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慢性附件炎60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廖朝青 桂勇 黄俐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20期49-50,共2页
目的讨论应用中药灌肠合并中成药口服对慢性附件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中医对慢性附件炎进行治疗的手段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选择中药灌肠合并中成药口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讨论应用中药灌肠合并中成药口服对慢性附件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中医对慢性附件炎进行治疗的手段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选择中药灌肠合并中成药口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63.3%,总有效率为75.0%;而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83.4%,总有效率为96.7%;另外,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度分别为95.0%、83.3%。结论应用中药灌肠合并中成药口服对慢性附件炎患者进行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值得被广泛的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慢性附件炎
下载PDF
左归丸加减合中药封包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俐华 廖朝青 钟海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91-94,共4页
目的观察左归丸加减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新余市中医院治疗的60例PO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左归丸加减方... 目的观察左归丸加减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新余市中医院治疗的60例PO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左归丸加减方煎服,治疗组患者采用左归丸加减方合中药封包。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积分(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和月经稀发)、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卵泡发育(窦状卵泡数、成熟卵泡数和窦前卵泡数)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和月经稀发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E2水平高于对照组,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窦状卵泡数、成熟卵泡数和窦前卵泡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归丸加减方合中药封包治疗卵巢功能不全,能够有效减少临床症状,提高E2水平,降低FSH、LH水平,对调节性激素水平,促进卵泡发育,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左归丸 中药封包 症状积分 激素水平
下载PDF
中医内外兼治女性乳腺囊性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廖朝青 《医疗装备》 2018年第21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内外兼治女性乳腺囊性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女性乳腺囊性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式,即口服乳癖消药物;试验组实施中医内外兼... 目的探讨中医内外兼治女性乳腺囊性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女性乳腺囊性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式,即口服乳癖消药物;试验组实施中医内外兼治方式。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内外兼治女性乳腺囊性增生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外兼治 女性乳腺囊性增生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细菌培养联合检测在急性乳腺炎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桂勇 廖朝青 +1 位作者 欧阳小慧 夏琴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9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细菌培养联合检测在急性乳腺炎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9~10月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乳腺病科收治的门诊与住院女性急性乳腺炎患者共35例,同时送检血液和脓液标本,进行PCT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血液培养阳性率为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细菌培养联合检测在急性乳腺炎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9~10月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乳腺病科收治的门诊与住院女性急性乳腺炎患者共35例,同时送检血液和脓液标本,进行PCT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血液培养阳性率为20.01%,脓液培养阳性率为90.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CT阳性率为74.30%,与血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与脓液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与细菌培养联合检测能够为临床诊治急性乳腺炎提供实验依据,对应用抗生素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阳性率 急性乳腺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