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原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病情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10
1
作者 黄伟平 江稳强 +2 位作者 胡北 叶珩 曾红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SIRS患者72例,于...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SIRS患者72例,于患者入ICU1、3、5d分别测定外周静脉血PCT、CRP及WBC。按有无感染灶分为脓毒症组(49例)和非脓毒症组(23例),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动态变化的差异,将有差异的指标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进行相关性分析;随访28d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19例)和存活组(53例),比较两组问各指标动态变化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相关指标预测28d生存情况的效能,用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组人ICUl、3、5dPCT(μg/L)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1d:2.5±0.3比0.9±0.2,3d:1.9±03比0.6±0.2,5d:0.9±0.1比0.5±0.1,均P〈0.05),而CRP及WBC与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随治疗时间延长PCT逐渐降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非脓毒症组PCT水平与治疗时间无关;PCT与SOFA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O.979,P〈0.05)。死亡组患者人ICU1、3、5dPCT(μg/L)、CRP(mg/L)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CT1d:2.0±0.8比0.8±0.3,3d:2.2±0.7比0.6±0.3,5d:2.4±1.0比0.4±0.1;CRP1d:422±45比411±44,3d:418±39比403±52,5d:392±38比382±46,均P〈0.05),而WBC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随治疗时间延长PCT显著下降,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死亡组与治疗时间无关,PCT持续在较高水平;而CRP、WBC随时间变化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CT和CRP预测患者28d生存的AUC分别为0.824和0.720(均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预后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肺炎合并脓毒血症中的意义 被引量:53
2
作者 陈淼 林晓军 +1 位作者 张红璇 方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7-810,共4页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随机数字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收治的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77例与仅患有单纯...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随机数字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收治的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77例与仅患有单纯肺炎的患者50例,将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三组均为观察组,50例患有单纯肺炎的患者为对照组,再根据2周内患者是否死亡,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统计PCT与CRP在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CT和CRP水平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组观察组患者中,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患者PCT和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死亡组PCT和CRP水平也要高于存活组;通过绘制ROC曲线可以得知,应用PCT和CRP判断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的范围为≥2ng/mL、≥75mg/L,灵敏度分别为62.1%、81.2%,特异度为89.2%、68.2%。结论PCT和CRP在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评价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合并脓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 脓毒血症 临床指标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与患者症状关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曾红科 方明 +2 位作者 孙诚 张红璇 李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首发及伴随症状与夹层分离解剖范围的关系。方法 对1991~ 2 0 0 3年就诊的 2 0 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起病症状、疼痛部位、放射部位进行归纳 ,并通过CT、磁共振、超声心动图等确定所有患者主动脉夹层的解剖位...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首发及伴随症状与夹层分离解剖范围的关系。方法 对1991~ 2 0 0 3年就诊的 2 0 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起病症状、疼痛部位、放射部位进行归纳 ,并通过CT、磁共振、超声心动图等确定所有患者主动脉夹层的解剖位置与范围 ,以 χ2 分析不同临床症状间夹层所累及范围的区别。结果 对于夹层破口 ,临床症状以胸痛、牙痛、疼痛涉及头颈者夹层大多位于升主动脉 ,而肩背痛、疼痛涉及腰腹或下肢者 ,多位于降主动脉或以下 ;对于夹层终点 ,肩背痛、晕厥为首发、无症状者、疼痛涉及牙、头颈部者 ,夹层终点多在胸降主动脉以上 ;腹痛、少尿、疼痛涉及腰腹或下肢者 ,夹层终点以腹降主动脉或以下为主。结论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症状与分离范围存在一定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临床分析 诊断显像 局部解剖学
原文传递
红霉素 甲氧氯普胺提高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的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陈纯波 曾红科 +7 位作者 吴粤 叶珩 孙诚 龙怡 李辉 方明 蓝惠兰 黎春常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红霉素和甲氧氯普胺能否提高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收治的连续120例须行肠道营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红霉素组、甲氧氯普胺组和对照组,无引导情况下放置螺... 目的探讨红霉素和甲氧氯普胺能否提高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收治的连续120例须行肠道营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红霉素组、甲氧氯普胺组和对照组,无引导情况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红霉素组置管前给予乳糖酸红霉素250mg静脉滴注,12h后重复使用;甲氧氯普胺组置管前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静脉注射,12h后重复使用;对照组不给促胃肠动力药。置管24h后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确认管端位置。结果红霉素组和甲氧氯普胺组幽门后置管成功率分别为74.3%(29/39)和71.8%(2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18/42)(P均<0.05)。结论红霉素和甲氧氯普胺可提高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螺旋型鼻肠管 促胃肠动力药
