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对胃癌外科手术及内镜下黏膜可切除性的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贾业贵 邓长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665-1668,共4页
目的:阐述EUS对术前胃癌浸润深度(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评价其对胃癌手术或内镜下黏膜可切除性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TNM分期分析比较术前T分期与术后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与术... 目的:阐述EUS对术前胃癌浸润深度(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评价其对胃癌手术或内镜下黏膜可切除性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TNM分期分析比较术前T分期与术后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EUS术前T分期总准确率为69.2%,T1、T2、T3、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3.3%、61.9%、40.0%和100%,对手术可切除性预测的敏感性为80.8%(63/78)其中EUS准确诊断早期胃癌5例,但1例胃黏膜下层癌,被诊断为固有肌层癌.T4期胃癌手术切除率仅为42.3%(11/26).结论:EUS对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准确率较高,能较准确诊断早期胃癌,对指导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很大帮助.而对T4期胃癌患者,虽然诊断准确性很高,但对指导根治性手术的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超声内镜 手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
下载PDF
组蛋白修饰的结肠癌临床预后价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贾业贵 王国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39,共7页
目的评价组蛋白修饰在TNMⅠ~Ⅲ期结肠癌患者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并进一步探讨组蛋白修饰表达预后价值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4例TNMⅠ~Ⅲ期CRC患者组织芯片中组蛋白修饰表达情况。根据生存状态对患... 目的评价组蛋白修饰在TNMⅠ~Ⅲ期结肠癌患者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并进一步探讨组蛋白修饰表达预后价值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4例TNMⅠ~Ⅲ期CRC患者组织芯片中组蛋白修饰表达情况。根据生存状态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组蛋白修饰形态H3K9ac和H3K27me3表达差异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增长,组蛋白修饰在随访期间存活患者中表达降低,而随着年龄增长,组蛋白修饰在随访期间复发或死亡患者中表达增加。组蛋白修饰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表明组蛋白修饰在结肠癌中的预后价值与年龄相关。组蛋白修饰细胞核高表达在年龄更低组中提示较好的临床结局,而在年龄更高组中提示更差的临床结局。结论组蛋白修饰物H3K9ac和H3K27me3在细胞核中单独或联合高表达对结肠癌患者具有预后价值。随着年龄增加表观遗传标志物的预后影响不但发生变化,甚至发生逆转。年青和年老结肠癌患者的生物学存在差异,年龄对结肠癌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预后价值 组蛋白修饰 年龄
下载PDF
血清自分泌运动因子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肝纤维化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余卫中 张刚 甘洪颖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789-79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自分泌运动因子(ATX)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将47例NAFLD合并肝纤维化患者分为NAFLD轻度肝纤维化组(6例)和NAFLD重度肝纤维化组(21例),并纳入25例无肝纤维化NAFLD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自分泌运动因子(ATX)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将47例NAFLD合并肝纤维化患者分为NAFLD轻度肝纤维化组(6例)和NAFLD重度肝纤维化组(21例),并纳入25例无肝纤维化NAFLD患者作为NAFL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TX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同时计算AST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和肝纤维化指数(FIB-4)。比较各组患者血清ATX、HA水平及APRI、FIB-4。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ATX与血清HA、APRI、FIB-4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TX、HA及APRI、FIB-4单一及联合诊断NAFLD合并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结果3组患者的血清ATX、HA表达水平及APRI、FIB-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轻度肝纤维化组及NAFLD重度肝纤维化组血清ATX、HA表达水平及APRI、FIB-4均明显高于NAFLD组,且NAFLD重度肝纤维化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NAFLD轻度肝纤维化组(P<0.05)。NAFLD患者的血清ATX与血清HA、APRI、FIB-4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ATX联合血清HA、APRI、FIB-4诊断NAFLD合并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0.872)、敏感度(85.1%)及特异度(76.0%)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血清ATX可作为诊断NAFLD合并肝纤维化的指标之一,联合其他指标可明显提高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智能分光染色放大内镜在胃平坦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肖丹 王金林 +4 位作者 李荣香 郭巧珍 胡继芬 陈念钧 程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956-1962,共7页
