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拓展脉络 被引量:56
1
作者 齐亚静 伍新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36,共9页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是探讨工作特征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投入等结果变量影响的理论模型。随着实证研究的积累,该模型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具体表现为:(1)对工作特征变量进行细分,将工作要求区分为挑战性要求和阻碍性要求并探讨对结果变量的...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是探讨工作特征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投入等结果变量影响的理论模型。随着实证研究的积累,该模型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具体表现为:(1)对工作特征变量进行细分,将工作要求区分为挑战性要求和阻碍性要求并探讨对结果变量的不同影响,未来研究可尝试细分工作资源;(2)引入个体特征变量,如个体资源(包括乐观、自我效能感和基于组织的自尊)、心理弹性、心理资本和职业胜任力,未来可尝试补充其他类型的个体资源,并增加个体需求和动机、价值观等个体差异因素,以丰富已有变量;(3)组织内外变量的拓展,如增加工作重塑、组织因素和家庭因素,以扩展模型结构;(4)研究方法的改进,从最初的横断研究到两时点的追踪研究,再到多时点的长程追踪研究,以探索模型内部作用机制随着时间的演变规律。可以预见,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变量的丰富和方法的改进,将使模型结构更加科学、实践应用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个体资源 个体要求 组织特征 模型发展
下载PDF
父母教养投入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7
2
作者 侯芬 伍新春 +2 位作者 邹盛奇 刘畅 黄彬彬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7-425,共9页
在北京、广东、河南、辽宁等省市的20所中小学中选取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共2370名,采用父母教养投入问卷(青少年版)、亲子依恋问卷和亲社会行为问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教养投入行为对其亲社会行... 在北京、广东、河南、辽宁等省市的20所中小学中选取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共2370名,采用父母教养投入问卷(青少年版)、亲子依恋问卷和亲社会行为问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教养投入行为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教养投入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母亲的影响显著大于父亲;(2)亲子依恋在父母教养投入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3)父亲和母亲教养投入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其中父亲教养投入通过父子依恋的完全中介作用对亲社会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母亲教养投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既会通过母子依恋的部分中介作用发挥积极作用,也会通过父子依恋的遮掩效应产生负向削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投入 亲子依恋 亲社会行为 青少年
原文传递
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希望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1
3
作者 林悦 刘勤学 +1 位作者 余思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为探究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中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全国七个省的八所中学共805名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检验了该过程是否受到性别的调节。在控... 为探究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中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全国七个省的八所中学共805名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检验了该过程是否受到性别的调节。在控制了每周上网时间和网龄后,结果发现:(1)父母忽视对网络游戏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希望在父母忽视和网络游戏成瘾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具体表现为相对于女生,父母忽视对男生希望的负向预测作用更显著。结果表明父母忽视会明显降低初二学生的希望水平,进而增加其网络游戏成瘾风险,并且在男生群体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成瘾 父母忽视 希望 性别差异 初二学生
原文传递
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文超 伍新春 +1 位作者 田雨馨 周宵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9,共8页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创伤后成长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问卷,在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118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检验...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创伤后成长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问卷,在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118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检验存在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PTSD可以直接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降低存在意义感进而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还可以通过提高寻求意义感进而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PTG可以直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也可以分别通过提高存在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进而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PTSD PTG 生命意义 亲社会行为
原文传递
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状况与影响因素-汶川地震后的10年探索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文超 伍新春 周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63,共13页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的近十年间,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震后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进行了考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从PTSD和PTG的发生状况和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等方面,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PTSD...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的近十年间,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震后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进行了考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从PTSD和PTG的发生状况和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等方面,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PTSD和PTG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总体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PTSD呈下降趋势,PTG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创伤后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直接诱发因素(创伤暴露程度)、个体稳定型因素(人口学变量、人格类因素)、个体状态型因素(核心信念挑战、反刍思维、复原力、控制感)和环境因素(社会支持)等四类,这些因素对PTSD和PTG都会产生影响,但影响机制不尽相同。未来的研究可关注青少年创伤后心理反应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机制、PTSD和PTG的关系及其在时间历程中的变化轨迹、PTSD和PTG对个体和群体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等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青少年 PTSD PTG
下载PDF
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的辩证认识——基于整合-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20
6
作者 伍新春 周宵 +1 位作者 王文超 田雨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50,共10页
经历创伤事件的个体不仅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且也会体验到创伤后成长(PTG)。作为创伤后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反应,PTSD与PTG之间并不是彼此无关的,它们往往共存于创伤后的人群之中。从整合-比较的视角对两者的关系、影响因素及... 经历创伤事件的个体不仅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且也会体验到创伤后成长(PTG)。作为创伤后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反应,PTSD与PTG之间并不是彼此无关的,它们往往共存于创伤后的人群之中。从整合-比较的视角对两者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在创伤后的短时间内,PTG作为一种策略,可以缓解PTSD;在创伤后的长时间内,PTG作为一种结果,可以由PTSD转化。PTSD与PTG既分享着诸如创伤暴露、核心信念挑战和恐惧等共同的因素,也可能被诸如侵入性反刍和主动反刍等因素所影响,甚至社会支持对两者也可能产生"双刃剑"的作用。从PTSD与PTG的影响机制角度看,两者产生的认知机制不同,但是两者产生的情绪机制类似;社会支持通过认知活动可以缓解PTSD,并促进PTG;社会支持通过降低情绪的表达抑制能有效地缓解PTSD,但不能促进P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成长 关系 影响因素 影响机制
下载PDF
社会支持对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安媛媛 苑广哲 +1 位作者 伍新春 王文超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4,共7页
