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歧四联活菌片辅助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及对其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巩露 赵琳琳 封东进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究双歧四联活菌片辅助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门诊收治的126例厌食症患儿,通过随机数表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63例。常规组服用复方消化酶胶囊,试验组在常规组... 目的:探究双歧四联活菌片辅助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门诊收治的126例厌食症患儿,通过随机数表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63例。常规组服用复方消化酶胶囊,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双歧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日摄食量、体质量及血浆血红蛋白(Hb)水平、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日摄食量、体质量及血浆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日摄食量、体质量及血浆Hb平均明显增加(P<0.05),且试验组患儿日摄食量、体质量及血浆Hb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2组临床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MTL、GAS、VIP、S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MTL、GAS水平均升高(P<0.05),血清VIP、SS水平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血清MTL、GAS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血清VIP、SS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厌食症患儿采用双歧四联活菌片辅助复方消化酶胶囊进行治疗能增加日摄食量、体质量、血浆Hb水平,还能增强临床疗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四联活菌片 复方消化酶胶囊 小儿 厌食症 胃肠激素
原文传递
布拉氏酵母菌辅助雷贝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赵琳琳 巩露 +1 位作者 封东进 任劲松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布拉氏酵母菌辅助雷贝拉唑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神经介质(AchE、NPY)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病例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和酵母辅助组,每组44例。雷贝拉唑组予以雷贝拉唑治疗,20 mg/次,2次/d,共4... 目的:观察分析布拉氏酵母菌辅助雷贝拉唑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神经介质(AchE、NPY)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病例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和酵母辅助组,每组44例。雷贝拉唑组予以雷贝拉唑治疗,20 mg/次,2次/d,共4周。酵母辅助组予以雷贝拉唑肠溶片+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布拉氏酵母菌剂量0.25g/次,2次/d,共4周。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病情症状缓解时间、胃肠功能GID评级、血清病情相关神经介质指标等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酵母辅助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雷贝拉唑组(81.82%)(P<0.05)。酵母辅助组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雷贝拉唑组(均P<0.05)。酵母辅助组小儿治疗后6周的胃肠功能GID分级明显优于雷贝拉唑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酵母辅助组和雷贝拉唑组治疗后的AchE、NPY均显著提升(均P<0.05),且酵母辅助组的提升幅度显著高于雷贝拉唑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辅助雷贝拉唑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并提升胃肠功能GID评级和改善血清病情相关神经介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雷贝拉唑 功能性消化不良 小儿 安全性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蓓蓓 封东进 +1 位作者 张锐锋 王光猛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9期88-88,89,共2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疗效。方法46例IH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2.35个月)与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2.05个月)。两组病例均予...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疗效。方法46例IH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2.35个月)与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2.05个月)。两组病例均予美能降转氨酶及基础治疗。对照组单用茵栀黄口服液退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UDCA 10~25 mg/Kg/d,分2次服用,连续应用14 d为1个疗程,部分用2疗程。监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患儿血清及胆汁中 TB、DB、ALT、γ-GT、TBA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B、DB、γ-GT、TBA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 AL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DCA联合茵栀黄口服液能降低血清胆红素及内源性胆汁酸水平,可促进胆红素、TBA排泄,具有明显的利胆、退黄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茵栀黄口服液 婴儿肝炎综合征
下载PDF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和CD4^+、CD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光猛 封东进 余小红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0年第12期968-972,共5页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和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114例湿疹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治疗,...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和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114例湿疹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给予西替利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记录患儿用药前、后肠道菌群、CD4^+、CD8^+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自2015年3月开始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3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91.23%和7.02%,优于对照组的77.19%和21.05%(P<0.05)。治疗前,两组肠道菌群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肠道菌群数较前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菌杆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对小儿湿疹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儿肠道菌群,调节CD4^+、CD8^+水平,减少复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西替利嗪 双歧三联活菌 肠道菌群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孟令建 王妮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215-216,共2页
探讨病案教学法用于儿科教学的效果。方法 挑选我校2015级的120名学生参与实验研究,随机将学生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名。对照组选择传统教学法,观察组运用病案教学法,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学生的考试分数更佳(... 探讨病案教学法用于儿科教学的效果。方法 挑选我校2015级的120名学生参与实验研究,随机将学生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名。对照组选择传统教学法,观察组运用病案教学法,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学生的考试分数更佳(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学生总体成绩水平更优(P<0.05)。结论 在儿科学教学中,采用病案教学法十分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学习更多知识,提升教学水平与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学教学 病案教学法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