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松 肖丹 +1 位作者 张小红 于洋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7-839,共3页
目的检测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并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消化内科经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消化性溃疡患者600例,分析不同类型消化性溃疡患... 目的检测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并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消化内科经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消化性溃疡患者600例,分析不同类型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情况,采用药敏试验检测Hp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Hp感染危险因素。 结果6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检出Hp感染460例,感染率为76.67%。不同类别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吸烟、进食辣食及暴饮暴食、有家族性胃肠道疾病史等会增加Hp感染风险(P<0.05),较高的文化水平、进食酸奶可使Hp感染风险下降(P<0.05)。分离的460株Hp阿莫西林耐药率为13.04%,甲硝唑耐药率为43.45%,克拉霉素耐药率为21.74%,四环素耐药率为39.13%。 结论武汉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率较高,主要与吸烟、饮食习惯及胃肠道疾病家族史等有关。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过程中要重视对Hp的根除治疗,依据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防止耐药性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危险因素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急性脑卒中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 被引量:18
2
作者 欧阳存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PL 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的变化。方法 选择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患者 ,在急性起病后 3天内和起病后第 10~ 12天查 PL T与 MPV,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出血组与梗死组 MPV的两次结果与... 目的 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PL 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的变化。方法 选择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患者 ,在急性起病后 3天内和起病后第 10~ 12天查 PL T与 MPV,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出血组与梗死组 MPV的两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大 (P<0 .0 0 5 ) ;两组 PL T值在 3天内均显著减少 (P<0 .0 5 ) ,而在发病后 10~ 2 0天两组 PL T均已恢复正常 (P>0 .0 5 )。结论 本文通过实验结果分析 ,并参考国内外文献 ,得出 MPV增大反应了脑血管病变的程度已很严重 ,是脑卒中 (包括缺血、出血 )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预防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PL T的变化则可提示急性脑卒中的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计数 急性脑卒中
下载PDF
消栓肠溶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损伤、脑血流灌注及血清CRP和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丁辉燕 张淑琴 +1 位作者 邓立军 韩裕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损伤、脑血流灌注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酶(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10月收治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损伤、脑血流灌注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酶(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10月收治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脑血流灌注[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流速(TMV)、阻力指数(RI)]、神经损伤[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S100B)]、血清Hcy和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PSV、TMV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 <0.05),R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 <0.05),且观察组上述各脑血流灌注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后UCH-L1、NSE、GFAP、S100B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 <0.05),且观察组上述各神经损伤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和Hcy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CRP和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用药治疗期间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电解质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消栓肠溶胶囊能够显著提高脑血流灌注,抑制血清Hcy和CRP表达,减轻脑组织炎性损伤,优化神经功能,有助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 消栓肠溶胶囊 神经损伤 脑血流灌注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酶
下载PDF
石杉碱甲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及P300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79-2180,共2页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液流变学及P300电位的影响。方法 90例老年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石杉碱甲,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P300电位情况。结果与...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液流变学及P300电位的影响。方法 90例老年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石杉碱甲,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P300电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显著增高、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CDR、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细胞比容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指标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P300电位波幅显著增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波幅显著比对照组高,而潜伏期则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石杉碱甲能够有效改善VD患者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提高老年VD患者的认知功能、自理能力和智能,改善痴呆症状,P300电位可作为评估VD病程与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血管性痴呆 血液流变学 P300电位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启兵 张兆辉 +1 位作者 欧阳存 刘小洲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8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将6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其中普罗布考组(32例),常规治疗组(30例),用酶谱法分别测定治疗前...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将6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其中普罗布考组(32例),常规治疗组(30例),用酶谱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1)普罗布考组治疗2周后血清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2周后普罗布考组血清MMP-9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降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MMP-9水平,可能因此抑制了血-脑屏障的早期开放和脑水肿,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防止脑梗死出血转化和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相对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血栓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昉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34-1135,共2页
