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红鹰 蒋袁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3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接受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睡眠质量调查表调查。SCL-90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心理问题越多。根据抑郁及...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接受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睡眠质量调查表调查。SCL-90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心理问题越多。根据抑郁及焦虑评分分组,两组进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比较。结果84份问卷均完整合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心理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者31例(36·9%)为抑郁组,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者35例(41·7%)为焦虑组。抑郁组的睡眠质量总分、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及睡眠总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组的睡眠质量总分、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及睡眠总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精神卫生 睡眠障碍
下载PDF
补心气、滋心阴口服液对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黄晓明 庞振瑶 《中国微循环》 1995年第4期218-219,共2页
应用DXC—400核孔滤膜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对57例冠心病患者合并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下时,在常规治疗冠心病药物基础上,据中医辩证论治给予补心气或滋心阴口服液,20—30天为一个疗程,进行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测定观察。结果表明:显著改善了红... 应用DXC—400核孔滤膜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对57例冠心病患者合并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下时,在常规治疗冠心病药物基础上,据中医辩证论治给予补心气或滋心阴口服液,20—30天为一个疗程,进行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测定观察。结果表明:显著改善了红细胞变形能力。提示补心气、滋心阴口服液对冠心病兼备扩冠和改善其血液流变障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液流变学 补心气 滋心阴口服液
下载PDF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进展研究
3
作者 徐峰 《北方药学》 2014年第4期71-72,共2页
目前,老年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加,已成为引发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怎样治疗老年高血压疾病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进展研究
下载PDF
冬虫夏草和青蒿素抑制狼疮性肾炎复发的研究 被引量:73
4
作者 卢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 :观察冬虫夏草 (简称虫草 )和青蒿素抑制狼疮性肾炎复发的作用。方法 :6 1例经用激素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已无狼疮活动的狼疮性肾炎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1例 )予虫草粉每日 3~4 g ,分 3次空腹口服 ;青蒿素粉每日 0 6 g ,... 目的 :观察冬虫夏草 (简称虫草 )和青蒿素抑制狼疮性肾炎复发的作用。方法 :6 1例经用激素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已无狼疮活动的狼疮性肾炎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1例 )予虫草粉每日 3~4 g ,分 3次空腹口服 ;青蒿素粉每日 0 6 g ,分 3次餐后口服 ,连续服用 3年。对照组 (30例 )口服雷公藤多甙片和 (或 )保肾康片等药物治疗。两组均连续观察 5年 ,监测血肌酐、肌酐清除率、抗核抗体等实验室有关指标及有否狼疮活动的临床表现。结果 :治疗组显效 2 6例 (83 9% ) ,有效 4例 (12 9% ) ,无效 1例 (3 2 % ) ;对照组显效 15例 (5 0 0 % ) ,有效 8例 (2 6 7% ) ,无效 7例 (2 3 3% ) ,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治疗组补体C3持续稳定在 (1 2 1± 0 2 0 )g/L正常水平 ,肌酐清除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组同时减少了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结论 :冬虫夏草和青蒿素可以抑制狼疮肾炎的复发 ,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冬虫夏草 青蒿素 狼疮性肾炎 复发 研究
下载PDF
血液灌流并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喻晓东 卢岚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32-33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 血液透析治疗 临床分析 血液灌流 血液净化技术 血液净化治疗 救治成功率 有机磷农药
下载PDF
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杨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5期1390-1391,共2页
目的探讨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方法将162例尿毒症患者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60例分为出血组,余无上消化道出血者102例为未出血组。两组间分别从年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血清胃泌素(ser-um gastrin,SG... 目的探讨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方法将162例尿毒症患者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60例分为出血组,余无上消化道出血者102例为未出血组。两组间分别从年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血清胃泌素(ser-um gastrin,SG)、肾功能(BUN、Cr)、血钙(Ca2+)、血红蛋白(Hb)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出血组在年龄、凝血酶原时间、胃泌素、血红蛋白、肾功能改变及血钙变化等方面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凝血功能障碍、胃泌素水平增高、贫血、低钙、透析不充分及透析时肝素使用是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变化及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上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谈志强 邓宏明 刘红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525-152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56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分成4组: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56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分成4组: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结果(1)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为56.68%,糖尿病(病程<0.5年者大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为8.27%,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为35.5%。(2)随糖尿病病程延长或增龄,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均明显增加。(3)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龄和病程有关,而微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糖、病程有关,与高胰岛素血症负相关。结论在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之前,部分患者已出现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并随病程延长或增龄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代谢综合征是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的共同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高胰岛素血症
下载PDF
饮食习惯与胃癌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富猛 颜丽萍 +1 位作者 李弘 张旭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678-680,共3页
