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关于中国精神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24
1
作者 佘双好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虽然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对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提炼和升华,但把中国精神作为一个特定概念,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明确提出的,习近平不仅明确提出了中国精神的概念,而且不断丰富和充实中国精神的... 虽然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对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提炼和升华,但把中国精神作为一个特定概念,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明确提出的,习近平不仅明确提出了中国精神的概念,而且不断丰富和充实中国精神的内涵,在当代中国,中国精神具有特定的内涵。应从中国精神的核心内涵和延展内涵两个层面来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采取"守一望多"的策略去理解习近平关于中国精神的重要论述。中国精神对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构筑中国道路的精神支撑,调动中国力量的内在源泉,提供世界发展的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精神 意义
原文传递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规律探讨 被引量:23
2
作者 佘双好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5,157,共9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它既要遵循教学活动一般规律,也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特殊规律。因此,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必须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具体来说,要遵循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规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它既要遵循教学活动一般规律,也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特殊规律。因此,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必须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具体来说,要遵循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规律、教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规律、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规律、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规律、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一致的规律、"知""行"辩证统一的规律,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规律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3
作者 佘双好 周江平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4-79,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研究随着课程新方案实施而逐渐兴起,研究著作和论文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研究的教学方法种类日益多元丰富,新的教学方法研究不断涌现,呈现出教学方法研究与课程性质相关联的研究特点。但从总体上看...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研究随着课程新方案实施而逐渐兴起,研究著作和论文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研究的教学方法种类日益多元丰富,新的教学方法研究不断涌现,呈现出教学方法研究与课程性质相关联的研究特点。但从总体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依然存在着基础性理论研究不足、历史经验总结与借鉴不够、课程观念局限、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缺乏等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应实现从方法运用研究向问题探究研究发展,从静态性研究向动态性研究拓展,从封闭性研究向开放性研究扩展,从传统性研究向现代性研究推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范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方法 特征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新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风向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 被引量:7
4
作者 佘双好 于欧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16,21,共5页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和优势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时代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世情国情民情变化的新特点和党的思想工...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和优势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时代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世情国情民情变化的新特点和党的思想工作新要求,围绕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创造性发展,构成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既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的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打下了鲜明的习近平个人印记。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具有回归原点、善设议题、把握主动、整体推进、拓展领域、综合多样等特点,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是新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风向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思想政治工作 特点
下载PDF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载体、方法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佘双好 李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47-158,共12页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载体和方法是相互联系又有着不同内涵和边界的概念,它们同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形式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介"因素,共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载体和方法也有着状态、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载体和方法是相互联系又有着不同内涵和边界的概念,它们同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形式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介"因素,共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载体和方法也有着状态、特性和功能的不同,应强化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把三者统一于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载体 方法 关系
原文传递
新时代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基点 被引量:3
6
作者 佘双好 《党建》 CSSCI 2019年第3期28-29,共2页
新时代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涉及党内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关键基点在于恪守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本色,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确保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 党内政治生活 生态建设 生活政治 制度建设 政治文化 战斗性 健康
原文传递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影响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佘双好 魏晓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45,36,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代表性观点的认同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持不同认同度的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对比分析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代表性观点的认同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持不同认同度的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对比分析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代表性观点之间的认同状况,揭示了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影响的具体特征。虽然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对社会思潮认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但具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观点上,社会思潮的各种观点与之并不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应具体分析各种社会思潮观点影响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民主社会主义 新自由主义 认同
