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麻黄树干细胞组织结构与对星天牛抗虫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金水 黄海清 高美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34-540,共7页
本文报道了4个品系木麻黄木材组织显微解剖结果,分析了木材导管、导管间区木化细胞和射线等物理特征,探讨了木麻黄抗虫机制。高抗品系C44木材导管数量少,单位面积(1mm2)仅有20.25个导管,且占木材面积少,仅为9.7... 本文报道了4个品系木麻黄木材组织显微解剖结果,分析了木材导管、导管间区木化细胞和射线等物理特征,探讨了木麻黄抗虫机制。高抗品系C44木材导管数量少,单位面积(1mm2)仅有20.25个导管,且占木材面积少,仅为9.72%;导管间区木化细胞较明显,壁厚与腔径比值最大,为56.59;单位面积射线的束数、长度、宽度和射线面积/总面积等指标均为最低。说明该品系木麻黄木质部水分含量低、材质坚硬致密、木质部提供养分少,因而不利于星天牛幼虫的生存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细胞组织结构 抗虫性 星天牛
下载PDF
沙质海岸后沿木麻黄混交造林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徐俊森 叶维忠 +5 位作者 曾国强 叶功富 潘惠忠 傅忠华 李永林 陈胜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1期116-118,共3页
以东山赤山、惠安赤湖两个国营防护林场,8年的试验研究资料为基础,探讨木麻黄采伐迹地运用多树种混交造林的林分生长效果,开展了多树种复层林结构林带的防风效能观测。结果表明,采用优良木麻黄种苗与多树种合理混交造林,8年生时混交林... 以东山赤山、惠安赤湖两个国营防护林场,8年的试验研究资料为基础,探讨木麻黄采伐迹地运用多树种混交造林的林分生长效果,开展了多树种复层林结构林带的防风效能观测。结果表明,采用优良木麻黄种苗与多树种合理混交造林,8年生时混交林分在树高、胸径、材积三方面的总生长量均比木麻黄纯林增加20%以上,其中木麻黄与湿地松、木麻黄与马占相思进行带状混交效果最好。通过防风效果观测表明:木麻黄纯林与多树种混交造林林分降风效能基本一致,差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混交造林 防风效能
下载PDF
滨海沙地几种桉树的引种试验 被引量:7
3
作者 徐俊森 叶功富 +5 位作者 潘惠忠 林武星 李思敬 陈胜 曾国强 高美玲 《防护林科技》 1996年第S1期97-99,103,共4页
在砂质海岸引进4种桉树进行初选试验,通过4年的观测,认为刚果12号桉是比较适宜干旱、瘠薄的砂土上生长,但造林后林木分化明显,必须严格选苗造林;巨尾桉可以选择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土壤上扩大栽培试验,是有发展前景的。
关键词 砂质海岸 桉树 引种试验
下载PDF
湿地松与木麻黄混交方式及其效应的研究
4
作者 徐俊森 曾国强 +5 位作者 杨淑贞 林传凤 高美玲 叶功富 陈胜 黄荣钦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1期119-122,共4页
选择抗风力强的木麻黄与湿地松进行混交造林,8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效果最好,其立木蓄积量在东山、惠安两个试验点分别超过木麻黄纯林的12.3%和28.2%;行间与星状混交方式对湿地松生长极为不利,易被木麻黄挤压、光照严重... 选择抗风力强的木麻黄与湿地松进行混交造林,8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效果最好,其立木蓄积量在东山、惠安两个试验点分别超过木麻黄纯林的12.3%和28.2%;行间与星状混交方式对湿地松生长极为不利,易被木麻黄挤压、光照严重不足、侧枝机械打击,甚至死亡。混交比例视培育目标而定,但湿地松连续种植行数至少要达3行以上;造林时带状排列以东西走向为好;木麻黄带在前,湿地松带在后,形成一道道以木护松,木松竞长的防风固沙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木麻黄 混交林 防护效能
下载PDF
木麻黄抗虫品系稳定性测定
5
作者 丁珌 黄金水 +2 位作者 曾国强 高美玲 黄衍庆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2期51-53,共3页
连续调查了木麻黄抗星天牛品系子代及母本的平均被害率和胸径,结果表明:抗虫品系母本9 a 平均被害率,除 C_(45)为0.54%外,其余5个品系均为0;其无性繁殖子代7 a 平均被害率均为0。说明这些木麻黄品系具有极强的抗星天牛性能,且不因环境... 连续调查了木麻黄抗星天牛品系子代及母本的平均被害率和胸径,结果表明:抗虫品系母本9 a 平均被害率,除 C_(45)为0.54%外,其余5个品系均为0;其无性繁殖子代7 a 平均被害率均为0。说明这些木麻黄品系具有极强的抗星天牛性能,且不因环境条件、时间和无性繁殖技术的影响而改变,具有极强的抗虫稳定性。以胸径、树高、造林保存率和星天牛发生率等为指标,综合评判出 C_(39)、C_(40)既抗星天牛又生长较好的抗虫品系;莆_(19)和平_(18)为生长优良、抗虫性较强的优良广谱家系,可在各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抗虫品系 稳定性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对星天牛成虫的生物测定 被引量:24
6
作者 蔡守平 刘建波 +2 位作者 何学友 李志真 吴柳清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8,共4页
