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区分级防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屠鸿薇 钟若曦 +3 位作者 肖建鹏 肖玲钰 李艳 宋铁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6-492,共7页
目的利用风险评估方法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的分区分级防控方案。方法基于2020年1月1日-2月23日全国各省新增病例数、广东省各城市疫情以及重点地区人群迁入广东省的数据,利用专家会商法设计评估体系,... 目的利用风险评估方法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的分区分级防控方案。方法基于2020年1月1日-2月23日全国各省新增病例数、广东省各城市疫情以及重点地区人群迁入广东省的数据,利用专家会商法设计评估体系,通过定量分析法计算152个区域的输入、扩散及综合风险值。通过专家会商法提出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管理方案。结果输入风险中,处于高风险的县区17个(11.18%)、中风险36个(23.68%),低风险99个(65.13%);扩散风险中,处于高风险的县区17个(11.08%),中等风险32个(21.05%),低风险103个(67.76%)。综合高风险地区主要集中在佛山市、惠州市、广州市、深圳市、惠州市、东莞市等城市。结论高风险地区集中在广东省珠三角,由于经济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外来务工人员集中,面临着更大的防控压力。各地区可参照分区分级评估方法与防控措施建议灵活调整防控工作,尽快恢复生产与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分级分区防控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广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疾病负担评估 被引量:24
2
作者 万壮 黄琼 +2 位作者 张永慧 杨芬 卢玲玲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对广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的疾病负担进行评估,为政府制定传染性胃肠炎和食源性疾病管理决策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评估广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散发和暴发部分的疾病负担,评估指标包括伤残调整生命年、发病率、... 目的对广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的疾病负担进行评估,为政府制定传染性胃肠炎和食源性疾病管理决策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评估广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散发和暴发部分的疾病负担,评估指标包括伤残调整生命年、发病率、住院率、罹患率等,数据主要来源于监测医院、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结果 2014年广州市腹泻总病例数约为3 092 230人次,其中由诺如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腹泻病例数约为608 860人次。广州市2014年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年发病率为4 655/10万,住院率为0.03%,共发生暴发疫情6起,病例942例,平均罹患率为2.63%。综合散发与暴发数据,广州市2014年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的疾病负担为2 212 DALYs。结论广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疾病负担较高,相关卫生部门应重视并加强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的预防、控制管理以及教育宣传,开展针对性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疾病暴发流行 患病代价
原文传递
副溶血性弧菌鉴定能力验证样品的制备 被引量:9
3
作者 马聪 谭海玲 +9 位作者 刘礼平 邓小玲 张万里 蔡芷荷 杨宁 黎薇 严纪文 陈文胜 罗建波 柯昌文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研制适用于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能力验证(PT)项目的 VP菌及干扰菌的冷冻干燥样品,建立有效的样品制备与评估流程。方法通过不同比例混匀的VP和干扰菌拟态弧菌(Vibrio minicus,VM)经冻干后在鉴定培养基上菌落... 目的研制适用于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能力验证(PT)项目的 VP菌及干扰菌的冷冻干燥样品,建立有效的样品制备与评估流程。方法通过不同比例混匀的VP和干扰菌拟态弧菌(Vibrio minicus,VM)经冻干后在鉴定培养基上菌落生长优势比,确定制备PT样品的混合菌VP和VM的浓度比例;通过系统抽样和鉴定以评估样品的均一性;通过观察样品在180 d保存期内菌量的变化情况以评估样品的稳定性;根据188间检测实验室反馈的鉴定结果以评估和计算样品的实际合格率。结果选择5 000∶1比例制备的VP和VM混合PT样品能在鉴定培养基有效分离两种菌落;抽检的40份样品均能有效鉴定,显示PT样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保存温度和时间的稳定性实验显示,PT样品在36℃下能稳定保存5 d,冻干后PT样品于4℃保存180 d后VP菌仍能检出;188家参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PT样品合格率为97.3%。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冻干PT样品及实验流程控制适用于副溶血性弧菌及类似的微生物鉴定能力验证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拟态弧菌 冷冻干燥 冻干 能力验证 食源性致病菌
原文传递
沙门菌血清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晨 袁巧 邓小玲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12-216,共5页