目的:对胃平坦型病变进行富士能智能分光染色内镜(Fujinon intelligent chromoendoscopy,FICE)放大内镜观察,对比FICE放大内镜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探讨FICE放大内镜在胃平坦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09/2014-08对江汉大学附属... 目的:对胃平坦型病变进行富士能智能分光染色内镜(Fujinon intelligent chromoendoscopy,FICE)放大内镜观察,对比FICE放大内镜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探讨FICE放大内镜在胃平坦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09/2014-08对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发现的248个胃黏膜平坦性病变进行富士能FICE放大内镜检查.在FICE及放大模式观察病灶腺管开口与毛细血管形态,对其形态进行分型,并结合整体内镜下表现预测病理诊断.将FICE放大内镜下的内镜判定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其一致性与关联性.FICE内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评价采用Kappa检验.结果:萎缩在FICE内镜下主要表现为C、D、E型胃小凹形态;肠上皮化生在F I C E内镜下主要表现为D、E型胃小凹形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在FICE内镜下主要表现为E、F型胃小凹形态.FICE放大内镜技术判定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早期癌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FICE放大内镜技术有助于对病变性质如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等的判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分光染色技术 胃平坦型病变 癌前病变 胃癌 内镜诊断
下载PDF
超声内镜诊治胃癌的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贾业贵 邓长生 吴杰 《医学新知》 CAS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诊断术前胃癌浸润深度(T分期)的准确性,为胃癌手术和内镜下粘墨切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术前使用线阵型超声内镜对业经病理证实的胃癌52例进行检查,行TNM分期,将术前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2例均行...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诊断术前胃癌浸润深度(T分期)的准确性,为胃癌手术和内镜下粘墨切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术前使用线阵型超声内镜对业经病理证实的胃癌52例进行检查,行TNM分期,将术前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2例均行手术治疗。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EUS的T分期总准确率为65.4%,T1、T2、T3、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4/5、7/12、7/19和16/16,其中EUS准确诊断早期胃癌4例,但1例胃黏膜下层癌,被诊断为固有肌层癌。EUS对手术可切除的预测为75.0%,但T4期胃癌手术切除率仅为25.0%(4/16)。结论EUS能准确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和早期胃癌,对指导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很大帮助。对T4期胃癌患者,虽然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对指导根治性手术的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超声内镜 手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sRAGE水平检测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余卫中 夏伶俐 +1 位作者 肖丹 刘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9期2745-2747,共3页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4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分为...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4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分为活动期(n=20)和缓解期(n=25),根据Truelove-Witts标准分为轻度(n=16)、中度(n=14)和重度(n=15),同期选择30例门诊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RAGE、CRP、TNF-α表达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及缓解期患者血清sRAGE、CRP、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患者血清sRAGE、CRP、TNF-α表达水平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sRAGE、CRP、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程度逐渐加重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sRAGE表达水平与血清CRP、TNF-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2、0.713,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sRAGE表达水平与炎症因子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和判断疾病活动性、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90例肝性脑病预后影响因素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勇 贾业贵 +1 位作者 夏伶俐 余卫中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诊治的肝性脑病患者90例,严格纳入标准,排除各种可导致昏迷及精神行为异常的疾病.对患者行全面检查,重点观察血液中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白蛋白、谷氨酰转肽酶、血... 目的:探讨影响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诊治的肝性脑病患者90例,严格纳入标准,排除各种可导致昏迷及精神行为异常的疾病.对患者行全面检查,重点观察血液中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白蛋白、谷氨酰转肽酶、血清钠、血清胆红素水平、Child-Pugh分级及是否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继发感染.观察30 d内患者生存及死亡情况,研究以上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样本的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血清胆红素(>51.3 mol/L)、低凝血酶原活动度(<30%)、低血清白蛋白(28g/L)、低血钠(<135mmol/L)、Child-Pugh分级C级及伴有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继发感染的患者30 d内病死率明显增高,与相应的生存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及是否合并原发性肝癌对患者30 d内病死率影响不大(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以影响肝性脑病的预后,及时的诊断和准确的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预后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阿托伐他汀联合FOLFOX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卫中 余琼 +1 位作者 钟若雷 晁腾飞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91例Ⅲ期结肠癌患者,行结肠癌根治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46例术后行FOLFOX化疗方案,阿托伐他汀组45例采用阿托伐...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91例Ⅲ期结肠癌患者,行结肠癌根治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46例术后行FOLFOX化疗方案,阿托伐他汀组4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后每月随访患者,根据m RECIST标准评价两组疗效,并统计两组无病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12个月疾病控制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8.89%和31.1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96%,15.22%)(P<0.05);PFS(10.31±1.40)个月和OS(26.74±2.57)个月均较对照组(6.62±1.25)个月和(19.33±2.08)个月显著延长(P<0.05)。治疗期间,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手足皮肤反应、肝功能损害等,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FOLOFX化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阿托伐他汀 FOLFOX疗效