下载PDF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样态变革及价值引领 被引量:138
8
作者 项久雨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4,204,共22页
新时代美好生活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命题,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独创性而展开的。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美好生活"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样态,当然,这种新的生活样态与新的发展理念也是相辅相成的。... 新时代美好生活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命题,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独创性而展开的。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美好生活"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样态,当然,这种新的生活样态与新的发展理念也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立足于生活样态的转变,因此两者的内在旨趣是高度关联的;另一方面,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又会在实践层面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构建,并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起到关键性的引领作用。因此,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理解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革命性意义,就必须内在地把握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多种样态,它主要包括了主体样态、发生样态、实现样态与外部样态,它们分别以"人民主体,政党引领"、"矛盾转变,供需融合"、"劳动为本,共创共享"、"理想同构,世界延伸"为理论支柱,共同组成了独特的中国样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扬弃"物的依赖性"并秉持"自由个性"的实践意旨,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方能完成向"人本身"的"复归",实现对于中国道路的价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美好生活 唯物史观 现代性 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道路
原文传递
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29
9
作者 沈壮海 肖洋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8-113,共6页
调查发现,大学生人生态度积极、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较好,道德意愿强烈,具有较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党的认同度较高,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愿较强。同时,也存在不同大学生群... 调查发现,大学生人生态度积极、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较好,道德意愿强烈,具有较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党的认同度较高,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愿较强。同时,也存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之间思想政治素质差异明显、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易受社会环境影响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把握不同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厘清环境的具体影响和不同思想观念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状况 调查分析
原文传递
2015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80
10
作者 沈壮海 王迎迎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12,共9页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最新发布了2015年度调查结果。调查基于“大数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专业性的“大数据”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最新发布了2015年度调查结果。调查基于“大数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专业性的“大数据”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学理支撑。本期特刊发此调查报告.并组织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等相关主题文章两篇,以期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调查结果 教育状况 学生思想状况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大学生价值观 哲学社会科学 教师角色定位
原文传递
文化自信:怎么看,怎么办 被引量:72
11
作者 沈壮海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1-42,共2页
如何确立文化自信,抢占价值体系制高点;如何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如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这是习近平总... 如何确立文化自信,抢占价值体系制高点;如何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如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前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为此,本刊特约三位学者展开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价值观 价值体系 当代文化 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 现代社会 文化精神
原文传递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思想及其发展 被引量:63
12
作者 石云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8,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人类社会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江泽民深入阐发和实践建... 马克思恩格斯人类社会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江泽民深入阐发和实践建立国际秩序的新理论;胡锦涛提出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中国而又面向世界,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共同体的思想,在党的几代领导人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阐发,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认识提高到了新境界和新水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秩序 国际治理
下载PDF
2014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基于全国30所高校的调查 被引量:53
13
作者 沈壮海 段立国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8-103,共6页
2014年6—7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在全国30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态势。也进一步点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2014年6—7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在全国30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态势。也进一步点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改进应当持续着力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状况 思想政治教育 调查研究
原文传递
美好社会: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展开与演化图景 被引量:52
14
作者 项久雨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5,204,共23页
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展开内嵌着实现不同社会图景的内在线索。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标志着绝对贫困的彻底消除、精神境界的历史性跃升、制度文明的全新缔造,以及社会有机体的有序运转。在小康社会之后,为实现美好生活奠基的美好社会成为... 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展开内嵌着实现不同社会图景的内在线索。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标志着绝对贫困的彻底消除、精神境界的历史性跃升、制度文明的全新缔造,以及社会有机体的有序运转。在小康社会之后,为实现美好生活奠基的美好社会成为延续现代中国历史的社会图景选择。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质”的跃升、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分别为美好社会的生成奠定了物质根基、矛盾根基、价值根基与制度根基。在此基础上,美好社会的理想图景,是一幅反思、扬弃与超越“现代性”的社会图景,是一幅深度切中“人民的现实幸福”的社会图景,是一幅在现有条件下追求“自由个性”的社会图景,三幅图景将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内在和谐。在道路自信与民族复兴双重变奏的基础上,美好社会被赋予了深刻的时代内涵与深厚的历史意蕴,其致力于开启文明的崭新类型,为“个体”意义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共同体”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奠定全新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美好社会 社会变迁 道路自信 民族复兴
原文传递
企业杠杆行为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40
15
作者 曾国安 苏诗琴 彭爽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5-173,共19页
