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音乐教师教育范式的转向 被引量:9
1
作者 朱玉江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90,共5页
音乐教师教育的发展需要遵循特定的范式,20世纪以来的音乐教师教育范式主要以工具理性为主。随着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的转向,音乐教师教育范式呈现的是从知识授受到知识交往的知识观转向,从技术型到反思实践型的教育观转向,从实证研究到... 音乐教师教育的发展需要遵循特定的范式,20世纪以来的音乐教师教育范式主要以工具理性为主。随着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的转向,音乐教师教育范式呈现的是从知识授受到知识交往的知识观转向,从技术型到反思实践型的教育观转向,从实证研究到文化研究的方法论转向,从文化边缘转向文化认同的本土音乐教育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理性 交往理性 范式 音乐教师教育
原文传递
音乐教育的跨文化研究:对话·融合·重构——管建华教授《后现代音乐教育学》读后 被引量:6
2
作者 朱玉江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0-91,共2页
2006年4月,管建华教授的新着《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终于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5章30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后现代文化理论中来阐释音乐教育,占三章的篇幅,分别是后工业社会与音乐教育、后现代学科与音乐学科、... 2006年4月,管建华教授的新着《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终于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5章30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后现代文化理论中来阐释音乐教育,占三章的篇幅,分别是后工业社会与音乐教育、后现代学科与音乐学科、后现代音乐教育思想研究:第二部分论述了音乐教育学的现代范式和后现代范式;第三部分是对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理论 音乐教育学 跨文化研究 大学出版社 后现代范式 对话 教育思想研究 音乐学科
原文传递
基于实践哲学视野下的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建构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玉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36-140,共5页
本文从当代课程观的范式转向(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这一课程研究背景出发,论述了西方传统认识论哲学影响下的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建构的实体思维、技术理性和西方中心论倾向,在此基础上对建构以实践哲学为导向的世界民族音乐课... 本文从当代课程观的范式转向(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这一课程研究背景出发,论述了西方传统认识论哲学影响下的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建构的实体思维、技术理性和西方中心论倾向,在此基础上对建构以实践哲学为导向的世界民族音乐课程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民族音乐 课程 实践论哲学
下载PDF
中国原创歌剧的世界定位以及音乐声音的民族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丽娟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26,共3页
歌剧是西方语言体系的音乐化表达,其语言结构、语境、语言的民族性格等因素直接影响了歌剧的总体风格。中国歌剧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音乐元素、文化底蕴、民族形式等方面都逐渐表现出了明显的"中国风味",但是,中国本土歌剧世界... 歌剧是西方语言体系的音乐化表达,其语言结构、语境、语言的民族性格等因素直接影响了歌剧的总体风格。中国歌剧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音乐元素、文化底蕴、民族形式等方面都逐渐表现出了明显的"中国风味",但是,中国本土歌剧世界定位的过程中声音的缺席,这在中国本土歌剧三个发展阶段中表现得很明显,分析歌剧的欧美语言渊源与本土歌剧的语言发展脉络,将更有利于歌剧的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语言 欧美语系 汉语言 本土化
原文传递
淮剧现代剧生成中的红色文化品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建培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3-70,共8页
将红色文化与淮剧现代剧进行有机的融合,是我国红色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淮剧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对淮剧红色文化品格的研究,对保持淮剧艺术的健康发展,淮剧现代剧的推陈出新,有着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淮剧红色文化现... 将红色文化与淮剧现代剧进行有机的融合,是我国红色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淮剧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对淮剧红色文化品格的研究,对保持淮剧艺术的健康发展,淮剧现代剧的推陈出新,有着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淮剧红色文化现状分析入手,探究了淮剧红色文化生成的价值意义和淮剧红色剧目的文化品格现状,就淮剧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的阐述。并提出了构建标准化的淮剧戏曲要素体系、加强淮剧与多文化的融合、面向剧情及人物刻画的舞蹈设计、推动淮剧与红色旅游产业的融合、推动淮剧艺术人才培养与引进、深化红色文化故事的挖掘工作等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淮剧 文化品格
原文传递
艺术通感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于镇沅 《现代教育》 2015年第9期60-61,共2页
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首先是一门技术,在进行这项活动时需要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它与多种文化、艺术种类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辞海》的解释,艺术是通过刻画典型形象、塑造典型性格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感情倾向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首先是一门技术,在进行这项活动时需要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它与多种文化、艺术种类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辞海》的解释,艺术是通过刻画典型形象、塑造典型性格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感情倾向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所以艺术可以分为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通感 教学效果 艺术种类 感情倾向 语言艺术 艺术形式 感受体验 外界事物 审美感受 弹奏方法
下载PDF
千雕万琢抒情怀 精益求精每场戏——淮剧传承人黄素萍口述史 被引量:2
7
