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巴州耕地变化趋势与驱动力 被引量:12
1
作者 巴哈尔古丽·吾甫尔 瓦哈甫·哈力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5-110,共6页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旱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机制与其驱动力又是干旱地区相关问题研究的核心。巴州地区作为新疆的农业大区,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张对耕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研究其耕地的变化具有重要的...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旱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机制与其驱动力又是干旱地区相关问题研究的核心。巴州地区作为新疆的农业大区,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张对耕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研究其耕地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30年间巴州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最终建立耕地变化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30年之间巴州地区耕地呈持续增长趋势,耕地变化除具有以全区总体变化为代表的普遍特征外,还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耕地变化主要与经济因素有关,并与总人口、粮食总产、机械总动力等人口和农业生产因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州 耕地变化 主成分分析 驱动力
原文传递
增减挂钩背景下绿洲县域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及分区 被引量:2
2
作者 脱正杰 张永福 邓涛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9期6-11,共6页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基础,也是合理配置城乡建设土地资源的关键。以新疆库车市14个乡(镇)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3种测算方法下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综合理论潜力,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通过系数修正得到农村居...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基础,也是合理配置城乡建设土地资源的关键。以新疆库车市14个乡(镇)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3种测算方法下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综合理论潜力,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通过系数修正得到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结合ArcGIS软件,对库车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进行分级。库车市农村居民点综合理论整治潜力为6865.99hm2,选取自然因素、土地利用、经济因素、空间分异特征等4个方面10个指标,经修正后,可新增增减挂钩指标2448.81hm2,可节约现有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的16.78%。14个乡(镇)中,乌尊镇、塔里木乡、阿克吾斯塘乡、哈尼喀塔木乡以及二八台镇等的整治迫切度均大于100%,其他乡(镇)的则小于100%。根据节地系数和整治迫切程度将整治潜力分为三级并提出整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潜力 现实潜力 农村居民点 节地系数 整治迫切度 库车市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开孔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阿依努尔.买买提 玉米提.哈力克 娜斯曼.那斯尔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68-275,共8页
该文以开孔河流域为研究区,选择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等自然生态环境因子,运用3S技术,在1 km×1 km的栅格尺度上,进行投影转换、遥感解译、信息提取与分析,定量定性地反映了开孔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的空... 该文以开孔河流域为研究区,选择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等自然生态环境因子,运用3S技术,在1 km×1 km的栅格尺度上,进行投影转换、遥感解译、信息提取与分析,定量定性地反映了开孔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的空间规模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开孔河流域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4.4~83.9之间,人居环境适宜性从研究区中部平原区向西北天山高山区和东南塔克拉玛干沙漠区逐渐递减,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的人类生产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与限制。2)根据适宜性指数的大小整个开孔河流域可分为高适宜区、适宜区、一般适宜区、不适宜区以及最不适宜区5个区域,其面积分别为124、2456、2 526、23 104、46 301 km^2,分别占全研究区面积的0.2%、3.3%、3.4%、31%、62.1%。3)高适宜区、适宜区与一般适宜区的面积总和占整个研究区总面积的6.9%,而研究区总人口的98.8%居住在这6.9%区域内。不适宜区与最不适宜区面积总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3.1%,总人口的1.2%分布在这93.1%的区域内。研究结果表明,开孔河流域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生态环境质量相当脆弱,大部分地区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规划当中需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情况与自然资源承载力,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与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模型 人居环境 适宜性评价 开孔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因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晓晓 张永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研究以2005—2015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本底,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综合程度科学分析干旱区渭库绿洲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讨主要影响因素及定量归因。