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褐素的组成结构与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忠英 潘科 +3 位作者 沈强 吕军 甘正刚 郑文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6-400,共5页
茶褐素是由茶黄素和茶红素进一步氧化聚合而成的褐色高聚物,其结构中含有羟基、羧基、烷基和苯环类似物等,具较强的抗氧化、抗癌、降血脂等功效。本文综述了茶褐素的组成结构、形成与积累和功能活性;最后,提出茶褐素在当前研究中面临的... 茶褐素是由茶黄素和茶红素进一步氧化聚合而成的褐色高聚物,其结构中含有羟基、羧基、烷基和苯环类似物等,具较强的抗氧化、抗癌、降血脂等功效。本文综述了茶褐素的组成结构、形成与积累和功能活性;最后,提出茶褐素在当前研究中面临的困境,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褐素 组成结构 功能活性
下载PDF
井筒揭煤区域的地面瓦斯抽采防突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曹佐勇 徐佑林 +3 位作者 王恩元 杜宏 张东亮 罗荣彬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77,共5页
为保障新建突出矿井揭煤安全,提高地面瓦斯抽采井的抽采消突效果,对官寨煤矿瓦斯抽采井井型选择、瓦斯抽采工艺和技术、抽采效果预测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进行地面瓦斯抽采时,由于断层发育、煤层赋存不稳定,不... 为保障新建突出矿井揭煤安全,提高地面瓦斯抽采井的抽采消突效果,对官寨煤矿瓦斯抽采井井型选择、瓦斯抽采工艺和技术、抽采效果预测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进行地面瓦斯抽采时,由于断层发育、煤层赋存不稳定,不宜施工水平井,采用垂直井和定向井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对具有突出危险性的煤层20 m范围进行射孔,并采用"泵送桥塞分段压裂"进行水力压裂改造,压裂完成后,对改造煤层进行合层抽采,抽采效果较好。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地面瓦斯抽采井进行瓦斯抽采能有效降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保障井筒安全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井 煤与瓦斯突出 井筒揭煤 数值计算
下载PDF
普白林场四球茶种群种间联结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曾辉 郭颖 +3 位作者 唐文才 张宪虎 甘正刚 向仰州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10-15,共6页
以2×2联列表为基础,采用χ~2统计量、共同出现百分率PC、联结系数AC为参数研究分析普安珍稀古茶树四球茶(Camellia teterococca)群落中9个主要种群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9个主要种群在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负联结;9个种群组... 以2×2联列表为基础,采用χ~2统计量、共同出现百分率PC、联结系数AC为参数研究分析普安珍稀古茶树四球茶(Camellia teterococca)群落中9个主要种群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9个主要种群在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负联结;9个种群组成的36个种对中,有7对表现为正关联,占总对数的19%;有8对表现为负关联,占总对数的22%;有21对种间联结不显著,占总对数的58%;结合统计量χ~2和联结系数AC,群落中表现为极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有1对,表现为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有3对,同时这些种对的PC值也较高。研究种间关系的结果显示,四球茶种群的结构和组成尚未达到稳定状态,处于不断的演替过程中,但其群落的不稳定很大原因是受人为干扰引起。因而要保护珍稀古茶树四球茶的种群,需减少人为干扰,特别是人工清理林下植物时,需注意保护乔木树种的幼苗,以维持乔木层的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白林场 四球茶 种间联结
下载PDF
基于SPME/GC-MS联合分析毛尖茶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小琴 沈强 +1 位作者 郑文佳 甘正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123-127,共5页
为开发毛尖茶资源,采用SPME/GC-MS方法分析茶样中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茶样Ⅰ中鉴定出92种香气物质,烷烃类27种、酯类17种、醛类12种、烯烃类11种、酮类10种、醇类7种、杂环类5种、苯类3种;茶样Ⅱ中鉴定出89种香气物质,烷烃类27种、酯类1... 为开发毛尖茶资源,采用SPME/GC-MS方法分析茶样中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茶样Ⅰ中鉴定出92种香气物质,烷烃类27种、酯类17种、醛类12种、烯烃类11种、酮类10种、醇类7种、杂环类5种、苯类3种;茶样Ⅱ中鉴定出89种香气物质,烷烃类27种、酯类13种、烯烃类12种、醛类11种、酮类10种、醇类8种、杂环类6种、苯类2种。茶样Ⅰ和茶样Ⅱ中共有香气成分78种,特有香气成分分别有14种和11种。茶样Ⅰ和茶样Ⅱ的萜烯指数分别为0.950 8和0.785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浅析顶板不稳定时沿空留巷支护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钟伟 吴秀仪 +1 位作者 刘从辉 沙州 《铜业工程》 CAS 2018年第3期45-46,79,共3页
