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化瘀法抗肝癌术后复发8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苏小康 叶小卫 +4 位作者 林谋清 郑泽棠 池建安 郭亚雄 郑东翔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抗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5~1999年肝癌切除术后患者164例,对比观察健脾化瘀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对照组)1、2、3、5年生存率,复发率,肝功能Child分级及肿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抗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5~1999年肝癌切除术后患者164例,对比观察健脾化瘀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对照组)1、2、3、5年生存率,复发率,肝功能Child分级及肿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3%、76.83%、63.41%、51.22%,复发率分别为74.39%、62.20%、41.46%、37.80%;对照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9%、71.95%、51.22%、39.02%,复发率分别为74.39%、58.54%、32.93%、28.05%。治疗组3、5年生存率,肝功能Child C级,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ICGR1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瘀法可提高肝癌术后远期生存率,改善残余肝脏功能,但对近期生存率、复发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肿瘤转移/中医药疗法 @健脾化瘀
下载PDF
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胆囊炎外治技术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百林 翟淑萍 +12 位作者 刘增军 刘秋玲 程海坤 王蕊 王新华 陈汝福 曹杰 刘安重 谭志建 彭林 万鹏 方坚 仲永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806-1810,共5页
目的:观察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不同外敷技术参数方案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确定双柏散外敷的最佳外治技术方案。方法:本研究对符合方案分析集分析(简称PPS)的250例急性胆囊炎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双... 目的:观察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不同外敷技术参数方案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确定双柏散外敷的最佳外治技术方案。方法:本研究对符合方案分析集分析(简称PPS)的250例急性胆囊炎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双柏散治疗组,后者根据不同的赋形剂、敷贴时间和敷贴剂量又分为7个双柏散治疗组。观察各组的症状总分与改善、右上腹痛改善时间、腹部压痛改善时间、腹部反跳痛改善时间的指标改变。结果:(1)临床疗效:生存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腹痛改善时间和压痛缓解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试验组与疗效指标的关系:1各组比较右上腹痛改善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改善时间最短的为100 g蜜7 h组;2腹部压痛改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各组患者反跳痛改善时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表明加味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明确,推荐外治技术方案为双柏散100 g,蜜为赋形剂,敷贴7 h,外敷腹哀穴,每日两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柏散 急性胆囊炎 中医外治 疗效
下载PDF
肝癌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生化病理指标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苏小康 周伟生 +5 位作者 叶小卫 孙锋 林谋清 陈育忠 池建安 郑泽棠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6-37,共2页
目的:观察肝癌中医辨证分型与肿瘤标志物、临床病理参数、肝功能Child分级、靛青吲哚绿清除试验(ICGR15)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5例肝癌患者治疗情况,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气血瘀滞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检测各证型血液甲胎蛋... 目的:观察肝癌中医辨证分型与肿瘤标志物、临床病理参数、肝功能Child分级、靛青吲哚绿清除试验(ICGR15)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5例肝癌患者治疗情况,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气血瘀滞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检测各证型血液甲胎蛋白(AFP)、α-L岩藻汤糖(AFU)、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乙肝病毒感染(HBV)、肝功能Child分级、ICGR15、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肝肾阴虚型患者肿瘤大小、数目、包膜、肝外转移和脾亢明显较肝郁脾虚严重(P<0.05),气血瘀滞型、湿热蕴结型门静脉高压和脾亢发生率则高于肝郁脾虚型(P<0.05)。4种辨证分型中肝功能Child分级和ICGR15变化最为明显,随辨证分型演进而变差,肝郁脾虚型肝脏储备功能较好,肝肾阴虚型最差。而ICGR15其他3型与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温热蕴结型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3型(P<0.05)。AFP、AFU、TSGF等肿瘤标志物在各种辨证分型中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AFP、AFU、TSGF等肿瘤标志物关系不大,与肝功能Child分级、ICGR15密切相关,与肿瘤大小、数目、脾亢有关,而且随着病程演进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辨证分型 中西医结合 辨证规范化
下载PDF
