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型血小板输注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静梅 许志晟 +2 位作者 李翊泉 李碧珊 谭获 《血栓与止血学》 2015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血小板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配型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以临床出血症状改善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及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对比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另外以临床输注血小板的次... 目的通过对比血小板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配型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以临床出血症状改善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及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对比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另外以临床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分组,比较不同输注次数的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差异。结果与配型前相比,配型血小板大大提高输注疗效(P<0.01),临床上输注5次血小板以上的患者比5次以下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机率大大提高(P<0.01)。结论 PTR的出现与血小板输注次数有关。在出现PTR的血液病患者中使用配型血小板输注,可提高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配型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在肺癌患者中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利东 马梓欣 +1 位作者 林琪英 周承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16-1719,1724,共5页
目的研究内源性抗氧化剂胆红素在肺癌患者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以原发性肺癌患者402例和健康对照422例为研究对象,重氮盐法在Beckman Coulte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21)上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并计算未结合胆红素;用黄嘌呤氧化... 目的研究内源性抗氧化剂胆红素在肺癌患者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以原发性肺癌患者402例和健康对照422例为研究对象,重氮盐法在Beckman Coulte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21)上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并计算未结合胆红素;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检测其中104例肺癌患者和57例健康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的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和SOD显著性降低(P<0.05),MDA则显著性升高(P<0.05),但各检测指标在TNM分期T1到T4分期无显著性变化趋势。结论肺癌发生与机体抗氧化损伤有关,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影响或参与此过程的重要因素,其浓度水平与肺癌的发生与发展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清胆红素 抗氧化 SOD MDA
下载PDF
血常规检测中红细胞参数及白细胞计数对早期鉴别诊断贫血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朱伯平 许志晟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3期74-76,共3页
目的研究血常规检测中红细胞(RBC)参数以及白细胞计数对早期鉴别诊断贫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格检查且结果健康的8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比两组红细胞各参数情况,包... 目的研究血常规检测中红细胞(RBC)参数以及白细胞计数对早期鉴别诊断贫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格检查且结果健康的8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比两组红细胞各参数情况,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含量,对比两组白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MCV(70.27±8.60)fl、RBC(2.75±0.23)×1012/L、Hb(103.66±9.45)g/L、RDW(9.14±1.14)%、MCH(22.36±1.22)p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65±8.93)fl、(4.03±0.32)×1012/L、(119.62±9.95)g/L、(12.84±1.47)%、(24.42±1.37)p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2.35±0.30)×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0.79)×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诊断贫血中通过进行血常规检测,其中RBC参数以及白细胞计数对其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能够有效的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在临床诊断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测 红细胞参数 白细胞计数 贫血
下载PDF
血浆置换在嗜血细胞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彭新颜 叶静梅 +2 位作者 李翊泉 许志晟 陈晓云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5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HPS)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至2015年在我院诊断的21例成人HP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血浆置换组与非血浆置换组之间的治疗差别。结果血浆置换组在中位生存期、发热症状、实验室检查与...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HPS)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至2015年在我院诊断的21例成人HP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血浆置换组与非血浆置换组之间的治疗差别。结果血浆置换组在中位生存期、发热症状、实验室检查与非血浆置换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在HPS中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可缓解HPS患者的症状,改善预后,为治疗原发疾病争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血细胞综合征 血浆置换
下载PDF
CysC,mALB和尿BGM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曹姬 郑贵星 +2 位作者 马海丹 刘灿华 郑晓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1期4120-4122,共3页