下载PDF
醋酸-靛胭脂染色在残胃病变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贾业贵 夏伶俐 肖丹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镜检查中,醋酸-靛胭脂染色对诊断及指导准确活检的价值,提高残胃早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方法:收集江汉大学附属医院3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行胃镜复查患者,随机选取156例为染色组,行醋酸-靛胭脂染色,记录... 目的: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镜检查中,醋酸-靛胭脂染色对诊断及指导准确活检的价值,提高残胃早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方法:收集江汉大学附属医院3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行胃镜复查患者,随机选取156例为染色组,行醋酸-靛胭脂染色,记录染色情况,并予以电子放大内镜观察,然后取活检。154例为对照组,普通内镜检查及常规取活检,分析普通内镜、染色内镜检查与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比较染色组及对照组对病变检出率有无差异,分析染色情况与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与微血管改变的关系。结果:染色组中,7例黏膜退色,早期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为85.7%(6/7),74例黏膜染色不均,肠上皮化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为90.5%(67/74)。与对照组比,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化检出率高(45.5%vs 2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3.8%vs 1.2%,P>0.05)。黏膜退色或染色不均对病变的检出率之和达到90.1%(73/81)。染色后,黏膜色泽变化与病变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经醋酸-靛胭脂染色,观察胃黏膜色泽的变化,显示病变,指导靶向活检,可提高残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胭脂 醋酸 残胃 胃镜
原文传递
乙酸染色结合FICE内镜技术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丹 余卫中 贾业贵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比较普通内镜、智能分光染色(FICE)内镜、FICE内镜结合乙酸染色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检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将我院普通内镜发现的可疑肠上皮化生病变患者分为3组各128例。分别采用普通内镜、FICE内镜、乙... 目的比较普通内镜、智能分光染色(FICE)内镜、FICE内镜结合乙酸染色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检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将我院普通内镜发现的可疑肠上皮化生病变患者分为3组各128例。分别采用普通内镜、FICE内镜、乙酸染色结合FICE内镜进行观察。比较不同方法诊断肠上皮化生的结果。结果 FICE内镜、FICE结合醋酸染色内镜诊断IM的敏感度、特异度优于普通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CE内镜与FICE结合醋酸染色内镜组间比较提示两者敏感度、总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CE内镜、乙酸染色结合FICE内镜对肠上皮化生的诊断均优于普通内镜,乙酸联合FICE内镜较普通FICE内镜更能发现肠上皮化生病灶,减少漏诊,具有更高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染色 智能分光染色技术 肠上皮化生 内镜诊断
下载PDF
NSAID相关性消化道损伤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业贵 《医学新知》 CAS 2017年第4期387-389,共3页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等作用,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隶属于NSAID范畴,因其抗血小板作用明显,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中极为重要.长期口服NSAID可致多种副反应,其中,消化道副反应最为突出.本...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等作用,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隶属于NSAID范畴,因其抗血小板作用明显,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中极为重要.长期口服NSAID可致多种副反应,其中,消化道副反应最为突出.本文结合近年来多个NSAID相关消化道损伤诊疗指南或共识,对NSAID相关消化道损伤的处理及预防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胃肠道损伤
原文传递
早期胃癌内镜下精准诊断
12
作者 蒋丽丽 贾业贵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早期胃癌( early gastric cancer ,EGC)是指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胃癌,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根据其大体形态,可分为隆起型(0~Ⅰ型),浅表型(0~Ⅱ型),凹陷型(0~Ⅲ型),0~Ⅱ型可进一步细分为0~Ⅱa,0~Ⅱb,0~Ⅱc型,其他也可... 早期胃癌( early gastric cancer ,EGC)是指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胃癌,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根据其大体形态,可分为隆起型(0~Ⅰ型),浅表型(0~Ⅱ型),凹陷型(0~Ⅲ型),0~Ⅱ型可进一步细分为0~Ⅱa,0~Ⅱb,0~Ⅱc型,其他也可根据形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混合类型[1]. 临床上,早期胃癌的诊断存在困难,尤其Ⅱ型,在临床上极易造成漏诊[2]. 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不足10%,近年来逐渐有上升,但仍远远低于日本70%的检出率[ 3 ]. 我国胃癌患者大部分被发现时已为进展期,五年生存率不足30%,而早期胃癌则多数可采取内镜下治疗,五年生存率大于90%[4]. 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极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 诊断