健脾化瘀中药治疗肝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钟崇 李惠东 +1 位作者 陈智远 郭荣平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12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手术并健脾化瘀中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手术并健脾化瘀法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周期为1年,以无瘤生存率和生存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疗效。结果:至随访结束,... 目的:观察手术并健脾化瘀中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手术并健脾化瘀法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周期为1年,以无瘤生存率和生存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疗效。结果:至随访结束,复发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9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及中位无瘤时间治疗组分别是74.8%、29.6%、14.1%和22月;对照组分别是71.7%、23.3%、4.8%和15月,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1、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治疗组分别是96.7%、64.4%、40.1%和49月;对照组分别是93.3%、62.9%、31.9%和44月,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术并健脾化瘀中药治疗肝瘤可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健脾化瘀 手术治疗 复发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对比研究及术后2年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黄俊海 黄磊 +2 位作者 陈彬 庞润华 钟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9期3684-3688,共5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并分析术后2年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HC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6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46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开...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并分析术后2年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HC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6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46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恢复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术后随访2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5例)和未复发组(63例),收集临床资料,分析HC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切口长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切口渗液发生率低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大于未复发组(P<0.05),2型糖尿病、CNLC分期Ⅱb~Ⅲa期、低中度肿瘤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微血管侵犯、肝硬化、术前HBV-DNA载量>10^(4)拷贝/m L、开腹手术的患者比例高于未复发组(P<0.05)。合并2型糖尿病、门静脉癌栓、微血管侵犯、术前HBV-DNA载量>10^(4)拷贝/m L是HC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可减少创伤,更有利于术后康复,并可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2型糖尿病、门静脉癌栓、微血管侵犯、术前HBV-DNA载量是HC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 原发性肝细胞癌 疗效 复发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健脾化瘀法方药对肝癌细胞Smad7蛋白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钟崇 黄俊海 +4 位作者 陈秋源 刘振涛 刘敏 熊成名 王子豫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789-3792,共4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对肝癌细胞Smad7蛋白及上皮间质转移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表达水平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20%,高浓度组;10%,低浓度组)健脾化瘀法中药含药血清及空白对照血清(空白对照组)培养肝癌细胞...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对肝癌细胞Smad7蛋白及上皮间质转移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表达水平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20%,高浓度组;10%,低浓度组)健脾化瘀法中药含药血清及空白对照血清(空白对照组)培养肝癌细胞MHCC97-H,q PCR检测细胞Smad7、Snail、Zeb1、Zeb2 m 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mad7、Snail、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划痕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高浓度组Smad7 m RNA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Snail、Zeb2 m RN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浓度组48h的Snail、N-cadherin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Smad7、E-cadheri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低浓度组48h的E-cadherin升高,N-cadherin降低(P<0.05)。划痕法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低浓度组肝癌细胞的划痕愈合较慢(P<0.05,P<0.01)。Transwell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低浓度组MHCC97-H细胞的迁移受抑制(P<0.05)。结论:健脾化瘀法中药能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可能与上调Smad7蛋白含量及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健脾化瘀法 SMAD7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电针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庞润华 朱亚青 +2 位作者 吴健 黄俊海 陈彬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40-64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单纯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单纯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留针30min;电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电针治疗,留针30min。单纯针刺组和电针组在术后1h、术后次日上午、术后次日下午分别进行相应治疗。记录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腹部胀痛评分、胃肠反应评分,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针刺组、电针组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且电针组较单纯针刺组缩短更显著(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术后患者腹部胀痛评分、胃肠反应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单纯针刺组、电针组腹部胀痛评分、胃肠反应评分降低更显著(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39/50),单纯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8.0%(44/50),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单纯针刺组、电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或单纯针刺均可促进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且电针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针刺,但两者在改善患者术后的腹部胀痛、胃肠反应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电针 针刺 胃肠运动
