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潜在增长率空间变化与中国经济动能空间重塑 被引量:4
1
作者 殷德生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2-44,共3页
潜在增长率的空间变化与经济动能空间重塑的逻辑对经济增长的探讨旨在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这种探讨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内容:潜在增长率的大小,以及如何才能达到潜在增长率的增长过程。因此,研究经济动能空间重塑的重点就在于潜... 潜在增长率的空间变化与经济动能空间重塑的逻辑对经济增长的探讨旨在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这种探讨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内容:潜在增长率的大小,以及如何才能达到潜在增长率的增长过程。因此,研究经济动能空间重塑的重点就在于潜在增长率的空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增长率 空间变化 经济动能 中国 经济增长 增长过程
原文传递
历史与地理视角的城市病解析
2
作者 宁越敏 刘昭吟 《小城镇建设》 2015年第9期13-15,共3页
城市病不是单纯工程技术问题,是身心综合症;不是城市自身问题,是城乡问题;不是一个固定病症,是城市化不同阶段的动态问题。
关键词 城市病 解析 地理 历史 工程技术问题 动态问题 综合症 城市化
下载PDF
乍为一种新的研究形式的超学科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蒋逸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6,共9页
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ity)是跨学科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剖析超学科兴起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动因的基础上,揭示了科学知识和生活世界从分离到融合的趋向,对超学科研究中出现的"后常规科学"和"第二种知识生... 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ity)是跨学科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剖析超学科兴起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动因的基础上,揭示了科学知识和生活世界从分离到融合的趋向,对超学科研究中出现的"后常规科学"和"第二种知识生产模式"等几个主要观点进行了辨析,并对超学科研究的目标、研究重点、具体步骤和条件进行了论述。最后,作者探讨了超学科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超学科 知识生产模式 社会实践
下载PDF
作为“第三次方法论运动”的混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蒋逸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7-37,共11页
混合方法是在定性和定量方法的论战中产生的。混合方法研究被看作是继定性和定量方法之后的"第三次方法论运动"。混合方法研究作为一种方法论,涉及到指导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哲学假设,以及在研究过程许多阶段的定性与定量方法的... 混合方法是在定性和定量方法的论战中产生的。混合方法研究被看作是继定性和定量方法之后的"第三次方法论运动"。混合方法研究作为一种方法论,涉及到指导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哲学假设,以及在研究过程许多阶段的定性与定量方法的混合。作为一种方法,混合方法研究关注在单个研究或多个研究中收集、分析和混合定性与定量数据。混合方法研究的中心假设是,把定性和定量方法混合起来使用比单一方法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研究问题。混合方法研究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新的研究取向和发展趋势。本文回顾了混合方法研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剖析了混合方法研究的主要类型,探讨了混合方法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向,并思考了混合方法研究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方法研究 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 “第三次方法论运动”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基于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琬 孙斌栋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0,共8页
跳出不同规模城市利弊分析的传统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来确定"十三五"期间的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城市迁移偏好基本呈"哑铃形",即大部分农民倾向迁移... 跳出不同规模城市利弊分析的传统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来确定"十三五"期间的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城市迁移偏好基本呈"哑铃形",即大部分农民倾向迁移到小城市(小城镇、县或县级市),其后是大城市,居于中间的中等城市对农民城市化吸引力最低;女性、家庭人均土地少尤其是有过外出经验的农村居民更偏好高等级城市;社会资本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均有利于农民向中等城市迁移,且有可能使得农民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选择中倾向小城市迁移;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和对外联系等因素的区域差异是影响农村居民迁移偏好的重要原因,并且偏好中等城市的农村居民相对更重视公共服务,而偏好大城市的农村居民更注重就业机会。根据这些研究结论,最后为推进"十三五"期间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战略重点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十三五 农村居民 城镇化意愿 城市迁移偏好
下载PDF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引导上海新城建设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颖 孙斌栋 胥建华 《上海城市规划》 2012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通过对伦敦、巴黎、香港、东京和首尔等国内外特大城市新城发展的案例分析,总结和探索了这些取得成功的新城在技术层面(包括规模、距离、交通等方面)和在政策层面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上海的新城建设做出了相应的评价,并给出了... 通过对伦敦、巴黎、香港、东京和首尔等国内外特大城市新城发展的案例分析,总结和探索了这些取得成功的新城在技术层面(包括规模、距离、交通等方面)和在政策层面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上海的新城建设做出了相应的评价,并给出了规划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新城建设 共性经验 上海新城
下载PDF
从“一体化”向“良性互动”发展:治理结构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 被引量:4
7
作者 文军 桂家友 《社会建设》 2015年第1期23-31,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全能型政府"逐步向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总体性社会"向利益分化和多元分散型社会转变,国家与社会也从"一体化"向逐步分离且"良性互动"的关系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全能型政府"逐步向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总体性社会"向利益分化和多元分散型社会转变,国家与社会也从"一体化"向逐步分离且"良性互动"的关系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嵌入和中国社会自身的特质使然,另一方面也在于政府职能改革和国家对社会的培育与保护,使得"现代社会"逐步形成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关系 良性互动 全能主义 治理结构
下载PDF
范式的抗争:非主流社会学理论的形成及其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文军 《社会学评论》 2013年第2期33-44,共12页
进入20世纪中后期以后,伴随着实证主义社会学主流地位的巩固与发展,各种非主流社会学理论思潮也逐步涌现,并成为与主流社会学研究范式分庭抗争的主角。非主流社会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对主流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范式积极抗争的一种结果... 进入20世纪中后期以后,伴随着实证主义社会学主流地位的巩固与发展,各种非主流社会学理论思潮也逐步涌现,并成为与主流社会学研究范式分庭抗争的主角。非主流社会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对主流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范式积极抗争的一种结果,其不仅打破了主流社会学研究范式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学多元综合的研究范式,也为社会学理论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范式 主流社会学 非主流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
原文传递
作为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的层创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蒋逸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9,共7页
层创方法是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目的在于用非常规的方法来解决跨学科研究中出现的复杂性问题。层创方法是指事先没有确切的想法,通过人际互动、沟通、冲突和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方法。它是对社会经济变化、技术创新和研究范式转换所做的... 层创方法是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目的在于用非常规的方法来解决跨学科研究中出现的复杂性问题。层创方法是指事先没有确切的想法,通过人际互动、沟通、冲突和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方法。它是对社会经济变化、技术创新和研究范式转换所做的一种回应,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有助于增进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权力和权威问题的认识。层创方法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过程,不同的质性方法有不同的层创程度,层创设计对质性研究方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创方法 层创设计 质性研究方法 范式转换 方法论
下载PDF
小城镇是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桥梁 被引量:4
10
作者 宁越敏 《小城镇建设》 2017年第11期107-107,共1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进程,计有2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各级城镇务工经商,小城镇和大中城市一样,成为容纳进城农民工的重要“蓄水池”。
关键词 大中城市 小城镇 桥梁 乡村 城镇化进程 改革开放 蓄水池 农民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