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5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的锁环式同步器锁止角设计方法
1
作者 刘学武 钟振远 +1 位作者 周友 赵烤蕊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7-39,45,共4页
在分析现行同步器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考虑锁环与齿圈接合齿齿面之间的摩擦,提出锁止角设计的新方法,并利用仿真方法对2种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文中方法能够顺利实现变速器齿轮同步,提高了同步器锁止角的设计上限,为同步器的... 在分析现行同步器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考虑锁环与齿圈接合齿齿面之间的摩擦,提出锁止角设计的新方法,并利用仿真方法对2种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文中方法能够顺利实现变速器齿轮同步,提高了同步器锁止角的设计上限,为同步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器 锁止角 换挡 变速器
下载PDF
基于国六标准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配楠 程晓章 +1 位作者 骆洪燕 谢振凯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阐述了国六排放法规对直喷汽油机颗粒物的排放要求,介绍更加恶劣的WLTC测试循环。重点阐述了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的开发和试验过程,说明GPF在应对国六标准的后处理系统中的作用,为GPF的应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 直喷汽油机 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油耗 国六排放标准 颗粒物数量
下载PDF
48V BSG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开发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巨江 何宇 连学通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50,共7页
传统内燃机结合48VBSG电机的弱混合动力系统是应对未来油耗法规的一种高性价比方案,其节油效果明显、成本低、开发难度小。为研究48VBSG混合动力系统对于现有车辆性能的改善效果,对一台量产SUV进行了改造,在原有的发动机上加装了48VBSG... 传统内燃机结合48VBSG电机的弱混合动力系统是应对未来油耗法规的一种高性价比方案,其节油效果明显、成本低、开发难度小。为研究48VBSG混合动力系统对于现有车辆性能的改善效果,对一台量产SUV进行了改造,在原有的发动机上加装了48VBSG电机系统,实现了加速助力、能量回收、发动机高速起动等混合动力功能。在该车上,对上述混合动力功能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与优化,并进行试验验证。改造前后的NEDC循环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降低燃油消耗9.1%、THC排放34.3%、NMHC排放35.4%、NOx排放60.6%,并能大幅降低车辆起动的振动噪声水平,提升车辆动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系统 BSG 控制策略
下载PDF
汽车行驶阻力模型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晓甫 赵克刚 +1 位作者 黄向东 魏建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45-648,共4页
在分析汽车行驶阻力特性后,结合仿真分析与试验设置等具体应用需要,建立起含有3个未知系数的行驶阻力模型。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原理,应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微分方程,并进行优化迭代;充分利用汽车滑行过程数据记录中的丰富信息,快... 在分析汽车行驶阻力特性后,结合仿真分析与试验设置等具体应用需要,建立起含有3个未知系数的行驶阻力模型。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原理,应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微分方程,并进行优化迭代;充分利用汽车滑行过程数据记录中的丰富信息,快速有效地求解出汽车的行驶阻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行驶阻力 数值计算 非线性拟合
下载PDF
汽车线控转向变角传动比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宗长富 韩衍东 +1 位作者 何磊 王祥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120,共6页
为了获得更有利于驾驶人驾驶汽车的变角传动比,以便提高线控转向汽车的操纵性能,研究了汽车线控转向的变角传动比特性。从变角传动比对转向特性的影响入手,通过分析相关的操纵稳定性客观评价指标,确定以横摆角速度增益和转向灵敏度作为... 为了获得更有利于驾驶人驾驶汽车的变角传动比,以便提高线控转向汽车的操纵性能,研究了汽车线控转向的变角传动比特性。从变角传动比对转向特性的影响入手,通过分析相关的操纵稳定性客观评价指标,确定以横摆角速度增益和转向灵敏度作为变角传动比特性的设计依据;高速段以侧向加速度增益替代转向灵敏度作为变角传动比特性的设计依据,中速段将横摆角速度增益作为设计依据,低速段的变角传动比特性通过主观试验确定,提出了具有变转向增益的变角传动比特性的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变增益方法能够降低驾驶人忙碌程度,提高汽车的路径跟踪性能及行车安全性,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变角传动比 变增益方法 线控转向
原文传递
基于某车型动力电池包的随机振动疲劳分析与结构设计改进 被引量:22
6
