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LUE_S模型的精河流域绿洲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1
1
作者 施云霞 王范霞 毋兆鹏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区,基于CLUE_S模型,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选择铁路、公路、水渠、河流、湖面及居民点驱动因子,利用1972年和1990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区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在通过精度检...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区,基于CLUE_S模型,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选择铁路、公路、水渠、河流、湖面及居民点驱动因子,利用1972年和1990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区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在通过精度检验的基础上,分别设置"历史趋势预案"和"生态保护预案"2种情景模拟了研究区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对于干旱区绿洲小区域尺度未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CLUE_S模型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没有加入任何限制区域的"历史趋势预案"模式下,2025年研究区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和执行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度的"生态保护预案"前提下,2025年研究区生态环境明显向好,土地利用率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对干旱区绿洲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E_S模型 土地利用 空间格局 多情景模拟 精河流域
下载PDF
精河流域1990-2011年土地荒漠化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毋兆鹏 王明霞 赵晓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197,共6页
利用精河流域1990、2011年TM-5影像数据,构建了精河流域反照率-植被指数特征空间下的荒漠化遥感监测模型。结果表明:1990-2011年期间,研究区荒漠化总面积减少了3.54×104hm2,占研究区国土总面积的3.2%,但其中除了中度荒漠化面积以每... 利用精河流域1990、2011年TM-5影像数据,构建了精河流域反照率-植被指数特征空间下的荒漠化遥感监测模型。结果表明:1990-2011年期间,研究区荒漠化总面积减少了3.54×104hm2,占研究区国土总面积的3.2%,但其中除了中度荒漠化面积以每年0.82%的速度减少外,极重度、重度和轻度则分别以每年0.74%、0.38%和0.01%的速度在增加,极重度荒漠化的增长速度较为突出。由气候变化导致的荒漠化发展,近些年来正被政府的积极措施所部分抵消,但人口压力、水资源低效利用等人文因素,仍是未来荒漠化防治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照率-植被指数空间 荒漠化 时空动态变化 精河流域
原文传递
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探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西刚 王勇辉 焦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128,共8页
为了探究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特征,在保护区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草地、灌木、森林样地共13个,以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保护区内的草地区、灌木区、森林区... 为了探究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特征,在保护区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草地、灌木、森林样地共13个,以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保护区内的草地区、灌木区、森林区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研究区草地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在土壤层0-10 cm处出现最小值为0.69 g/cm^3。草地土壤持水能力和蓄水能力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0-10 cm>10-20 cm>20-30 cm。(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灌木土壤容重变化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0.98~1.63 g/cm^3,最小值出现在土壤层0-10 cm处。各水源涵养能力指标含量在不同的土层深度上差异性显著(P<0.05),灌木持水能力大体表现为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蓄水能力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森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和土壤水源涵养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在土层0-10 cm处出现最小值为0.45 g/cm^3。森林土壤持水能力主要以0-10,20-30,40-50 cm为主,占总持水量的71.6%,蓄水量在水源涵养功能中占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 草地区 灌木区 森林区 土壤 水源涵养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湖近40年间时空变化图谱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9
4
作者 胡尔西别克.孜依纳力 毋兆鹏 哈孜亚.包浪提将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7-223,共7页
以新疆玛纳斯湖为研究区,利用1972—2014年间8期遥感影像数据,在提取了湖泊水域信息的基础上对近40 a间玛纳斯湖水域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2—2014年间玛纳斯湖呈现明显"增加—减小—增加—减小"变化态势,水域重心不... 以新疆玛纳斯湖为研究区,利用1972—2014年间8期遥感影像数据,在提取了湖泊水域信息的基础上对近40 a间玛纳斯湖水域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2—2014年间玛纳斯湖呈现明显"增加—减小—增加—减小"变化态势,水域重心不断往西南方向偏移。1972—1999年间玛纳斯湖长期处于干涸状态,2000年恢复至研究期间最大水域面积(248.69 km^2),之后经历了2000—2008年和2011—2014年2次萎缩周期,面积变化幅度和动态度的计算结果显示,水域面积的退缩周期在缩短,退缩速度在加快。玛纳斯湖水域面积变化整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大,但与极端高温和降水天气引起的超标准洪水关系密切,流域内人类活动是玛纳斯湖演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湖 时空变化图谱 驱动机制 遥感
下载PDF
基于移动监测的城市街谷交通相关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柴晋鹏 陈学刚 赵直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9-399,共11页
