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 被引量:114
1
作者 张永良 张学琴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2,共2页
从“订单式”培养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探讨了订单式培养有效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机制
原文传递
活页式教材设计及应用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6
2
作者 陈高锋 付建军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第5期26-27,共2页
教材和教法是"三教"改革的重要部分,本文在活页式教材设计意义和需要注意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相关活页式教材开发情况,以《NX机械三维设计》课程为例,提出一种活页式教材设计方案,并基于该方案设计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教材和教法是"三教"改革的重要部分,本文在活页式教材设计意义和需要注意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相关活页式教材开发情况,以《NX机械三维设计》课程为例,提出一种活页式教材设计方案,并基于该方案设计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施方案,该活页式教材符合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情和培养目标要求,对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页式教材 设计 应用
下载PDF
中国蔬菜无土栽培基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3
作者 谢小玉 邹志荣 +1 位作者 江雪飞 妙晓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6期280-283,共4页
综述了中国蔬菜无土栽培基质的发展历史和基质的来源、成分与选择标准;总结了评价栽培基质优势的主要方法,包括:测定基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研究基质对蔬菜生产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把基质的理化性质研究与蔬菜营养生长和生殖... 综述了中国蔬菜无土栽培基质的发展历史和基质的来源、成分与选择标准;总结了评价栽培基质优势的主要方法,包括:测定基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研究基质对蔬菜生产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把基质的理化性质研究与蔬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指标研究相结合,研究基质和营养液共同对蔬菜品质及环境的影响,研究基质的经济性状;提出今后基质研究的基本方向是:加强对使用效果好、成本低的基质研究,向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方向发展,向经济环保型基质方向发展,向快速、简单、无公害的基质消毒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蔬菜 无土栽培 栽培基质 来源 成分 选择标准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不同活性组分储量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7
4
作者 王虎 王旭东 田宵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91-3498,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有机碳(MOC)储量及其在总有机碳(TOC)中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相对于翻压还田(WR),小麦秸秆覆盖还田(WM)0~20 cm耕层TOC和MOC储量...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有机碳(MOC)储量及其在总有机碳(TOC)中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相对于翻压还田(WR),小麦秸秆覆盖还田(WM)0~20 cm耕层TOC和MOC储量显著降低,降幅为4.1%和9.7%,DOC和POC储量显著提高,增幅为207.7%和11.9%;20~40 cm犁底层TOC和POC储量显著提高.玉米秸秆覆盖还田(MM)与MR相比,犁底层TOC和MOC储量显著提高,增幅为13.6%和14.6%.小麦-玉米秸秆均覆盖还田(WM-MM)相对于均翻压还田(WR-MR),耕层TOC和MOC储量显著降低,降幅为8.5%和10.3%.玉米秸秆还田耕层TOC和POC储量显著高于小麦秸秆还田.与对照(秸秆不还田)相比,6种还田模式耕层TOC储量增幅为5.2%~18.0%,差异达显著水平;除WM和MM模式外,犁底层TOC储量显著降低(降幅8.0%~11.5%).6种还田模式下土壤耕层DOC储量及DOC/TOC比值显著降低,在WM和WM-MM还田模式下耕层POC储量显著提高、POC/TOC比值增大,WR模式的耕层MOC储量显著提高、MOC/TOC比值增大,其余3种模式耕层POC和MOC储量均显著提高.秸秆覆盖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积累,翻压还田有利于较稳定性有机碳组分积累.在提高关中地区农田TOC储量方面,玉米秸秆还田好于小麦秸秆还田、小麦-玉米秸秆翻压还田好于覆盖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有机碳储量 总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矿物结合有机碳
原文传递
保水剂农用抗旱增效研究现状 被引量:38
5
作者 王晗生 王青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45,共8页
针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及节水农业发展所产生的技术需求 ,对保水剂的应用历史、结构组成、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及效果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并探讨了保水剂农用研究存在的问题。表明保水剂可望成为旱作生产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针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及节水农业发展所产生的技术需求 ,对保水剂的应用历史、结构组成、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及效果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并探讨了保水剂农用研究存在的问题。表明保水剂可望成为旱作生产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其功能的发挥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其应用成效的取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作用机理 使用方法 旱作农业 种类 成分 增效
下载PDF
利用Penman-Monteith法和蒸发皿法计算农田蒸散量的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王健 蔡焕杰 刘红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71,63,共6页