运用杠杆获取外部资金是企业筹集技术创新投入资金的基本途径,但并非杠杆率越高,越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如果人为降低账面杠杆率,导致企业实际杠杆率提高,可能既难以实现融资目标,又因为实际杠杆率过高而背负过重的债务负担,带来更大的... 运用杠杆获取外部资金是企业筹集技术创新投入资金的基本途径,但并非杠杆率越高,越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如果人为降低账面杠杆率,导致企业实际杠杆率提高,可能既难以实现融资目标,又因为实际杠杆率过高而背负过重的债务负担,带来更大的债务风险,从而最终不利于其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本文基于2007—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企业实际杠杆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过高的实际杠杆率通过提高债务风险、增加债务负担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涉及创新投入,也影响创新产出。同时发现,隐性杠杆率高的企业、大规模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数字经济行业企业、强市场竞争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所遭受的负面影响更大。从杠杆行为看,负面影响主要来自明股实债和少提固定资产折旧。对此,应严格监管无助于技术创新的高杠杆率,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企业提升实际杠杆率的行为,有效控制企业实际杠杆率;另一方面,立足企业技术创新,坚持分类施策,科学合理地推进结构性控杠杆和结构性稳杠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杠杆率 隐性杠杆 结构性稳杠杆 债务效应 技术创新
原文传递
试论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 被引量:37
16
作者 沈壮海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6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不论从学术发展本身而言,还是就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角度而言,努力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都是一个极为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不断提升,但仍然相对薄弱。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不论从学术发展本身而言,还是就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角度而言,努力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都是一个极为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不断提升,但仍然相对薄弱。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需要将学术话语体系与话语权的探讨和建设置入更加宏阔与深层的背景中来认识,将之深深植根于以内涵与质量为主题的扎实的当代中国学术建设进程;此外,还需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积极构建开放包容、客观公正的学术发表与评价体制,处理好研究中国与研究世界、研究中国与表述中国、增进学术自主性与扩大学术开放等一系列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哲学社会科学 国际话语权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被引量:34
17
作者 项久雨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63,共10页
作为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由独创性的现代化概念、命题、范畴作为理论标志,由特定的现代化研究范式作为方法论支撑,由原创的现代化理论叙事组成内容结构。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化理论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 作为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由独创性的现代化概念、命题、范畴作为理论标志,由特定的现代化研究范式作为方法论支撑,由原创的现代化理论叙事组成内容结构。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化理论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对“历史终结论”与“西方中心论”的反思之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将人民至上作为价值内核。从内容结构上看,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论”“本质属性论”“中国特色论”“本质要求论”“显著优势论”构成了自身的理论硬核。这个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气相求、同频共振,形成了鲜明的理论、文化和实践特质,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创新 实践创造 科学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升华——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被引量:31
18
作者 佘双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10,共7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指导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与二十多年前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相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无论在爱国主义本质内涵和时代特征的认识,还是在爱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指导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与二十多年前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相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无论在爱国主义本质内涵和时代特征的认识,还是在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内容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主体、对象、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的理解,都实现了新的时代升华。应深刻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变化,认真学习领会其在爱国主义本质内涵、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实施途径方面的新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本质 内容 实施
下载PDF
论文化自信 被引量:29
19
作者 陈曙光 杨洁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6年第3期19-26,共8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主要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其"外化"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浓缩"为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不是无条件的,其...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主要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其"外化"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浓缩"为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不是无条件的,其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和理由。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源于其优秀的主体内容,源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源于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源于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源于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坚持文化自信,要有定力,既要正确看待当代中国存在的问题,也要破除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迷信和盲从。文化自信,关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关乎当代中国的文化主权。一个连文化自信都没有的民族不可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世人的尊重;一个缺乏文化自信的国家也不可能突破西方的重重围堵,保持民族精神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软实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26
20
作者 罗永宽 李燕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7年第1期5-14,共10页
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程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切入对于中国革命之"红色"叙事缘起及其隐喻的揭示。狭义的红色文化主要喻指红色革命文化,其精神源流上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接近代救亡文化和革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传入... 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程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切入对于中国革命之"红色"叙事缘起及其隐喻的揭示。狭义的红色文化主要喻指红色革命文化,其精神源流上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接近代救亡文化和革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的五四新文化融会,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贯通,下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集中体现在四个紧密依存而又各有侧重的面向: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集体主义。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助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中国革命 精神内核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