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之路:从精致文化到高雅文化,从流行文化到大众文化 被引量:3
1
作者 付玉竹(译)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6-153,共8页
从17世纪后期开始,文化的观念经历了逐步的转变。一方面,最初这个概念主要指的是统治阶级的社会精英们“精致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欣赏和创作音乐、阅读文学作品、委托制作美术作品等活动);另一方面,流行文化通常指的是乡村和城市的劳... 从17世纪后期开始,文化的观念经历了逐步的转变。一方面,最初这个概念主要指的是统治阶级的社会精英们“精致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欣赏和创作音乐、阅读文学作品、委托制作美术作品等活动);另一方面,流行文化通常指的是乡村和城市的劳动者们集体表演的实践活动。他们不仅被排除在精致文化之外,而且被认为是完全不相符合的,可能会产生危险的社会愿景。伴随着从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的重大社会转型,精致文化的观念被包括艺术和科学在内的“高雅文化”所取代:即那些宣称体现人类普遍意义的作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高雅文化”与流行文化的残余共存。正是由于技术的巨大进步,“高雅文化”真正的对立面“大众文化”才在20世纪之交出现,它声称具有经验的普遍性:对每个人来说都能理解并真正产生兴趣。在经济方面,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但也有人认为,它们之间不可能存在文化竞争。因为它们针对的是不同的但却可能共存的接受态度。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这种差别进行描述并对这一明确概念图式却似乎特殊的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致文化 流行文化 高雅文化 大众文化 流行科学
下载PDF
文化之路:流行科学、大众艺术与媚俗
2
作者 付玉竹(译)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70-77,共8页
如果说,高雅文化的定义中包含着艺术与科学这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话,那么作为高雅艺术的对立面——大众文化的内涵也是值得探讨的。作为一种合理的概念框架,在大众文化之下应该既包含大众艺术,也包含大众科学。不同于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化... 如果说,高雅文化的定义中包含着艺术与科学这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话,那么作为高雅艺术的对立面——大众文化的内涵也是值得探讨的。作为一种合理的概念框架,在大众文化之下应该既包含大众艺术,也包含大众科学。不同于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化之间的关系,严格的科学作品与科学普及物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可能存在竞争关系。还有另一种更具意义的“流行科学”的文化形式与生活息息相关。本文继续关于现代性文化的讨论,探讨了流行科学的文化影响以及媚俗艺术与大众艺术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雅文化 大众文化 大众科学 流行科学 文化工业 媚俗
下载PDF
电子游戏属于何种艺术门类?
3
作者 王开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2-29,共8页
电子游戏的艺术地位在哲学领域逐渐得到承认,进一步的话题则是电子游戏为何种艺术门类。针对该问题,高特主张电子游戏具有“交互”与“叙事”两大特征,因此电子游戏属于一种新的电影模式;洛佩斯强调了电子游戏的运行平台——电脑,故电... 电子游戏的艺术地位在哲学领域逐渐得到承认,进一步的话题则是电子游戏为何种艺术门类。针对该问题,高特主张电子游戏具有“交互”与“叙事”两大特征,因此电子游戏属于一种新的电影模式;洛佩斯强调了电子游戏的运行平台——电脑,故电子游戏属于电脑艺术;塔维诺则从电子游戏的本体论视角出发,将电子游戏纳入交互虚构的范畴。以上观点均存在困境,因此笔者尝试将电子游戏规定为独立的艺术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游戏 艺术分类 电脑艺术 交互艺术 电影艺术
下载PDF
文化之路:从精致文化到高雅文化,从流行文化到大众文化
4
作者 付玉竹(译) 《新华文摘》 2023年第14期149-152,共4页
高雅文化的观念和概念仅仅是现代性的产物。它指代的活动及其成功的产品被假定为普遍有效并且对所有人都具有意义。因此,任何这类活动的成功或失败都只能通过其固有的价值标准来判断。如此,这一概念便统一了通常被认为是对立的两种主要... 高雅文化的观念和概念仅仅是现代性的产物。它指代的活动及其成功的产品被假定为普遍有效并且对所有人都具有意义。因此,任何这类活动的成功或失败都只能通过其固有的价值标准来判断。如此,这一概念便统一了通常被认为是对立的两种主要的社会文化活动一一科学和艺术。尽管如此“高雅文化”的名称本身就将这一主题置于更广泛的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活动 高雅文化 大众文化 现代性 所有人 概念