目的探讨相对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脑血栓患者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予相对低分子... 目的探讨相对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脑血栓患者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予相对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 WF、GMP14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相对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急性脑血栓患者血清v WF、GMP140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安全性较好,促进治疗效果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奥扎格雷钠 老年 急性脑血栓
原文传递
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oxLDL-Ab及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启兵 张兆辉 欧阳存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375-379,共5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oxLDL-A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将6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普罗布考组(32例),常规组(30例)。治疗2周后,...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oxLDL-A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将6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普罗布考组(32例),常规组(30例)。治疗2周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酶谱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oxLDL-Ab及MMP-9水平的变化。以神经功能评分为标准,分别观察治疗7 d和14 d后两组的疗效。结果:①普罗布考组治疗2周后,血清oxLDL-Ab及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②治疗2周后,普罗布考组血清oxLDL-Ab及MMP-9水平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均P<0.05),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③普罗布考组治疗前后,血清oxLDL-Ab及MMP-9水平降低无相关性(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降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oxLDL-Ab及MMP-9水平,可能通过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了血-脑屏障的早期开放和脑水肿,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防止脑梗死出血转化和再发,并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脑梗死 oxLDL-Ab MMP-9
下载PDF
面肌痉挛患者面听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钟崛 罗聪 +1 位作者 余小祥 徐剑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88-89,91,共3页
目的讨论面肌痉挛患者面听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面肌痉挛患者22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面听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并... 目的讨论面肌痉挛患者面听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面肌痉挛患者22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面听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23例面肌痉挛患者中,有64例患者术后出现面听神经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8.70%;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有血管压迹、手术时间≥120 min、责任血管发出穿支血管包绕神经出髓区以及骨窗前缘至颞骨岩部内侧面的距离>2 cm均为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听神经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听神经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重视引起患者面听神经并发症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治疗措施十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相关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析及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小红 邓立军 +1 位作者 吴丹 张淑琴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并对其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和控制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并对其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和控制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317例,对其进行病原学及其耐药性检测。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患高血压和糖尿病,侵入性操作及意识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等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P<0.05为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317例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3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8株,占67.45%;革兰阳性菌85株,占25.15%;真菌25株,占7.40%。G^-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高,分别占21.01%、18.05%和13.02%,其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70.42%~95.7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82%~9.09%。G^+菌中的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1.54%和10.95%,其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35.90%~100.00%,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真菌中的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4.14%和2.07%,其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为28.57%~42.86%,对制霉菌素、氟胞嘧啶耐药率为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患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意识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是急性脑梗互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意识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感染病原菌菌谱广泛且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因此,开展病原学检查及其耐药性检测并消除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对于控制或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试验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陈冬 欧阳存 +1 位作者 张淑琴 邓立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887-891,共5页
目的:探究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炎性反应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 目的:探究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炎性反应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共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相关指标(MBP、NSE、H-FABP、GFAP)、氧化应激指标(SOD、MDA、ROS)、炎性反应因子(sVCM-1、TNF-α、IL-18)及HMGB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MBP、NSE、H-FABP、GFAP、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sVCAM-1、TNF-α、IL-18、HMGB1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DA、ROS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炎性反应、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氧自由基水平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 氢氯吡格雷 脑梗死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缺损 炎性反应因子 氧化应激 血液流变学 HMGB1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朱春丽 彭一鹏 +3 位作者 欧阳存 欧阳方 魏从兵 吴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A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与表面阴影成像技术(...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A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与表面阴影成像技术(SSD)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将CTA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所见结果相比较,评价CTA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对急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准确率为96.15%,对自发性颅内出血、脑缺血性疾病、脑血管畸形诊断的准确率高达100.0%,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率也较高,为90.63%(29/32),CTA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结果与DSA或手术所见结果大致相同,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对急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神经内科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下载PDF