为更好认识城市街谷内的大气污染特征和提供城市街谷优化设计的实证参考,本文以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为例,采用移动监测技术,分析了城市街谷大气污染物(CO、PM_(2.5))的时空分布,并识别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早高峰... 为更好认识城市街谷内的大气污染特征和提供城市街谷优化设计的实证参考,本文以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为例,采用移动监测技术,分析了城市街谷大气污染物(CO、PM_(2.5))的时空分布,并识别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早高峰空气质量优于晚高峰;交叉路口处污染物浓度普遍较低,但苏州路立交桥下污染物浓度较高;(2)两种污染物同源,其浓度与固定站点监测数据高度相关,风向与街谷成锐角时污染物浓度较低,风速较大时污染物浓度较高,污染物浓度与车流量相关程度较低;(3)街谷两侧建筑物高度比在[1.5,2)之间,污染物浓度较低,在[1,1.5)之间,污染物浓度较高;路网密度在[12,14)之间,污染物浓度较低,[12,14)之间的道路密度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街谷内污染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峡谷 污染物浓度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几何形态
下载PDF
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
6
作者 范家喻 陈学刚 孙景鑫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9-18,31,共11页
了解中国西北干旱区绿洲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有利于绿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后期学者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库检索并筛选了1990—2022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共67篇,利用Origin 202... 了解中国西北干旱区绿洲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有利于绿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后期学者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库检索并筛选了1990—2022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共67篇,利用Origin 2021软件对年度发文量、机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CiteSpace 5.8对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结果表明:干旱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论文数量整体偏少,近年呈缓慢上升趋势,被引频次总体不高;研究尺度以城市尺度为主,研究区多集中在乌鲁木齐市。早期多使用地面气象站观测法,近年来以遥感监测法为主,模型预测法与移动样带测量法在干旱区内应用较少;研究热点是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过程,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策略尚未引起重视。未来应该在多个尺度与多个绿洲城市开展研究,并更加关注城市热岛的缓解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绿洲城市 综述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疫情管控期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谢斯琪 陈学刚 +1 位作者 范家喻 李娜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433-446,共14页
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期间为探究空气质量变化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控制环境。基于监测站点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法探讨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利用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浓度权重轨迹分析乌鲁木齐市三次管控期首要污染物(PM_(2.5)... 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期间为探究空气质量变化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控制环境。基于监测站点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法探讨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利用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浓度权重轨迹分析乌鲁木齐市三次管控期首要污染物(PM_(2.5))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三次管控期PM_(2.5)、PM_(10)、CO、NO_(2)、SO_(2)浓度平均分别下降15.02μg·m^(-3)、36.83μg·m^(-3)、0.26 mg·m^(-3)、19.83μg·m^(-3)、1.18μg·m^(-3),O_(3)浓度平均上升9.15μg·m^(-3)。日内变化上,PM_(2.5)、PM_(10)、CO、NO_(2)浓度呈现“W”型,SO_(2)、O_(3)呈现“几”字型,各污染物浓度季节差异明显。高值区集中在新市区、天山区、水磨沟区、沙依巴克区及头屯河区的东南部,低值区集中在城郊。(2)温度对PM_(2.5)、O_(3)影响较为显著,相对湿度对CO、NO_(2)影响较为显著;整体上,夏季气象因子与污染物之间相关性较差。(3)乌鲁木齐管控期主要气团沿天山山脉的走向流动,受到西风的长距离气流和盆地内部的短距离气流双重影响。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变化受多种气象条件及气团相互运动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城市大气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空间插值 潜在源分析 新冠肺炎 乌鲁木齐
下载PDF
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综述
8
作者 席明月 陈学刚 武胜利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以二氧化碳为主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则归因于以支持人类经济活动的能源燃烧。在全球碳排放进程中,城市扮演了重要角色,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作为中国... 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以二氧化碳为主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则归因于以支持人类经济活动的能源燃烧。在全球碳排放进程中,城市扮演了重要角色,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作为中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减排的实现对完成中国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0—2022年知网数据库的169篇文献作为数据来源,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两种文献计量软件,绘制出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知识图谱,揭示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研究进展、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研究机构和作者主要集中于高校,研究机构间、作者间缺乏合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碳排放的核算、区域时空差异、低碳城市建设等;研究前沿主要还是集中在城市、能源消费和低碳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 CITESPACE VOSviewer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分析
下载PDF