沙门菌造成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暴发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感染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进一步对同一血清型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可以增强识别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能力,发现暴发病例,掌握流行趋势,追溯感染源头。... 沙门菌造成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暴发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感染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进一步对同一血清型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可以增强识别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能力,发现暴发病例,掌握流行趋势,追溯感染源头。此文对沙门菌血清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属 血清分型 暴发 脉冲场凝胶电泳 PluseNet
原文传递
广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暴发分离优势血清型菌株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马聪 何冬梅 +5 位作者 邓小玲 柯碧霞 李柏生 黎薇 谭海玲 柯昌文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多宗副溶血性弧菌暴发分离的优势血清型(O3:K6、O1:Kut、O4:K8)株的毒素基因携带情况、“大流行群”株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血清型株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8-2010年23起副溶血性弧菌暴发患者临床样本和当餐食品分离...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多宗副溶血性弧菌暴发分离的优势血清型(O3:K6、O1:Kut、O4:K8)株的毒素基因携带情况、“大流行群”株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血清型株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8-2010年23起副溶血性弧菌暴发患者临床样本和当餐食品分离的62株优势血清型进行tdh、trh基因检测及“大流行群”鉴定(GS-PCR和orf8),并利用Not Ⅰ酶切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分析了其中44株的谱型相似性.结果 96.8% (60/62)的分离菌株毒素基因检测结果为tdh+,trh-;3株食品分离株携带tdh基因.分别有97.2%( 35/36) O3:K6型、5.88% (1/17) O4:K8型、66.7% (8/9)的O1:Kut型菌株鉴定为“大流行群”(GS-PCR+和/或orf8+).PFGE分型结果显示,44株分为3个聚类,属于“大流行群”聚类的28株之间的相似性为80.5%,与另外两个非“大流行群”聚类的相似性仅为59.5%;并发现部分“大流行群”O3:K6型分离株与O1:Kut、O4:K8呈现一致的PFGE谱型.结论 2008-2010年广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暴发分离的优势血清型株大多携带tdh毒力基因;“大流行群”株以O3:K6和O1:Kut型占优;在同一宗暴发中,归属“大流行群”的不同血清型菌株存在高度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优势血清型 大流行群 相似性
原文传递
2019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世聪 严维娜 +2 位作者 梁俊华 卢玲玲 闻剑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876-879,共4页
目的分析2019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2019年广东省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9年广东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27449例,年发病率23.83/10万;其中住院3288例... 目的分析2019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2019年广东省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9年广东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27449例,年发病率23.83/10万;其中住院3288例,住院率为11.98%;死亡4例。上报病例数较多的地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其中最多的是深圳市6811例,最少的是汕头市61例;发病率最高的是珠海市159.11/10万,最低的是汕头市1.08/10万;住院人数最多的是韶关市470人,最少的是云浮市21人;住院率最高的是茂名市(58.61%),最低的是深圳市(1.09%)。食源性疾病病例的进食场所为家庭的有15974例,占58.20%。致病食物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粮食类及其制品,为4777例,占17.61%;致病微生物总体检出率为26.00%,沙门菌检出率为22.93%,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为1.44%,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39%,大肠杆菌检出率为0.20%。志贺菌检出率为0.04%。结论2019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病例报告集中在7-9月,主要进食场所在家庭,主要致病食物为粮食类及其制品,主要致病菌为沙门菌,应对食源性疾病进行针对性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食源性疾病 病例特征 防控
原文传递
紫外线吸收剂和稳定剂污染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黄翠莉 周佺 +3 位作者 唐穗平 李锦清 吴炜亮 綦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2-220,共9页
由于多种紫外线稳定剂和吸收剂具有一定的雌激素作用,其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造成的环境介质、生物体内浓度水平升高引起了较多关注。文章通过综述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紫外线稳定剂和吸收剂的浓度水平及其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提示塑料食品... 由于多种紫外线稳定剂和吸收剂具有一定的雌激素作用,其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造成的环境介质、生物体内浓度水平升高引起了较多关注。文章通过综述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紫外线稳定剂和吸收剂的浓度水平及其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提示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紫外线稳定剂和吸收剂的迁移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并综述国内外监测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紫外线稳定剂和吸收剂技术手段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稳定剂 吸收剂 食品接触材料 检测方法 食品模拟物 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下载PDF