作者 戴江梁 熊飞 +3 位作者 刘静 陈琛 陈虎 杨越东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66-1270,共5页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与频域疲劳分析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构建动力电池包随机振动疲劳失效分析模型并计算结构的疲劳寿命,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完全吻合。分析结构的失效机理并进行结构设计改进,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案的疲劳寿命得到显著的提...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与频域疲劳分析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构建动力电池包随机振动疲劳失效分析模型并计算结构的疲劳寿命,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完全吻合。分析结构的失效机理并进行结构设计改进,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案的疲劳寿命得到显著的提高,具有较好的抗振耐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包 随机振动 PSD谱 疲劳寿命 设计改进
下载PDF
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加工工艺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胜男 刘艳兵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18年第9期1-8,14,共9页
相比于传统铝合金、高强钢和玻纤复合材料等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重效果和强度优势更加明显。在国内市场,虽然已有部分展车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局部及一些零部件上的应用,但目前尚处于样车、样件及研制品的阶段。如何开发出... 相比于传统铝合金、高强钢和玻纤复合材料等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重效果和强度优势更加明显。在国内市场,虽然已有部分展车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局部及一些零部件上的应用,但目前尚处于样车、样件及研制品的阶段。如何开发出适用于汽车量产工艺和制造节拍的加工及连接工艺,同时降低制造成本,仍然是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量产汽车领域应用的重大难点。本文介绍了碳纤维的各向异性与复合材料设计方法、加工工艺及多材料连接工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轻量化 碳纤维复合材料 结构设计 加工工艺 连接工艺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范成君 《时代汽车》 2022年第21期102-104,共3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分析了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情况,并探究了钠硫蓄电池、空气电池、飞轮储存器、燃料电池等动力电池的发展前景,探讨了市场需求、产业政策支... 本文简单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分析了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情况,并探究了钠硫蓄电池、空气电池、飞轮储存器、燃料电池等动力电池的发展前景,探讨了市场需求、产业政策支持、专利技术等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基于行驶工况的磷酸铁锂电池寿命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罗玉涛 王峰 +1 位作者 喻皓 刘秀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1-885,共5页
针对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电池的放电电流不断变化,采用恒流充放电条件下建立的电池寿命模型来估计电池的寿命将带来较大误差的问题,本文中在对某一现有磷酸铁锂电池恒流充放电容量衰减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推导了电动汽车行驶工... 针对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电池的放电电流不断变化,采用恒流充放电条件下建立的电池寿命模型来估计电池的寿命将带来较大误差的问题,本文中在对某一现有磷酸铁锂电池恒流充放电容量衰减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推导了电动汽车行驶工况条件下,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工况寿命预测模型,并采用NEDC循环工况对该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对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寿命进行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NEDC循环工况 电池寿命模型
下载PDF
起停系统控制策略开发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巨江 吴坚 +3 位作者 黄锐景 何晓妮 胡静 林思聪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8,共4页
介绍了车辆起停技术和起停系统,详细研究了起停控制策略,并采用起停技术进行了整车的NEDC循环试验。结果证明,采用起停技术后车辆在市区工况可以节油5.7%,综合油耗可降低3%,起停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整车节油手段,可以用于大批量生产。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起停系统 控制策略
下载PDF
车用燃料电池热管理性能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郑文杰 杨径 +1 位作者 朱林培 熊飞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1-386,共6页