我国城市形态对空气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谢斯琪 陈学刚 董煜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近年来城市形态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仍然缺乏系统梳理。作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源,采用文献归纳法和CiteSpace软件,对2000至... 近年来城市形态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仍然缺乏系统梳理。作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源,采用文献归纳法和CiteSpace软件,对2000至2022年发表的我国城市形态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年度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后英文文献发文量高于中文文献量,中英文研究机构重合度较低,缺少合作研究;研究主要以区域尺度和局地尺度为主,微观尺度街谷和西部的研究偏少;研究方法以统计分析、遥感和GIS的融合应用为主,数值模拟方法应用较少;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空气污染与影响是研究热点,城市形态测度指标、城市形态对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是主要的研究内容;土地审批、交通排放、人口分布、城市设计、植被覆盖是缓解空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空气质量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天水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研究
10
作者 杜凯丽 陈学刚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3期114-124,共11页
为了探究天水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测算了2010—2021年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数据,其次使用耦合协调... 为了探究天水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测算了2010—2021年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数据,其次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还运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妨碍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1年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指数值由2010年的0.1201增加至2021年的0.8395;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则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指数值从2010年的0.1845上升至2021年的0.8669,以上表明2010—2021年天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2)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值从2010年的0.2728波动上升至2021年的0.6531,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逐步提升到初级耦合,表明2010—2021年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性得到了不断改善。3)2010—2021年妨碍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X_(2))、人口密度(X_(3))、工业废气排放量(X_(6))、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X_(8))、第二产业占比(X_(12))、第三产业占比(X_(13))、恩格尔系数(X_(16))共7项;妨碍天水市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Y_(4))、第一产业占比(Y_(5))、第三产业占比(Y_(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_(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_(9))、恩格尔系数(Y_(10))共6项。由以上障碍因素可以看出,天水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受到了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实力、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天水市
下载PDF
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11
作者 张望 阿里木江·卡斯木 安瓦尔·买买提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54-263,共10页
基于人居环境自然和人文综合要素,构建了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指数(HSCI),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区,分析其2022年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城市群自然环境的空间适宜性受地形起伏度和温湿指数影响显著,整体为一般适宜区集中... 基于人居环境自然和人文综合要素,构建了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指数(HSCI),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区,分析其2022年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城市群自然环境的空间适宜性受地形起伏度和温湿指数影响显著,整体为一般适宜区集中连片分布、高度适宜区零星分布在天山北坡山麓地带的绿洲。其中胡杨河市和乌鲁木齐县的自然环境适宜性最好;(2)人文环境的空间适宜性受夜间灯光指数和基础服务指数的影响较大,整体形成以乌鲁木齐市和石河子市为中心的“双核”空间特征,并有向周围递减的趋势;(3)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指数最好的地方人口分布最多,充分体现了乌鲁木齐市作为区域极核的地位;(4)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与天山北坡城市群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匹配程度不足。高质量和较高质量区土地面积仅占总量的2.62%,经济则占总量的54.69%,人口高达总量的59.06%。说明天山北坡城市群地区人口与经济在适宜性方面具有高度匹配性,但人居适宜性指数较高的土地存在过度集中和利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空间分异特征 综合适宜性评价 天山北坡城市群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两种通勤方式的大气污染物个体暴露水平研究
12
作者 庄丹 陈学刚 董煜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57-370,共14页
在2022年7月对乌鲁木齐市公交车和步行两种通勤方式下PM_(2.5)、O_(3)、NO_(2)大气污染物个体暴露浓度进行了移动监测,分析了这两种通勤方式污染物个体暴露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公交车PM_(2.5)早高峰>... 在2022年7月对乌鲁木齐市公交车和步行两种通勤方式下PM_(2.5)、O_(3)、NO_(2)大气污染物个体暴露浓度进行了移动监测,分析了这两种通勤方式污染物个体暴露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公交车PM_(2.5)早高峰>非高峰>晚高峰,公交车和步行O_(3)、NO_(2)非高峰>晚高峰>早高峰;早高峰公交车PM_(2.5)>步行、步行O_(3)、NO_(2)>公交车,晚高峰步行O_(3)、NO_(2)>公交,非高峰公交NO_(2)>步行,步行O_(3)>公交车;日际PM_(2.5)公交车>步行,O_(3)、NO_(2)步行>公交车;公交车、步行PM_(2.5)、O_(3)工作日>休息日。(2)空间上,PM_(2.5)步行>公交车,O_(3)、NO_(2)则反之;鲤鱼山南路个体暴露浓度高于其他路段,十字路口个体暴露浓度较低但红绿灯前后较高。(3)无论是公交还是步行,PM_(2.5)、O_(3)两种污染物与背景值都呈显著性正相关;温度在两种通勤方式下都与PM_(2.5)、O_(3)、NO_(2)显著性相关;湿度与公交车通勤方式下的NO_(2)以及步行方式下的PM_(2.5)、O_(3)、NO_(2)呈显著性相关;风速与步行方式下的PM_(2.5)、O_(3)、NO_(2)呈显著性相关;而风向与公交车通勤方式下的PM_(2.5)、O_(3)、NO_(2)以及步行方式下的PM_(2.5)、O_(3)呈显著性相关。最后基于研究结果,为减少大气污染物暴露度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提出了居民出行方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个体暴露 通勤方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公园的降温效应研究
