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鞘内/脑室内注射多黏菌素B联合腰椎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肿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晓文 赵琳 童孜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联合腰椎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因颅内肿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转入我院神经外科ICU的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多黏菌素B...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联合腰椎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因颅内肿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转入我院神经外科ICU的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多黏菌素B联合腰椎穿刺置管持续引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每12 h鞘内/脑室内注射多黏菌素B。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脑脊液中有核细胞、氯、葡萄糖、腺苷脱氢酶和蛋白质水平、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温、脑脊液的有核细胞、葡萄糖、腺苷脱氢酶和蛋白质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脑脊液的有核细胞、葡萄糖、腺苷脱氢酶和蛋白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葡萄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鞘内/脑室内注射多黏菌素B联合腰椎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脊液标本的有核细胞、葡萄糖、腺苷脱氢酶和蛋白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B 颅内感染 腰椎穿刺 鞘内/脑室内注射
下载PDF
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张莎莎 许彬 +1 位作者 颜伟 陈锦园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DVT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5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25例)和非DVT组(70...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DVT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5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25例)和非DVT组(7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术前及术中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DVT风险评估模型。结果DVT组与非DVT组在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心脏病史、脑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70岁、有吸烟史、有高血压史、有心脏病史、脑出血量≥30 mL、手术时间≥3 h是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回归系数构建了DVT风险评估模型,模型的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85.7%,准确度为86.3%,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901~0.975)。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种适用于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DVT发生的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临床DVT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模型
下载PDF
快速康复细节化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戴悦 童孜蓉 +2 位作者 赵倩 赵鹏 郭安娜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2947-2954,共8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细节化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的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经鼻蝶...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细节化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的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细节化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应激指标、疼痛、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各脱落病例2例。观察组术后1 d的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激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 d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细节化护理能够进一步减轻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促进胃肠功能和自理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细节化护理 经鼻蝶入路 垂体腺瘤切除术 术后恢复
下载PDF
白介素和降钙素水平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测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婷 吴娟 +1 位作者 张敏 戴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62-65,共4页
研究白介素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测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医院ICU从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95例VAP患者纳入研究,记作VAP组。另取同期于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未发生VAP的100例... 研究白介素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测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医院ICU从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95例VAP患者纳入研究,记作VAP组。另取同期于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未发生VAP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PCT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明确血清IL-6、IL-8以及PCT水平预测VAP的效能。此外,将VAP组患者按照预后情况的差异分作死亡组44例及存活组51例。对VAP预后影响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VAP组血清IL-6、IL-8以及PCT水平分别为(27.51±5.34)ng/ml、(0.65±0.13)ng/ml、(3.17±0.60)ng/ml,均高于非VAP组(3.40±1.02)ng/ml、(0.30±0.06)ng/ml、(0.52±0.12)ng/ml(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IL-6、IL-8以及PCT水平联合检测预测VAP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检测(均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存活组,而血清IL-6、IL-8、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以VAP预后情况为因变量,赋值如下:存活=0,死亡=1。以APACHEⅡ评分以及血清IL-6、IL-8、PCT水平为自变量,赋值均为原值输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APACHEⅡ评分是VAP患者死亡的保护性因素,而血清IL-6、IL-8、PCT水平均是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血清IL-6、IL-8以及PCT水平在VIP预测及预后评估中均有一定价值,且三者联合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白介素 降钙素原 预后评估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在颅内破裂动脉瘤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仲磊 童孜蓉 +2 位作者 李娜 陈锦园 吴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干预在颅内破裂动脉瘤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干预在颅内破裂动脉瘤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RAS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各47例,均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内血管栓塞治疗,常规干预组患者围术期接受常规干预,ERAS干预组患者接受基于ERAS理念的围术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栓塞情况、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完全栓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干预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常规干预组(均P<0.05),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0.05),ERAS干预组患者术后6个月mR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ERAS干预能够在保证颅内破裂动脉瘤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治疗安全性,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颅内破裂动脉瘤 Lvis支架 弹簧圈栓塞