原文传递
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百林 苑伟 +3 位作者 翟淑萍 程海坤 王蕊 周海玲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93-2395,共3页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新西兰白兔30只,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梗阻性黄疸组24例和对照组6例,造模7d后,分别取各组家兔的肝组织各100 mg,对肝组织内的8-羟基-2-脱氧鸟苷酸(8-OHdG)和丙二醛(...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新西兰白兔30只,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梗阻性黄疸组24例和对照组6例,造模7d后,分别取各组家兔的肝组织各100 mg,对肝组织内的8-羟基-2-脱氧鸟苷酸(8-OHdG)和丙二醛(MDA)分别进行免疫组织荧光显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MDA含量检测.结果 (1)肝组织免疫组织荧光结果:梗阻性黄疸组呈现橘红色,对照组呈现绿色;(2)肝细胞线粒体内8-OHdG的含量:梗阻性黄疸组肝细胞内的8-OHdG的含量(1920 ±231) pg/mg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210 ±78) pg/mg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肝细胞内MDA的含量:梗阻性黄疸组和对照组肝细胞内的MDA分别为(1.08±0.25)和(0.21±0.09) nmol/mg蛋白,前组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兔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应激损伤,其损伤机制可能与肝细胞线粒体内8-OHdG和MD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肝细胞 线粒体 氧化应激 丙二醛 8-羟基-2-脱氧鸟苷酸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对晚期肝细胞癌系统治疗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杏容 彭建新 +7 位作者 宋欣 刘波 钟崇 陈希瑶 张博翔 彭亮 朱康顺 谢婵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60-1167,共8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阳性对接受系统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肝癌)患者发生肝损害、HBV再激活(HBVr)及HBVr对系统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4家医院403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阳性对接受系统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肝癌)患者发生肝损害、HBV再激活(HBVr)及HBVr对系统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4家医院403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系统治疗期间肝损害及HBVr发生率,并分析HBVr对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03例患者,359例(89.1%)为男性,年龄(51.5±12.1)岁。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前,高HBV-DNA(基线HBV-DNA>1000 U/ml,n=147)组与低HBV-DNA(基线HBV DNA≤1000 U/ml,n=256)组相比,肝硬化、TNM及巴塞罗那分期(BCLC)晚期患者比例较高(P<0.05)。进行PSM后基线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HBV-DNA组和低HBV-DNA组在肝损害和HBVr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169例有生存数据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发现高HBV-DNA组和低HBV-DNA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1.49个月(95%CI:7.77~12.89)和16.65个月(95%CI:10.54~21.99,P=0.00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41个月(95%CI:5.06~8.67)和10.55个月(95%CI:6.72~13.54,P=0.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有无HBVr、有无肝损害的患者OS和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系统治疗前HBV-DNA>1000 U/ml并不增加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系统治疗时肝损害或HBVr的风险,该类患者可以安全地接受系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肝细胞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完全腹腔镜保胆治疗胆囊息肉12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钟崇 徐发彬 +2 位作者 苏小康 卢传辉 李惠东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2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胆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完全腹腔镜下保胆治疗胆囊息肉患者12例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共成功取出息肉20个,息肉直径大小5~12mm。平均手术时间(60.4±10.6)min,出...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胆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完全腹腔镜下保胆治疗胆囊息肉患者12例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共成功取出息肉20个,息肉直径大小5~12mm。平均手术时间(60.4±10.6)min,出血10~50ml,平均住院天数5d。无出血、胆汁漏、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息肉术中冰冻结果为腺瘤性息肉,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结论完全腹腔镜下保胆治疗胆囊息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息肉的理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息肉 保留胆囊
