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尚书·洪范》的政治哲学及其在汉宋的诠释 被引量:14
1
作者 丁四新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6-33,38,共9页
《尚书·洪范》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政治哲学文献。它包含六个思想要点:(1)"洪范九畴"是王者治理天下的九条根本大法,在性质上与周初的"革命说"差别巨大;(2)"数"乃哲学观念,其中数序"初一"&qu... 《尚书·洪范》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政治哲学文献。它包含六个思想要点:(1)"洪范九畴"是王者治理天下的九条根本大法,在性质上与周初的"革命说"差别巨大;(2)"数"乃哲学观念,其中数序"初一""次五""次九"在含义上与起始畴、中心畴和目的畴相对应;(3)包含了五元关联性思维的萌芽,在"皇极"畴以外的其余八畴中都有所表现;(4)君王应当建立"中道",并以此施用政治权力;(5)王者具有圣性,其德行可以被神性的"天"所感应,并通过"庶征"展现出来;(6)从政治的角度构造了一个"生活世界"的系统。汉代的《洪范》学在天人感应的背景下大力阐发了五行灾异学说,夏侯始昌的《洪范五行传》及刘向、刘歆的相关解释最为重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宋代的《尚书》学以王安石和朱熹为代表。王氏极其重视"五行"畴,以为九畴的核心。朱熹则最重"皇极"畴,它是"君王通过正身而建立民可效法的至极至尽的准则"之义,由此批评了"大中"的训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范》 五行 皇极 政治哲学 《五行志》 王安石 朱熹
下载PDF
《老子》的分章观念及其检讨 被引量:6
2
作者 丁四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37,98,共12页
早期《老子》文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战国中期之前,《老子》的分章具有原子化的特征,而以"文义"为根本依据;第二阶段为战国晚期至汉初,是《老子》文本的成型期,以帛书甲本为标志;第三阶段为景帝立经至西汉末季,属于《... 早期《老子》文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战国中期之前,《老子》的分章具有原子化的特征,而以"文义"为根本依据;第二阶段为战国晚期至汉初,是《老子》文本的成型期,以帛书甲本为标志;第三阶段为景帝立经至西汉末季,属于《老子》文本的定型期,以汉简本、严遵本和刘向本(通行本)等为代表。从汉简本到刘向本,《老子》上下篇的章数设定愈来愈呈现出平衡、对称的特征。早期《老子》大体上经历了以"文义"到以"宇宙论数理"为依据的分章观念的变化。除此之外,"主题"和"思想"也直接影响着《老子》的分章和文本裁划。今天,应当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看待《老子》的分章问题,重视早期《老子》文本的发展、演变及其合理性,而不应将文本的古朴性与文本的合理性、优胜性简单等同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分章 汉简本 刘向本 通行本
原文传递
宋代四书学研究的新开拓——评王琦教授《宋代四书经筵讲义研究》
3
作者 郭齐勇 《原道》 2023年第1期339-341,共3页
经筵讲义作为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经学体例,是儒家士大夫诠释经旨义理并对帝王进行教育的讲稿与教材,寄寓了他们成就君德圣治、建构帝王之学、重建社会政治秩序的理想。它既是经筵制度定型与宋代学术转型的产物,又是理学思想向最高层传播... 经筵讲义作为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经学体例,是儒家士大夫诠释经旨义理并对帝王进行教育的讲稿与教材,寄寓了他们成就君德圣治、建构帝王之学、重建社会政治秩序的理想。它既是经筵制度定型与宋代学术转型的产物,又是理学思想向最高层传播的重要载体。宋代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程颐、杨时、胡安国、张栻、朱熹、真德秀等均曾入侍经筵为帝王师,尤其是程朱一系学者为帝王进讲《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经筵讲义,极大地促进了“四书”新经典体系的形成与理学思潮的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四书学 理学思想 胡安国 真德秀 经筵 新经学 社会政治秩序
原文传递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的成立与南北传佛教的联合
4
作者 沈庭 《佛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6-32,共17页
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空前高涨,中国佛教逐渐成为北传佛教最为重要的代表。在此背景下,法舫为代表的中国佛教界不仅被邀请参加第一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成为世佛联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而且成为世佛联主要的团结对象。在这个联合过程中,马拉... 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空前高涨,中国佛教逐渐成为北传佛教最为重要的代表。在此背景下,法舫为代表的中国佛教界不仅被邀请参加第一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成为世佛联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而且成为世佛联主要的团结对象。在这个联合过程中,马拉拉塞克拉和法舫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而“原始佛教”观念则是团结近代中国佛教与斯里兰卡佛教的精神纽带,这种“本真”的想象对促成近代中斯佛教,乃至南北传佛教的联合产生过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 近代佛教 南传佛教 马拉拉塞克拉 法舫