原文传递
高渗盐水在颅内高压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5
作者 曾红科 叶珩 +3 位作者 李辉 孙诚 方明 陈华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 以甘露醇作对比 ,探讨用 2 3 4 %高渗盐水治疗颅内高压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对 15名昏迷的、有侧脑室引流指征的脑出血患者进行共 5 2例次降颅内压治疗。随机决定静脉推注 2 3 4 %高渗盐水 30ml,或静滴 2 0 %甘露醇 2 5 0ml。... 目的 以甘露醇作对比 ,探讨用 2 3 4 %高渗盐水治疗颅内高压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对 15名昏迷的、有侧脑室引流指征的脑出血患者进行共 5 2例次降颅内压治疗。随机决定静脉推注 2 3 4 %高渗盐水 30ml,或静滴 2 0 %甘露醇 2 5 0ml。用药前至用药后 6h内 ,持续监测颅内压 (ICP)、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脑灌注压 (CPP)、血生化和渗透压。结果 用药后 (2 8± 2 0 )min ,高渗盐水使ICP下降 (2 5± 1 1)kPa (P <0 0 1) ,可持续 3h有效降颅压 ,并可使MAP下降 ;甘露醇在用药后 (4 9± 2 5 )min内 ,使ICP下降 (2 0± 1 3)kPa (P <0 0 1) ,可持续 1h有效降颅压 ,并明显利尿。 6h内两组的CVP、血生化以及渗透压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2 3 4 %高渗盐水可有效治疗颅内高压 ,比 2 0 %甘露醇起效更快、更持久 ,效力相当 ,可考虑作为一线降颅内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颅内高压 治疗 副作用 甘露醇 脑出血
原文传递
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模式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红璇 谢灿茂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 治疗模式 年龄增长 常见原因 入院 性疾病 首位 美国 英国
原文传递
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袁向东 吴粤 叶珩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采用常规液体复苏(常规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组)两种不同复苏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采用常规液体复苏(常规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组)两种不同复苏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清乳酸、血气剩余碱值(BE)、输入液体量和失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两种不同复苏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清乳酸、BE等变化幅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在进行手术前输液量为(27484±649)ml,限制组在进行手术前输液量为(1863±67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5);常规组病死率为18.9%,限制组病死率为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结论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创伤 液体复苏 限制性 预后
原文传递
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8
作者 曾红科 陈华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46-448,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间隙综合征 膀胱 减压术
下载PDF
膈肌起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冰 张红璇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23-426,共4页
膈神经是维持呼吸功能的主要神经,由颈3~5神经组成,在维持正常通气功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为向上膨隆呈穹窿形的扁薄阔肌,是主要的呼吸肌,在呼吸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膈肌起搏即通过电刺激膈神经或... 膈神经是维持呼吸功能的主要神经,由颈3~5神经组成,在维持正常通气功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为向上膨隆呈穹窿形的扁薄阔肌,是主要的呼吸肌,在呼吸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膈肌起搏即通过电刺激膈神经或膈肌使膈肌收缩,维持患有膈肌功能障碍患者的自然负压呼吸。自发现电刺激能引起膈肌收缩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该技术应用于临床也已有60余年历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起搏 临床应用 呼吸功能 膈肌收缩 膈神经 通气功能 呼吸运动 功能障碍
下载PDF
重症患者被动等待法结合补救性盲插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可行性 被引量:22
10
作者 郭日康 胡溅梅 +4 位作者 陈丽芳 陈纯波 曾文新 叶珩 孙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03-240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被动等待法结合补救性盲插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重症患者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放置螺旋型鼻肠管,常规给予甲氧氯普胺,观察24h后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对管道未通过幽门的病例,心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被动等待法结合补救性盲插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重症患者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放置螺旋型鼻肠管,常规给予甲氧氯普胺,观察24h后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对管道未通过幽门的病例,心电监测下采用双导丝置管法补救性床边盲插螺旋型鼻肠管后,再次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确认管端位置。观察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被动等待法24h后成功率为58.3%(35/60),对25例管道未通过幽门的病例采用双导丝置管法补救性床边盲插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为72.0%(18/25),被动等待法结合补救性盲插法的总体成功率为88.3%(53/60)。未发生严重置管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重症患者被动等待法结合补救性盲插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插管法 螺旋型鼻肠管 危重病
下载PDF