原文传递
YAP蛋白在不同恶性程度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贾业贵 许浪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174-1176,1180,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YAP蛋白在临床不同分期、恶性程度不同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同胃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江汉大学附属医院胃癌临床Ⅰ期组织块17例、Ⅱ期胃癌组织35例、Ⅲ期胃癌组织42例和Ⅳ期31例,以及相... 目的探讨YAP蛋白在临床不同分期、恶性程度不同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同胃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江汉大学附属医院胃癌临床Ⅰ期组织块17例、Ⅱ期胃癌组织35例、Ⅲ期胃癌组织42例和Ⅳ期31例,以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IHC)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YAP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胃癌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YA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2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AP在不同分期的胃癌病人中表达也具有差异性,且恶性程度越高的胃癌组织中,YAP表达量越多;YAP表达水平与临床Ⅲ期(P=0.020)和临床Ⅳ期(P=0.007)患者死亡率有显著性相关,YAP高表达的胃癌病人生存率显著低于YAP低表达的胃癌病人。结论胃癌的恶性程度与YAP的表达呈正相关,异常高表达YAP的胃癌病人一般伴随不良预后和高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死亡率 YAP Hippo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协同刺激因子B7-H3和B7-H4在不同临床分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业贵 许浪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847-849,868,共4页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因子B7-H3、B7-H4在临床不同分期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2015年湖北省江汉大学附属医院157例胃癌组织,分别应用RT-PCR检测胃癌组织、胃癌细胞株BGC-823中B7-H4和B7-H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因子B7-H3、B7-H4在临床不同分期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2015年湖北省江汉大学附属医院157例胃癌组织,分别应用RT-PCR检测胃癌组织、胃癌细胞株BGC-823中B7-H4和B7-H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7-H4和B7-H3蛋白的表达。胃癌患者不同临床特征与B7-H3、B7-H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死亡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B7-H4、B7-H3在胃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相对于癌旁组织呈现高表达。B7-H4在临床分期越高的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而B7-H3在临床分期越高的组织中呈现低表达趋势。恶性程度越高的胃癌组织中,B7-H4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越高,B7-H3的表达水平越低。高表达B7-H4且低表达B7-H3与胃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协同刺激分子B7-H4和B7-H3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密切相关,对该两分子的检测在胃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B7-H4 B7-H3 协同刺激因子
原文传递
LIM激酶1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
15
作者 劳垚佳 程洁 +6 位作者 林梦璐 张海平 奉佳辉 牟娟丽 黄凯 胡凡 林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920-924,共5页
目的探讨LIM激酶1(LIMK1)在人肝癌细胞系Huh7中的表达及其对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促进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MIHA和人肝癌细胞系Huh7中LIMK1的mRNA和蛋白水平,siRNA转染Huh7细胞后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 目的探讨LIM激酶1(LIMK1)在人肝癌细胞系Huh7中的表达及其对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促进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MIHA和人肝癌细胞系Huh7中LIMK1的mRNA和蛋白水平,siRNA转染Huh7细胞后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内皮细胞管形成实验探究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LIMK1在Huh7细胞中表达升高;敲低LIMK1后Huh7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下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减弱。结论LIMK1在Huh7细胞中高表达,敲低LIMK1可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激酶1 肝细胞癌 血管形成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胃间质瘤与异位胰腺的胃镜及超声内镜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文峰 陈兰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对比胃间质瘤(GST)与胃异位胰腺(GHP)的胃镜及超声内镜(EUS)下特征,为其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2例GST与68例GHP的胃镜及EUS表现特征,包括病灶部位、表面、大小、形态、来源层次、超声特征、生长方式及边... 目的对比胃间质瘤(GST)与胃异位胰腺(GHP)的胃镜及超声内镜(EUS)下特征,为其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2例GST与68例GHP的胃镜及EUS表现特征,包括病灶部位、表面、大小、形态、来源层次、超声特征、生长方式及边界等。结果 GST的发生部位以胃体(41.8%)、胃底(31.8%)为主,而GHP以胃窦为主(70.6%);GST表面多为光滑或伴有糜烂,而GHP表面多数为中央有脐样凹陷,并且30.9%出现凹陷内有胰液溢出。EUS下,GST主要来源于固有肌层(74.7%),其次为黏膜下层(17.6%);GHP主要来源于黏膜下层(47.1%),其次为黏膜层(17.6%)及固有肌层(14.7%);二者的生长方式均以肌壁内为主(50.5%,78.0%)。结论 GST好发于胃体和胃底,其表面光滑或伴有糜烂,多起源于固有肌层并向肌壁内或腔内生长;而GHP好发于胃窦,其表面有脐样凹陷,多起源于黏膜下层并向肌壁内生长,据此有助于对二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胃异位胰腺 胃镜 超声内镜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