结果表明,时空分析2005—2015年间耕地、建设用地、... 研究以2005—2015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本底,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综合程度科学分析干旱区渭库绿洲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讨主要影响因素及定量归因。结果表明,时空分析2005—2015年间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增加,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有所减少,其中转出量表现为草地>未利用地>林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有用地主要转入耕地和草地,具体为158551.29、113581.98 hm^(2)。因子探测研究年主要影响因子均为NDVI、土地利用综合程度,2005年解释力度q分别为NDVI(X 1)0.779、土地利用综合程度(X 10)0.868,2010年分别为0.720、0.893,2015年分别为0.699、0.854。交互式探测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双因子作用强度比单因子作用强度更为显著。探讨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对于区域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模型 渭库绿洲
下载PDF
吐鲁番地区葡萄产量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玛依拉·麦麦提艾力 瓦哈甫·哈力克 阿依古丽·托合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5期17390-17391,17398,共3页
以30年的气候因子(气温、降水量、日照系数、蒸发量)和人为因素(人口、机械动力、化肥使用量、播种面积)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吐鲁番地区1978~2008年的葡萄产量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人为因素对葡萄产量的的影响程度大于... 以30年的气候因子(气温、降水量、日照系数、蒸发量)和人为因素(人口、机械动力、化肥使用量、播种面积)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吐鲁番地区1978~2008年的葡萄产量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人为因素对葡萄产量的的影响程度大于气象因子,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和主成分因子载荷得各因子对葡萄产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为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机械总动力>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产量 因子分析 吐鲁番地区
下载PDF
天山北坡前山带典型灌木光合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6
作者 汤东 安玉光 +3 位作者 程平 李宏 杨建军 王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1539,共9页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天山北坡前山带区域典型灌木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天山北坡前山带典型灌木(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Rehd.、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刺蔷薇Rosa acicularis Lindl.和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天山北坡前山带区域典型灌木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天山北坡前山带典型灌木(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Rehd.、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刺蔷薇Rosa acicularis Lindl.和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为研究对象,人为控制土壤水分补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监测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4种灌木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土壤体积含水量下的变化特征,分析4种灌木在不同干旱程度下的响应机制。【结果】4种灌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表现为随干旱程度的加剧而降低,锦鸡儿、沙棘、刺蔷薇和文冠果光合速率明显被抑制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分别是10.08%、12.59%、9.85%、10.59%,土壤含水量极限值分别是7.76%、9.19%、7.52%、8.17%。锦鸡儿和沙棘的WUE均是在轻度干旱程度时达最大值,而刺蔷薇和文冠果则是在中度干旱程度达最大值,并且锦鸡儿、沙棘、刺蔷薇和文冠果在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11.60%、12.25%、8.75%、12.00%时具有最优WUE;灌木叶片WUE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Pn、Tr、Gs和Ci相关性较弱。【结论】当土壤含水量低于9.85%时,4种灌木植物光合特性明显被抑制,但土壤含水量达到8.75%~12.25%,植物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优,4种灌木抗旱性为刺蔷薇>锦鸡儿>文冠果>沙棘。适当补水对灌木植物抗逆性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前山带 灌木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干旱胁迫
下载PDF
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及预测——以沙雅县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俊智 张永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2期125-130,F0002,共7页