作者 朱玉江 《当代音乐》 2018年第4期5-8,共4页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载体,以口述史研究方法将传承人的学艺、演艺、授艺的过程描述出来可以让人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定时期的发展状况,以及任何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与传承人的付出与努力的不可分割性。...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载体,以口述史研究方法将传承人的学艺、演艺、授艺的过程描述出来可以让人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定时期的发展状况,以及任何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与传承人的付出与努力的不可分割性。本文运用口述史方法对淮剧传承人黄素萍进行研究,为淮剧传承人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素萍 淮剧传承人 口述史
下载PDF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小学音乐课教学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赵艳玲 《黄河之声》 2011年第15期40-42,共3页
自2001年我国实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以来,新课标中的相关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就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情境、以及合作式教学策略等提出作者的观点并展开... 自2001年我国实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以来,新课标中的相关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就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情境、以及合作式教学策略等提出作者的观点并展开论述,以期音乐课教学策略中融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助于达到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意义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音乐课 教学策略
下载PDF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学音乐教育 被引量:1
9
作者 游驰飞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5期80-82,共3页
多年来,由于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的落后,师资队伍的缺乏,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及工作积极性的偏低,教学设备的简陋,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漠视等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得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发展缓慢。为改变这一... 多年来,由于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的落后,师资队伍的缺乏,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及工作积极性的偏低,教学设备的简陋,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漠视等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得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发展缓慢。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音乐课程教学者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开发整合农村中学的音乐课程资源,让教学"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育 管理者 管理人员 音乐课程资源 农村中学 音乐教师
下载PDF
百年中国学校音乐课程目标变迁的人学视野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玉江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4-200,共7页
人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在整个20世纪的音乐课程目标建构中,从学校音乐课程目标的依据来看,主要强调的是音乐的学科性和社会性,至于人的问题则是被忽视的。从学校音乐课程目标的取向来看,普遍性... 人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在整个20世纪的音乐课程目标建构中,从学校音乐课程目标的依据来看,主要强调的是音乐的学科性和社会性,至于人的问题则是被忽视的。从学校音乐课程目标的取向来看,普遍性目标和行为主义目标占据着主导地位,而这两个目标取向同样遮蔽了人的存在。21世纪学校音乐课程改革在素质教育背景及其相应课程改革的驱动下,以"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为指导,结合音乐学科自身特点制定了课程目标,它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发展,彰显了音乐教育的人学思想,为当下的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课程目标 变迁 人学
原文传递
百味人生立淮坛——记淮剧非遗传承人黄素萍
11
作者 赵艳玲 邱慧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3期15-18,共4页
黄素萍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的传承人之一,也是"黄氏"唱腔的创始人。本文运用口述史方法对其从艺过程及艺术的传承进行研究,既记录了她的淮剧从艺之路,也使人们了解淮剧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及传承特点,为淮剧的传承研究... 黄素萍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的传承人之一,也是"黄氏"唱腔的创始人。本文运用口述史方法对其从艺过程及艺术的传承进行研究,既记录了她的淮剧从艺之路,也使人们了解淮剧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及传承特点,为淮剧的传承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素萍 淮剧传承人 口述史
下载PDF
音乐的耳朵
12
作者 赵艳玲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5-68,共4页
拥有能欣赏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耳朵不仅是基本乐科课程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样是从事音乐教育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教学理念的更新为实现课程目标,培养全面的"音乐感知力"提供了新的动力。基本乐科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直接... 拥有能欣赏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耳朵不仅是基本乐科课程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样是从事音乐教育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教学理念的更新为实现课程目标,培养全面的"音乐感知力"提供了新的动力。基本乐科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乐科 视唱练耳 多元音乐文化 课程标准 教学理念
下载PDF
歌唱呼吸探源
13
作者 李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30期211-211,96,共2页
通过对歌唱呼吸发展进程的分析指出,正确的歌唱呼吸,是获得美好音色的基础,也是衡量歌唱方法的重要标准之一。美声唱法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歌唱呼吸方法的改进史。演唱者只有充分的了解歌唱的呼吸,才能更好的掌握歌唱的呼吸。