下载PDF
3C检查表在颅脑外伤手术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陈慧 吴梅 +5 位作者 童孜蓉 赵倩 吴娟 邵正群 毕立清 赵琳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观察3C检查表在颅脑外伤手术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颅脑外伤手术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由责任护士使用结构化3C检查表记录... 目的观察3C检查表在颅脑外伤手术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颅脑外伤手术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由责任护士使用结构化3C检查表记录病情,对照组则使用传统表格记录病情。2组均收集200次责任护士的记录情况,比较护士对2组病人病情的掌握情况。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术后14 d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于病人出院前1 d,调查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责任护士对观察组病人伤口引流情况、感觉运动功能、饮食情况、突发病情变化、高危风险预警的掌握率及总体掌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例病人(58.54%)为恢复良好和轻度残疾,对照组10例病人(24.39%)为恢复良好和轻度残疾,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7.829,P<0.001),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或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3C检查表记录老年颅脑外伤手术病人病情,可以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并改善其预后,同时也可以提高责任护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程度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手术 老年人 3C检查表 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 Riker镇静躁动评分的护理对神经外科ICU躁动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左四琴 王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11期1316-131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ICU躁动患者的干预评估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躁动患者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Riker 镇静躁动评分( SAS)进行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坠床、皮肤受...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ICU躁动患者的干预评估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躁动患者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Riker 镇静躁动评分( SAS)进行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坠床、皮肤受损及动脉瘤体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例,坠床0例,皮肤受损1例,再次出血0例,动脉瘤体破裂0例;对照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8例,坠床6例,皮肤受损7例,再次出血5例,动脉瘤体破裂4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39,5.90,4.40,4.87,3.85;P <0.05)。结论使用SAS评分系统评估干预神经外科ICU躁动患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ICU) 躁动 Riker镇静 躁动评分 并发症 分级护理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88例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汤俭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5期8744-8745,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并发症 烦躁/病因学/护理 人类
原文传递
基于神经保护作用研究颅内压监测辅助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改善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娜 赵麟 +2 位作者 张程 陈锦园 童孜蓉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究颅内压(ICP)监测用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预后改善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HICH患者,按术后是否监测ICP,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目的 探究颅内压(ICP)监测用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预后改善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HICH患者,按术后是否监测ICP,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接受常规的血压检测,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后接受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预后情况、血清学指标、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围术期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60例,对照组6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96.66%显著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7和14 d研究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NIHSS评分(8.71±2.57)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甘露醇使用天数(4.28±0.71) d、甘露醇使用剂量(2527.31±289.67)ml及ICU住院天数(4.11±0.91) 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ICH患者术后接受ICP监测,能指导甘露醇的合理使用,减少ICU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预后改善
下载PDF
全流程干预对脑外科手术重症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
10
作者 万志慧 许彬 +2 位作者 张婷 岳震 李征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全流程干预对脑外科手术重症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46例脑外科手术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住院期间... 目的探讨全流程干预对脑外科手术重症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46例脑外科手术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接受了预防下肢DVT的全流程干预措施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69)和对照组(n=77)。主要观察终点为住院期间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患者脑外科专科信息以及住院期间的D-二聚体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国际标准化比值。结果两组患者疾病类型、清醒的比例和接受开颅手术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干预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流程干预可明显降低脑外科手术重症患者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率,同时没有增加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流程干预 脑外科 重症 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风险研究
11
作者 张程 许彬 +3 位作者 李娜 张婷 孙雪娟 李征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DVT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9)和对照组(n=188)。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基本信息、住院期间手术及主要治疗相关信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期间手术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及住院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血栓组患者的年龄大于对照组患者,合并下肢骨折的比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昏迷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年龄≥60岁)、术后住院期间昏迷时间≥4天、合并下肢骨折及使用机械通气均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术后住院期间昏迷时间、下肢骨折情况及使用机械通气情况均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形成密切相关,临床中应针对此类患者强化预防下肢DVT的措施,并做好观察,及时发现下肢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下肢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12
