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关节螺钉固定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颜滨 李振宇 +2 位作者 闫洪印 余铮 陈扬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 探讨及评价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7例,其中单节段固定12例,双节段5例。改良Klekamp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以上位节段侧块背面中心点偏内侧1mm、偏下方1mm为入... 目的 探讨及评价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7例,其中单节段固定12例,双节段5例。改良Klekamp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以上位节段侧块背面中心点偏内侧1mm、偏下方1mm为入钉点,外倾20~25°,下倾35~40°行四层皮质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颈椎基本达到完全复位,无椎动脉及颈髓损伤等并发症,均达到了骨性愈合。结论 下颈椎经关节突螺钉置入简单,安全性高,生物力学固定融合性能好,适应范围广泛,是传统后路固定融合方法的创新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关节螺钉 颈椎 关节突交锁 脱位 内固定
下载PDF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任凯 杨欣建 +1 位作者 黄俊峰 费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S1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及诊治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02-03—2010-03收治的49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均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平均随访54个月(3~99个月),平均下地负重时间11周(6~17周)。术后X线片及CT复查显示骨折...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及诊治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02-03—2010-03收治的49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均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平均随访54个月(3~99个月),平均下地负重时间11周(6~17周)。术后X线片及CT复查显示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7~28周),骨盆环无畸形,下地行走时无腰腿痛及步态异常;根据Majeep功能评分:优40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5.9%。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可重建骨盆的稳定性,术后可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不稳定 诊断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断指再植后甲襞毛细血管襻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陆伟 肖建德 +4 位作者 陈新 李振宇 胡波 龚敏 林恒洲 《中国微循环》 2003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后甲襞毛细血管襻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检测60例68个断指 ,分别于再植术后6、12、24h ,3、5、7、14d观察断指甲襞毛细血管襻的状况。结果断指再植术后顺利的病例 ,术后3d以后才能观察到2~5条甲襞毛细血管襻出现 ,7d后...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后甲襞毛细血管襻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检测60例68个断指 ,分别于再植术后6、12、24h ,3、5、7、14d观察断指甲襞毛细血管襻的状况。结果断指再植术后顺利的病例 ,术后3d以后才能观察到2~5条甲襞毛细血管襻出现 ,7d后甲襞毛细血管襻(NFC)数量和襻内血流状况恢复到正常水平 ;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的病例 ,均于术后12h内观察到较多粗大、无有形物流动的甲襞毛细血管襻 ;动脉危象则始终不能观察到甲襞毛细血管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观察 断指再植术 甲襞毛细血管襻
下载PDF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民 杨发军 +4 位作者 谢华兵 张烈枫 兰飞 刘兴 段永刚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5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生长、浸润、反复出血。
关键词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 文献复习 子宫内膜组织 子宫肌层 反复出血 子宫腔
下载PDF
路径式护理流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曾萍 梁木生 +1 位作者 唐淑妮 李加雄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5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路径式护理流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路径式护... 目的探讨路径式护理流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路径式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应对方式、生活受到影响程度。结果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中态度、行动、亲密关系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医学应对问卷(MCMQ)面对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路径式护理流程能有效减轻COPD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希望水平,改善其应对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式护理流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希望水平 应对方式
下载PDF
优化床旁护理交接流程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床旁护理交接流程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对骨科床旁护理交接流程优化前后并发症情况、意外事件情况、护士综合护理能力及患者对护士综合评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优化床旁交接后护士服... 目的:探讨优化床旁护理交接流程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对骨科床旁护理交接流程优化前后并发症情况、意外事件情况、护士综合护理能力及患者对护士综合评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优化床旁交接后护士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交接时间、操作能力和预见性护理能力评分均较优化前显著提高(P<0.01)。优化床旁交接后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交接班负责态度、交接内容、交接班语气和交接班总体满意度评分均优于优化前(P<0.01)。优化交接后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优化交接前(P<0.05和P<0.01)。结论:对骨科术后患者优化床旁护理交接流程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能力,降低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方法学研究 交接流程 骨科手术
下载PDF
床旁心肌标志物联合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罗奇智 苟秋军 +4 位作者 黄华 陈群 吴雪梅 彭常军 吴愿如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4期1844-1845,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床旁心肌钙蛋白 I(cTnI)、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联合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例74例为患病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不同时间用床旁... 目的:探讨快速床旁心肌钙蛋白 I(cTnI)、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联合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例74例为患病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不同时间用床旁快速免疫定量法测定 cTnI、MYO、CK-MB 水平,比较诊断 AMI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确定联合检测和独立检测的最佳时间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结果 AMI 组发病有症状2~12 h cTnI、MYO、CK-MB 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发病有症状后6~12 h 采集标本分析,cTnI、MYO、CK-MB 联合检测诊断 AMI,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发病有症状后的12~24 h 采集标本联合检测 cTnI、CK-MB 诊断 AMI。可达到最佳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发病有症状后24~72 h 采集标本分析,cTnI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100.0%和100.0%。结论床旁 cTnI、MYO、CK-MB 联合检测能够方便、快速诊断 AMI,不同时间段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差异,联合测定可以提高对 AMI 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I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卢惠伦 游世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7期2025-2026,2028,共3页