下载PDF
太虚大师与佛教慈善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8-56,共9页
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在中国佛教近代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在继承传统佛教慈善的基础上,认为佛教慈善是近代佛教复兴的重要标志,佛教慈悲精神对国家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都有重要意义。在他一生多变的思想历程中,... 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在中国佛教近代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在继承传统佛教慈善的基础上,认为佛教慈善是近代佛教复兴的重要标志,佛教慈悲精神对国家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都有重要意义。在他一生多变的思想历程中,始终把佛教慈善作为其佛教革新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广泛参加了诸多佛教慈善的实践活动,并对孤儿教育、慈善医院等佛教慈善有所建言。太虚大师的人间净土理论为近代以来的佛教慈善事业作了新的理论补充,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新的媒介手段促进和扩大了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其契理契机的慈善理念同样也蕴含了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思想,佛教慈善与佛教教育的紧密结合也构成了近代佛教慈善事业的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佛教慈善 孤儿教育 人间净土 佛教教育
下载PDF
唯识学“刹那”义在近代的再中国化——兼论唯识学、儒学与西方哲学的交融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庭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5,共8页
唯识学“刹那”义对近代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受支那内学院影响的哲学家熊十力、李石岑等人,他们都认为宇宙万物,包括心识或心性都是“刹那灭”的或说刹那生灭的,这是唯识学种子说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内学院重点宣扬的唯识学... 唯识学“刹那”义对近代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受支那内学院影响的哲学家熊十力、李石岑等人,他们都认为宇宙万物,包括心识或心性都是“刹那灭”的或说刹那生灭的,这是唯识学种子说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内学院重点宣扬的唯识学的特色理论之一。不过,熊十力等新儒家认为这刹那生灭的宇宙是刚健有为、活活泼泼的,他以《周易》的“生生”之义赋予在这“刹那”义上,从而归宗到儒家,尤其是宋明理学的立场上去了;而李石岑则以“刹那灭”义诠释人生之“生”,用唯识学接引了柏格森等人的哲学,强调刹那变化的人生背后有着一种创造的意欲,这便偏离了唯识学而更接近柏格森等人创造的进化论了。“刹那”义曾是这些知识分子建构近代形而上学的“共同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学 刹那 熊十力 李石岑 近代形而上学
下载PDF
子学的双重视野及其对当代哲学创新的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根友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35,204,共17页
子学是对《总目》中“子书”所包含的知识与思想内容的统称。从哲学知识论的角度看,子学其实包含着“博明万事”的知识维度和“适辨众理”“入道见志”的思想维度。子学中相对均衡的知识与思想这两个维度,一方面反映了传统学问—知识不... 子学是对《总目》中“子书”所包含的知识与思想内容的统称。从哲学知识论的角度看,子学其实包含着“博明万事”的知识维度和“适辨众理”“入道见志”的思想维度。子学中相对均衡的知识与思想这两个维度,一方面反映了传统学问—知识不断增长的历史状态,同时也体现了子学所具有的开放与多元的特征。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从根本上要与我们伟大时代的社会实践紧密相关,但其中一条可行的进路是,从传统子学知识与思想动态交互作用的历史进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启示,使传统具有更大的生机和活力并从中生长出新的形态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目》子书 子学 知识 思想 哲学创新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太虚僧团在东南亚的“佛教外交”活动 被引量:2
