价雷帕霉... 雷帕霉素为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药剂,对多种人类疾病有效,近年发现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有望开发为微生物源农药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而目前关于雷帕霉素的水解行为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还未见报道。为评价雷帕霉素的水解行为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定了雷帕霉素在不同pH值、温度、初始浓度及光源中的水解特性,同时测定了其对家蚕、意大利工蜂、斑马鱼及赤子爱胜蚯蚓4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水解试验结果表明:碱性环境、紫外光照及高温有利于雷帕霉素的水解。当其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半衰期分别为66.63、38.93及77.00 h;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半衰期分别为144.38、105.00及165.00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雷帕霉素对家蚕和斑马鱼的96 h-LC_(50)值分别为386.46和3.50 mg/L(有效成分,下同);对意大利工蜂的急性经口毒性48 h-LD50值为8.95μg/bee,急性接触毒性48 h-LD50值为16.79μg/bee;对赤子爱胜蚯蚓的14 d-LC_(50)值为223.81 mg/kg。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准则”(GB/T 31270—2014)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雷帕霉素对家蚕、斑马鱼、赤子爱胜蚯蚓的急性毒性分别为“低毒”、“中毒”和“低毒”,对意大利工蜂的急性经口毒性为“中毒”,急性接触毒性为“低毒”。研究表明,雷帕霉素属于易降解性药剂,对家蚕、意大利工蜂、斑马鱼及赤子爱胜蚯蚓4种非靶标生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微生物源农药 水解行为 半衰期 非靶标生物 急性毒性
下载PDF
小麦F-box家族基因的分类及克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媛 李铃仙 +4 位作者 王逍冬 魏春茹 赵伟全 于秀梅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8,共7页
为明确小麦中F-box基因的存在种类及数量,作者通过数据库检索、编码区查找及功能结构域预测等途径,获得了NCBI和DFCI两大数据库中已报道的小麦F-box蛋白,并根据C端结构域特征对这些F-box蛋白进行了分类统计。数据库检索分类结果表明,在N... 为明确小麦中F-box基因的存在种类及数量,作者通过数据库检索、编码区查找及功能结构域预测等途径,获得了NCBI和DFCI两大数据库中已报道的小麦F-box蛋白,并根据C端结构域特征对这些F-box蛋白进行了分类统计。数据库检索分类结果表明,在NCBI和DFCI数据库中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F-box基因38条,这些基因可以划分为F-box/LRR(17条,占总数的45%)、F-box/Kelch(6条,占总数的16%)和C端无明显结构域特征(15条,占总数的39%)3种类型。其中,F-box/LRR和C端无明显结构域类型所占比例较大。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源克隆策略在中国春小麦中获得了3条包含F-box结构域的序列,分别命名为Ta-SKP2A、Ta-FB和Ta-FBL14。Ta-SKP2A和Ta-FBL14属于F-box/LRR类型,Ta-FB仅包含一个F-box结构域,为C端无明显结构域类型。这些研究将为深入探讨F-box家族基因参与的小麦生物学过程及在其中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F-box家族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分类
下载PDF
拟南芥AtDGK7基因的组织定位及应答不同胁迫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羊羊 贾哓玮 +3 位作者 司旭阳 张洪艳 张科 潘延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32,共6页
二酰甘油激酶(DGKs)是植物肌醇磷脂信号系统中的关键酶之一,催化二酰甘油(DAG)的磷酸化形成植物中新型的第二信使分子磷脂酸(PA)。拟南芥中AtDGKs有7个亚型。本文利用报告基因GUS和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了拟南芥中AtDGK7亚型基因... 二酰甘油激酶(DGKs)是植物肌醇磷脂信号系统中的关键酶之一,催化二酰甘油(DAG)的磷酸化形成植物中新型的第二信使分子磷脂酸(PA)。拟南芥中AtDGKs有7个亚型。本文利用报告基因GUS和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了拟南芥中AtDGK7亚型基因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征,以及AtDGK7基因在植物受到各种非生物胁迫及激素刺激下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AtDGK7在幼苗、根以及花器官中均有表达;该基因在盐和干旱胁迫下表达升高,受到24-eBL的诱导表达,暗示AtDGK7对于拟南芥适应逆境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介导了植物对激素的响应过程。我们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AtDGK7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AtDGK7 组织定位 基因表达 胁迫刺激
下载PDF