原文传递
认知科学关于生命本质研究中的三个关键困难 被引量:2
5
作者 方卫 王晓阳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60,共7页
首先梳理了当代认知科学(广义)关于生命本质研究的主要趋势和最新进展。然后,集中考察了在当前研究工作中出现的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三个关键困难:"生命的定义以及与非生命的区分"、"生命的起源"和"人工生命... 首先梳理了当代认知科学(广义)关于生命本质研究的主要趋势和最新进展。然后,集中考察了在当前研究工作中出现的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三个关键困难:"生命的定义以及与非生命的区分"、"生命的起源"和"人工生命与合成生物学"。最后,针对上述三个困难,尝试分别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本质 生命起源 人工生命 合成生物学 概念二元论
原文传递
相似性:模型与世界的关系新探 被引量:2
6
作者 方卫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6,共5页
"科学模型是如何表征世界的?"这一问题近年来成为科学哲学领域的热点,围绕此问题也涌现了一批不同的哲学见解,如语义学观点、虚拟主义观点、推理工具观点、相似性观点,等等。文章着重考察科学模型表征世界的相似性观点,梳理... "科学模型是如何表征世界的?"这一问题近年来成为科学哲学领域的热点,围绕此问题也涌现了一批不同的哲学见解,如语义学观点、虚拟主义观点、推理工具观点、相似性观点,等等。文章着重考察科学模型表征世界的相似性观点,梳理此观点近年来的发展、演变,尤其是到瓦兹伯格之后的形式化与精致化演进。最后,文章试图指出相似性进路的某些理论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性 模型 表征 世界 属性 机制
原文传递
规范的文化概念和历史性的文化概念——赫勒对马尔库什文化现代性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约翰.格鲁姆雷 杜红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作为布达佩斯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马尔库什和赫勒始终都在关注着文化现代性问题。赫勒和马尔库什都对社会相关性作了一种哲学承诺,但是赫勒选择了合理性的乌托邦的规范选项,而马尔库什长期以来倾向于彻底的历史主义原则。特别是赫勒创... 作为布达佩斯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马尔库什和赫勒始终都在关注着文化现代性问题。赫勒和马尔库什都对社会相关性作了一种哲学承诺,但是赫勒选择了合理性的乌托邦的规范选项,而马尔库什长期以来倾向于彻底的历史主义原则。特别是赫勒创造性地将第三种表达愿望的作为文化话语的文化概念引入了马尔库什的理论中。与这种规范的文化概念相连的原理、轮廓和诊断被赫勒发掘出来,并与马尔库什最初概念中的历史性选择交错进行。可以说,赫勒阐释中的某种劣势与她的哲学理解的乌托邦渴望密切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用学 赫勒 马尔库什 现代性 乌托邦
下载PDF
论文化现代性的构成
8
作者 乔治.马尔库什 孙建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文化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许多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文化的意义进行了论析。其实文化应划分为两种概念:广义的、人类学的(anthropological)文化概念与狭义的、价值标示的(value-marked)文化概念,后者可直接称为"高雅文化"。"... 文化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许多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文化的意义进行了论析。其实文化应划分为两种概念:广义的、人类学的(anthropological)文化概念与狭义的、价值标示的(value-marked)文化概念,后者可直接称为"高雅文化"。"高雅文化"特指一系列特定的人类行为与社会活动,在现代性条件下,这些活动通常被视为是自律的,其本身具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评价标准等等,并且独立于政治与经济领域。具体来说,这样的文化主要指的是艺术、科学、哲学、文学等等我们所熟悉的文化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雅文化 文化现代性 大众文化 文化市场
下载PDF
劳动:德国唯心主义与马克思
9
作者 道格拉斯·莫伽赫(加) 罗松涛(译)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3-41,共9页