在测定8株虫生真菌产孢量的基础上,选用4株金龟子绿僵菌和1株球孢白僵菌菌株,采用爬行接种法对星天牛成虫进行生物测定,旨在筛选出对星天牛成虫具有强致病力的生产菌株。星天牛成虫在产孢充分的平皿上爬行后所接触到的孢子量差异不... 在测定8株虫生真菌产孢量的基础上,选用4株金龟子绿僵菌和1株球孢白僵菌菌株,采用爬行接种法对星天牛成虫进行生物测定,旨在筛选出对星天牛成虫具有强致病力的生产菌株。星天牛成虫在产孢充分的平皿上爬行后所接触到的孢子量差异不显著。接种后不同菌株对星天牛成虫的致死趋势较一致,死亡高峰期在9~15d。通过死亡率一时间几率值分析发现,MaYTTR04,MaZPTR01,t3083个菌株的LT50分别为9.14,9.48,9.67d,较另2个菌株要短。最高僵虫率的菌株是MaZFrrR01,为53.3%;其次是MaYTTR04,为40.0%;其余3个菌株均较低。试验结果表明MaYTTR04,MaZPTR012个菌株对星天牛有较高的致死率,僵虫率也较高,可以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星天牛 生物测定 致死中时(LT50) 产孢量
下载PDF
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何学友 黄金水 +2 位作者 曾国强 叶剑雄 高美玲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13,共3页
天牛长尾啮小蜂 Aprostocetus fukutai Miwa et Sonan是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桑天牛 Apriona germani Hope的卵寄生蜂。在福建省沿海木麻黄林中对星天牛卵寄生率为 7.5 %~ 5 8.7% ,福建省惠安 1年 3~ 4代 ,以老... 天牛长尾啮小蜂 Aprostocetus fukutai Miwa et Sonan是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桑天牛 Apriona germani Hope的卵寄生蜂。在福建省沿海木麻黄林中对星天牛卵寄生率为 7.5 %~ 5 8.7% ,福建省惠安 1年 3~ 4代 ,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在 5月下旬开始出现。该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对生活史、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长尾啮小蜂 生物学特性 星天牛 天敌 木麻黄
下载PDF
应用绿僵菌和白僵菌林间防治木麻黄毒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何学友 蔡守平 +4 位作者 黄金水 钟景辉 潘惠忠 周远谋 黄远清 《福建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10-13,共4页
采用绿僵菌和白僵菌并采取施放粉炮和喷菌液2种方式,对木毒蛾进行林间防治。2 a试验结果表明:2009年,施放粉炮15 d后,粉炮用量60个.hm-2的木毒蛾校正死亡率:绿僵菌为(54.1±3.7)%、白僵菌为(51.8±1.8)%,显著高于粉炮用量30个.h... 采用绿僵菌和白僵菌并采取施放粉炮和喷菌液2种方式,对木毒蛾进行林间防治。2 a试验结果表明:2009年,施放粉炮15 d后,粉炮用量60个.hm-2的木毒蛾校正死亡率:绿僵菌为(54.1±3.7)%、白僵菌为(51.8±1.8)%,显著高于粉炮用量30个.hm-2的处理;2010年,粉炮用量45、60个.hm-2处理15 d后,绿僵菌处理木麻黄毒蛾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1±3.6)%、(90.3±3.1)%,白僵菌处理分别为(88.5±8.1)%、(85.6±4.1)%,2种粉炮用量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30个.hm-2处理。使用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液喷雾12 d后,木毒蛾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3.9±6.3)%、(89.7±3.8)%。施菌后木毒蛾的化蛹率显著降低。林间湿度是影响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干旱少雨天气防治效果较差,阴雨湿度大的环境防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球孢白僵菌 木麻黄毒蛾 林间防治
下载PDF
星天牛蛹的发育及成虫补充营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金水 何学友 +2 位作者 丁珌 许东辉 高美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48-152,共5页
星天牛是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的主要害虫。该虫以老熟幼虫在木麻黄主干木质部内越冬 ,化蛹集中于 4月中、下旬 ,蛹期 2 1~ 2 6d。日平均温度 1 9 5℃时蛹期 2 5d,2 1 5℃时蛹期 2 1d,蛹的发育起始温度为( 1 3 91± 0 69)℃ ,有效... 星天牛是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的主要害虫。该虫以老熟幼虫在木麻黄主干木质部内越冬 ,化蛹集中于 4月中、下旬 ,蛹期 2 1~ 2 6d。日平均温度 1 9 5℃时蛹期 2 5d,2 1 5℃时蛹期 2 1d,蛹的发育起始温度为( 1 3 91± 0 69)℃ ,有效积温为 ( 1 44 0 4± 1 5 96)日度。羽化盛期为 5月中、下旬。根据蛹的形态和颜色的变化 ,整个蛹期可分为 4个时期 ,每一时期都具备各阶段蛹的形态特征。野外调查和室内外人工饲养表明成虫期补充营养最喜欢取食苦楝树。取食苦楝树的雌虫每头产卵在 1 5 6~ 1 98粒 ,平均 1 76 4粒 ,是取食木麻黄的 3 1 4倍 ,日平均产卵量是取食木麻黄的 1 5 7倍 ;取食苦楝树的雌虫寿命 72~ 1 1 0d,平均 91 8d ;雄虫寿命 88~ 1 2 5d,平均 1 0 3d ,雌、雄成虫分别比取食木麻黄的多存活 3 0 2、4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天牛 蛹发育 成虫补充营养 苦楝 木麻黄