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在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118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社会支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并检验自... 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在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118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社会支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并检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在控制创伤暴露程度、性别和年龄等变量后,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这表明,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PTSD、社会支持与PTG的关系中都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 PTSD PTG 青少年
原文传递
汶川地震8.5年后青少年身心状况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伍新春 王文超 +2 位作者 周宵 陈秋燕 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89,共10页
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229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创伤后成长(PTG)和生活满意度等身心反应的现状及其共存形态。结果发现:(1)地震发生8.5年后4.75%的青少年有明显的PTSD症状,29.98%的青... 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229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创伤后成长(PTG)和生活满意度等身心反应的现状及其共存形态。结果发现:(1)地震发生8.5年后4.75%的青少年有明显的PTSD症状,29.98%的青少年有明显的抑郁症状,其中女生、少数民族学生、高年级学生的症状水平更高;46.13%的青少年报告其出现了明显的PTG,其中女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PTG水平更高;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较低,其中初一年级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但性别和民族差异不显著;(2)青少年的PTSD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PTG相关不显著,抑郁与PTG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PTG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3)青少年的PTSD、抑郁、PTG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共存的形态,具体表现为成长组(32.6%)、低症状组(39.4%)、症状-成长共存组(5.8%)、中等症状共病组(17.8%)和高度症状共病组(4.4%)等5种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青少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抑郁 创伤后成长(PTG) 生活满意度
原文传递
汶川地震8.5年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周宵 伍新春 +1 位作者 王文超 田雨馨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3-580,共8页
为考察汶川地震8.5年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利用社会支持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自尊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地震灾区的1185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创伤暴露程度对社会支持、自我效... 为考察汶川地震8.5年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利用社会支持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自尊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地震灾区的1185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创伤暴露程度对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均不具有显著影响,但对PTG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在控制创伤暴露后,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促进PTG,也可以分别通过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促进PTG,还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经自尊的多重中介作用来促进PTG,表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社会支持与PTG的关系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些结果说明社会支持对PTG影响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增加其自尊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青少年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 自尊 创伤后成长
原文传递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和环境敏感性的作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蒋欣玥 林悦 刘勤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4-262,共9页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心理控制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以湖北省某中学的132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环境敏感性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心理控制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以湖北省某中学的132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环境敏感性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手机使用频率后,父母心理控制对智能手机成瘾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中介链条的后半段,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和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受到环境敏感性的调节。具体来说,对于高环境敏感性的人,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对智能手机成瘾的正向预测作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父母心理控制 智能手机成瘾 心理需求网络满足 环境敏感性
原文传递
科技干扰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需求网络满足的作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欣 林悦 刘勤学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5-362,共8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4372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亲子间科技干扰与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间科技干扰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2)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之后,科技...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4372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亲子间科技干扰与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间科技干扰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2)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之后,科技干扰可分别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间接地影响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干扰 核心自我评价 心理需求网络满足 智能手机成瘾 青少年
下载PDF
“打”出来的手机成瘾?父母粗暴养育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作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祁迪 林悦 刘勤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7-685,共9页
对湖北省两所中学3219名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父母粗暴养育、核心自我评价、友谊质量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结果发现:(1)核心自我评价在父母粗暴养育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 对湖北省两所中学3219名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父母粗暴养育、核心自我评价、友谊质量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结果发现:(1)核心自我评价在父母粗暴养育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父母粗暴养育既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间接影响;(2)父母粗暴养育和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即在高友谊质量和低友谊质量条件下,随着粗暴养育程度的增加,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均显著下降,但在高友谊质量的条件下,下降的程度更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父母粗暴养育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暴养育 智能手机成瘾 核心自我评价 友谊质量 青少年
原文传递
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及影响因素:基于工作特征的探讨 被引量:15
13
作者 齐亚静 王晓丽 伍新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9-782,778,共5页
目的:考察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不同类型的工作特征对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量表和中小学教师工作特征问卷对26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动... 目的:考察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不同类型的工作特征对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量表和中小学教师工作特征问卷对26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动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个人能动性略高于环境能动性;(2)男教师、教龄5-10年(含10年)/10-15年(含15年)教师、高中教师、乡镇教师、非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动性水平显著较低;(3)工作挑战和工作资源显著正向预测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而工作阻碍则显著负向预测。结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水平存在人口统计学差异,且工作挑战、工作阻碍和工作资源对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影响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专业发展能动性 工作挑战 工作阻碍 工作资源