基于某区属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与发展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5
8
作者 柯洋 江俊伟 +1 位作者 方家尉 黄盼盼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第7期879-883,共5页
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推进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成绩与效果,调整医院发展方向及持续改进实施措施,逐步达成现代化医院建设目标。方法:根据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平台公示的某三甲综合医院2018年-2021年四年的绩效... 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推进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成绩与效果,调整医院发展方向及持续改进实施措施,逐步达成现代化医院建设目标。方法:根据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平台公示的某三甲综合医院2018年-2021年四年的绩效考核结果,结合医院发展方向构建的院内外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整理分析数据,评价绩效考核的成效。结果:国家监测考核指标共计1 000分,评价等级划分为“C~A++”9个;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8年-2021年考核得分为722.6分~744.8分,评价均为A,全国医院得分排名为135名~222名,CMI排名为168名~269名,科研经费排名129名~235名,四级手术量排名为276名~327名;考核指标含“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其中“医疗质量”四年最大分差为51.8分,“持续发展”最大分差为41.8分。结论:通过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分析,发现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存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定位,紧跟国家政策,推动落实整改,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水平与服务能力,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医院 绩效考核 医院发展 改进策略
下载PDF
基于密切接触者队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程和相关流行病学参数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燕 梁文佳 +20 位作者 陈子慧 刘涛 宋铁 陈少威 王萍 李佳玲 蓝韵华 程明基 黄锦叙 牛计伟 肖建鹏 胡建雄 林立丰 黄琼 邓爱萍 谭小华 康敏 陈桂敏 董墨染 钟豪杰 马文军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程和相关流行病学参数。方法利用对数正态、威布尔、伽马分布模型对广东省2020年1月1日至3月15日密切接触者中感染者的病程频率分布进行拟合,并对感染者基本特征和病程及相关流行病学参数进行描述...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程和相关流行病学参数。方法利用对数正态、威布尔、伽马分布模型对广东省2020年1月1日至3月15日密切接触者中感染者的病程频率分布进行拟合,并对感染者基本特征和病程及相关流行病学参数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580名密切接触者中515人被感染,续发率为4.4%,其中449例为确诊病例,6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潜隐期、潜伏期、症状前传染期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期以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最优,确诊病例传染期和临床症状期以伽马分布拟合最优,而无症状感染者潜隐期以威布尔分布拟合最优。确诊病例的潜隐期、潜伏期、症状前传染期、传染期和临床症状期(95%CI)分别为4.50(3.86~5.13)、5.12(4.63~5.62)、0.87(0.67~1.07)、11.89(9.81~13.98)和22.00(21.24~22.77)d,无症状感染者的潜隐期、传染期(95%CI)分别为8.88(6.89~10.86)和6.18(1.89~10.47)d。结论所估计COVID-19病程和相关流行病学参数与既有数据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 接触者追踪 流行病学计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原文传递
从一起疑似产气荚膜梭菌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反思实验室依赖的病因筛查思路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骏华 陈日暖 +2 位作者 吴国杰 潘雪梅 黄琼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调查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并对当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中有关样品和标本采集后,致病因子的筛查思路进行了分析探讨。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 目的调查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并对当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中有关样品和标本采集后,致病因子的筛查思路进行了分析探讨。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特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危险因素和现场卫生学调查追溯原因。采集病例标本和环境样品进行致病菌分离。