热管理是影响燃料电池性能与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与建模是研究的难点。首先用理论推导方法建立燃料电池的热模型,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建立整车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一维仿真模型,对影响电... 热管理是影响燃料电池性能与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与建模是研究的难点。首先用理论推导方法建立燃料电池的热模型,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建立整车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一维仿真模型,对影响电堆出水温度的风速和风温两个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分析3种典型工况下电堆的出水温度,并开展整车环模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模型可以准确分析电堆在不同工况下的出水温度,为整车开发过程中燃料电池热管理性能的分析与优化提供参考,对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水平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热管理 热模型 仿真计算
下载PDF
基于Cruise的增程式纯电动汽车仿真匹配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喻皓 《机电工程技术》 2010年第8期28-30,187,共4页
增程式纯电动汽车(Range-Extended)采用了特殊的纯电动模式,其配置的增程式发动机以弥补普通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不足的缺点。就Range-Extend纯电动汽车在Cruise软件下的仿真建模和部件匹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和匹配的增程式纯... 增程式纯电动汽车(Range-Extended)采用了特殊的纯电动模式,其配置的增程式发动机以弥补普通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不足的缺点。就Range-Extend纯电动汽车在Cruise软件下的仿真建模和部件匹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和匹配的增程式纯电动汽车既能发挥纯电动汽车使用成本低的优点,又能满足长距离行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式纯电动汽车 CRUISE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基于改进DBSCAN算法的激光雷达车辆探测方法 被引量:16
13
作者 关超华 陈泳丹 +1 位作者 陈慧岩 龚建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2-736,共5页
结合车辆行驶的实际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BSCAN快速聚类算法的激光雷达车辆探测方法.建立激光雷达与摄像机传感器坐标与车辆坐标之间的转换模型,进行数据融合,通过改进DBSCAN算法对雷达数据进行去噪声和聚类处理,根据车辆在激光雷... 结合车辆行驶的实际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BSCAN快速聚类算法的激光雷达车辆探测方法.建立激光雷达与摄像机传感器坐标与车辆坐标之间的转换模型,进行数据融合,通过改进DBSCAN算法对雷达数据进行去噪声和聚类处理,根据车辆在激光雷达探测中的形状特征模型进行形状匹配,实时完成车辆探测,并将探测结果投影至图像上.实车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的DBSCAN算法在车辆探测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数据融合 DBSCAN算法 车辆探测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研究及验证 被引量:16
14
作者 符兴锋 周斯加 龙江启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0-44,60,共6页
根据电动汽车高压电力驱动系统的结构,参考电动汽车安全法规要求,设计了电动汽车高压电力安全管理系统;分析研究5种典型的高压电力系统故障、危害和对应的处理措施,重点研究了动力电池高压电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与设计。基于CAN总线技术... 根据电动汽车高压电力驱动系统的结构,参考电动汽车安全法规要求,设计了电动汽车高压电力安全管理系统;分析研究5种典型的高压电力系统故障、危害和对应的处理措施,重点研究了动力电池高压电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与设计。基于CAN总线技术对电动汽车高压电力驱动系统状态和关键电气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证明所设计的电动汽车高压电安全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安全管理
下载PDF
液冷动力电池低温加热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罡 黄向东 +1 位作者 符兴锋 杨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33,共8页
针对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无法直接进行充电的问题,以液冷动力电池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动力电池充放电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动力电池的低温加热和保温需求,构建了液冷动力电池包低温加热和保温系统,设计了动力电池的充电和加热流程.根据... 针对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无法直接进行充电的问题,以液冷动力电池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动力电池充放电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动力电池的低温加热和保温需求,构建了液冷动力电池包低温加热和保温系统,设计了动力电池的充电和加热流程.根据传热学原理,结合动力电池生热计算理论公式,建立了动力电池的生热仿真计算模型,利用仿真计算工作来模拟分析动力电池低温加热系统的加热效果.通过在NEDC循环工况下的仿真和试验,验证了液冷结构动力电池包低温加热系统很好地满足了动力电池包低温环境下的加热和保温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低温加热 保温
下载PDF
OTPA结合传函分析在路噪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念斯 张志达 +1 位作者 陈玮 毕锦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20,共7页