8
作者 沈庭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5,共8页
民国时期太虚法师及其弟子法舫、白慧、达居等师徒两代人曾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从事佛教外交活动,这些活动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一是抗战时期,主要目的是保障滇缅公路畅通,联络东南亚及南亚各国加入抗战事业;二是抗战胜利之后,主要任务更... 民国时期太虚法师及其弟子法舫、白慧、达居等师徒两代人曾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从事佛教外交活动,这些活动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一是抗战时期,主要目的是保障滇缅公路畅通,联络东南亚及南亚各国加入抗战事业;二是抗战胜利之后,主要任务更多地偏向于研究南传佛教、印度梵文佛教及南亚、东南亚的宗教和哲学等,试图以“人间佛教”理念沟通大小二乘佛学、汉传和南传、印度佛学,这构成了太虚“世界佛学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两个任务是贯穿始终的,只是不同时期策略有所偏重。太虚僧团的这些努力对当今展开“一带一路”建设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南亚 民国佛教 太虚 佛教外交
下载PDF
从出土材料论《周易》卦爻画的性质和来源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四新 《哲学门》 CSSCI 2015年第1期1-25,共25页
本文以楚简《筮法》卦例之“一”表示数字“七”等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周易》卦爻画的构成及其来源问题。易卦可分为本卦和用卦两类,从用卦来看,“数字卦”的概念是完全可以成立的;不过在经文中,易卦是以本卦的形态书写出来的。本卦及... 本文以楚简《筮法》卦例之“一”表示数字“七”等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周易》卦爻画的构成及其来源问题。易卦可分为本卦和用卦两类,从用卦来看,“数字卦”的概念是完全可以成立的;不过在经文中,易卦是以本卦的形态书写出来的。本卦及数字卦(用卦)都源自揲蓍法,五十五数揲蓍法决定了易卦爻画以六、一(七)为本体,商周易卦、楚简《别卦》和秦简《归藏》即是;五十数揲蓍法决定了易卦爻画以一(七)、八为本体,这见于楚简本、帛书本和汉简本《周易》。单就《周易》来说,其卦爻画也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爻体从六、一(七)转变为一(七)、八;而出土及今本《周易》的阴阳爻画即由此一(七)、八抽象化和观念化而来。楚简《别卦》、秦简《归藏》和出土、今本《周易》的卦爻画均为阴阳性质;而在此之前,卦爻画置身于天地意识中,经爻一(七)、六可称为天爻和地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周易》 《归藏》 数字卦 卦爻画 阴阳 揲蓍法
原文传递
黄体芳的学术思想与南菁学风的形成
10
作者 任慧峰 《人文论丛》 2022年第2期194-208,共15页
作为晚清著名的清流与学政,黄体芳始终关心的都是为国抡才。他年轻时拜孙衣言为师,深受永嘉学的浸染,而对于程朱理学也持认同态度,并对两者进行阐释与调和。同治时清廷大倡实学,黄体芳积极响应,并以李兆洛的通儒之学为效仿对象,选取书... 作为晚清著名的清流与学政,黄体芳始终关心的都是为国抡才。他年轻时拜孙衣言为师,深受永嘉学的浸染,而对于程朱理学也持认同态度,并对两者进行阐释与调和。同治时清廷大倡实学,黄体芳积极响应,并以李兆洛的通儒之学为效仿对象,选取书院山长,希望能在南菁重振李氏之遗风。在担任山东、江苏学政期间,黄体芳在科举弊端日趋显露之时,努力从中挖掘积极因素,以时文引导学子,以策论提倡朴学。他学术思想的种种特质,都或深或浅地融入南菁书院的血脉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芳 永嘉学 通儒之学 南菁书院 时文
下载PDF
中国近代哲学与辩证唯物论的一个历史接合点——李石岑哲学思想转变的内在逻辑
11
作者 沈庭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2年第2期58-66,共9页
李石岑早年奉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为师,对唯识学十分推崇,且热衷于翻译和宣扬尼采、柏格森等人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沾染近代唯意志论哲学甚深,在比较西、印、中三大文化的人生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名噪一时... 李石岑早年奉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为师,对唯识学十分推崇,且热衷于翻译和宣扬尼采、柏格森等人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沾染近代唯意志论哲学甚深,在比较西、印、中三大文化的人生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名噪一时;进入20世纪30年代,受李达等人影响突然转向辩证唯物论。他的哲学思想驳杂多变的背后其实有着内在逻辑,也即追求真理的学问精神和力图解决时代问题的强烈现实关怀。李石岑哲学思想的转变也反映了当时时代思潮的风云变化,20世纪20年代附会于唯识学复兴思潮和人生观大论战,20世纪30年代转入新兴起的辩证唯物论。可以说,这反映了近代哲学史演变的一条重要路向和诸多面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石岑 人生哲学 佛学 辩证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特点和角色担当