结果共搜索病例43例,临床表现主要以腹泻(100.0%,43/43)、腹痛(93.0%,40/43)、恶心(32.6%,14/43)等为主。流行曲线符合点源暴发模式,可疑餐次为2013年9月12日午餐,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烧鸭为可疑食物(OR=4.0,95%CI为1.04~15.23)。共采集各类样品和标本36份,在13份病例肛拭子中分离培养出产气荚膜梭菌5份,阳性率为38.5%。结论该事件为一起疑似产气荚膜梭菌食源性疾病暴发,可能危险因素为烧鸭烤熟后在室温下长时间(约5~6 h)缓慢冷却后受污染,且未经重新加热直接进食所致。建议加强对餐饮机构厨师的监督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基层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摒弃"实验室依赖"的惯性思维,加强对各种致病因子"症状流行病学"知识的归纳总结,以降低在各种食源性疾病暴发中,因不熟悉疾病临床特征而导致的误判和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暴发 症状 流行病学 病因 筛查
原文传递
岭南膳食模式(2023)主要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广东省营养学会《岭南膳食模式》专家组 凌文华 +8 位作者 朱惠莲 陈超刚 马文君 闻剑 陈裕明 张彩霞 查龙应 许斌 邓斌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7-421,共5页
为了倡导健康饮食模式和弘扬优秀的东方饮食文化,广东省营养学会专家组通过系统研究岭南膳食、餐饮、烹饪以及饮食文化特征,基于平衡膳食的原则和相关循证营养膳食与健康证据,提出了岭南膳食模式,并对其主要特征进行了诠释。具体内容为:... 为了倡导健康饮食模式和弘扬优秀的东方饮食文化,广东省营养学会专家组通过系统研究岭南膳食、餐饮、烹饪以及饮食文化特征,基于平衡膳食的原则和相关循证营养膳食与健康证据,提出了岭南膳食模式,并对其主要特征进行了诠释。具体内容为:(1)食材广博,搭配合理;(2)蔬菜足量,水果丰富;(3)水产充足,肉禽蛋奶适量;(4)杂豆常有,全谷坚果不缺;(5)饮食清鲜,少盐少油;(6)喝茶多,饮酒少;(7)多蒸煮快炒,少煎炸腌制;(8)叹早茶、常煲汤,重食养。岭南膳食模式是具有重要区域和文化代表性的一种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其推广和应用将有助提高公众营养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模式 岭南
原文传递
2011年德国0104:H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疫情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熙 邓小玲 +4 位作者 黄琼 梁骏华 卢玲玲 张永慧 杨杏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3-1136,共4页
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是一种在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常见的细菌。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不会致病,然而有一些菌株,例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可通过污染食物感染人类,引起食源性疾病,... 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是一种在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常见的细菌。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不会致病,然而有一些菌株,例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可通过污染食物感染人类,引起食源性疾病,临床以胃肠道症状多见,可出现血性腹泻,重者可发展成严重威胁生命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疫情报告 感染暴发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大肠杆菌菌株 德国 食源性疾病 胃肠道症状
原文传递
添加蒜泥对广式腊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智 郭善广 +4 位作者 陈明造 周佺 吴炜亮 陈伟玲 蒋爱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6,21,共6页
通过在广式腊肠中分别添加1%、2%、3%的蒜泥,探究不同比例的蒜泥对广式腊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亚硝酸盐残留量以及感官特性的影响,以此确定最佳蒜泥添加量。结果表明:2%蒜泥可以显著提高广式腊肠的a*值(红度值)(p<0.05),并对广式腊... 通过在广式腊肠中分别添加1%、2%、3%的蒜泥,探究不同比例的蒜泥对广式腊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亚硝酸盐残留量以及感官特性的影响,以此确定最佳蒜泥添加量。结果表明:2%蒜泥可以显著提高广式腊肠的a*值(红度值)(p<0.05),并对广式腊肠的质构参数无显著影响(p>0.05),而3%蒜泥显著提高了腊肠的硬度(p<0.05)。添加1%蒜泥的AV(酸价)、POV(过氧化值)和TBA(硫代巴比妥酸值)始终与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贮藏期间添加2%和3%蒜泥的AV、POV、TVB-N、TBA值以及亚硝酸盐残留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通过感官评价得知,添加1%和2%蒜泥对腊肠的风味和味道无显著影响(p>0.05)。2%蒜泥保持了广式腊肠原有的质构和风味特征,提高了红度值,有效延缓广式腊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腐败以及降低亚硝酸盐残留量。因此,2%为最佳蒜泥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泥 广式腊肠 品质
下载PDF
湖北省一起春游学生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世聪 吕斌 +1 位作者 吴杨 官旭华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暴发共涉及病例181例,首例病例于4月10日1... 目的分析湖北省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暴发共涉及病例181例,首例病例于4月10日16时发病,发病高峰集中在4月11日12时至24时(92例,占全部病例的51.00%),食用园区小卖部售卖的冰淇淋是本次暴发的危险因素(OR=5.03,95%CI:2.62~9.51)。结论该事件为1起由园区自来水管网铺设不规范、小卖部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薄弱导致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应加强对公共场所水网的监管以及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的健康宣教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感染性腹泻 暴发