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朱春丽 彭一鹏 +5 位作者 欧阳存 欧阳方 魏从兵 吴丹 邓立军 王书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RIP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2015年6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RIP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2015年6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RIPC。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周血清促炎因子(INFγ、TNF-α、IL-18以及IL-8)和抗炎因子(IL-13、TGFβ以及IL-4)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102.7±22.8)pg/ml vs.(61.3±12.1)pg/ml,t=2.335,P=0.013]和IL-18[(37.7±5.4)pg/ml vs.(14.3±3.7)pg/ml,t=2.247,P=0.016]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IL-13水平[(15.9±3.6)pg/ml vs.(52.2±4.1)pg/ml,t=2.300,P=0.014]上升,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RIPC与△TNF-α(r=0.641,P<0.05)、△IL-18(r=0.687,P<0.05)以及△IL-13(r=0.732,P<0.05)呈正相关。结论 RIPC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抗炎/促炎系统,可能是潜在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 脑梗死 急性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下载PDF
387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淑琴 杨卫萍 殷燕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2-1275,共4页
目的检测和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诊治并符合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387例,对其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检测分... 目的检测和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诊治并符合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387例,对其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检测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387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共培养出43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G^-)304株,占70.53%;革兰阳性菌(G^+)98株,占22.74%;真菌29株,占6.73%。G^-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氨曲南较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79.41%-86.76%;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较敏感,对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85.71%-96.43%。G^+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两细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较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为81.48%-100.00%;真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两真菌对酮康唑、制霉菌素、氟胞嘧啶较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耐药率为26.67%-40.00%。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普遍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应及时做病原菌培养和耐药性试验,以利于控制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肺部感染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预后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冬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探究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预后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市第六医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病人102例... 目的探究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预后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市第六医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病人均参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精神状态(MMSE)评分、临床痴呆程度(CDR)评分、血清VEGF、VEGFR水平、Fugl Meyer评分的上肢、下肢得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MMSE评分[(9.83±2.44)比(14.72±2.31)分,(10.06±2.47)比(18.87±2.22)分]、血清VEGF[(438.36±41.85)比(473.49±43.63)分,(443.17±43.53)比(537.35±41.78)分]、VEGFR[(403.14±40.63)比(476.68±39.62)分,(406.37±41.25)比(503.32±37.43)分]、Fugl Meyer评分的上肢、下肢得分均升高,CDR评分[(2.01±0.77)比(1.34±0.61)分,(1.98±0.76)比(1.09±0.53)分]、ADL评分[(43.67±6.45)比(41.11±6.03)分,(44.03±6.37)比(38.03±6.01)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MMSE评分、血清VEGF、VEGFR、Fugl Meyer评分的上肢、下肢得分升高,CDR评分、ADL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4/51),对照组为5.88%(3/51),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治疗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可升高病人血清中VEGF、VEGFR水平,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多发性梗死性 多奈哌齐 丁苯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后
下载PDF
α-硫辛酸联合益气养阴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小红 钟淙 +2 位作者 王芳 王娟 李锦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1期1893-1897,共5页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益气养阴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实验组给予...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益气养阴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实验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两组均连续给予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胱抑素C(Cys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25-OH维生素D3[25-(OH)D3]、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一氧化氮(NO)水平及血浆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NSE、UA、Hcy、hs-CRP、BDNF、HMGB1、CysC、TGF-β1、25-(OH)D3、ESM-1、NO水平及血浆ET、TN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SE、UA、Hcy、hs-CRP、HMGB1、CysC、TGF-β1、ESM-1水平及血浆ET、TNF水平相比治疗前均较低,血清BDNF、25-(OH)D3、NO水平相比治疗前均较高,实验组治疗后血清NSE、UA、Hcy、hs-CRP、BDNF、HMGB1、CysC、TGF-β1、25-(OH)D3、ESM-1、NO水平及血浆ET、TNF水平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益气养阴活血法能够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病变和血管内皮损伤,改善相关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Α-硫辛酸 益气养阴活血法 相关因子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内镜引导下可视化鼻肠管置管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晓玲 刘恩红 +5 位作者 王雪纯 孙亮 曾雅妮 白怡 贾珊珊 郑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76,共4页