12
作者 罗粤 肖航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1-35,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有新考验,知识分子作为专业人才,应当积极回应时代的召唤。青年作为中国社会最受瞩目的新生力量,具有新时代赋予的新特点。为更好与新时代所需相契合,青年知识分子必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认清自己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有新考验,知识分子作为专业人才,应当积极回应时代的召唤。青年作为中国社会最受瞩目的新生力量,具有新时代赋予的新特点。为更好与新时代所需相契合,青年知识分子必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认清自己的时代使命,展现自己的时代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青年 知识分子 特点 时代角色
下载PDF
中国佛教真理观的近代转向——论欧阳竟无的真如观
13
作者 沈庭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7-86,共10页
欧阳竟无宣扬唯识学的真如观,给近代中国佛学带来了新气象。他在体用简别的佛理框架内,对真如之体与生灭之用在存在德性上严加区分,并主张“即用以显体”,重新确立了名相分析在获得真如上的地位。欧阳竟无的这种真如观肯定了“哲学的真... 欧阳竟无宣扬唯识学的真如观,给近代中国佛学带来了新气象。他在体用简别的佛理框架内,对真如之体与生灭之用在存在德性上严加区分,并主张“即用以显体”,重新确立了名相分析在获得真如上的地位。欧阳竟无的这种真如观肯定了“哲学的真理”的合法性,改变了传统佛教过度强调“宗教的真理”的佛理格局,而且也决定了他在佛法修行实践上提倡“多闻熏习,如理作意”等“转识成智”的唯识修行,成为其佛教教育事业与刻经事业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他倡导通过讲学和刻经等方法来证取真理,对瑜伽行派的禅定理论、解脱论等阐发不足,故而他领导的支那内学院对现代佛教学术界的影响要远大于对佛教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竟无 真如 近代佛学 真理 唯识学
原文传递
法舫法师的唯识哲学观与民国佛教的理性调适
14
作者 沈庭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3-139,共7页
法舫法师是太虚法师最为重要的弟子之一,他力图会通唯识学与现代哲学,不仅对唯识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都有着系统而独特的阐发,而且围绕“可能性”等热门哲学问题,在唯识学理论框架下,探讨了存在物之存在如何可能、知识如何可能和社会... 法舫法师是太虚法师最为重要的弟子之一,他力图会通唯识学与现代哲学,不仅对唯识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都有着系统而独特的阐发,而且围绕“可能性”等热门哲学问题,在唯识学理论框架下,探讨了存在物之存在如何可能、知识如何可能和社会或文化如何可能等问题,从而建构起自己独特的唯识哲学体系。与太虚法师的“应用佛学”相比,他的唯识学更具现代学术意识,折射出民国三四十年代,唯识学的理性化、学术化趋向以及此期流行的哲学思潮对佛教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舫 唯识学 民国佛教 可能性
原文传递
高校通识课“中国哲学智慧”教学模式初探——以专业课“中国哲学史”为参照的考察
15
作者 沈庭 《科教导刊》 2020年第27期72-73,共2页
作为全校通识课,"中国哲学智慧"课程不能照抄照搬专业课"中国哲学史",它在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就教学理念而言,该课程教授的是中国哲学的大智大慧,不是小聪明、厚黑学,故应以中国... 作为全校通识课,"中国哲学智慧"课程不能照抄照搬专业课"中国哲学史",它在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就教学理念而言,该课程教授的是中国哲学的大智大慧,不是小聪明、厚黑学,故应以中国哲学基础知识传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培养作为两大教学目标;就教学方式而言,既要有哲学教育的共性,也即重视批判性思维、论证和说理等能力的培育,又要体现中国智慧的一些基本特质,而且还要符合通识课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教学模式 通识课
下载PDF
试述西汉音律思想的易学转折
16
作者 孙艮陶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2,共7页
中国古代音律理论早期主要围绕五音、六律展开。《管子》中即有对五音理论完备的论述,包括音色、五音内部派生法则以及五音之"数"的概念。之后五音内部的派生法则及"数"被扩展至六律中,《淮南子》对此记载甚详。至... 中国古代音律理论早期主要围绕五音、六律展开。《管子》中即有对五音理论完备的论述,包括音色、五音内部派生法则以及五音之"数"的概念。之后五音内部的派生法则及"数"被扩展至六律中,《淮南子》对此记载甚详。至西汉中后期,受气化宇宙论以及象数易学影响,音律理论又融入了易学因素,产生了易学化转变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易学 音律思想 五音 六律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复归——评郭齐勇教授新著《中国哲学通史》(先秦卷)