13
作者 杜凯丽 范家喻 陈学刚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176,共9页
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产生的城市热岛效应,该文基于Landsat 8影像,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乌鲁木齐中心城区14个公园对周围热环境的降温效应。结果表明,公园内部的低温区域分布广泛,形成了显著的冷岛效... 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产生的城市热岛效应,该文基于Landsat 8影像,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乌鲁木齐中心城区14个公园对周围热环境的降温效应。结果表明,公园内部的低温区域分布广泛,形成了显著的冷岛效应;所有公园对周围的热环境均存在降温效应,但不同公园的降温幅度和降温范围不同,平均降温幅度为7.44℃,最佳降温范围为200 m;公园内部平均温度与公园形态呈不显著相关性,水体面积与公园内部平均温度和降温范围相关性最显著,绿地面积与降温幅度相关性最显著。研究发现公园是缓解干旱区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为优化西部干旱区城市公园景观格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地表温度 公园景观格局 降温效应 乌鲁木齐市
原文传递
近30年来新疆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范聚柳 吴焱 焦黎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科学评估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1989—2016年间7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依托RS和GIS技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近30a间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a间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 为科学评估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1989—2016年间7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依托RS和GIS技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近30a间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a间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波动性增加的趋势,其中在1989—1993年,年平均增加14.44%;在1993—1996年,年平均减少3.65%;在1996—2000年,年平均增加3.82%;在2000—2006年,年平均减少3.99%;在2006—2010年,年平均减少5.63%;2010年以后不断增加,增加速度比前21a明显加快。从研究区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贡献来看,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废物处理四种生态服务功能的贡献率最大。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人文因素是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建议应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指导,加强对玛纳斯湖湿地现有资源的保护和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湖湿地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驱动力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新疆玛纳斯湖湿地生态变化评价 被引量:115
15
作者 王丽春 焦黎 +1 位作者 来风兵 张乃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63-2972,共10页
以2000、2006和2016年3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实地考察,借助RSEI指数,对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技术集成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土壤指数建立的RSEI指数具... 以2000、2006和2016年3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实地考察,借助RSEI指数,对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技术集成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土壤指数建立的RSEI指数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较好的对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2000、2006和2016年RSEI指数均值分别为0.227、0.183、0.234,对RSEI指数进行分级处理后,发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等级居于主导地位,"优"等级有所增加,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向好的方向发展。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于玛纳斯湖湿地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多年来粗放型的农业发展使玛纳斯河流域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调。从优化水资源配置角度提出对主要源流流域水土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同时,应重视尾闾湖泊湿地的生态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RSEI 玛纳斯湖湿地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NDVI的新疆玛纳斯湖湿地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丽春 焦黎 来风兵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以2000年、2006年、2010年、2013年和2016年5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反演了玛纳斯湖湿地植被覆盖度。通过动态度、转移矩阵对比不同时期各等级植被覆盖度的转化比例,分析植被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1... 以2000年、2006年、2010年、2013年和2016年5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反演了玛纳斯湖湿地植被覆盖度。通过动态度、转移矩阵对比不同时期各等级植被覆盖度的转化比例,分析植被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16年,玛纳斯湖湿地植被覆盖度总体较差。极低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由19.6%增加到了46.3%,低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由60.6%减少到了28.7%,中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由9.4%减少到了4.6%,中高植被覆盖度相对变化较小,所占比例由2.9%增加到4.2%,高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由7.4%增加到16.2%。整个地区的荒漠盐碱土地和农田土地利用面积在逐渐增加,影响植被覆盖度和湖泊萎缩干涸的主要因素是过度利用水资源和人类活动对主要源流流域土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元二分模型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玛纳斯湖湿地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哈孜亚.包浪提将 毋兆鹏 +1 位作者 陈学刚 胡尔西别克.孜依纳力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1期62-70,共9页