原文传递
肝癌辨证分型与基质降解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苏小康 程宇星 +4 位作者 林少辉 吴建渝 陆宇云 谢建兴 崔学教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辨证分型与肝癌细胞基质降解的关系。方法:收集106例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分为肝郁脾虚型、气血瘀滞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灶、癌旁、远癌正常肝组织在不同辨证分型肝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目的:探讨肝癌辨证分型与肝癌细胞基质降解的关系。方法:收集106例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分为肝郁脾虚型、气血瘀滞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灶、癌旁、远癌正常肝组织在不同辨证分型肝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MP2)及MMP2/TMP2值的差异;同时收集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基质降解与肝癌辨证分型、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种辨证分型中癌灶内MMP2、TMP2表达与癌旁、远癌正常组织中有明显差别(P<0.05)。癌灶内不同证型MMP2、TMP2、MMP2/TMP2表达:肝郁脾虚型和肝肾阴虚型MMP2蛋白表达高于气血瘀滞和湿热蕴结型,其中湿热蕴结型和肝肾阴虚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MP2在各种辨证分型中变化不大;肝郁脾虚型和肝肾阴虚型MMP2/TMP2明显高于气血瘀滞和湿热蕴结型(P<0.05),但肝郁脾虚型和肝肾阴虚型之间、气血瘀滞和湿热蕴结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湿热蕴结型和肝肾阴虚型中癌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2型(P<0.05)。肝功能随着辨证分型变化有明显演进趋势。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辨证分型与基质降解密切相关,肝郁脾虚型主要以MMP2升高,湿热蕴结型、气血瘀滞型MMP2、TMP2均升高,肝肾阴虚型则主要表现为MMP2/TMP2值升高;基质降解与门静脉癌栓有关,但与肝功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MMP2 TMP2 辨证分型 辨证规范化
下载PDF
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阻塞性黄疸80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钟崇 李惠东 +2 位作者 徐发彬 王百林 柳东杨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3年第6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80例阻塞性黄疸病例采用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80例阻塞性黄疸病例采用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放置PTC管数、平均手术时间、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差异。结果 80例患者穿刺放置PTC管95根,留置时间为7~185(45±21)d。平均手术时间为(30±15)min,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为(415±214)ml。术后1周TB均值(μmol/L)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56vs 354±150,t=17.030,P〈0.01)。术后2周TB降至(57±36)μmol/L,与术后1周T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1,P〈0.01)。发生胆汁漏及胆道出血并发症共2例(2.5%)。结论 B超引导PTCD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是治疗阻塞性黄疸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PTCD 阻塞性黄疸
原文传递
利胆消黄汤对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线粒体DNA损伤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百林 苑伟 +3 位作者 翟淑萍 程海坤 王蕊 赵曼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36-2638,共3页
目的 观察利胆消黄汤对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线粒体DNA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梗阻性黄疸组和中药组,采用胆总管中段捆扎法制备兔梗阻性黄疸模型;中药组于造模后第7天开始给予利胆消黄汤灌胃,每次50 ml,每天... 目的 观察利胆消黄汤对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线粒体DNA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梗阻性黄疸组和中药组,采用胆总管中段捆扎法制备兔梗阻性黄疸模型;中药组于造模后第7天开始给予利胆消黄汤灌胃,每次50 ml,每天1次.于造模后第14天取各组兔肝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对各组兔肝细胞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编码基因线粒体RNA (mtRNA)含量的检测.结果 造模后第14天,梗阻性黄疸组兔肝组织mtDNA拷贝数和编码基因mtRNAs(ND1)的含量(1.35±0.34、4.89 ±0.72)均较对照组(4.25 ±0.61、10.11 ±0.5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肝组织mtDNA拷贝数和编码基因mtRNAs(ND1)的含量(4.01 ±0.78、8.66 ±0.94)与梗阻性黄疸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胆消黄汤对兔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应激所导致的损伤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其机制是对受损的肝细胞线粒体DNA具有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利胆消黄汤 肝细胞 线粒体
原文传递
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术与手术再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健 邵子力 梁惠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91-1694,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术与手术再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收集142例肝癌(肿瘤数目≤3个且最大径≤5 cm)术后复发患者,其中84例患者接受经皮微波固化术(微波组),58例患者接受手术再切除(再手术组)。比较两组生存率、住院时... 目的比较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术与手术再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收集142例肝癌(肿瘤数目≤3个且最大径≤5 cm)术后复发患者,其中84例患者接受经皮微波固化术(微波组),58例患者接受手术再切除(再手术组)。比较两组生存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再手术组患者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62.8%、49.6%、36.0%、30.2%,微波组患者分别为80.3%、54.0%、50.6%、42.2%、42.2%(P=0.818)。从初次手术切除算起再手术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85.6%、72.6%、60.6%、50.0%,微波组患者分别为98.8%、89.3%、74.3%、61.6%、58.8%(P=0.368)。再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7%(23/58),明显高于微波组13.1%(11/84)(P=0.00)。住院时间微波组为(11.46±4.97)d,较再手术组的(22.89±7.56)d明显缩短(P=0.00)。结论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术治疗复发性肝癌(肿瘤数目≤3个且最大径≤5 cm)疗效与手术再切除疗效相当,并具有微创、恢复快,重复性好特点,适合于术后肿瘤复发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术后复发 微波固化术 肝切除术 疗效