胃癌是指一种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极大地危害着我们的健康。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共同参与形成的过程,如遗传、年龄、地域、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细菌感染等因素在胃癌中都有着重要... 胃癌是指一种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极大地危害着我们的健康。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共同参与形成的过程,如遗传、年龄、地域、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细菌感染等因素在胃癌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饮食习惯作为一种易控因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不同饮食习惯与胃癌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饮食习惯 肿瘤发病机制 综述
下载PDF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联素及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重构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群英 林芳 +7 位作者 唐振媚 刘卫华 梁凌 蒋小菊 陈平 谈志强 黄晓明 庞振瑶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783-2786,共4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EH)合并糖尿病(DM)患者血清瘦素(LEP)、脂联素(ADI)、胰岛素抵抗(IR)与心血管重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EH患者75例,DM患者73例,EH+DM患者75例,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上述4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总...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EH)合并糖尿病(DM)患者血清瘦素(LEP)、脂联素(ADI)、胰岛素抵抗(IR)与心血管重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EH患者75例,DM患者73例,EH+DM患者75例,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上述4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LEP、ADI,采用超声检查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心脏彩色多普勒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心脏指数(LVMI)。结果 EH+DM组血清LEP水平及HOMA-IR显著高于EH组、DM组及对照组,而血清ADI水平显著低于EH组、DM组及对照组。EH+DM组左右IMT、斑块积分、LVMI高于EH、DM组,且左右IMT、斑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H+DM患者心血管重构与LEP升高、IR升高以及ADI降低可能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 瘦素 脂联素 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重构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志强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416-417,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的ACI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的ACI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均每日2次,连用14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奥扎格雷钠。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及21d时均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并通过TCD观察颅内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m)与阻力指数(PI)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2组治疗后14d及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Vm明显增快、血管PI明显降低(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ACI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依达拉奉 奥扎格雷钠 经颅多普勒(TCD)
下载PDF
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艳梅 孙义兰 陈新梅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7-238,共2页
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对60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儿进行介入治疗并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术侧肢体皮温、颜色及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观察尿液颜色,及早发现并发症并积极处理,对... 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对60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儿进行介入治疗并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术侧肢体皮温、颜色及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观察尿液颜色,及早发现并发症并积极处理,对保证患儿顺利通过手术,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护理
原文传递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谢连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年第6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并在出院后1~3个月内进行回访,观察其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情况为5.83%、死亡率为0.83%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5%、4.16%,研究组护理效果较好,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在出院三个月后进行回访,对照组复发率为14.16%,研究组复发率为5%,研究组优质护理在短期内有效降低了临床患者复发率。结论优质护理对于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短期复发率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应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II型呼吸衰竭 优质护理 效果观察
原文传递
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群英 张高寅 +2 位作者 刘卫华 黄晓明 庞振瑶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6例,分为PCAD患者31例和晚发冠心病(LCAD)患者35例,另选冠脉正常的健康组32例。对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胱抑制素C(CysC)...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6例,分为PCAD患者31例和晚发冠心病(LCAD)患者35例,另选冠脉正常的健康组32例。对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胱抑制素C(CysC)、中心动脉压(CAP)、脂蛋白a[Lp(a)]进行比较,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AD与上述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CAD组Lp(a)显著高于LCAD组,而CysC显著低于LCAD组,两组CysC、Lp(a)、舒张压显著高于健康组。LP(a)、CysC、DBP是PCAD的危险因素。PCAD组单支病变及局限性、偏心性病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LCAD组,而3支病变、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向心性、弥漫性病变所占比例显著低于LCAD组。结论 Lp(a)是PCAD的危险因素。