利用沙雅县2008、2013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并通过空间马尔科夫模型预测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讨论由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发的生态风险。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分类,将整个研究区域生态风险划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 利用沙雅县2008、2013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并通过空间马尔科夫模型预测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讨论由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发的生态风险。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分类,将整个研究区域生态风险划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5类。其次对沙雅县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采样,通过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从而揭示沙雅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差异。结果发现:2008—2013年间沙雅县林地面积、其他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草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几乎未发生变化。通过预测分析得到2020年沙雅县各土地要素面积较2013年发生变化,林地与其他用地面积明显减少,水域和草地面积几乎为发生改变;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都在增加;在整个研究期内,沙雅县生态系统风险值出现变化。总体来说,沙雅县生态环境状况在2008—2013年生态指数由0.018到0.021趋于恶化状态,2013—2020年生态指数由0.021到0.011恶化状态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影像 空间马尔科夫模型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支持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磊 张永福 王伯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64-269,共6页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和软件工程方法论,结合城市空间规划模型方法,空间数据引擎(spatial dataengine,ArcSDE),GIS应用方法,软件开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探讨了基于GIS技术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法;提出了决策软...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和软件工程方法论,结合城市空间规划模型方法,空间数据引擎(spatial dataengine,ArcSDE),GIS应用方法,软件开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探讨了基于GIS技术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法;提出了决策软件平台的体系结构和应用模型,以及计算结果的多样化表达。最终以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及microsoft dotnet平台为基础,利用C#完成了系统的开发。结果表明:基于GIS技术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支持系统在实现城乡空间规划的定性、定量、定位相结合和规划决策支持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规划 一体化 地理空间分析 AreSDE C#
下载PDF
孔雀河流域聚落分布特征及驱动力解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古力孜热·买买提 马利刚 +3 位作者 王宏卫 王盼 仝雁军 朱传梅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6期25-31,共7页
以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孔雀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景观指数方法,并参考土地利用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等,解析该地区的空间格局特征,同时探讨孔雀河流域绿洲乡村聚落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孔雀河流域地区乡村聚落斑块面... 以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孔雀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景观指数方法,并参考土地利用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等,解析该地区的空间格局特征,同时探讨孔雀河流域绿洲乡村聚落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孔雀河流域地区乡村聚落斑块面积相差悬殊,独院和小型聚落占主体;孔雀河流域村落集聚态势,呈现出“北南密,中部疏”的空间格局特征。(2)孔雀河流域聚落规模设有差异,呈现出全局低值集聚的冷点区;孔雀河流域聚落斑块形态不规则,但破碎化不明显。(3)研究区自然因素呈现出“邻河邻路低高程低坡度”特征,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研究区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它是人口规模、农业状况、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体系等人文和社会因素也是农村居民点发展和空间演变的主要推动力。本研究结果对在乡村振兴策略背景下指导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更进一步了解在不同发展程度与水平的人地关系和演变规律,对优化孔雀河流域村落人居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河流域 空间格局 聚落分布 驱动力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干旱区盐渍化土壤盐分含量估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如则麦麦提·米吉提 买买提·沙吾提 +1 位作者 麦尔耶姆·亚森 马春玥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265-269,共5页
针对目前干旱半干旱区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对土壤样品总盐含量及其光谱反射率进行测量。经过15种数学变换,遴选出达到0.01显著性检验的变换形式,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主成分回归... 针对目前干旱半干旱区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对土壤样品总盐含量及其光谱反射率进行测量。经过15种数学变换,遴选出达到0.01显著性检验的变换形式,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主成分回归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土壤盐分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多种光谱数据变换形式中,以微分为基础的变换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2)基于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的立方根一阶微分光谱特征波段所构建的模型最优,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最高,R2=0.85,RMSEc=1.8 g/kg,RPD=2.36。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将为估算土壤盐渍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高光谱 光谱分析 定量模型