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1998~2000年实测数据,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了参考作物日蒸散量(ET0),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量作物逐日实际蒸散量(ET),计算了作物系数(KC),用蒸发皿法估算了农田蒸散量。对耗水量进行误差分析表明,... 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1998~2000年实测数据,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了参考作物日蒸散量(ET0),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量作物逐日实际蒸散量(ET),计算了作物系数(KC),用蒸发皿法估算了农田蒸散量。对耗水量进行误差分析表明,冬小麦估算耗水最大偏差为13%,夏玉米估算耗水最大偏差为18%,这表明简易的蒸发皿方法估算作物耗水量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法 蒸发皿法 计算 农田蒸散量 称重式蒸渗仪 作物系数 土壤蒸发
下载PDF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48
7
作者 高亚军 李云 +6 位作者 李生秀 强秦 曹卫贤 刘文国 张建昌 党占平 刘金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901-2910,共10页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2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旱地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2a后0~2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58.6~283.9kg/hm2,数量可观,短期内在渭北旱塬深厚的土壤中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2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旱地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2a后0~2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58.6~283.9kg/hm2,数量可观,短期内在渭北旱塬深厚的土壤中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但夏季休闲期间容易下迁至作物无法吸收的土壤深度.与常规无覆盖模式相比,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显著提高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0~200 cm的硝态氮残留,这与地膜覆盖导致有机氮矿化增加有关;秸秆覆盖对作物氮素吸收和硝态氮残留均没有明显影响.施氮量低于120kg/hm2时,各种栽培模式土壤剖面残留硝态氮的分布差异较小,只有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处理在土壤表层有少量硝态氮累积;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无覆盖和秸秆覆盖土壤60~120 cm深度都有明显累积峰,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土壤残留硝态氮则在60 cm以上土层累积较多.小麦种植密度也影响了各种栽培模式土壤硝态氮及其分布特点.垄沟种植条件下,从土壤表层到200 cm的深层,垄上土壤残留硝态氮均显著高于沟内土壤;上层差异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差异逐渐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这种差异显著增大;随小麦种植密度的增加则显著降低.随着施氮量增加,小麦吸氮量和土壤中残留硝态氮量均显著提高;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占施氮量的0.3%~44.6%.垄沟种植模式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最多,地膜覆盖处理次之,垄沟种植处理垄上土壤增加量远远高于沟内土壤.施氮量提高1倍,增加的残留硝态氮量平均提高了3倍多.提高小麦种植密度,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平均减小13.2 kg/hm2.由于种植密度增加显著提高了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因此硝态氮残留有降低的趋势.其中,秸秆覆盖模式80~140 cm土层降低显著;地膜覆盖条件下高密与低密残留硝态氮的差异主要在深层;垄沟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垄沟种植 秸秆覆盖 施氮量 小麦种植密度 残留硝态氮 旱地
下载PDF
不同产地花椒幼苗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刘玲 刘淑明 孙丙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0-165,共6页
在自然条件下,对10个产地花椒1a生实生苗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花椒苗木的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豆椒〉涉县花椒〉循化花椒〉武都花椒〉韩城花椒〉泰安花椒〉凤椒〉汉源花椒〉平顺花椒〉竹叶椒。花椒的净光合... 在自然条件下,对10个产地花椒1a生实生苗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花椒苗木的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豆椒〉涉县花椒〉循化花椒〉武都花椒〉韩城花椒〉泰安花椒〉凤椒〉汉源花椒〉平顺花椒〉竹叶椒。花椒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和双峰型两种类型。相关分析表明,花椒苗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据光响应曲线,花椒苗木的光补偿点为5.220-116.46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289.685-436.783扯mol·m^-2·s^-1;其中,利用弱光能力较强的是韩城花椒、凤椒和武都花椒;利用强光能力较强的是凤椒、竹叶椒和平顺花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间CO2浓度 光响应曲线
下载PDF
放线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燕 宗兆锋 程联社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对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放线菌的种类、应用方式及作用机理、作用于靶标植物病原菌的类群作了简要综述,分析了利用放线菌进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最后展望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应用放线菌的前景。
关键词 放线菌 植物病害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银杏药用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杨慧萍 高睿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6-99,共4页