17
作者 谢远笋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第12期114-115,共2页
中国哲学智慧源远流长,但现在我们一般所谓“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因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学科是晚清以降,受西方学术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中国哲学”学科已有了完整的学科建制与学术... 中国哲学智慧源远流长,但现在我们一般所谓“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因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学科是晚清以降,受西方学术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中国哲学”学科已有了完整的学科建制与学术范式。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两卷本)是其开山之作;之后,牟宗三自1950年代开始,以康德哲学为枢纽沟通中西哲学,撰写的《心体与性体》《才性与玄理》《佛性与般若》等书,虽是即哲学史而讲哲学的,但也属于广义的“中国哲学史”论著,这一类型还包括唐君毅的《中国哲学原论》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牟宗三 冯友兰 才性与玄理 学科建制 中西哲学 唐君毅
下载PDF
晚清诗僧的“近代”感知与近代佛教史的端绪——以笠云芳圃的僧诗及其日本见闻为线索
18
作者 沈庭 《佛学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286-299,共14页
笠云芳圃是晚清著名诗僧,著有《听香禅室诗集》和《东游记》等著作,笠云的僧诗不同于较为理性的名士高僧的文集、时论,也不同于以宣传为目的的期刊报纸和官方意识形态浓厚的档案,展现出晚清佛教史不为人注意的一些景象。为了解决庙产兴... 笠云芳圃是晚清著名诗僧,著有《听香禅室诗集》和《东游记》等著作,笠云的僧诗不同于较为理性的名士高僧的文集、时论,也不同于以宣传为目的的期刊报纸和官方意识形态浓厚的档案,展现出晚清佛教史不为人注意的一些景象。为了解决庙产兴学危机,他还借助日人水野梅晓的力量兴办湖南僧学堂,开近代僧教育先河,也成为中国派遣留日僧的滥觞;而且受邀考察日本,是近代僧界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从而不自觉地引导僧界走入了“近代”。他是清末著名的诗僧寄禅的本师,从笠云到寄禅,再到太虚,构成了近代僧界改革的一条脉络,故而在他身上反映出了近代佛教史开端的诸多重要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笠云芳圃 东游记 近代佛教 僧诗 僧教育
下载PDF
中华文化复兴与儒学形上学的当代建构——陈来先生新著《仁学本体论》评介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齐勇 廖晓炜 《孔子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59-160,共2页
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复兴,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也开始在中国本土回归和复兴。儒学理论的哲学建构是当代中国儒学复兴的一个重要面向。陈来先生的工作所寻求的,恰恰是以传统儒学的仁论为基础的哲学本体论的... 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复兴,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也开始在中国本土回归和复兴。儒学理论的哲学建构是当代中国儒学复兴的一个重要面向。陈来先生的工作所寻求的,恰恰是以传统儒学的仁论为基础的哲学本体论的创构,在一定意义上,这一儒学形上学体系的建构是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熊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本体论 儒学复兴 中华文化 形上学 文化复兴 陈来 评介 仁学
原文传递
儒家人文主义与道家自然主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齐勇 《船山学刊》 2017年第5期76-81,共6页
儒道两家本属同源,历史上不断互动互补,相辅相成。中国文化中伦理秩序与自然秩序不相隔阂,道德智慧与自然智慧并举。儒家的人文主义中有自然主义,道家的自然主义中有人文主义;儒家的道德智慧中有自然智慧,道家的自然智慧中有道德智慧。... 儒道两家本属同源,历史上不断互动互补,相辅相成。中国文化中伦理秩序与自然秩序不相隔阂,道德智慧与自然智慧并举。儒家的人文主义中有自然主义,道家的自然主义中有人文主义;儒家的道德智慧中有自然智慧,道家的自然智慧中有道德智慧。两者相济相参,并行不悖。儒道之间有批评有争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正因此而能"合而不同",互为体用,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潮。兼顾儒家儒教与道家道教之"两行",才合乎中国之"道"之流行的妙谛。儒道双行,包含人文与自然、超越与内在、无限与有限的两行兼顾,在人文到自然,自然到人文等的回环之中,找到人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人文主义 自然主义 两行之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