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加权正负关联规则挖掘及其在教育数据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余如 朱朝阳 黄名选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5,共8页
完全加权数据模型的特点是其项目权值分布在各个事务记录中,随着事务记录的不同而变化。现有的加权负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不能适用于完全加权数据模型。该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概率比和兴趣度的完全加权正负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探讨了算法... 完全加权数据模型的特点是其项目权值分布在各个事务记录中,随着事务记录的不同而变化。现有的加权负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不能适用于完全加权数据模型。该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概率比和兴趣度的完全加权正负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探讨了算法在教育信息化数据中的应用。算法以概率比代替传统的置信度,采用支持度-概率比-兴趣度架构衡量完全加权正负关联规则,获得很好的挖掘效果。以真实的教育数据和文本数据为实验测试集,与现有正负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比较,该文提出的算法更有效、更合理,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比 兴趣度 完全加权关联规则 文本挖掘
下载PDF
基于互信息的教育数据矩阵加权正负关联模式发现 被引量:3
2
作者 余如 黄名选 黄丽霞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9-230,共12页
本文将互信息模型引入教育数据关联模式挖掘,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的教育数据矩阵加权正负关联模式挖掘算法,给出与其相关的定理及其证明。本文算法克服了现有挖掘算法的缺陷,考虑了教育数据项集在学生信息数据库中具有的权值,采用新的正... 本文将互信息模型引入教育数据关联模式挖掘,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的教育数据矩阵加权正负关联模式挖掘算法,给出与其相关的定理及其证明。本文算法克服了现有挖掘算法的缺陷,考虑了教育数据项集在学生信息数据库中具有的权值,采用新的正负关联模式评价标准,挖掘出更接近实际情况的正负关联模式。通过关联模式分析,发现教育数据中潜在有用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发展趋势,为教育管理、教育决策和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以真实的教育数据作为实验数据测试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有效,在教育信息化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负关联规则 矩阵加权模式 互信息
下载PDF
基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新时代高校质量评价体系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引俊 侯燕琴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2-56,共5页
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估,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一个被实践证明有效的评价指导体系和战略实施平台。本研究主要基于卓越绩效模式,剖析近年来高校改革的成功案例,探索如何引入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多... 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估,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一个被实践证明有效的评价指导体系和战略实施平台。本研究主要基于卓越绩效模式,剖析近年来高校改革的成功案例,探索如何引入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因素,搭建合理有效的教育评估平台,科学诊断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改进,试图为高校构建一个循环管理的结构框架,从而提升高校的管理效率,实现高校治理水平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绩效 新时代 高校 质量评价体系
下载PDF
基于PR模型的教育数据矩阵加权正负模式研究
4
作者 余如 冯平 黄名选 《信息技术》 2014年第6期9-13,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PR(Probability Ratio,简称PR)模型的教育信息化数据矩阵加权正负关联模式挖掘算法。算法从教育信息化数据中挖掘矩阵加权频繁项集和负项集,采用PR模型作为正负关联模式评价标准,对频繁项集和负项集挖掘教育数据矩阵加...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PR(Probability Ratio,简称PR)模型的教育信息化数据矩阵加权正负关联模式挖掘算法。算法从教育信息化数据中挖掘矩阵加权频繁项集和负项集,采用PR模型作为正负关联模式评价标准,对频繁项集和负项集挖掘教育数据矩阵加权正负关联模式,发现有趣的教育信息矩阵加权正负关联模式。通过模式分析,发现教育领域信息化数据中潜在的、有用的教育信息、教学规律和教育发展趋势。以真实的教育信息化数据作为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更有效、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关联模式 PR模型 矩阵加权模式
下载PDF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机要秘书的基本素养
5
作者 余如 《秘书》 2014年第3期14-16,共3页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拓宽了机要秘书的工作内容和范围,而且改变了机要秘书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把高校机要工作做得更好,本文试作研究。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 机要秘书 基本素养 高校 网络信息技术 思维模式 机要工作
下载PDF
基于校地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崇左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明格 邱晖 《大学教育》 2021年第7期33-36,共4页
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协同育人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文章通过崇左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实践研究,提出了基于“混合式工作坊”、教师职业一体化发展、... 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协同育人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文章通过崇左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实践研究,提出了基于“混合式工作坊”、教师职业一体化发展、职后反哺职前师范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和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地协同 人才培养 育人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