玉米内生菌YY1转座子突变体库的创制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文娜 赵莹 +3 位作者 王会敏 陈瑶瑶 郝志敏 董金皋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9-490,共2页
植物内生菌因与宿主植物长期共处而形成互利的共生关系,内生菌通过分泌抗菌活性物质抑制土壤中土传病原菌的生长,减少病原菌对作物的侵染。转座子技术是一种研究目的基因的分子手段,已广泛用于芽胞杆菌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携带MiniTn1... 植物内生菌因与宿主植物长期共处而形成互利的共生关系,内生菌通过分泌抗菌活性物质抑制土壤中土传病原菌的生长,减少病原菌对作物的侵染。转座子技术是一种研究目的基因的分子手段,已广泛用于芽胞杆菌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携带MiniTn10转座子的载体PIC333质粒,含有ColEl复制起点、温度敏感型复制子以及壮观霉素和红霉素抗性基因。质粒PIC33进入芽胞杆菌细胞后,当培养温度高于35七时,其温度敏感型复制子因无法复制被消除,而ColEl复制起点和壮观霉素抗性基因位于转座子内部,不受高温影响(马欣等,2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转座子 突变体库 土传病原菌 温度敏感型 玉米 抗菌活性物质 功能基因组学
原文传递
TaGSO1的克隆及其在叶锈菌侵染TcLr26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芳 张芳芳 +3 位作者 顾佳 安瑞朋 张洁 王冬梅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为了挖掘新的小麦抗叶锈菌相关基因,本试验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从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r26中克隆得到抗病相关基因TaGSO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转... 为了挖掘新的小麦抗叶锈菌相关基因,本试验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从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r26中克隆得到抗病相关基因TaGSO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转录水平表达模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2598bp,编码866个氨基酸,其蛋白结构包含7个LRRs结构域和1个跨膜区以及1个短的细胞质结构,属于典型的LRR-RLPs受体蛋白;系统发育分析表明,TaGSO1基因与来自乌拉尔图小麦的EMS54105.1基因亲缘关系最近。RT-q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TcLr26与叶锈菌的不亲和互作过程其表达量随接种时间延长明显升高,而在亲和组合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很低,并且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几乎没有变化。外施SA发现TaGSO1的表达受SA诱导,推测该基因可能介导了SA信号传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LRR类受体蛋白 RT-QPCR
下载PDF
小麦Wrab18基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恒 李继崇 +2 位作者 丁东 韩胜芳 王冬梅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小麦Wrab基因家族分离于一种抗寒性小麦品种,该家族基因受冷胁迫或脱落酸诱导,在冷胁迫或脱落酸诱导后有高表达。通过构建转录组数据库,发现Wrab18基因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过程中有明显上调。本试验以小麦品种‘洛夫林10’(简称‘L10... 小麦Wrab基因家族分离于一种抗寒性小麦品种,该家族基因受冷胁迫或脱落酸诱导,在冷胁迫或脱落酸诱导后有高表达。通过构建转录组数据库,发现Wrab18基因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过程中有明显上调。本试验以小麦品种‘洛夫林10’(简称‘L10’)与叶锈菌生理小种260组成不亲和组合,采用RT-PCR技术克隆Wrab18全长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通过与GFP蛋白融合进行亚细胞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Wrab18基因的表达;利用VIGS技术沉默Wrab18基因后,探究Wrab18基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克隆得到510bp的Wrab18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Wrab18可能不含有跨膜结构,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显示Wrab18定位于细胞质及细胞核中;Wrab18基因在接菌后8h表达量有明显增高;通过VIGS技术沉默‘L10’中的Wrab18基因,在接种叶锈菌后96h,发现叶锈菌的吸器母细胞数量增多,引起的小麦HR细胞面积增大,表明Wrab18基因参与了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过程,并在该过程中发挥正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Wrab18基因 过敏性反应
下载PDF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LRRs类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芳芳 李芳 +3 位作者 孙嘉炜 顾佳 侯春燕 王冬梅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7,共6页