下载PDF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木麻黄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叶功富 郭瑞红 +2 位作者 卢昌义 肖胜生 吴惠忠 《海峡科学》 2008年第10期3-7,10,共6页
以不同发育阶段的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乔木层不同器官和凋落物层、土壤层样品含碳率和碳贮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不同器官碳密度表现为:中龄林最大、成熟林次之、幼龄林最小,凋落物层含碳率表现出与乔木层平... 以不同发育阶段的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乔木层不同器官和凋落物层、土壤层样品含碳率和碳贮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不同器官碳密度表现为:中龄林最大、成熟林次之、幼龄林最小,凋落物层含碳率表现出与乔木层平均含碳率相似的规律:土壤含碳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木麻黄人工林年净固碳量差异主要体现在乔木层,凋落物年固碳量亦存在显著差别,但比重小于乔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人工生态系统 含碳率 碳贮量
下载PDF
星天牛危害木麻黄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何学友 黄金水 +2 位作者 丁珌 黄衍庆 吴惠忠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2期26-29,共4页
1996~1998年对福建沿海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危害木麻黄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星天牛幼虫主要集中在离地面40cm 高度内的树干根际附近,占总虫数的94.8%;受害木大多数只有1~2头幼虫,占有虫株的90.86%。1年生林分受... 1996~1998年对福建沿海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危害木麻黄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星天牛幼虫主要集中在离地面40cm 高度内的树干根际附近,占总虫数的94.8%;受害木大多数只有1~2头幼虫,占有虫株的90.86%。1年生林分受害株至第2年5月成虫羽化期死亡率最高,达66.7%,3~7年生林分有虫株率最高;7年生以下林分应重点防治。在生境条件相似的同龄林中,星天牛则喜欢危害基径较大的木麻黄,6 cm 以下的树则较少受害。研究结果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天牛 木麻黄 危害部位
下载PDF
不同海岸距离上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归还量动态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袁锋 王艳艳 +6 位作者 李茂瑾 江传阳 刘贺娜 李坤玲 洪滔 吴承祯 陈灿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9-827,共9页
精确估算生态系统内部环境梯度引起的养分循环差异,对评估其生态功能十分重要。为探讨不同距海生境对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养分归还动态的影响,以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按... 精确估算生态系统内部环境梯度引起的养分循环差异,对评估其生态功能十分重要。为探讨不同距海生境对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养分归还动态的影响,以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按照离海由近及远的顺序设置5个距离(T1到T5),收集凋落叶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海岸梯度环境对木麻黄凋落叶各元素含量及归还量具有显著影响,由基干林带向林内元素含量、归还量呈线性规律,总体上近海高于远海,按照离海由近及远元素含量逐渐降低,铁(Fe)、铜(Cu)、锌(Zn)和锰(Mn)在T4后上升,归还量变化趋势与含量相似。2)凋落叶元素含量在不同月份存在显著差异,Na、Fe、Cu、Zn具有相似性,6月、11月存在明显低谷;Mn在2至4月下降后波动上升。归还量总体表现为钠(Na)、Cu相似,5、8、次年1月出现峰值;Mn、Fe、Zn相似,5、8、11、次年1月出现峰值。3)土壤Na含量按照离海由近及远逐渐降低,其他元素波动变化,各距离之间差异不明显。4)凋落叶Na-Fe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Na-Zn、Fe-Cu、Fe-Zn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与凋落叶相同元素含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Na和Cu达到显著水平。究其原因,叶片元素含量差异受叶凋落时间差异造成的重吸收差异影响大;月间差异因植物生命活动对元素需求量存在差异;归还量差异与凋落叶量及元素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凋落叶 金属元素 养分含量 养分归还量 海岸环境