原文传递
大学生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社交焦虑和双自我意识的作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丁子恩 王笑涵 刘勤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本研究探讨了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以39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社交焦虑在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私我意识水平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自尊对网络过激行... 本研究探讨了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以39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社交焦虑在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私我意识水平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社交焦虑在自尊和网络过激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公我意识调节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的直接作用。相对于公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直接效应对公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更显著;(4)自尊对社交焦虑的作用还受到个体私我意识的调节,相对于私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私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尊 社交焦虑 网络过激行为 公我意识 私我意识
原文传递
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交效能和希望的作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勤学 孙佳宁 余思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0-539,共10页
为考察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以及网络社交效能和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网络社交效能问卷和希望量表对安徽、福建、... 为考察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以及网络社交效能和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网络社交效能问卷和希望量表对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山西、天津、云南等省份八所中学的805名初中二年级学生(男生427名,女生378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3.38岁,SD =0.63)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1)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2)网络社交效能在积极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在真实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希望在真实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利他 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 网络社交效能 希望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创伤暴露对青少年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余青云 王文超 +1 位作者 伍新春 田雨馨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8,共8页
采用创伤暴露问卷、基于DSM-5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青少年行为问题调查表,在雅安地震3.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70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并检验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在... 采用创伤暴露问卷、基于DSM-5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青少年行为问题调查表,在雅安地震3.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70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并检验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创伤暴露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PTSD在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间起中介作用,抑郁仅在创伤暴露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间起中介作用,而在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影响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暴露 PTSD 抑郁 暴力行为 自杀意念
原文传递
青少年重复创伤暴露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安全感与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宵 伍新春 +1 位作者 王文超 田雨馨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7,共8页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安全感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修订后的DSM-5的PTSD核查表对汶川地震8.5年后的115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重复创伤暴露、安全感和认知重评与PTSD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初次地震暴露后,...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安全感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修订后的DSM-5的PTSD核查表对汶川地震8.5年后的115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重复创伤暴露、安全感和认知重评与PTSD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初次地震暴露后,重复创伤暴露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SD,也可以通过确定控制感和人际安全感分别间接地正向预测PTSD,还可以通过人际安全感经认知重评的多重中介作用来正向预测PTSD。不过,重复创伤暴露不能直接经过认知重评对PTSD发挥显著的预测作用,也不能通过确定控制感经认知重评来对PTSD发挥显著的多重间接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重复创伤暴露 安全感 认知重评 PTSD
原文传递
青少年依恋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田雨馨 伍新春 +1 位作者 王文超 周宵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情绪调节策略问卷、DSM-5的PTSD症状核查表、创伤后成长问卷,以汶川地震8.5年后极重灾区的1153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青少年的依恋、认知重评、表达抑制、PTSD和PTG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情绪调节策略问卷、DSM-5的PTSD症状核查表、创伤后成长问卷,以汶川地震8.5年后极重灾区的1153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青少年的依恋、认知重评、表达抑制、PTSD和PTG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的依恋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TSD、直接正向预测PTG;青少年的依恋可以通过认知重评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表达抑制负向预测PTSD,却不能通过表达抑制预测P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依恋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PTSD PTG
原文传递
青少年身体不满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12
19
作者 余思 刘勤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6-494,共9页
为考察青少年对身体的满意度和自杀意念的关系,探讨自尊是否在青少年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采用身体不满意量表、自杀意念量表、自尊量表和友谊质量量表对来自湖北、安徽、... 为考察青少年对身体的满意度和自杀意念的关系,探讨自尊是否在青少年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采用身体不满意量表、自杀意念量表、自尊量表和友谊质量量表对来自湖北、安徽、河南、吉林四省六所高中的802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身体不满意对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在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友谊质量在身体不满意通过自尊影响自杀意念的中介模型后半段起调节作用,即在友谊质量较低的青少年中,自尊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更大。因此,青少年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不满意 自杀意念 自尊 友谊质量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与抑制控制能力的关系:手机位置和认知负荷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勤学 张聚媛 林悦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7-265,共9页
本研究以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Flanker效应和工作记忆的双任务设计来探讨手机位置、认知负荷在智能手机成瘾与抑制控制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低认知负荷下,无论是否智能手机成瘾,手机存在视线之外比手机在视线之内时抑制... 本研究以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Flanker效应和工作记忆的双任务设计来探讨手机位置、认知负荷在智能手机成瘾与抑制控制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低认知负荷下,无论是否智能手机成瘾,手机存在视线之外比手机在视线之内时抑制控制能力更差;(2)在高认知负荷下,智能手机成瘾与手机位置交互作用显著:当手机在视线之内时,智能手机成瘾者的抑制控制能力显著差于非成瘾者;而当手机在视线之外时,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智能手机成瘾大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不仅会受到手机位置的影响,还会受到任务本身所带来的认知负荷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智能手机成瘾 手机位置 认知负荷 抑制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