PCAD患者冠脉病变较轻,多为单支、局限性、偏心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脂蛋白A 胱抑制素C 中心动脉压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群英 黄晓明 +7 位作者 刘卫华 蒋小菊 潘勇翔 赵印平 莫江英 庞振瑶 张高寅 罗明晶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相关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24例,分为PCAD组54例和晚发冠心病(LCAD)组70例,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相关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24例,分为PCAD组54例和晚发冠心病(LCAD)组70例,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H、TG、HDL-C、LDL-C、脂蛋白a[LP(a)]、总胆红素(TBIL)、胱抑制素C(CysC)、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心动脉压(CAP)进行比较,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AD与上述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CAD组与LCAD组比较,HbA1c、HDL-C、HsCRP低于LCAD组(P<0.05),BMI、LP(a)、TG高于LCAD组(P<0.05),而FBG、2hPG、LDL-C、TBIL、CysC、Fib、DBP、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血管支数与L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61.11%),而LCA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2支病变(37.14%)及3支病变(34.29%)。PCAD组在局限性、偏心性病变中所占比例高于LCAD组(P<0.05);在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向心性、弥漫性病变所占比例低于LCAD组(P<0.05);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L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以0~19分为主(55.55%)。结论 HsCRP、BMI、LP(a)、DBP是PCAD主要危险因素。PCAD患者冠脉病变较轻,多为单支、局限性、偏心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影响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卿泉 谢桂珍 +1 位作者 蒋振华 吕玉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176-2178,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采用立意取样法抽取2009年9月~2010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出院并明确诊断的中重度COPD患者17例,运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采用立意取样法抽取2009年9月~2010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出院并明确诊断的中重度COPD患者17例,运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经分析,提炼出五个主题:吸入治疗无效;吸入方法错误;费用高;操作繁琐,易遗忘;药物副作用。结论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教育内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同时应重视出院病人的随访,以提高COPD患者吸入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吸入法 依从性 质性研究
下载PDF
112例尿毒症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喻晓东 《吉林医学》 CAS 2009年第14期1387-1388,共2页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易感因素,以利于有效预防及合理用药,改善预后。方法:对112例尿毒症患者医院感染易感染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12例尿毒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0例,感染率为35.71%。老年患者、广谱抗生素的使...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易感因素,以利于有效预防及合理用药,改善预后。方法:对112例尿毒症患者医院感染易感染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12例尿毒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0例,感染率为35.71%。老年患者、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住院时间过长、营养状况差及合并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为慢性尿毒症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医院内感染 易感因素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宪梅 曾锦荣 夏春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7期30-32,36,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吸烟COPD患者24例、不吸烟COPD患者19例、健康志愿者15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caspase-...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吸烟COPD患者24例、不吸烟COPD患者19例、健康志愿者15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caspase-3表达。结果吸烟COPD组和不吸烟COPD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31.22±8.45)、(29.30±7.1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吸烟COPD组和不吸烟COPD组caspase-3表达积分分别为(5.74±1.83)、(5.39±1.2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OPD患者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与吸烟无关。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在COP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aspase-3与COPD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蛋白酶-3 吸烟
下载PDF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6
18
作者 卿泉 陈运香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884-1886,共3页
关键词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进展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置放胆道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4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2549-255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放胆道支架对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2002年3月至2009年7月该院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46例,通过ERCP放置内置支架引流。观察其操作成功率、退黄效...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放胆道支架对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2002年3月至2009年7月该院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46例,通过ERCP放置内置支架引流。观察其操作成功率、退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效果、支架通畅期及患者生存期等。结果 44例患者均成功通过ERCP置入胆道内置引流管,成功率为95.7%;所有成功患者术后7 d黄疸明显减退(P<0.01);支架平均通畅期为159 d,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31 d。结论 ERCP行胆道内置支架引流创伤小,通畅性能好,可有效缓解病情,并发症少,可持久有效地控制黄疸,改善全身情况,延长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恶性胆道梗阻 胆道内置支架 并发症的防治
下载PDF
电话传送心电图监测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晓明 庞振瑶 +3 位作者 黄群英 梁凌 蒋小菊 刘卫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268-269,共2页
探讨电话传送心电图检测 (Transtelepomic Electrocardiographic Monitoring,TTM)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同步检测 97例心肌缺血患者的常规心电图 (ECG)、电话传送心电图 (TTM) ,调整后者的监测电极与 ECG的电极部位完全相同 ,判断... 探讨电话传送心电图检测 (Transtelepomic Electrocardiographic Monitoring,TTM)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同步检测 97例心肌缺血患者的常规心电图 (ECG)、电话传送心电图 (TTM) ,调整后者的监测电极与 ECG的电极部位完全相同 ,判断二者的 S- T、T缺血变化。结果 :ECG发现 97例典型 S- T、T心肌缺血患者 ,TTM有 90例相同变化 (敏感性 92 .5 % ) ,另检测 31例 ECG无 S- T、T心肌缺血的患者 ,TTM亦无改变 (特异性 10 0 % )。结论 :TTM对心肌缺血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确切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传送心电图临测 常规心电图 心肌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