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消融术后膈神经损伤及远期恢复1例报道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竟悟 鲍正宇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20期3259-3260,共2页
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也日渐增多,但对其并发症之一——膈神经损伤仅在大规模数据分析时有所提及。本科2015年7月收治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行射频消融术后出现膈神经损伤患者,现将诊治经过报道... 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也日渐增多,但对其并发症之一——膈神经损伤仅在大规模数据分析时有所提及。本科2015年7月收治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行射频消融术后出现膈神经损伤患者,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因“阵发性心悸两年余”,于2015年7月13日入院,症状发作时心电图提示为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手术后并发症 膈神经/损伤 心房颤动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起搏器植入术中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方法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金凯 孙磊 +7 位作者 顾翔 王文苑 张薏 鲍正宇 杭霏 沈建华 苗书航 李春云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比较起搏器植入术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方法的缝合时间和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的462例患者,按照手术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A组,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拉合法:... 目的比较起搏器植入术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方法的缝合时间和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的462例患者,按照手术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A组,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拉合法:起搏器184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13例,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18例,其中更换34例;B组,使用连续皮内缝合:起搏器209例,ICD11例,CRT27例,其中更换46例。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伴随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及抗凝药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缝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3.5±1.2)min对(8.5±2.1)min,P〈0.01]。23例患者出现囊袋血肿,A组明显少于B组(6例对17例,P〈0.05)。所有患者均I期甲级愈合,47例患者切口瘢痕较大,A组明显少于B组(15例对32例,P〈0.05)。结论采用皮肤表面缝合器拉合法能明显缩短缝合时间,降低囊袋血肿和巨大瘢痕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缝合器 起搏器 缝合时间 切口愈合
原文传递
老年人植入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顾翔 徐日新 +6 位作者 谢勇 孙磊 刘晓东 何胜虎 屠莉莉 陈述 杭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8年第6期515-515,517,共2页
关键词 药物涂层支架 冠状动脉 安全性 疗效 老年冠心病患者 老年人 大规模临床试验 植入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冠脉内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4
作者 屠艳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9期705-706,共2页
急性心梗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是常见许多患者死亡的原因。药物、介入手术治疗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衰症状,却无法使梗死的心肌细胞再生,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外周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冠脉内 护理 介入手术治疗 心肌细胞再生 心脏舒张功能
下载PDF
江苏省扬州市德尔塔毒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淼 张晶 +5 位作者 耿平 王靖 刘延庆 曹柳兆 李田田 孙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3期4-8,共5页
目的分析确诊感染德尔塔(Delta)毒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方法纳入2021年7月29日—8月16日在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确诊的75例Delta毒株COVID-19患者,并与2020年2月扬州市37例... 目的分析确诊感染德尔塔(Delta)毒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方法纳入2021年7月29日—8月16日在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确诊的75例Delta毒株COVID-19患者,并与2020年2月扬州市37例确诊原始毒株COVID-19患者进行比较,包括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75例Delta毒株感染患者中,男26例,女49例,中位年龄50.7(35.0,67.0)岁,其中41~64岁者24例(32.0%),≥65岁者28例(37.3%);原始毒株感染患者中位年龄46.2(36.5,55.5)岁,其中41~64岁者20例(54.1%)。47例(62.7%)确诊Delta毒株COVID-19患者曾接种过1~3针疫苗,66例(88.0%)患者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后有明确的接触史,而34例(91.9%)原始毒株感染患者有明确接触史。5例Delta毒株感染患者无临床症状,54例(72.0%)有不同程度的发热,39例(52.0%)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21例(28.0%)有神经系统症状。就诊时病程>48 h患者年龄大于病程<24 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48 h患者单核细胞计数低于病程<24 h患者,病程>48 h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病程<24 h及24~48 h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病程24~48 h以及>48 h患者胸部CT特征性炎症检出率高于病程<24 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患者咽拭子核酸开放阅读框基因、核壳蛋白基因Ct值无差异。结论扬州市Delta毒株COVID-19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与COVID-19原始毒株相比,Delta毒株感染患者神经系统症状高发,肺部病灶进展迅速,建议早期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德尔塔毒株 原始毒株 流行病学特征 开放阅读框基因 核壳蛋白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