下载PDF
健脾化瘀方体外通过外泌体影响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坤良 陈清莲 +1 位作者 谢春凤 钟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45-1751,共7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JHD)通过外泌体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MHCC97H细胞,构建肝癌细胞EMT模型。根据处理条件,将细胞分为4组,(1)对照组:不进行干预;(2)模型组:TGF-β1(10...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JHD)通过外泌体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MHCC97H细胞,构建肝癌细胞EMT模型。根据处理条件,将细胞分为4组,(1)对照组:不进行干预;(2)模型组:TGF-β1(10 ng·mL^(-1));(3)JHD低浓度组:TGF-β1(10 ng·mL^(-1))+健脾化瘀方(2 mg·mL^(-1));(4)JHD高浓度组:TGF-β1(10 ng·mL^(-1))+健脾化瘀方(4 mg·mL^(-1))。干预48 h后,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TEM)、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TA)、Western Blot法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CD81、HsP70、CD9),以及外泌体内吞实验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将提取的4组外泌体分别与MHCC97H细胞共培养24 h/48 h后,分离MHCC97H细胞,进行划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外泌体的形态呈囊泡状,分布不一,有单个分布,也有聚集成组,背景清晰,无明显污染物,各组外泌体形态相近,无明显差异,直径在30~140 nm之间;纳米颗粒追踪分析仪检测到4组外泌体粒径的峰值在130~150 nm之间,与电镜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各组均可检测到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CD81、HsP70、CD9表达。被PKH26标记的外泌体可被MHCC97H细胞重新吸收内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MHCC97H细胞迁移能力(24、48 h)及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强(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JHD高、低浓度组的MHCC97H细胞迁移能力(24、48 h)及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健脾化瘀方体外可通过外泌体抑制MHCC97H细胞的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瘀方 肝细胞癌 外泌体 上皮间质转化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加减四磨汤结合加速康复外科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应用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柳东杨 王百林 郭建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61-163,共3页
目的:观察加减四磨汤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优势性。方法:6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加减四磨汤组、加速康复外科(FST)组、加减四磨汤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组各20例。观察比较3组手术后肠道恢... 目的:观察加减四磨汤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优势性。方法:6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加减四磨汤组、加速康复外科(FST)组、加减四磨汤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组各20例。观察比较3组手术后肠道恢复功能、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的变化。结果:加减四磨汤配合加速康复组与前两组相比,术后肠道排气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使用加减四磨汤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技术安全、有效、经济,显著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手术 加减四磨汤 加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
下载PDF
胆囊癌患者血清sVEGF-C和CEA水平变化及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嘉 蒋基令 +2 位作者 黄梦黎 黄俊海 陈怡媚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sVEGF-C)和癌胚抗原(CEA)水平与胆囊癌患者临床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2011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93例胆囊癌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VEGF-C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EA水...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sVEGF-C)和癌胚抗原(CEA)水平与胆囊癌患者临床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2011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93例胆囊癌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VEGF-C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EA水平,分析血清sVEGF-C和CEA水平与胆囊癌患者临床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不同肿瘤浸润程度(T分期)、肿瘤淋巴转移程度(N分期)、肿瘤远处转移(M分期)的胆囊癌患者血清sVEGF-C和CEA水平相差显著(P<0.05);中位随访22个月,在93例患者中死亡48例(51.6%),生存45例(48.4%);死亡组血清sVEGF-C水平为(84.9±20.7)pg/mL,显著高于生存组[(56.4±18.9)pg/mL,P<0.05],血清CEA水平为(138.7±49.6)μg/L,显著高于生存组[(76.8±27.4)μ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病理分期(OR=6.658,95%CI=1.800~24.632)及血清sVEGF-C(OR=4.005,95%CI=1.292~12.415)和CEA(OR=3.170,95%CI=1.482~6.849)水平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囊癌患者血清sVEGF-C和CEA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值得积极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癌胚抗原