目的:探讨CysC、mALB和尿BGM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30名2型糠尿病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值的不同程度将其分为A、B两组,A组72例,B组58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年... 目的:探讨CysC、mALB和尿BGM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30名2型糠尿病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值的不同程度将其分为A、B两组,A组72例,B组58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年龄、性别等资料与之匹配的64名健康者设为C组。分别对其CysC、mALB和尿BGM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可知,A组和B组的Cys C分别为(3.29±1.09)mg/L、(2.86±1.05)mg/L,相对于C组的(0.87±0.99)mg/L,均明显升高,但A组升高更加明显;A组、B组、C组的mALB分别为(37.36±4.82)mg/L、(36.55±4.31)mg/L、(6.61±3.84)mg/L,B组高于A组,C组高于A组和B组;三组的BGM中,以A组最高,为(634.15±55.24)μg/L,B组其次,为(626.92±48.18)μg/L,均高于C组的(57.12±11.75)μg/L;Cys C、mALB、BGM等阳性指标的检出率分别为76.15%、77.69%、72.31%,而Cys C、mALB、BGM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93.85%,明显高于其他单指标检测。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ysC、mALB和尿BGM进行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患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相对于单指标检测,敏感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抑制酶C 尿微量清蛋白 尿Β2-微球蛋白 2型糖尿病
原文传递
共刺激分子PD-L1、PD-L2和B7-H4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曹姬 郑贵星 +1 位作者 马海丹 刘灿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68-70,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PD-L1、PD-L2、B7-H4在不同恶性程度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5-2010年间确诊为宫颈癌的85例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22例为实验组,选取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对...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PD-L1、PD-L2、B7-H4在不同恶性程度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5-2010年间确诊为宫颈癌的85例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22例为实验组,选取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对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PD-L1、PD-L2和B7-H4的表达,统计其染色得分;并分析此三种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与子宫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D-L1、B7-H4几乎不在正常宫颈上皮中表达,上皮细胞瘤变(CINⅡ-Ⅲ)的PD-L2和B7-H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在宫颈癌组织中,PD-L1、PD-L2、B7-H4均明显较对照组及上皮细胞瘤变的宫颈上皮中高(P<0.01)。肿瘤浸润深度>10mm的患者组织的PD-L1明显高于浸润深度≤10mm的PD-L1表达(P<0.01);而发生了淋巴转移的宫颈癌的PD-L2和B7-H4要高于没有发生淋巴转移的(P<0.01);局部癌栓、血栓发生患者的的B7-H4要高于癌栓、血栓发生阴性的B7-H4(P<0.01)。结论人子宫颈癌细胞异常高表达PD-L1、PD-L2、B7-H4,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及侵袭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PD-L1 PD-L2 B7-H4 宫颈癌
下载PDF
2种输血方法治疗尿毒症透析患者贫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叶静梅 《慢性病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41-442,446,共3页
目的比较透析期和透析后输血治疗尿毒症透析患者贫血的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安全有效治疗。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0例尿毒症透析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患者在透析3 h输注红细... 目的比较透析期和透析后输血治疗尿毒症透析患者贫血的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安全有效治疗。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0例尿毒症透析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患者在透析3 h输注红细胞悬液2 U,B组患者在透析完成后2 h输注洗涤红细胞2 U,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A)、K+,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清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H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血清BUN、CREA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血清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透析期和透析后输血治疗尿毒症透析患者贫血安全、有效,透析期输血可选择红细胞悬液,非透析期最好选择洗涤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透析 贫血 红细胞悬液 洗涤红细胞
原文传递
感染伯氏疟原虫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表面分子的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郑贵星 陈冰霞 +3 位作者 张梦欣 金晨曦 谢世豪 齐艳伟 《现代免疫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5-271,共7页
为探讨C57BL/6小鼠在感染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后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及其表面分子变化情况,将C57BL/6小鼠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n=5),分别尾静脉注射伯氏疟原虫混悬液和生理盐水;感染第6天(Day 6,D6)处死小鼠,取外周全血并制备... 为探讨C57BL/6小鼠在感染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后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及其表面分子变化情况,将C57BL/6小鼠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n=5),分别尾静脉注射伯氏疟原虫混悬液和生理盐水;感染第6天(Day 6,D6)处死小鼠,取外周全血并制备免疫细胞悬液;FACS检测小鼠B细胞、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及其表面分子CXCR3、CD69、CD62L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疟原虫感染后,小鼠外周血B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7.28±0.57)%vs(44.49±4.31)%,P<0.01],而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显著[(33.26±6.65)%vs(35.99±3.45)%、(17.86±5.34)%vs(14.61±3.86)%、(13.32±1.92)%vs(11.75±1.64)%,均P>0.05];感染组B细胞和T细胞中CXCR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52±0.65)%vs(5.46±1.59)%、(25.44±5.67)%vs(12.45±0.23)%,均P<0.05],而NK细胞中CXCR3表达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2.33±0.23)%vs(5.42±1.37)%,P<0.05],CD8^(+)T细胞中CXCR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13±6.40)%vs(21.29±0.60)%,P>0.05];在感染组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中CD69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5.89±1.89)%vs(1.68±0.56)%、(20.43±3.91)%vs(2.34±1.05)%、(34.58±1.67)%vs(5.28±1.04)%,均P<0.001],而在B细胞中该指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83±2.24)%vs(15.29±15.12)%,P>0.05];在感染组B细胞、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中CD62L的表达水平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32.62±5.73)%vs(92.32±0.49)%、(2.60±0.50)%vs(76.33±8.34)%、(1.80±0.51)%vs(88.07±2.63)%、(0.25±0.06)%vs(14.69±2.37)%,均P<0.001]。