对路噪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提供了路噪问题识别及控制方法。在路噪问题识别中,用到了运用工况传递路径OTPA(operational path analysis)与传递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并介绍了OTPA原理。针对某款车路噪问题,通过OTPA测试明确后车轮对路噪影... 对路噪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提供了路噪问题识别及控制方法。在路噪问题识别中,用到了运用工况传递路径OTPA(operational path analysis)与传递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并介绍了OTPA原理。针对某款车路噪问题,通过OTPA测试明确后车轮对路噪影响较大;经过传递函数测试,确定后副车架下摆臂接附点是路噪问题的主要传递路径;针对问题点进行结构优化,解决低频结构路噪问题。该方法不仅提出了解决路噪问题的新思路,同时也提高了路噪问题的解决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 传递函数 路噪 接附点 动刚度
下载PDF
真空高压铸造铝合金车身后纵梁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15
17
作者 林佳武 李玄霜 +3 位作者 陈宗明 陈东 李永祥 耿富荣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3-389,400,共8页
为提高汽车发生后撞时车身的耐撞性和轻量化效果,采用真空高压铸造铝合金后纵梁替代某电动车型传统钢制钣金焊接总成。从后撞耐撞性出发,通过拓扑优化,考虑压铸成形和连接工艺等要求,设计了压铸铝合金后纵梁,实现了后纵梁结构的模块化... 为提高汽车发生后撞时车身的耐撞性和轻量化效果,采用真空高压铸造铝合金后纵梁替代某电动车型传统钢制钣金焊接总成。从后撞耐撞性出发,通过拓扑优化,考虑压铸成形和连接工艺等要求,设计了压铸铝合金后纵梁,实现了后纵梁结构的模块化和轻量化。结果表明,铝液填充平稳,没有明显的冷隔、缩孔等缺陷,产品性能满足后撞和各安装点刚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高压铸造 铝合金 后纵梁 轻量化
下载PDF
高拓展性模块化车身架构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黄向东 陈上华 +4 位作者 曾庆洪 袁焕泉 陈东 杨万庆 谢锋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1-1106,共6页
汽车模块化、平台化在国外发展已日趋成熟,在各大车企中广泛应用。本文中在模块化、平台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广汽车身跨平台模块化共享架构。构建了跨B/C和跨A0/A级车型平台的两大车型子架构(含常规和新能源汽车),覆盖A00至C级车型的模块... 汽车模块化、平台化在国外发展已日趋成熟,在各大车企中广泛应用。本文中在模块化、平台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广汽车身跨平台模块化共享架构。构建了跨B/C和跨A0/A级车型平台的两大车型子架构(含常规和新能源汽车),覆盖A00至C级车型的模块套件矩阵,突破多项跨平台/车型的共性关键技术,建立广汽自主车型车身体系架构并实现多种自主品牌常规和新能源车型的投产与上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 跨平台 共享架构
下载PDF
车门开闭感评价与优化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缓 邓智伟 +3 位作者 刘立群 张宗华 邓卫东 潘毓滨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15,19,共4页
分析了影响车门开闭感的主要因素,将车门开启力、车门开启声音、车门关门声音、最小关门速度和背压力作为评价车门开闭感的评价参数。以此对某SUV车型提出了优化方案。对比该车型优化前、后的车门开闭感评价参数测量结果可知,优化后各... 分析了影响车门开闭感的主要因素,将车门开启力、车门开启声音、车门关门声音、最小关门速度和背压力作为评价车门开闭感的评价参数。以此对某SUV车型提出了优化方案。对比该车型优化前、后的车门开闭感评价参数测量结果可知,优化后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优化措施有效,解决了其车门开闭感较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门 开启力 关门力 最小关门速度 评价
下载PDF
延长锂离子电池寿命的电动汽车复合电源设计 被引量:14
20
作者 罗玉涛 刘秀田 +1 位作者 梁伟强 阮旭松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9,共9页
分析了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单一电源的局限性和超级电容作为辅助动力源的优势,设计了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复合电源系统拓扑结构.然后基于NEDC(欧洲3/4排放标准试验工况)循环工况,结合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的性能参数对锂离子电... 分析了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单一电源的局限性和超级电容作为辅助动力源的优势,设计了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复合电源系统拓扑结构.然后基于NEDC(欧洲3/4排放标准试验工况)循环工况,结合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的性能参数对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复合电源进行参数匹配,利用超级电容器"削峰填谷"的作用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其后,基于整车循环工况试验建立容量衰减模型.最后,采用速度跟随式多目标优化的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复合电源系统拓扑结构设计、容量衰减模型和控制策略的合理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将电池的寿命提高50%,使电池避免大电流的冲击,降低了整车使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NEDC循环工况 复合电源系统 容量衰减模型 逻辑控制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