下载PDF
肝癌辨证分型与细胞黏附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苏小康 吴玉生 +3 位作者 李永浩 杨贤卫 陆宇云 池建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辨证分型与肝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129例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分为肝郁脾虚型、气血淤滞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辨证分型肝癌中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质的差异,收集临床病理参数。结果:... 目的:探讨肝癌辨证分型与肝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129例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分为肝郁脾虚型、气血淤滞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辨证分型肝癌中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质的差异,收集临床病理参数。结果:E-cadherin在癌灶中有细胞膜缺失和细胞质的异常表达,而且在不同证型中有差别。β-catenin在癌灶中异常表达较为明显。肝肾阴虚型患者肿瘤大小、数目、包膜、肝外转移和脾亢明显较肝郁脾虚严重,而门静脉癌栓无明显差别。四种辨证分型中肝功能Child分级和ICGR15变化最为明显,随辨证分型递增ICGR15其它三型与肝肾阴虚型之间有明显差别。湿热蕴结型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辨证分型与E-cadherin/β-catenin细胞黏附有关,黏附紊乱依次为湿热蕴结型、气血瘀滞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与肝功能相关,而且随着病程演进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辨证分型 E—cadherin Β-CATENIN
下载PDF
小鼠CD4+CD25+T调节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其功能检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百林 刘增军 +3 位作者 翟淑萍 陈义发 秦欢 刘秋玲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74-1076,I0002,共4页
目的 探讨小鼠CD4+CD25+T调节细胞(Treg)的分离培养、纯化及其部分功能检测.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MACS)对分离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进行分选CD4+CD25+Treg细胞,锥虫蓝细胞染色检测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所得活性细胞的纯度... 目的 探讨小鼠CD4+CD25+T调节细胞(Treg)的分离培养、纯化及其部分功能检测.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MACS)对分离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进行分选CD4+CD25+Treg细胞,锥虫蓝细胞染色检测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所得活性细胞的纯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2、IL-10水平的浓度.结果 MACS分离的CD4+CD25+Treg细胞的纯度达83%~96%.体外培养中Treg组、T组和混合组IL-2和IL-10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0.25±2.31)、(40.32±8.05)ng/L;(5 8.21±13.05)、(11.52±3.01)ng/L;(39.54±12.82)、(31.25±4.36)ng/L,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采用MACS系统两步法,可获得高纯度、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reg细胞,该细胞对CD4+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IL-10对IL-2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CD4 CD25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肝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MMP-2/9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钟崇 苏小康 +2 位作者 韦玮 李惠东 郭荣平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10期4-5,共2页
目的有关MMP-2/9用于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MMP-2/9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预测肝癌侵袭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按随访结果将64例肝癌患者分为复发组(n=42)与未复发组(n=22),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有关MMP-2/9用于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MMP-2/9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预测肝癌侵袭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按随访结果将64例肝癌患者分为复发组(n=42)与未复发组(n=2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术前血清以及手术切除标本中MMP-2/9的表达情况。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相比,前者血清MMP-2/9的浓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肝癌组织中MMP-2/9表达于胞浆中,复发组阳性率分别为73.8%及59.5%,未复发组分别为40.9%及18.2%(P<0.05)。MMP-2阴性组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0%、60.0%及56.0%,阳性组的分别为48.7%、30.8%及25.6%(P<0.01);MMP-9阴性组的分别为77.1%、65.8%及57.1%,MMP-9阳性组的分别为37.9%、13.8%及13.8%(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播散结节、微转移灶及MMP-2/9的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MMP-2/9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肝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MMPS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