综上,感染组小鼠外周血B细胞减少,B细胞和T细胞CXCR3表达水平升高,而NK细胞表达水平减少,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高表达CD69,而感染组B细胞、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低表达CD62L。这提示感染伯氏疟原虫后,小鼠的免疫应答处于低水平,可能机制是下调免疫细胞的CD62L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外周血 免疫细胞 细胞表面分子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2浓度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锐棋 黄思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2期3693-3696,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浓度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浓度为100ng/ml、50ng/ml、10ng/ml的BMP-2培养初始数量约1×10^4个的rBMSCs 12d,以单纯10%ME...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浓度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浓度为100ng/ml、50ng/ml、10ng/ml的BMP-2培养初始数量约1×10^4个的rBMSCs 12d,以单纯10%MEM培养的rBMSCs为对照组。分析4组间每天细胞计数的变化,并分别观察第6及第12天细胞形态的差异。Real-Time PCR检测第6、12天4组Notch通路关键分子Notch1/Jagged1/Hes1的表达。结果:3种浓度的BMP-2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细胞繁殖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细胞基本保持长梭形,聚集生长现象不明显。3个浓度实验组的细胞形态呈多样性,聚集生长明显加强,但组间形态无明显差异。第6、12天3个BMP-2组之间细胞的Notch1/Jagged1/Hes1 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BMP-2可能通过Notch通路促进兔BMSCs的生长聚集,但没有浓度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NOTCH通路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与输注疗效及预后判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贵星 李翊泉 许志晟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9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析血小板参数与输注疗效及预后判断的相关性。方法以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输注单采血小板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n=200)和B组(n=150),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各项血小板参数,并对血小板参数与输注疗法和预后的相关性进... 目的探析血小板参数与输注疗效及预后判断的相关性。方法以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输注单采血小板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n=200)和B组(n=150),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各项血小板参数,并对血小板参数与输注疗法和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A组中24h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4.5的所占比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输注后,A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均升高,B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均下降。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和大血小板比率的变化趋势与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判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输注疗效 预后判断 相关性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
11
作者 郑贵星 李翊泉 +2 位作者 魏小平 吴颉 黄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调节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MTT法观察其对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Ⅰ型糖...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调节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MTT法观察其对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Ⅰ型糖尿病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B组和C组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A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B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A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B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A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B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显著抑制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促进细胞凋亡,继而影响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发挥其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Ⅰ型糖尿病 大鼠 淋巴细胞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TP15抗原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许志晟 朱伯平 黄思聪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9期204-207,共4页
目的评估梅毒螺旋体TP15抗原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梅毒螺旋体TP15基因片段,构建TP15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检测TP15蛋白表达水平,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TP15蛋白,Western blot鉴定其免... 目的评估梅毒螺旋体TP15抗原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梅毒螺旋体TP15基因片段,构建TP15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检测TP15蛋白表达水平,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TP15蛋白,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反应性;使用TP15重组蛋白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4份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血清和44份TPPA阴性血清,评价TP15-ELISA与TPPA的符合率。结果PCR扩增获得约0.5 kb的基因片段。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b-TP15。TP15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分子量约20 kDa。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P15蛋白能够与梅毒TPPA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与TPPA阴性血清不发生反应。TPPA与TP15-ELIS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15抗原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TP15 梅毒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