归纳总结了银杏药用成分的种类、含量变化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银杏药用成分主要存在于银杏叶、外种皮及种仁中,其含量因品种、性别、季节等不同有所差异,目前从银杏中共分离到5类药用成分,包括黄酮类、内酯类、有机酚酸类... 归纳总结了银杏药用成分的种类、含量变化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银杏药用成分主要存在于银杏叶、外种皮及种仁中,其含量因品种、性别、季节等不同有所差异,目前从银杏中共分离到5类药用成分,包括黄酮类、内酯类、有机酚酸类、聚戊烯醇类和多糖类。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银杏具有抗氧化、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降血脂、改善循环、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及抗衰老等作用。银杏除已开发利用的银杏叶外,其种仁、外种皮中也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药用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理念、内涵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40
11
作者 张永良 许婕 李博 《辽宁高职学报》 2018年第9期39-41,共3页
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热点。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掌握混合式教学的内涵,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明确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混合式教学 线上线下 实施策略
下载PDF
不同益生菌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0
12
作者 郭欣怡 张曼 +1 位作者 韩飞 田万强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9-83,共5页
为探讨不同益生菌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仔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饲喂基础日粮,B、C、D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按照1mL/kg比例分别添加乳酸菌、丁酸菌和复合菌制剂,预试期5d,正试期35d,测定... 为探讨不同益生菌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仔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饲喂基础日粮,B、C、D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按照1mL/kg比例分别添加乳酸菌、丁酸菌和复合菌制剂,预试期5d,正试期35d,测定各组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数量。结果表明:(1)D组可提高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P〈0.05),B、C组在后期(26~40日龄)降低料重比(P〈0.05);(2)在26日龄和40日龄,B、D组能提高免疫器官指数(P〈0.05),C组在40日龄可提高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0.05);(3)D组抗体效价最高,在26、40日龄显著高于A组(P〈0.05);4)不同益生菌均可增加盲肠内乳酸菌的数量(P〈0.05),降低盲肠内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由试验可知,日粮中添加乳酸菌、丁酸菌和复合菌均可促进肉鸡的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肠道菌群,其中复合菌优于乳酸菌,复合菌协同共生、优势互补,应用效果比单一菌剂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肉鸡 生产性能 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隧道施工技术”课程为例 被引量:39
13
作者 张俊娟 穆卓辉 张朝晖 《继续教育》 2015年第10期73-74,共2页
为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与效果,以隧道施工技术课程中"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这一教学单元为例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分析了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设计创新点等... 为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与效果,以隧道施工技术课程中"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这一教学单元为例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分析了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设计创新点等5个问题。经过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其他课程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设计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高职 专业课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山地密植枣林土壤水分特性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汪星 周玉红 +3 位作者 汪有科 卫新东 郭旭新 朱德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3-270,共8页
针对陕北黄土丘陵区近年来形成的大规模枣林土壤水分研究薄弱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中子仪定位观测方法,探讨了山地密植枣林0~1000 cm土层范围的土壤水分特征变化规律。研究将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密植枣林土壤水分划分为活跃层、难恢复层... 针对陕北黄土丘陵区近年来形成的大规模枣林土壤水分研究薄弱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中子仪定位观测方法,探讨了山地密植枣林0~1000 cm土层范围的土壤水分特征变化规律。研究将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密植枣林土壤水分划分为活跃层、难恢复层和稳定层。活跃层是土壤0~200 cm土层,该层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逐月动态变化规律,在枣树生育期内,5月是活跃层,土壤水分最干燥期,7月是土壤水分提升最明显期,10月是土壤水分最高期。土壤水分提升规律和枣树耗水规律一致,即在枣树生长旺盛时期,正是土壤水分提升最快的阶段;在枣树休眠结束和开始萌芽时枣林土壤水分出现最低值。枣林土壤水分难恢复层在200 cm以下,其深度取决于枣林年龄,林龄越大该层次越深,12年生密植枣林土壤耗水深度达到540 cm,其中难恢复层厚度为340 cm。难恢复层之下是土壤水分稳定层。研究认为密植枣林土壤耗水深度小于以往研究的刺槐、柠条和苜蓿等土壤水分消耗深度,山地密植枣林模式对今后研究人工林调控土壤水分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枣林 土壤水分
原文传递
青花椒与红花椒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孙丙寅 康克功 李利平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3期29-30,共2页