关键词 歌唱 气息 胸腹式呼吸
下载PDF
从三部教材看90年代以来我国高师基本乐科课程的发展——基于心理学的分析
14
作者 赵艳玲 《艺术探索》 2008年第3期65-67,共3页
心理学对音乐教育的展开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心理学视角的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音乐教材编写的思想和方法。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对高师基本乐科课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使用的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在时代背景、内容组织方式、唱... 心理学对音乐教育的展开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心理学视角的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音乐教材编写的思想和方法。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对高师基本乐科课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使用的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在时代背景、内容组织方式、唱名法等方面呈现的心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发现他们的异同,并展望新时期基本乐科课程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基本乐科 教材
下载PDF
高校音乐专业古筝选修课分级教学刍议
15
作者 潘玲玲 《民族音乐》 2011年第6期96-97,共2页
分级教学是一种目前比较流行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具体是指教师通过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进行同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该教学组织形式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学生实行异质编组,
关键词 分级教学 音乐专业 选修课 教学组织形式 古筝 高校 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标
下载PDF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以淮剧为例
16
作者 李曦 《音乐大观》 2013年第11期37-38,共2页
地方音乐文化体现了当地人们的传统观念和审美价值,在当地族群的延续、生存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淮剧也不例外。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影响了人们世世代代精神世界的地方性传统音乐文化,为了更好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形成地方文化特色,... 地方音乐文化体现了当地人们的传统观念和审美价值,在当地族群的延续、生存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淮剧也不例外。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影响了人们世世代代精神世界的地方性传统音乐文化,为了更好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形成地方文化特色,我们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多层次、多形式的淮剧传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地方课程 传承 本土音乐
原文传递
五次晋京,书写华丽艺术人生——淮剧传承人王书龙艺术生涯侧记
17
作者 朱玉江 《民族音乐》 2018年第2期41-43,共3页
淮剧,又称“江淮戏”,起源于江苏盐阜地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各地散落的民间艺人多是手持铜锣沿街卖唱的形式维持生计,他们当时所演唱的小曲被称为“门谈词”。“门谈词”是由田头号子、秧歌以及民歌逐渐演变形... 淮剧,又称“江淮戏”,起源于江苏盐阜地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各地散落的民间艺人多是手持铜锣沿街卖唱的形式维持生计,他们当时所演唱的小曲被称为“门谈词”。“门谈词”是由田头号子、秧歌以及民歌逐渐演变形成的民间小唱,这是淮剧的前身。当时的“门谈词”经过不断地加工形成了一种简单戏文,这些戏文都是源于民间的一些小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生涯 淮剧 艺术人生 王书龙 传承人 侧记 华丽 书写
下载PDF
淮剧音乐的时代性变迁研究
18
作者 赵建培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4-56,共3页
戏剧音乐的创作成就和产生发展,不仅受到创作者自身状况、创作目标、具体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更受到相关社会环境和时代变迁的制约。但是,戏剧的发展,剧本是基础,音乐是主导,关键是音乐的改革。本文从研究淮剧音乐的特点和时代性变迁,进... 戏剧音乐的创作成就和产生发展,不仅受到创作者自身状况、创作目标、具体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更受到相关社会环境和时代变迁的制约。但是,戏剧的发展,剧本是基础,音乐是主导,关键是音乐的改革。本文从研究淮剧音乐的特点和时代性变迁,进一步探讨音乐创作的深层次的规律和问题,为促进淮剧音乐创作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音乐 时代变迁 时代性 淮剧 创作成就 音乐创作 社会环境 创作者
原文传递
基于对话理论的音乐教学观
19
作者 朱玉江 《北方音乐》 2011年第12期61-62,共2页
对话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人类进行交往的基本方式。教育是以对话的方式存在的,离开了对话,教育也就无法谈起。本文拟对对话的哲学内涵、音乐课堂教学对话的基本条件及其基本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可... 对话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人类进行交往的基本方式。教育是以对话的方式存在的,离开了对话,教育也就无法谈起。本文拟对对话的哲学内涵、音乐课堂教学对话的基本条件及其基本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理论 音乐课堂 教学观 课堂教学实践 日常生活 哲学内涵 教学对话 教育
下载PDF
艺术的最终裁判是社会审美
20
作者 于基厚 《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第1期70-71,共2页
二胡,是我国独具魅力的民族乐器,其音色华美而抒情,并近似人声,体现了中国民族乐器的博大精深,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自二胡先师刘天华首次改变了二胡的艺术地位,将二胡从民间音乐伴奏地位提升到舞台独奏乐器始,二胡逐渐进入上层社会。20世... 二胡,是我国独具魅力的民族乐器,其音色华美而抒情,并近似人声,体现了中国民族乐器的博大精深,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自二胡先师刘天华首次改变了二胡的艺术地位,将二胡从民间音乐伴奏地位提升到舞台独奏乐器始,二胡逐渐进入上层社会。20世纪50年代起,二胡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欢迎,成为了最流行、最亲民的乐器。从广大农民群众、工农商学兵到高级知识分子、领导干部,他们中很多人喜欢二胡。从二胡作品创作情况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二胡曲创作的发展经历了从初级阶段到繁荣时期,再到当前的创新发展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向:一是传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中国民族乐器 社会审美 音乐伴奏 二胡作品 新中国成立初期 独奏乐器 上层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