原文传递
广东省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地区中小学生生长迟缓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世聪 闻剑 +2 位作者 卢玲玲 谭剑斌 严维娜 《预防医学论坛》 2023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 分析2021年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地区中小学生生长迟缓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6~16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生长迟缓... 目的 分析2021年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地区中小学生生长迟缓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6~16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生长迟缓诊断标准,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中小学生的生长迟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地区调查儿童的总生长迟缓率为2.5%。女生生长迟缓率低于男生(χ^(2)=11.96,P<0.05)。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学生的生长迟缓率比较,12岁年龄段男女生的生长迟缓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3.93,P<0.05)。学生的生长迟缓率从6岁到9岁呈上升趋势,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13岁达到最低点,然后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结论 广东省202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生生长迟缓率得到进一步改善,学段、性别、学校是否提供牛奶等对于儿童生长迟缓状况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学生 生长迟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白兰地中10种芳香烃类化合物的真假酒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云 朱文亮 +4 位作者 季玲玲 骆晓敏 胡文敏 吴炜亮 陈中 《酿酒》 CAS 2017年第6期27-33,共7页
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并进行加标回收率、精密度、应用范围、检出限和定量限等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建立了对白兰地中10种芳香烃类化合物进行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主要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体系对10种化合物进行梯度洗脱,采用二极管阵列检... 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并进行加标回收率、精密度、应用范围、检出限和定量限等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建立了对白兰地中10种芳香烃类化合物进行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主要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体系对10种化合物进行梯度洗脱,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对三种品牌205批次样品中的10种芳香烃类化合物浓度水平进行测定,建立相关数据库以获得鉴定白兰地品质及等级的评判标准,并使用该评判标准发现28批次市售假冒白兰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兰地 高效液相色谱 芳香烃类化合物 假酒
下载PDF
戊型肝炎食源性传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林虹 管大伟 +1 位作者 柯昌文 邓小玲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20-423,共4页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常见的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猪和鹿等动物是其主要的宿主。人食用这些动物的肉及肉制品就有感染HEV的风险,易引起急性或亚急性戊型肝炎。近年来食源性戊型肝炎流行情况严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常见的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猪和鹿等动物是其主要的宿主。人食用这些动物的肉及肉制品就有感染HEV的风险,易引起急性或亚急性戊型肝炎。近年来食源性戊型肝炎流行情况严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此文对HEV病原学、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食源性传播情况进行综述,进一步了解HEV食源性传播风险,为预防和控制戊型肝炎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戊型 食源性传播 猪肝
原文传递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及其引起暴发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兆铭 张永慧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21-324,共4页
大肠埃希菌属人肠道正常菌群。少数大肠埃希菌可使人致病,称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是其中常见的一类,是重要的食源性疾病致病菌,常见血清型包括0157等。自1982年在美国引起首次暴发后,EHEC便在世界各国陆续... 大肠埃希菌属人肠道正常菌群。少数大肠埃希菌可使人致病,称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是其中常见的一类,是重要的食源性疾病致病菌,常见血清型包括0157等。自1982年在美国引起首次暴发后,EHEC便在世界各国陆续引起暴发。此文针对EHEC的病原学特征、历年暴发及实验室鉴定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暴发 病原学特征 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