本试验以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26和Thatcher分别与叶锈菌生理小种260组成不亲和及亲和组合,基于RNA-Seq高通量测序数据库,通过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筛选了6个在接种后较0h表达明显变化的属于LRRs类基因的Unigenes,利用实时定量PCR(RT-qPCR)... 本试验以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26和Thatcher分别与叶锈菌生理小种260组成不亲和及亲和组合,基于RNA-Seq高通量测序数据库,通过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筛选了6个在接种后较0h表达明显变化的属于LRRs类基因的Unigenes,利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对这6个LRRs类基因在接种叶锈菌后的表达进行了分析,为深入研究这些LRRs类蛋白在小麦抗叶锈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重要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LRRs类基因 转录组测序 RT-QPCR
下载PDF
拟南芥T-DNA插入株系SALK_037453叶发育突变位点的鉴定和分析
18
作者 司旭阳 李文静 +2 位作者 张洪艳 张科 潘延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60,共6页
对来自Salk库的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SALK037453的表型分析发现,该突变体株系因莲座叶叶柄较短而呈现聚集表型。遗传分析和PCR检测显示,SALK037453突变体的表型与网站提供的T-DNA插入位点所在基因不连锁,应是由另外的未知插入位点的T-... 对来自Salk库的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SALK037453的表型分析发现,该突变体株系因莲座叶叶柄较短而呈现聚集表型。遗传分析和PCR检测显示,SALK037453突变体的表型与网站提供的T-DNA插入位点所在基因不连锁,应是由另外的未知插入位点的T-DNA引起的。为了寻找该位点,鉴定导致莲座叶聚集表型的基因,本研究利用TAIL-PCR的方法,鉴定出与突变表型连锁的T-DNA插入位点,位于基因At4G39400(AtBRI1)和At4G39403(AtPLS)之间。进一步利用qRT-PCR的方法检测,发现该位点由于T-DNA的插入,同时影响了AtBRI1和AtPLS的转录水平的表达。该研究为探索叶发育的过程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并为进一步阐明AtBRI1和AtPLS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K037453 TAIL-PCR 叶发育 基因表达
下载PDF
AtMYB73基因正调控拟南芥对盐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庞茜 赵亚婷 +4 位作者 樊锦涛 邢红侠 张靖 邢继红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47,59,共5页
为明确拟南芥R2R3-MYB转录因子家族第22亚族基因AtMYB73在拟南芥抵抗盐胁迫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将拟南芥野生型Col-0、AtMYB73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myb73和超表达突变体OE进行NaCl胁迫处理,检测突变体在NaCl胁迫下的种子萌发率、存活... 为明确拟南芥R2R3-MYB转录因子家族第22亚族基因AtMYB73在拟南芥抵抗盐胁迫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将拟南芥野生型Col-0、AtMYB73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myb73和超表达突变体OE进行NaCl胁迫处理,检测突变体在NaCl胁迫下的种子萌发率、存活率及抗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NaCl胁迫下,myb73突变体的种子萌发率、幼苗的存活率、成株时期的存活率及拟南芥抗盐相关基因MYB44、SOS2和SOS3的表达均明显低于野生型和超表达突变体,表明AtMYB73基因正调控拟南芥对盐胁迫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AtMYB73 NACL胁迫 抗盐基因
下载PDF
灰葡萄孢BcPDR1基因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晓颖 吴艳丽 +5 位作者 李白 袁雪梅 曹宏哲 张康 邢继红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5,共7页
灰葡萄孢BcPDR1基因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DGE),获得了933个受BcPDR1基因影响的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 灰葡萄孢BcPDR1基因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DGE),获得了933个受BcPDR1基因影响的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过程、新陈代谢过程、细胞组分和催化作用等方面。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数据,获得了14个差异表达的胞壁降解酶基因;热图分析和Real-time PCR分析发现,14个胞壁降解酶基因在突变体BCt89和ΔBcPDR1中的表达水平被明显上调或下调,确定了BcPDR1基因对胞壁降解酶基因的正负调控作用。试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BcPDR1调控灰葡萄孢致病力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BcPDR1 数字基因表达谱 细胞壁降解酶 REAL-TIME 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