目的探索内镜引导下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危重症患者按鼻肠管置管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床旁盲插置入鼻肠管,观察组采用内镜引导下可视化置入鼻肠管。结果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显... 目的探索内镜引导下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危重症患者按鼻肠管置管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床旁盲插置入鼻肠管,观察组采用内镜引导下可视化置入鼻肠管。结果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置管过程中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潜血、鼻腔黏膜出血及渗血、误入气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内镜引导下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可提高患者首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置管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鼻肠管 内镜 可视化置管 内镜图谱 大便潜血 鼻腔黏膜出血
下载PDF
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春丽 欧阳存 +5 位作者 彭一鹏 欧阳方 魏从兵 邓立军 吴丹 胡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6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部位对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34例,按脑梗死影像学分型分为中梗死组52例,小梗死组43例,腔隙性脑梗死组39例,3组均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临床记忆量表(cl... 目的探讨脑梗死部位对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34例,按脑梗死影像学分型分为中梗死组52例,小梗死组43例,腔隙性脑梗死组39例,3组均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临床记忆量表(clinical memory scale,CMS)、词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中梗死组MMSE评分[(22.78±3.22)分]、CMS评分[(67.98±10.17)分]、VFT评分[(12.30±3.75)分]、CDT评分[(2.67±0.81)分]低于腔隙性脑梗死组[(26.02±2.88)、(72.16±11.17)、(16.30±4.47)、(3.25±0.65)分](P<0.05),小梗死组MMSE、CMS、VFT、CDT评分[(24.48±3.81)、(68.85±10.01)、(14.15±2.70)、(2.99±0.75)分]与中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额叶、颞叶梗死灶MMSE、CMS评分低于基底节区、顶叶和枕叶(P<0.05),基底节区梗死灶MMSE、CMS评分低于顶叶和枕叶(P<0.05),额叶梗死灶VFT、CDT评分低于颞叶、顶叶、枕叶和基底节区(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和基底节区梗死区MMSE、CMS、VFT、CDT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灶大小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中、小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与梗死部位有关,额、颞叶梗死者认知功能受损明显,其次为基底节区梗死和顶、枕叶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与梗死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功能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临床记忆量表 词语流畅性测验 画钟测验
原文传递
银丹心脑通联合石杉碱甲片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小红 吴筱睦 张淑琴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联合石杉碱甲片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5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石杉碱甲片治疗,治疗组给予银丹心脑通联合石杉...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联合石杉碱甲片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5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石杉碱甲片治疗,治疗组给予银丹心脑通联合石杉碱甲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评价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和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评分。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WBV)、红细胞压积(HC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时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 92%和85. 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053,P=0. 025)。2组治疗后MMSE评分、BSS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 05)。2组治疗后WBV、HCT及FIB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 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 33%和12. 7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495,P> 0. 05)。结论银丹心脑通联合石杉碱甲片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老年病人的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老年人 银丹心脑通 石杉碱甲片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泮托拉唑预防急性后循环供血区梗死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从兵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泮托拉唑预防急性后循环供血区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供血区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及B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泮托拉唑预防急性后循环供血区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供血区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及B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脑血管病,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注射液进行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口服,3组疗程均为14d;记录并比较3组的胃液pH变化、大便潜血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7及14d3组胃液pH存在明显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治疗3、7及14dB组胃液pH(分别为3.4±0.9、4.7±1.3、5.7±1.6)显著高于A组(2.8±0.6、3.9±1.1、4.8±1.5)及对照组(2.3±0.5、3.0±0.9、3.8±1.2),A组胃液pH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14d内,3组患者大便潜血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治愈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B组大便潜血发生率(20%)明显低于A组(32.5%)及对照组(47.5%),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2.5%),治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均有明显差异(P<0.05);病死率B组低于另外2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美托洛尔口服联合泮托拉唑用于预防急性后循环供血区梗死致应激性溃疡出血,可明显改善胃内酸性环境,降低大便潜血发生率及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显著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美托洛尔 急性后循环供血区梗死 应激性溃疡出血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泼尼龙在脊髓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20
作者 熊益 郭灿收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泼尼龙在脊髓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64例脊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泼尼龙在脊髓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64例脊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甲泼尼龙治疗,治疗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生存质量、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1);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2(Eot2);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Eot3)]水平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ot1、Eot2、Eot3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6、IL-8、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泼尼龙在脊髓炎患者中应用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趋化因子水平,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甲泼尼龙 脊髓炎患者 趋化因子 炎症因子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