随着乌鲁木齐市战略地位的提高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时空尺度上,城市景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区域占据了大量耕地和未利用地,改变了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分布和构成,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以乌鲁木齐市作为研究区域,采... 随着乌鲁木齐市战略地位的提高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时空尺度上,城市景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区域占据了大量耕地和未利用地,改变了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分布和构成,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以乌鲁木齐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1990、2000和2010年LANDSAT—TM、2015年Landsat OLI_TIRS遥感影像数据对乌鲁木齐市近25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乌鲁木齐市统计年鉴数据和城市规划和管理政策去识别城市景观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呈非平衡状态,并随城市化活动不断加强,破碎化程度高,斑块形状复杂化,景观类型中的优势种趋于下降趋势且没有较好的连接性,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加强。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景观格局影响程度较大,是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景观格局 遥感影像 破碎化 驱动力
下载PDF
新疆精河县生态变化评价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丽春 焦黎 +1 位作者 来风兵 代鹏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3,共8页
以1994、2002和2016年3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借助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通过综合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指数和主成分分析,对精河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以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为基础建立的RSEI... 以1994、2002和2016年3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借助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通过综合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指数和主成分分析,对精河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以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为基础建立的RSEI指数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较好地对精河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1994、2002和2016年RSEI指数均值分别为0.377、0.323和0.327,对RSEI指数进行分级处理后,发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等级居于主导地位,优等级有所减少,区内生态环境状况向差的方向发展。精河县人工绿洲扩张显著,天然绿洲面积减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于精河县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人口压力、城市化进程、不合理放牧、土地资源不合理配置、水资源低效利用等人为因素,仍是未来精河县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协调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遥感生态指数 主成分分析 土地利用 精河县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娣 陈学刚 赵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7-195,共9页
空气质量监测对于评估区域的污染物水平至关重要。为了研究乌鲁木齐市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该文采用2013年和2017年10月至次年3月5个监测站24 h连续SO_(2)、NO_(2)、CO、PM_(2.5)和O_(3)污染物浓度数据,总结了2个采暖期... 空气质量监测对于评估区域的污染物水平至关重要。为了研究乌鲁木齐市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该文采用2013年和2017年10月至次年3月5个监测站24 h连续SO_(2)、NO_(2)、CO、PM_(2.5)和O_(3)污染物浓度数据,总结了2个采暖期5种污染物期度、月度、每日和小时变化特征和空气污染指数(AQI)的变化,结果表明:(1)第二个采暖期相比第一个采暖期,SO_(2)浓度下降了59.76%,NO_(2)、CO浓度略微下降,PM_(2.5)、O_(3)浓度均有增加,其中O_(3)明显增加,PM_(2.5)为首要污染物。NO_(2)、PM_(2.5)超过24 h平均和年平均的国家标准,O_(3)浓度虽未超标,但增长较快,也应引起重视。(2)从AQI平均值看,城市整体空气质量有所下降,属于轻度污染。31中学、收费所、铁路局站点的空气质量有所下降,米东区环保局和监测站有所提高。(3)温度、风速与NO_(2)、CO、PM_(2.5)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O_(3)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与SO_(2)、NO_(2)、O_(3)是负相关关系,与PM_(2.5)和CO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增加了大气中颗粒物的吸收率。综上所述,政府实施的“煤改气”等环境治理措施对SO_(2)降低作用显著,对NO_(2)、CO下降有一定作用,但对于PM_(2.5)和O_(3)浓度控制效果不显著。因此,今后乌鲁木齐市PM_(2.5)、NO_(2)、O_(3)污染物应成为空气污染防治的新重点,在去除燃煤锅炉取暖的同时,还需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实行交通源和工业源废气共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采暖期 变化特征 乌鲁木齐
下载PDF
基于POI大数据的苏州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研究
20
作者 徐澜涛 陈学刚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213-218,共6页
以江苏省苏州市为研究对象,在苏州市旅游资源POI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对自然资源景系(气候生物景类、水文景观景类)、文化资源景系(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的数据进行空... 以江苏省苏州市为研究对象,在苏州市旅游资源POI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对自然资源景系(气候生物景类、水文景观景类)、文化资源景系(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的数据进行空间特征的探索。结果表明,苏州市旅游资源总体空间分布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结构,以姑苏区与苏州工业园区为强度中心向四周递减,周边市区的旅游资源较分散;气候生物景类、水文景观景类、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4类旅游资源以多核心分布为主,只有历史遗产景类旅游资源是单核心分布,其主要位于姑苏区与苏州工业园区之间;整体上苏州市各类旅游资源的空间相关性较强,从自然资源景系到文化资源景系的顺序来看,4类旅游资源恰好是西南到东北的走向,这与苏州市自西向东缓缓倾斜的地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 大数据 旅游资源 空间分异 江苏省苏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