为了缓解煤矿开采中的采掘关系,降低采矿成本,提高资源回采率,需采用沿空留巷技术。传统的沿空留巷技术适合于煤层赋存条件好、地质构造简单时的沿空留巷,但在煤层顶板不稳定、地质构造较复杂且回采巷道较短时,如仍采用这些留巷技术,将... 为了缓解煤矿开采中的采掘关系,降低采矿成本,提高资源回采率,需采用沿空留巷技术。传统的沿空留巷技术适合于煤层赋存条件好、地质构造简单时的沿空留巷,但在煤层顶板不稳定、地质构造较复杂且回采巷道较短时,如仍采用这些留巷技术,将出现沿空留巷成本高、效果差的问题。因此,需对煤层顶板不稳定、地质构造较复杂时短距离的沿空留巷技术进行研究,提出顺槽采前超前加强支护与采后支护相结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支护 采空区 煤矸渣 安全 高效
下载PDF
探究综合机械化固体填充采矿一体化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庞凯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9期78-79,共2页
综合机械化固体填充采矿一体化技术,是当前针对矿产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项生态矿山建设的低碳运行技术。为了实现绿色开采矿山,并有效提高矿采出率,就应该推广应用综合机械化固体填充采矿一体化技术。本文就以密集建... 综合机械化固体填充采矿一体化技术,是当前针对矿产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项生态矿山建设的低碳运行技术。为了实现绿色开采矿山,并有效提高矿采出率,就应该推广应用综合机械化固体填充采矿一体化技术。本文就以密集建筑群下进行大规模充填采矿的工程为实例,对综合机械化固体填充采矿一体化技术的关键装备以及系统布置进行系统的阐述。对综合机械化固体填充采矿一体化技术在开采矿产中实现安全高效的开采,并能实现矿山绿色开采的应用前景进行全面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机械 固体填充 采矿一体化技术
下载PDF
采矿工程管理中的合同管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褚英姿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7年第7期246-247,共2页
采矿工程管理核心在于合同管理,通过合同严格控制整个项目操作标准、成本、风险控制、质量标准,可以有效地提升工程收益,解决工程操作安全和保证工程质量合格。在我国只有严格制定和遵守合同管理,才能实现我国工程管理体系合理性、系统... 采矿工程管理核心在于合同管理,通过合同严格控制整个项目操作标准、成本、风险控制、质量标准,可以有效地提升工程收益,解决工程操作安全和保证工程质量合格。在我国只有严格制定和遵守合同管理,才能实现我国工程管理体系合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主要通过对合同管理在采矿工程管理的分析,以期对我国工程管理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 工程管理 合同管理
下载PDF
厚煤区软岩巷道支护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8
作者 戎安宁 罗荣彬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8年第14期25-26,共2页
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南州补者煤矿地质条件为背景,分析厚煤区留底煤掘进巷道支护参数模拟,通过煤层底板岩性及受力情况确定支护形式的选择。通过补者煤矿厚煤区软岩巷道在高应力、围岩软弱情况下的破坏形式与特点,提出以"锚带网+锚索+... 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南州补者煤矿地质条件为背景,分析厚煤区留底煤掘进巷道支护参数模拟,通过煤层底板岩性及受力情况确定支护形式的选择。通过补者煤矿厚煤区软岩巷道在高应力、围岩软弱情况下的破坏形式与特点,提出以"锚带网+锚索+W钢带"联合支护方式进行围岩加固和支护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集中 数值模拟 厚煤区 支护
下载PDF
EGCG功能活性与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甘正刚 张胜虎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期1-3,共3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为绿茶的标志活性物质而广受关注。本文综述了EGCG的功能活性与制备技术,旨在为EGCG的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EGCG 功能活性 制备技术
下载PDF
花香型红碎茶加工工艺探索
10
作者 甘正刚 张胜虎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8期165-167,164,共4页
本文在研究传统红碎茶和青茶制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红碎茶加工中引进日光萎凋和青茶做青工艺,探索出一条新的红碎茶加工工艺,即花香型红碎茶的加工工艺,使其品质优于传统红碎茶。且设计出合理的加工工艺路线,提高夏秋季红碎茶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花香 红碎茶 加工工艺
下载PDF
绿色开采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辉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7年第7期195-195,共1页
采矿业极易对环境造成影响,尤其对大气、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一旦产生破坏结果,往往难以修复。绿色开采包含绿色技术应用和绿色制度支撑两个层面,不仅有利于环保,也有利于采矿行业可持续发展,是采矿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绿色开采 工程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