原文传递
木麻黄种源对星天牛抗性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金水 丁珌 +7 位作者 黄衍庆 黄海清 高美玲 何学友 叶剑雄 林福平 陈端钦 林延生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2期58-63,共6页
1991~1999年在福建省惠安等地,对51个不同木麻黄地理种源进行抗虫序列调查、室内外人工接虫(星天牛)、抗虫种源的繁殖育苗技术、营造抗性品系示范林、抗虫机理测定等系列研究,根据其抗虫、保存率、生长量、抗风稳定性等指标,综合评判... 1991~1999年在福建省惠安等地,对51个不同木麻黄地理种源进行抗虫序列调查、室内外人工接虫(星天牛)、抗虫种源的繁殖育苗技术、营造抗性品系示范林、抗虫机理测定等系列研究,根据其抗虫、保存率、生长量、抗风稳定性等指标,综合评判出木麻黄种源 C_(38)、C_(39)、C_(40)、C_(43)和 C_(44)为高抗种源。对高抗种源在林间持续调查9a,星天牛后期蛀入木质部的虫株率均为0%;而感虫种源 C_(23)虫株率(1991~1993年)平均高达52.7%。1998年起建立了抗性种源采穗圃,向沿海各县市提供较大数量的无性繁殖木麻黄水培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抗虫性 星天牛 无性繁殖 推广
下载PDF
台湾栾树苗木生长规律和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林武星 李秀明 +2 位作者 叶功富 吴柳清 徐俊森 《防护林科技》 2009年第5期3-4,37,共3页
对台湾栾树苗木物候期进行观测,研究了台湾栾树苗木生长规律和不同育苗方式苗木生长情况,提出了台湾栾树的育苗技术,为沿海地区台湾栾树苗木繁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台湾栾树 苗木 生长规律 育苗方式 育苗技术
下载PDF
滨海沙地后沿几种木麻黄混交林防护功能与土壤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茂瑾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13期188-189,共2页
针对沿海防护林树种单一化的现状,在惠安赤湖林场海岸后沿沙地开展木麻黄分别与台湾相思、柠檬桉和尾细桉混交造林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与台湾相思、柠檬桉和尾细桉混交后,防护功能增强,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得到改善;参与试验的3种混交林... 针对沿海防护林树种单一化的现状,在惠安赤湖林场海岸后沿沙地开展木麻黄分别与台湾相思、柠檬桉和尾细桉混交造林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与台湾相思、柠檬桉和尾细桉混交后,防护功能增强,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得到改善;参与试验的3种混交林中,以木麻黄与台湾相思混交对防护效果的提高及土壤肥力的改良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混交林 防护功能 土壤性质
下载PDF
不同林分类型木麻黄蛀干害虫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金塔 《防护林科技》 2010年第5期50-52,共3页
调查研究表明:木麻黄与湿地松、柠檬桉等树种混交可以减轻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lbarana Mats.)、多纹豹蠹蛾(Zeuzera multistrigata Moore)3种蛀干害虫的危害程度,但木麻黄与相思树混交将... 调查研究表明:木麻黄与湿地松、柠檬桉等树种混交可以减轻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lbarana Mats.)、多纹豹蠹蛾(Zeuzera multistrigata Moore)3种蛀干害虫的危害程度,但木麻黄与相思树混交将加重相思拟木蠹蛾的危害;修枝、适当保留林下地被物可减轻3种蛀干害虫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天牛 多纹豹蠹蛾 相思拟木蠹蛾 木麻黄 混交林
下载PDF
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的土壤呼吸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胜生 叶功富 +2 位作者 郭瑞红 李茂瑾 吴柳清 《海峡科学》 2008年第10期34-36,共3页
以惠安县木麻黄沿海防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木麻黄纯林进行土壤呼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总呼吸速率大小相近,在2.62-4.02μmolm-2·s-1左右;五个样地的异养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2.05、2.70、2.90、2.01和2.20μmolm-2·s... 以惠安县木麻黄沿海防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木麻黄纯林进行土壤呼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总呼吸速率大小相近,在2.62-4.02μmolm-2·s-1左右;五个样地的异养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2.05、2.70、2.90、2.01和2.20μmolm-2·s-1,幼林和中林的异养呼吸略大于成熟林,土壤异养呼吸在不同林龄之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人工林 土壤呼吸
