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干扰素联合化疗药物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肝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黄得校 陈勇 +3 位作者 曾庆乐 赵剑波 吴熙中 李彦豪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185-3188,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干扰素(IFN)联合化疗药物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IFN—TACE)能否增强肝癌(HC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中晚期HCC患者,其中IFN—TACE组30例患者行IFN—TACE治疗,术中IFNα-2b剂量≥500WIU,TAC... 目的探讨大剂量干扰素(IFN)联合化疗药物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IFN—TACE)能否增强肝癌(HC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中晚期HCC患者,其中IFN—TACE组30例患者行IFN—TACE治疗,术中IFNα-2b剂量≥500WIU,TACE组30例行单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于术前1d与术后1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NK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值)。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白细胞、肝功能的变化。结果60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IFN—TACE组患者术中IFNα-2b剂量为900~3000WIU,平均(1927±496.73)WIU。IFN—TACE组术后CD3^+、CD4^+、NK细胞所占百分数及CD^4+/CD8^+比值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患者术后CD3^+、CD4^+、NK细胞所占百分数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CD8^+及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TACE组术后CD3^+、CD4^+、NK细胞所占百分数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TACE组术后值(P〈0.01),而两组术后的CD8^+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IFN—TACE治疗能增强HC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而单纯TACE治疗使HCC患者细胞免疫力进一步降低。与单纯TACE治疗比较,IFN—TACE治疗同样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
下载PDF
经皮微波消融与传统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哲 戴卓智 +3 位作者 曾丹凤 林晓庆 苏鸿辉 翟玉霞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波消融(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PMWA)与传统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4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MWA组48例、腹腔镜子... 目的比较经皮微波消融(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PMWA)与传统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4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MWA组48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组44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abdominal myomectomy,AM)组50例。统计PMWA组术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程度,并比较3种术式皮肤切口、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肠道恢复速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PMWA组术后子宫肌瘤逐步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3、6、12个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volume reduction rate,VRR)依次为(43.88±18.90)%、(65.42±18.59)%、(74.47±16.56)%、和(82.39±1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MWA组皮肤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1d血红蛋白、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优于LM组及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平均手术时长对比中,PMWA组平均手术时长大于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M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WA组、LM组、AM组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4.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适中体积的子宫肌瘤疗效确切,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天数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微波消融术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原文传递
实时超声造影与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评估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价值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蓝思荣 徐继威 +3 位作者 张耀明 李雄 沈登文 苏鸿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实时超声造影与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评估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21年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PLC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行MVA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术中采... 目的探讨采用实时超声造影与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评估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21年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PLC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行MVA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超声造影评估消融范围,在观察组采用实时超声造影联合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评估。随访1年,记录两组总体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完全消融率和补充消融率分别为94.1%和1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和3.9%(P<0.05);术后,观察组发生出血、切口感染、周围脏器损伤、胆漏和胸腹腔积液发生率为17.7%,与对照组的21.6%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肝内肿瘤复发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x^(2)=5.26,P=0.02);观察组1 a总体生存率为96.0%,而对照组为84.0%(Log-Rank x^(2)=22.159,P<0.001)。结论采用实时超声造影联合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可用于评估MWA治疗PLC患者术中消融范围,对及时补充消融有帮助,并最终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微波消融 实时超声造影 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 治疗
下载PDF
PTCSL与ERCP+EST/ESL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庄洪财 何超 +3 位作者 郑少 陈哲 杨少华 郑邦瑞 《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440-444,共5页