下载PDF
2000—2014年艾比湖NDVI变化及其与降水、温度响应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坤成 张永福 +2 位作者 朱小强 顾刘阳 郭家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9期82-88,173,共8页
采用2000—2014年艾比湖流域1 km×1 km分辨率的MODIS-NDVI影像数据,以MVC法合成年最大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利用研究区内20个气象站点的同期气象因子(温度、降水)数据,探讨2000—2014年艾比湖流域NDVI变化以及对温度与降水的... 采用2000—2014年艾比湖流域1 km×1 km分辨率的MODIS-NDVI影像数据,以MVC法合成年最大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利用研究区内20个气象站点的同期气象因子(温度、降水)数据,探讨2000—2014年艾比湖流域NDVI变化以及对温度与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5年间艾比湖流域NDVI呈现增长趋势,其中轻微增加面积占82.97%,轻微减少和明显减少面积分别占2.11%、0.27%,植被改善情况较好;从年际变化水平来看,线性相关与二维空间分析结果总体上研究区NDVI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同时降水对NDVI变化的响应关系高于温度的影响,NDVI与降水量和温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5、R2=0.81。利用遥感技术对艾比湖NDVI进行长时间序列的趋势变化研究,对当地生态安全的保护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空间分析 响应特征 遥感应用 生态安全
下载PDF
近23年来LUCC影响下的精河县生态环境效应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东芳 张飞 +2 位作者 周梅 李瑞 李晓航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4期3574-3580,共7页
以1990-2013年间4期Landsat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分析了精河县近23年土地利用与覆被的变化过程及其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13年精河县土地利用类型中水体面积变化不大,耕地、干涸湖床的规模朝扩大的方向发展,耕地的... 以1990-2013年间4期Landsat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分析了精河县近23年土地利用与覆被的变化过程及其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13年精河县土地利用类型中水体面积变化不大,耕地、干涸湖床的规模朝扩大的方向发展,耕地的面积则由1990年的2.15×104 hm2增加到2013年的8.84×104 hm2,其中有1.83×104 hm2的林草地转入,占转入量的20.78%,干涸湖床则有42.67%的盐碱地和13.38%的其他地类转入。2通过分析精河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发现,1990-2013年精河县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较大,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在1990-1998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0.501 6上升到1998年的0.545 7;而在1998-2013年精河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却呈现下降趋势,由1998年的0.545 7上升到2013年的0.502 7。通过土地利用转换和生态环境质量贡献率的响应分析发现,林草地、水体、耕地面积的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退耕还林还草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改善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为精河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对精河县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精河县
下载PDF
近26年和田绿洲人口对LULC时空变化分析及其生态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田田 张永福 +2 位作者 夏楠 赵娟 伊木然江·阿卜来提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6期302-308,共7页
研究人口对于绿洲地区土地利用与覆盖(LULC)变化的驱动作用对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对1992年和2017年的人口数据及影像文件进行处理,采用相关性分析、支持向量机等方法研究人口对研究区LUL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6年间,和... 研究人口对于绿洲地区土地利用与覆盖(LULC)变化的驱动作用对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对1992年和2017年的人口数据及影像文件进行处理,采用相关性分析、支持向量机等方法研究人口对研究区LUL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6年间,和田绿洲的人口明显增加。(2)和田绿洲LULC变化明显,建设用地扩张明显,沙地面积增加,水体、未利用地、裸地面积均呈现减少趋势。(3)人口变化对和田绿洲LULC变化的驱动作用包括直接驱动和间接驱动2种。直接驱动表现为建设用地向南扩张的趋势。间接驱动表现为草地、沙地、水体面积等的变化。(4)26年间,和田绿洲生态服务价值降低,其生态环境有一定恶化的趋势,当地相关部门需加以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绿洲 LULC 驱动力 相关性分析 SVM 生态响应
下载PDF
微观尺度下莎车县乡村聚落演变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古力孜热·买买提 马利刚 +3 位作者 王宏卫 王盼 仝雁军 朱传梅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5期33-41,共9页