劳动概念为理解马克思与其德国唯心主义前辈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一把钥匙。通过这一概念,马克思转化并运用唯心主义的自发性概念,发展出对资本主义他律性和异化的批判,进而展望了真正自律在社会主义中的实现。由此,可以将马克思与黑... 劳动概念为理解马克思与其德国唯心主义前辈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一把钥匙。通过这一概念,马克思转化并运用唯心主义的自发性概念,发展出对资本主义他律性和异化的批判,进而展望了真正自律在社会主义中的实现。由此,可以将马克思与黑格尔甚至更广泛地与康德乃至莱布尼茨以来的德国思想关联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唯心主义 马克思 自发性 劳动 自律
原文传递
论生命政治与批判理论的和解
10
作者 约翰.格鲁姆利 凌菲霞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3-81,共9页
本文在瓦特的《生命的共和国》的基础上探讨了生命政治与批判理论达成和解的尝试。瓦特认为,现代新自由主义政府将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纳入政治合理性的考量中,从而构建了一种生命政治。瓦特为了抵制其"常规化"的影响,提出了... 本文在瓦特的《生命的共和国》的基础上探讨了生命政治与批判理论达成和解的尝试。瓦特认为,现代新自由主义政府将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纳入政治合理性的考量中,从而构建了一种生命政治。瓦特为了抵制其"常规化"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有关生命的"积极政治",它摆脱了用于管理和统治生命的新技术。他指出,只有融合了民主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二元研究方法,才能驳斥新自由主义。这样一种批判的基础首先是由批判理论传统建立的。然而,要使当下的生命政治批判发挥作用,至关重要的是在批判理论话语中加强对自然生命或类生命概念的描述性和规范性理解。不过,这种重大转向引发了与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价值观相冲突的几种解释性张力,而这些视角和价值观在瓦特提出的生命政治与批判理论的和解中并没有得到充分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政治 批判理论 黑格尔 马克思 阿伦特 瓦特
原文传递
柏拉图和孔子的孝行美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尤金尼奥.贝尼特斯 周茂凤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4期17-20,共4页
本文选择的议题是柏拉图和孔子的孝行美学比较,通过展示柏拉图和孔子关于伦理学与美学间关系的看法,得出他们两者的不同是由于美学上的分歧。柏拉图忽略伦理学中的美学因素,而孔子则高度重视伦理学中的美学因素。从而论证了比较美学研... 本文选择的议题是柏拉图和孔子的孝行美学比较,通过展示柏拉图和孔子关于伦理学与美学间关系的看法,得出他们两者的不同是由于美学上的分歧。柏拉图忽略伦理学中的美学因素,而孔子则高度重视伦理学中的美学因素。从而论证了比较美学研究能对伦理学研究提供帮助。本文共分为四部分,首先是导言,说明了选择该议题的原因。一是可以突出美学和伦理学间关系这一主题,并能对东西方传统价值观得出普遍而又独特的结论。二是因为柏拉图和孔子具有令人吃惊的一致性。两者在其学说中都不仅非常关注美学,而且都关注美学和伦理间的关系。此外,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对话录》和孔子的《论语》都流传千古。他们都以伦理人格表达了他们各自的哲学探索。其次论述了柏拉图的孝行观。柏拉图认为孝行中的美学特质是不重要的,他鼓励孝心仅仅是因为它反映了正义的要求。再次论述了孔子的孝行观。孔子认为不能将孝行的美学性与道德性相分离。行事虔诚并且脸上伴随着合适的表情,二者结合才构成德性的完满。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柏拉图和孔子在概念阐明上的分歧是美学上的分歧。柏拉图认为道德行为必然是丑恶的,因而他忽略了外观,即德性的美学性。而孔子将道德行为看作是优雅的,且孝行是其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重视美学性,认为行为的方式是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论语》 对话录 议题 孔子 孔丘(前551-前479)
下载PDF
跨文化、艺术与美学原则 被引量:1
12
作者 尤金尼奥·贝尼特斯 周茂凤(译) 黎明(校)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17,共5页
从对一些最基本的术语的再定位开始,一旦这种再定位完成,本文将展示“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是如何发生变化的,然后通过按照作品的活动来重新考察艺术和美学原则。
关键词 跨文化 艺术 美学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