目的 探究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L)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后球囊扩张取石术(ESLBD)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4月~2022年4月我院... 目的 探究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L)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后球囊扩张取石术(ESLBD)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4月~2022年4月我院145例CB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63例行PTCSL治疗,作为A组,82例行ERCP+EST/ESLBD治疗,作为B组.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Clavien-Dindo分级、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术后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P<0.05);A组取石成功率(100.00%)高于B组(90.24%),结石残留率(1.59%)低于B组(12.20%)(P<0.05);A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术后1 d、3 d、7 d 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1 d、7 d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A组胰腺炎发生率(1.59%)低于B组(12.20%)(P<0.05),两组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0.00%)、1年(4.76%)与B组(1.22%、8.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SL与ERCP+EST/ESLBD治疗CBDS均可有效清除结石,前者取石效果更佳,特别适用于结石较大、数量较多、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等困难型CBDS患者,且在降低胰腺炎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球囊扩张取石术
下载PDF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的协同管理对慢性肝病患者情绪及希望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楚霞 许永华 陈志华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4期3006-3009,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的协同管理对慢性肝病患者情绪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101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49例与研... 目的:探究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的协同管理对慢性肝病患者情绪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101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49例与研究组52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科室管理,研究组实施基于Snyder理论模型的协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管理前后的情绪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家庭关怀度(Apgar家庭功能问卷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行为评估问卷(HPSMBRS)评分]、生活质量(QOL)及随访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依从性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9,P<0.05)。管理后,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4、10.385,P<0.05)。管理后,研究组HHI评分、Apgar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93、8.662,P<0.05)。管理后,研究组HPSMBRS评分、QOL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21、11.962,P<0.05)。研究组随访预后的康复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8,P<0.05)。结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的协同管理方案应用于慢性肝病患者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自身希望水平,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家庭关怀度、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模型 协同管理 慢性肝病 情绪状态 希望水平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哲 翟玉霞 +2 位作者 郭东明 吴少燕 苏鸿辉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磁共振显示的子宫肌瘤位置分为...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磁共振显示的子宫肌瘤位置分为近黏膜组(36例)和远黏膜组(39例),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和临床症状改善得分。结果:微波消融治疗后3个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为(61.2±20.1)%,近黏膜组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大于远黏膜组[分别为(68.0±18.7)%、(55.0±19.6)%],近黏膜组临床症状改善得分优于远黏膜组[症状严重程度改善得分分别为14.00 (9.50,17.25)、7.00 (5.75,11.50),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改善得分分别为42.00 (32.00,55.50)、34.00 (24.75,4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短期疗效确切,靠近黏膜的子宫肌瘤术后短期临床疗效优于远离黏膜的子宫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微波消融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短轴法与长轴法在新生儿颈内静脉置管中的比较
7
作者 陈哲 翟玉霞 +2 位作者 王嘉嘉 邱仲贤 苏鸿辉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短轴法与长轴法在新生儿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并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6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穿刺方式分为短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短轴法与长轴法在新生儿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并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6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穿刺方式分为短轴组(34例)和长轴组(35例)。比较两组穿刺置管的术前准备时间、首次穿刺成功时间、穿刺血管次数、穿刺总耗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短轴组与长轴组颈内静脉置管术前准备时间分别为1 (1,1)、6 (5,8)min,首次穿刺成功时间分别为3 (2,4)、5 (3,7) min,穿刺总耗时分别为17.50 (13.75,19.95)、21.00 (15.00,24.00) min,短轴组颈内静脉置管的术前准备时间、首次穿刺成功时间和穿刺总耗时均短于长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短轴组与长轴组穿刺血管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短轴法比长轴法在新生儿颈内静脉置管中操作更快速、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短轴法 长轴法 颈内静脉置管 新生儿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小儿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吴玉帆 苏鸿辉 李建宏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8-39,41,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小儿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拟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住院患儿48例,按随机化原则分成颈内静脉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和锁骨下静脉组(行超声引导下经...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小儿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拟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住院患儿48例,按随机化原则分成颈内静脉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和锁骨下静脉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各24例。对比两组的穿刺次数、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组穿刺次数1~3次(平均2.0±0.6次);一次穿刺成功率12.5%(3例),二次70.8%(17例),三次16.7%(4例);2例术后发生轻度血肿,1周后吸收。锁骨下静脉组穿刺次数1~3次(平均1.4±0.6次);一次穿刺成功率66.7%(16例),二次29.2%(7例),三次4.2%(1例);1例术后发生轻度血肿,1周后吸收。两组均无大出血,气胸、液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手术相对容易操作、术程短,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置管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