基于2010年、2016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提取建制镇、村庄、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和沙地等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最近邻方法、核密度估算法、生态景观法、扩张指数法等方法,精准解剖莎车县聚落演变与周围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并解析聚... 基于2010年、2016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提取建制镇、村庄、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和沙地等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最近邻方法、核密度估算法、生态景观法、扩张指数法等方法,精准解剖莎车县聚落演变与周围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并解析聚落演化过程中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6年莎车县聚落斑块面积和数目均有所增长,而平均斑块面积变化不明显;莎车县聚落斑块扩张强度比较大,演变过程中依然保持聚集模式;(2)对聚落形态特征分析发现,在2时期聚落斑块形状指数整体较高,表明在研究时间段内聚落趋于不规则化,散乱且缺乏规划,同时土地利用效率较低;(3)研究区聚落演变过程受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表现出“低高程、低坡度、沿河流、沿交通线”的分布特征,其中聚落的生态、生活、生产“三生条件”及土地利用变化因素对农村聚落分布状况影响较大,城镇的带动作用明显;乡村聚落对农业的依赖性较强,在用地迅速扩展的同时对周围土地利用变化带来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车县 聚落演变 土地利用 驱动因素 扩张强度 聚落斑块
下载PDF
集成土壤-环境关系与机器学习的干旱区土壤属性数字制图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振华 丁建丽 +4 位作者 王敬哲 葛翔宇 王瑾杰 田美玲 赵启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3-573,共11页
【目的】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农业生产力、土地管理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土壤环境耦合关系,在机器学习算法框架下,定量预测出干旱区土壤酸碱度(pH)、土壤盐分含量(Soil Salt Content,SSC)与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 【目的】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农业生产力、土地管理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土壤环境耦合关系,在机器学习算法框架下,定量预测出干旱区土壤酸碱度(pH)、土壤盐分含量(Soil Salt Content,SSC)与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3种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为干旱区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干旱区于2017年7月设计采集典型表层(0-20 cm)土壤样品82个,依据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集成DEM数据和Landsat 8数据提取出32种环境协变量,利用栅格重采样将提取出的32种变量重采样为90 m空间分辨率并转换为Grid格式参与建模。借助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模型依次对3类土壤属性的32种环境协变量进行重要性排序,并通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Error,RMSE)界定出协变量重要性阈值点,从而筛选出参与3类土壤属性制图的环境协变量。进而运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Bagging和Cubist 3种非线性模型建模,并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优模型并绘制出90 m分辨率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干旱区pH、SSC与SOM 3种土壤属性图。【结果】梯度提升决策树能有效筛选出重要协变量,高程(Elevation)、剖面曲率(Profile Curvature)、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扩展增强型植被指数(Extend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调整土壤亮度植被指数(Modified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盐分指数S1(Salinity Index S1)以及盐分指数S6 (Salinity Index S6) 7类环境变量均参与3类土壤属性建模,其中SSC遴选出参与建模协变量15种,pH和SOM则均为17种,且遥感指标在预测土壤属性图中起到强大的作用。机器学习3种算法的结果均优于MLR。通过3种非线性模型对比发现,随机森林在3种土壤属性中均表现最佳。在随机森林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属性 环境协变量 数字土壤制图 机器学习 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Bagging模型 Cubist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双极化SAR数据的作物种植面积提取 被引量:10
16
作者 古丽努尔·依沙克 买买提·沙吾提 马春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99-1111,共13页
及时准确地获取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和种植面积,在农业生产管理与农业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多时相Sentinel-1A影像(4月17日、5月5日、6月16日、7月22日、8月27日、9月2日)为主要数据源,根据研究区作物的物候特征... 及时准确地获取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和种植面积,在农业生产管理与农业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多时相Sentinel-1A影像(4月17日、5月5日、6月16日、7月22日、8月27日、9月2日)为主要数据源,根据研究区作物的物候特征,提取棉花、玉米和果树在不同生长期的后向散射系数(Sigma)和归一化后向散射系数(Gamma)。通过对作物不同极化、不同时相后向散射系数的统计,建立散射特征时序变化曲线,并分析其特征。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3种分类方法对研究区的主要农作物进行分类识别以及种植面积提取,并对分类结果对比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1)棉花的后向散射系数在6月现蕾期和7月开花期明显上升,8月份达最高值,变化特征最明显,易与其他作物区分;玉米和果树的后向散射系数在9月份与其他地物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2)相较于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的分类效果最好,总体精度达88.97%。其中,对棉花和果园的分类精度为90.88%和93.17%,对玉米的分类效果最差,仅有71.6%。综上所述,多时相双极化SAR数据在不同类型作物的识别及面积提取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 Sentinel-1A 后向散射系数 作物面积提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