下载PDF
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6
18
作者 叶功富 肖胜生 +2 位作者 郭瑞红 吴柳清 李茂瑾 《海峡科学》 2008年第10期37-38,56,共3页
在福建惠安选择不同发育阶段(幼林、中林和成熟林)的木麻黄防护林作为研究对象,用LICOR-8100 Automated Soil CO2 Flux System法测定其土壤温度、水分及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木麻黄纯林土壤呼吸、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季... 在福建惠安选择不同发育阶段(幼林、中林和成熟林)的木麻黄防护林作为研究对象,用LICOR-8100 Automated Soil CO2 Flux System法测定其土壤温度、水分及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木麻黄纯林土壤呼吸、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季节动态都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在6或7月,最小值在11或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土壤呼吸 季节动态
下载PDF
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日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肖胜生 叶功富 +2 位作者 郭瑞红 吴柳清 岳新建 《海峡科学》 2008年第10期39-41,共3页
在福建惠安选择不同发育阶段(幼林、中林和成熟林)的木麻黄防护林作为研究对象,用LICOR-8100 Automated Soil CO2 Flux System法进行了土壤呼吸、温度、气温和水分的日动态测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木麻黄纯林气温、地表温度、5cm土... 在福建惠安选择不同发育阶段(幼林、中林和成熟林)的木麻黄防护林作为研究对象,用LICOR-8100 Automated Soil CO2 Flux System法进行了土壤呼吸、温度、气温和水分的日动态测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木麻黄纯林气温、地表温度、5cm土壤温度、土壤表层含水量等气象因子和土壤呼吸的日动态都呈单峰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土壤呼吸的关键因子,因此夏季呼吸速率大于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土壤呼吸 日动态
下载PDF
盐磷胁迫对木麻黄和台湾相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袁锋 罗倩 +5 位作者 夏心慧 潘国营 李茂瑾 江传阳 苏亲桂 陈灿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7-595,共9页
恶劣环境下,人工海防林因面临养分胁迫而经营困难。为探讨盐、磷胁迫对主要海防林树种木麻黄和台湾相思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该研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盐)和KH_(2)PO_(4)(磷)溶液处理种子和浇灌幼苗,测定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 恶劣环境下,人工海防林因面临养分胁迫而经营困难。为探讨盐、磷胁迫对主要海防林树种木麻黄和台湾相思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该研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盐)和KH_(2)PO_(4)(磷)溶液处理种子和浇灌幼苗,测定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高盐胁迫显著抑制种子萌发,对幼苗生长有一定影响,但两种植物影响程度不同;台湾相思种子萌发耐盐性高于木麻黄,前者相对盐害率最大值为23.03%,后者为89.15%;随着盐浓度增加,木麻黄和台湾相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降低,对应最大值分别为38.70%、34.67%、18.70、0.055和76.67%、62.22%、48.46、6.11。(2)两种植物的株高和根长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木麻黄和台湾相思株高分别为12.29~6.01 mm和48.27~17.33 mm,根长分别为8.57~1.45 mm和33.41~5.88 mm;台湾相思根、茎、叶生物量及根冠比均随盐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木麻黄各处理差异较小。(3)台湾相思的种子和幼苗较木麻黄更耐低磷环境,二者最适磷浓度存在差异;木麻黄种子发芽率(49.33%)、发芽指数(23.12%)、活力指数(0.093)及根茎叶生物量最大值均在0.1 mmol·L^(-1)磷处理;台湾相思种子发芽率(81.11%)、发芽势(62.22%)、发芽指数(38.23)、活力指数(5.07)、株高(54.48 mm)及根长(37.16 mm)最大值均在5 mmol·L^(-1)磷处理,10 mmol·L^(-1)磷处理抑制其萌发。因此,播种海防林种子或种植幼苗时须根据土壤盐和磷的含量选择播种或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胁迫 木麻黄 台湾相思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