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予以综合治疗;BAL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经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行吸痰及... 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予以综合治疗;BAL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经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行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后对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数、动脉血气分析(ABG)、痰细菌培养、肺部炎性病变吸收情况、呼吸机辅助/控制(A/C)模式应用时间、机械通气(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经2周治疗后,BAL组临床治愈率(70%)较对照组(35.7%)明显提高(P<0.05),有效率(93.3%)明显大于对照组(67.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清除支气管分泌物并对感染支气管肺段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安全、简便、高效、经济、实用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
下载PDF
结肠癌早期肝转移中缺氧诱导因子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浩晖 王成友 +1 位作者 徐敏 程书榜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研究结肠癌早期肝转移中缺氧诱导因子(H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3例结肠癌息者,按术前及术后半年内有无肝转移分为早期肝转移组(15例)和早期无肝转移组(18例... 目的研究结肠癌早期肝转移中缺氧诱导因子(H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3例结肠癌息者,按术前及术后半年内有无肝转移分为早期肝转移组(15例)和早期无肝转移组(18例)。收集结肠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HIF、VEGF的表达和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早期肝转移组HIF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分别是86.7%、67.7%和(57.9±12.7)%;早期无肝转移组中的表达率为44.4%、27.8%和(22.3±10.2)%,早期肝转移组均显著高于早期无肝转移组(P<0.05,P<0.01)。结论结肠癌组织中的HIF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与早期肝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状况与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计敏 蓝显明 +1 位作者 杨琪凌 李仁祥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1062-1063,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状况与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观察组)64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对照组)6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疾病发病状况以及临床特征。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隐痛,无症状老年患... 目的:分析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状况与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观察组)64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对照组)6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疾病发病状况以及临床特征。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隐痛,无症状老年患者为53.13%,对照组患者多出现为节律性腹痛,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非高位胃溃疡较多、对照组患者十二指胃溃疡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球后溃疡、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等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溃疡位置高,十二指肠溃疡较少,一定要配合治疗,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发病状况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两种口腔护理在预防COPD加重期内源性感染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萍 梁木生 +1 位作者 唐淑妮 李加雄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3期154-155,共2页
目的:研究两种口腔护理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加重期内源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COPD加重期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复... 目的:研究两种口腔护理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加重期内源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COPD加重期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7 d。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口腔异味评分、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口腔异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H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真菌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可有效预防COPD加重期发生内源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口腔护理 内源性感染
下载PDF
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淑妮 卢惠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8期2296-2297,共2页
目的:探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其插管护理、基础护理、呼吸机治疗的护理以及拔管护理等进行研究。结果:纤支镜... 目的:探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其插管护理、基础护理、呼吸机治疗的护理以及拔管护理等进行研究。结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成功率高,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呼吸衰竭疗效好。结论:熟练掌握经鼻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的使用护理方法,能提高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气管插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护理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护理治疗工作应用探讨
13
作者 苟秋军 杨晓晖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充分了解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的病症和治疗与预防的措施。方法:将一定量的患者分成2组,进行胃镜的检查,确定无误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显效47例,有效8例,无效1例,有效率97.9%。对照组显效42例,有效5例,无效6例,有效率85.7。治... 目的:充分了解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的病症和治疗与预防的措施。方法:将一定量的患者分成2组,进行胃镜的检查,确定无误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显效47例,有效8例,无效1例,有效率97.9%。对照组显效42例,有效5例,无效6例,有效率85.7。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47例反流性食管炎中治愈23例,治愈率73.3%,对照组42例反流性食管炎中治愈8例,治愈率47%;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的症状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反食等,护理人员在护理时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病症 治疗 效果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胃黏膜保护剂与胃肠动力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计敏 蓝显明 +1 位作者 杨琪凌 李仁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8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析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胃黏膜保护剂与胃肠动力药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9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PPI治疗,观察组的... 目的探析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胃黏膜保护剂与胃肠动力药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9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PPI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方案为PPI+胃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反酸缓解时间、嗳气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上,采用PPI+胃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的治疗方案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缩短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胃黏膜保护剂 胃肠动力药 消化性溃疡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