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存良 曹东子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2期1665-1668,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9年3月378例行胸腰椎骨折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数目,并分析感染部位病原学特点并进行药敏性分析,采用L...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9年3月378例行胸腰椎骨折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数目,并分析感染部位病原学特点并进行药敏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78例老年患者术后切口感染36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9.52%;切口感染分泌物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36例患者中分离出致病菌46株,其中的革兰阳性菌20株(43.48%),革兰阴性菌26株(56.52%),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1株),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4株);药敏性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药敏性约为9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药敏性为1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8 kg/m^2)、有糖尿病史、手术时间≥2 h、术中出血量≥1 000 ml为老年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类较多且药敏性普遍较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根据药敏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低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手术 切口感染 病原菌 药敏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椎板间入路手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屈志强 孙玉录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手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进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参照组以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手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进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参照组以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以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腰椎功能恢复及下肢疼痛症状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腰椎功能ODI评分及下肢疼痛VAS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取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对其进行椎板间入路手术椎间孔镜下治疗可以帮助其获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其对患者腰椎功能可以起到明显改善作用,更有利于减轻患者下肢疼痛,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下载PDF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效果比较
3
作者 孙玉录 杜义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 比较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经伤椎单节段固定,n=40)和对照组(跨伤椎短节段固定,n=40)。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腰椎功能、腰椎疼痛程度... 目的 比较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经伤椎单节段固定,n=40)和对照组(跨伤椎短节段固定,n=40)。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腰椎功能、腰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总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伤椎Cobb角和前缘高度较术前都有显著恢复,且术后6个月观察组伤椎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ODI评分和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可有效改善其脊柱稳定性、腰椎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 跨伤椎短节段固定
下载PDF
CBT置钉法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鲁良 刘亚龙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259-260,共2页
目的探讨CBT置钉法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CBT置钉法联合骨水泥治疗。... 目的探讨CBT置钉法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CBT置钉法联合骨水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不同时间VAS评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手术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X线照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3个月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身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BT置钉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能够减少患者切口长度,从而减少出血量,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T置钉法 传统椎弓根 骨水泥治疗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miR-21-5p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5
作者 白涛 鲁良 +1 位作者 郭晓宁 宫惠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1-5p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MM RPMI-8226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转染)、siRNA NC组(转染nonsense siRNA)和miR-21-5p siRNA组(转...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1-5p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MM RPMI-8226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转染)、siRNA NC组(转染nonsense siRNA)和miR-21-5p siRNA组(转染miR-21-5p s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人MM RPMI-8226细胞中miR-21-5p与STAT3表达;CCK-8法检测RPMI-8226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RPMI-8226细胞迁移、侵袭;蛋白印迹(WB)法检测RPMI-8226细胞中p-STAT3、STAT3、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siRNA NC组相比,miR-21-5p siRNA组RPMI-8226细胞中miR-21-5p、STAT3 mRNA表达水平、细胞OD值、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p-STAT3/STAT3、Ki-67、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下调miR-21-5p表达可以抑制MM RPMI-822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并使STAT3信号通路活化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祖代细胞/细胞学 微RNAS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骨修复材料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白涛 鲁良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15-817,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骨修复材料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rh-BMP骨修复材料治疗。术后3... 目的: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骨修复材料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rh-BMP骨修复材料治疗。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的优良率、Bolher角、Maryland足部评分、Gissane角以及并发症情况,并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骨不连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Maryland足部评分、Bolher角以及Gissane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1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骨不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骨修复材料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Bolher角、Maryland足部评分和Gissane角,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骨不连的发生,还不会增加术后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修复材料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切开复位内固定 跟骨骨折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靶向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肿瘤切除术后脊柱重建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亚龙 曹冬子 鲁良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靶向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肿瘤切除术后脊柱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间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医院收治的84例脊柱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靶向椎体成形术重建治疗,... 目的探讨靶向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肿瘤切除术后脊柱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间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医院收治的84例脊柱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靶向椎体成形术重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重建效果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的2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4d,两组患者血清CGRP含量均高于术前1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靶向椎体成形术应用于脊柱肿瘤切除中,可促进CGPR释放,利于脊柱重建,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椎体成形术 脊柱肿瘤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脊柱重建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