作者 王美琳 许彬 +2 位作者 李娜 岳震 李征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871-874,896,共5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VTE将患者分为VTE组(n... 目的探讨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VTE将患者分为VTE组(n=30)和对照组(n=122)。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颅脑损伤相关专科信息以及术后住院期间的检查、检测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果VTE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入院时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合并下肢损伤的比例以及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入院时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合并下肢损伤及使用有创呼吸机均为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合并高血压、入院时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合并下肢损伤及使用有创呼吸机均与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TE密切相关,临床中应注意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监测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锻炼对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影响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尹朱丹 钟琦 +1 位作者 包倪荣 刘云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7期886-892,共7页
目的评价早期锻炼对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影响相关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及结论的可靠程度。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数据库,搜集肩袖修补术后早期锻炼相关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 目的评价早期锻炼对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影响相关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及结论的可靠程度。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数据库,搜集肩袖修补术后早期锻炼相关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10月31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使用AMSTAR 2量表和GRADE系统分别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及证据质量等级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8篇系统评价,AMSTAR 2量表评价结果显示,3篇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为低,5篇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为极低。应用GRADE工具对51个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52.94%(27/51)为中等证据,21.57%(11/51)为低级证据,25.49%(13/51)为极低级证据,无证据质量显示为高级。结论目前证据显示,早期锻炼可促进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患者术后早期的关节活动度康复,同时也会一定程度地增加肩袖肌腱再撕裂的风险;在长期效果方面,早期锻炼与延迟锻炼方案相比并未见显著差异。但相关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等级的可靠程度均较低,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原始研究进一步证实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肩袖修补术 早期锻炼 系统评价再评价
原文传递
开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14
作者 张婷 颜伟 +2 位作者 吴娟 万志慧 赵琳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202例的数据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进行分组,未发生DVT的为对照组(n=160),发生DVT的为...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202例的数据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进行分组,未发生DVT的为对照组(n=160),发生DVT的为观察组(n=42)。描述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分析开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开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效果分析。结果202例患者中42例患者发生DVT,DVT发生率为20.79%。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的失血量、术后绝对卧床时间长度、凝血因子功能亢进比例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凝血因子功能亢进、失血量较大、术后绝对卧床时间长度较长是开颅手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多因素模型以及各独立影响因素对开颅手术后发生DVT进行预测,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26.42 ml、9.78 d、0.50、27.1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859、0.730、0.948,约登指数分别为62.41%、57.95%、46.04%、82.47%。结论开颅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DVT的风险较高,通过危险因素的分析仪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更好对该种情况进行防控,有助于降低患者的风险,提升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深静脉血栓 肢体运动 风险预测 失血量
下载PDF
一体化闭环管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手术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建月 张婷 +2 位作者 张莎莎 王婷 李征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一体化闭环管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手术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32例神经外科重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进行了一体化闭环... 目的探讨一体化闭环管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手术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32例神经外科重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进行了一体化闭环管理将其分为干预组(n=63)和对照组(n=69),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7%(20/63)、下肢DVT发生率为3.2%(2/63),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0.7%(35/69)、14.5%(10/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闭环管理可降低神经外科重症手术患者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预防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 深静脉血栓 一体化闭环管理 预防
下载PDF
泡沫敷料在开颅手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16
作者 李娜 张程 +1 位作者 陈锦园 童孜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47-149,共3页
研究开颅术后伤口护理中运用泡沫敷料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划分医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行开颅手术患者106例为两组,其中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而再联合运用泡沫敷料则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在治疗费用、换药时... 研究开颅术后伤口护理中运用泡沫敷料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划分医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行开颅手术患者106例为两组,其中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而再联合运用泡沫敷料则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在治疗费用、换药时间与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从患者疼痛程度上来看,在观察组患者中,中度、重度疼痛占比更高,轻度疼痛占比更低,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发现,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满意度更低(P<0.05);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将泡沫敷料运用在开颅手术患者伤口护理中,不仅能够使患者疼痛感减轻,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加快伤口愈合,使患者满意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敷料 伤口护理 开颅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