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TAK-242对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鲁义 欧益金 +3 位作者 周朴 陈陈燕 劳俊铭 尧新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809-81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TAK-242(瑞沙托维)对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镇痛效果,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I)-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4,TLR4)(HM...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TAK-242(瑞沙托维)对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镇痛效果,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I)-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4,TLR4)(HMGB1-TLR4)轴在DPN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法制备DPN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DPN大鼠模型)、低剂量组(TAK-242,1mg/kg)、中剂量组(TAK-242,3ms/ks)、高剂量组(TAK-242,10mg/kg)和曲马多组(曲马多,20ms/ks),每组10只。设立空白对照组(10只)。在造模前1d(B1)及造模后第7、14天(A7、A14),对大鼠进行行为学分析以及刺激试验,比较热辐射刺激下后肢抬足潜伏期、冷刺激下大鼠足趾缩足反射潜伏期(plantar withdrawal latency,PwL)以及机械性触觉异位性疼痛阈值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IL-12、IL-6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热辐射下后肢抬足潜伏期、冷刺激下PWL以及机械性触觉异位性疼痛阈值均较空白对照组下降(P〈0.05)。中剂量及高剂量TAK-242干预后,各刺激试验的潜伏期及疼痛阈值均较模型组、低剂量组升高(P〈0.05oELISA检测显示中剂量及高剂量TAK-242治疗后,促炎因子IL-12及IL-6表达量较模型组、低剂量组、曲马多组下降(P〈0.05)。结论中剂量及高剂量TAK-242可提高DPN大鼠的疼痛阈值,在减少促炎因子(IL-12、IL-6)的表达量方面优于传统药物曲马多。TAK-242可能是治疗大鼠DPN的右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沙托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白细胞介素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原文传递
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中老年患者电休克致中枢神经损伤及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欧益金 邹灿芳 +1 位作者 钟秀珍 鲁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3007-3011,共5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内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中老年患者中枢神经损伤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电休克治疗的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EAS组,每次电休克前均在患者双侧内关穴、双侧合谷穴及大椎穴贴上电极片,连接... 目的探讨围术期内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中老年患者中枢神经损伤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电休克治疗的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EAS组,每次电休克前均在患者双侧内关穴、双侧合谷穴及大椎穴贴上电极片,连接穴位神经刺激仪。TEAS组采用疏密波,频率2/15 Hz,强度为10~30 m A调节至以患者疼痛不能耐受的最大水平,电刺激持续30 min。对照组不接通电源。于首次电休克前(T1)、和第6次电休克次日(T2)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韦氏记忆量表(WMS)测评;静脉血检测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记录围术期内不良反应(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发热)总例数。结果TEAS组与对照组T1时MMSE评分(26.92±1.98)分与(27.25±1.60)分,WMS评分为(87.33±17.86)分与(84.25±16.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S100β蛋白浓度为(0.07±0.03)μg/L与(0.08±0.02)μg/L,NSE浓度(15.41±3.61)μg/L与(15.17±2.07)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TEAS组MMSE评分为(23.58±4.23)分,高于对照组(19.58±4.80)分,WMS评分为(82.25±18.68)分,高于对照组(58.67±1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TEAS组S100β蛋白(0.04±0.01)μg/L低于对照组(0.09±0.03)μg/L、NSE(13.20±2.08)μg/L低于对照组(16.15±2.2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AS组围术期内头痛发生率(0%)与对照组(23.8%),头晕发生率(0%)与对照组(4.35%),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可减轻中老年患者电休克术后中枢神经损伤,改善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电休克 中枢神经 记忆
下载PDF
丙泊酚-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唤醒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志杰 《北方药学》 2016年第12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唤醒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集的96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行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维持,B组给予丙泊... 目的:探讨丙泊酚-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唤醒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集的96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行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维持,B组给予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维持.记录两组手术开始时、唤醒开始、恢复呼吸、应答时间各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术后复苏、术后清醒时间.结果:B组唤醒开始、恢复呼吸、应答时间各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显著优于A组(P〈0.05),但两组任何时间段的心率及呼吸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术后复苏、术后清醒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需要行神经外科唤醒麻醉的患者可给予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维持,减少对患者平均动脉压的影响,且术后复苏和清醒时间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舒芬太尼 雷米芬太尼 神经外科唤醒麻醉
下载PDF
丙泊酚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术中心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6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术中心肌的影响。方法 2016年4月,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丙泊酚组,每组25只。两组大鼠均于麻醉满意后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术中心肌的影响。方法 2016年4月,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丙泊酚组,每组25只。两组大鼠均于麻醉满意后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组大鼠给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建模后1周处死大鼠。记录两组大鼠建模前和结扎冠状动脉后10 min肢体六导联心电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大鼠建模前及建模后1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计算两组大鼠建模后1周心肌梗死面积所占比例;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计算两组大鼠建模后1周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实验过程中对照组5只大鼠死亡,丙泊酚组7只大鼠死亡。两组大鼠建模前心电图正常,两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后10 min心电图示Ⅰ、Ⅱ、a VL导联ST段抬高、T波高耸或T波与QRS波融合。两组大鼠建模前和建模后1周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建模后1周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建模前(P<0.05)。建模后1周丙泊酚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所占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生物素化d UTP标记阳性的细胞核呈棕褐色,细胞核呈碎点状,不规整,大小不一。建模后1周丙泊酚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能有效缩小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术中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丙泊酚 冠状动脉 结扎术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