对青花椒和红花椒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青花椒中的醇溶抽提物、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挥发油、蛋白质及矿质元素钙、磷、铁等含量分别为199.0g/kg、65.2g/kg、56.0g/kg、113.2g/kg、7.01g/kg、2.25g/kg、190.3m g/kg,红花... 对青花椒和红花椒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青花椒中的醇溶抽提物、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挥发油、蛋白质及矿质元素钙、磷、铁等含量分别为199.0g/kg、65.2g/kg、56.0g/kg、113.2g/kg、7.01g/kg、2.25g/kg、190.3m g/kg,红花椒中的醇溶抽提物、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挥发油、蛋白质及矿质元素钙、磷、铁等含量分别为252.7g/kg、99.9g/kg、20.0g/kg、86.9g/kg、6.54g/kg、2.21 g/kg、165.6m g/kg。青花椒中除醇溶抽提物和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含量低于红花椒外,其它成分的含量均高于红花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椒 红花椒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不同种类有机肥碳、氮矿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周博 高佳佳 周建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6-373,共8页
本文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日光温室栽培生产中9个不同有机肥的碳、氮矿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碳、氮的矿化量和矿化率(矿化量占总有机碳或氮的比例)的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碳矿化率在22.24%~87.16%之间,变异系... 本文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日光温室栽培生产中9个不同有机肥的碳、氮矿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碳、氮的矿化量和矿化率(矿化量占总有机碳或氮的比例)的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碳矿化率在22.24%~87.16%之间,变异系数达90.30%;氮矿化率在29.07%~84.87%之间,变异系数达67.37%;不同类型有机肥相比,鸡粪平均的碳、氮矿化累积量及矿化率显著高于猪粪和牛粪;猪粪与牛粪平均的碳、氮矿化累积量及矿化率无显著差异。同一种类有机肥,培养期间其碳、氮矿化累积量及矿化率也存在明显差异。供试有机肥碳、氮的矿化量与有机肥全氮含量均呈线性关系,表明有机肥氮含量是影响矿化量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碳素 氮素 矿化特性
下载PDF
花绒坚甲成虫人工饲料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雷琼 陈建锋 +1 位作者 黄娜 李孟楼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3期259-261,271,共4页
选取个体大小一致且一直未产卵的花绒坚甲成虫120头,分别用饲料1、饲料2、饲料3在室内饲养一年,比较三组成虫的产卵动态、平均体重的增长动态、死亡率,确定饲料3的饲养效果最佳。第2年,选取头年新羽化的成虫180头,分别用饲料3、饲料4、... 选取个体大小一致且一直未产卵的花绒坚甲成虫120头,分别用饲料1、饲料2、饲料3在室内饲养一年,比较三组成虫的产卵动态、平均体重的增长动态、死亡率,确定饲料3的饲养效果最佳。第2年,选取头年新羽化的成虫180头,分别用饲料3、饲料4、饲料5饲养,采用上述方法得出饲料5是室内人工饲养花绒坚甲成虫的最佳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料 成虫 产卵 增长动态 羽化 饲养效果 养花 死亡率 筛选 室内饲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退耕坡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其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董三孝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共5页
生态系统自我修复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重要途径。以永久性天然草地和三龄沙打旺人工草地为对照,在对黄土丘陵区坡地退耕植被自然恢复过程群落演替、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增长及其组成动态变化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主要... 生态系统自我修复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重要途径。以永久性天然草地和三龄沙打旺人工草地为对照,在对黄土丘陵区坡地退耕植被自然恢复过程群落演替、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增长及其组成动态变化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主要群落下土壤的入渗能力。研究表明,随着植被演替的进展,群落生物量逐步增加,土壤入渗能力显著改善。退耕草地土壤表层0-20cm土壤渗透能力(K10℃)每年可提高0.10mm。植被改善土壤入渗能力的有效深度达40cm。说明黄土丘陵区通过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可以改善土壤渗透性能,强化降雨就地入渗,减少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退耕坡地 植被 自然恢复过程 土壤入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永良 霍倩倩 郭旭新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5-41,46,共8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为了全面了解高职院校的推进情况,本文围绕关于混合式教学的了解与认知、组织与实施、实施效果、实施条件与措施、基础平台建设应用、存在问题与建议等六个方面,从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为了全面了解高职院校的推进情况,本文围绕关于混合式教学的了解与认知、组织与实施、实施效果、实施条件与措施、基础平台建设应用、存在问题与建议等六个方面,从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对高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影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推进的系列因素,为院校采取针对性的推进策略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调查分析
下载PDF
试论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及其开发策略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龙昌 史俊通 +1 位作者 路阳明 谢小玉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必要性、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了组建特色农业基地的战略构想 ,并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对西部地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 在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必要性、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了组建特色农业基地的战略构想 ,并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对西部地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农业产业化 西部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