238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柳勤 孙诚 +3 位作者 张莉滟 何启勇 王媚 甘慧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768-2770,共3页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住院患者的各类微生物检测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用梅里埃公司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住院患者的各类微生物检测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用梅里埃公司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全年在13类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238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67.65%(161/238)、支气管冲洗液20.59%(49/238)和血液4.20%(10/238);分布于全院50个病区,主要来自各急危重症监护病房37.82%(90/238),其次为呼吸病区和神经外病区各占5.88%(14/238);其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阿米卡星9.1%、亚胺培南10.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4%,头孢吡肟25%,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旋氧氟沙星、头孢他啶都小于50%,对其余的4种抗生素均大于5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本院分布较分散,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表现为耐药,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在本院是治疗该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抗菌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岩 叶珩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目的 评价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2 0 0 1- 6~ 2 0 0 3- 12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 4 2例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呼吸兴奋... 目的 评价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2 0 0 1- 6~ 2 0 0 3- 12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 4 2例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呼吸兴奋剂、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及常规治疗 ;对照组采用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和常规治疗。通气前、通气 3h及通气结束病情稳定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治疗组 16例患者中 14例治疗成功 ,另外 2例病情加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对照组 2 6例患者中 14例治疗成功 ,12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 0 2 5 ) ,人机同步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 0 0 4 )。治疗组 14例治疗成功患者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为pH 7. 2 7± 0 . 0 4、PaCO2 为 (85± 10 )mmHg (1mmHg =0. 133kPa)、PaO2 为 (6 .3± 15 )mmHg ,在平均无创通气治疗 10d后pH为 7 .39± 0. 0 5 (P <0 . 0 1)、PaCO2 为 (6. 2± 8)mmHg(P <0 .0 5 )、PaO2 为 (77±13)mmHg(P >0. 0 5 )。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人机同步性 ,提高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 ,减少患者的气管插管率 ;但对于气道分泌物粘绸不易咳出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患者 无创正压通气 对照组 慢阻肺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呼吸兴奋剂 合并 成功 平均
原文传递
胸腺肽α1对AECOPD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淼 张红璇 +2 位作者 詹伟峰 林晓军 陈纯波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10期1787-1788,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AECOPD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0)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B组(n=40)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治疗,同期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清Th1型细胞因...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AECOPD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0)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B组(n=40)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治疗,同期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水平。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77.5%)(P<0.05);两组治疗前IFN-γ、IL-4表达水平及IL-4/IFN-γ较C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A、B组IFN-γ、IL-4表达水平及IL-4/IFN-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组下降较A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胸腺肽可纠正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紊乱现象,改善COPD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 慢性阻塞性肺病 免疫调节
下载PDF
线栓法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的改进与评价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桥生 符晖 曾红科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评价改进后的线栓法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脑缺血模型(PMCAO)的使用价值。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脑缺血组(n=16);脑缺血组分别取术后6 h、24 h为观察点,每个时间点各8只大鼠。通过改进... 目的评价改进后的线栓法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脑缺血模型(PMCAO)的使用价值。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脑缺血组(n=16);脑缺血组分别取术后6 h、24 h为观察点,每个时间点各8只大鼠。通过改进颈部血管暴露方法、线栓进入技巧等实验技术,线栓法建立PMCAO后,2%红四氮唑溶液(TTC)染色观察各组缺血侧脑梗死变化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缺血侧病理改变。结果脑缺血组术后6 h、24 h脑缺血侧脑梗死和脑组织病理改变随时间加剧,而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见脑梗死和相应的病理改变。造模成功率达90%。结论改进后的线栓法PMCAO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脑梗死与临床病理过程一致,是研究局灶脑缺血损伤比较理想、简易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法 大鼠 大脑中动脉阻塞 脑缺血
下载PDF
对危重患者使用双导丝置管法补救性床边盲插螺旋型鼻肠管的方法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纯波 叶珩 +6 位作者 曾红科 龙怡 孙诚 李辉 方明 蓝惠兰 黎春常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介绍对危重患者采用双导丝置管法补救性床边盲插螺旋型鼻肠管的方法,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7年3月50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而不能自行通过幽门的危重患者,在心电监测下,采用双导丝置管法补救性床边盲插螺旋... 目的介绍对危重患者采用双导丝置管法补救性床边盲插螺旋型鼻肠管的方法,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7年3月50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而不能自行通过幽门的危重患者,在心电监测下,采用双导丝置管法补救性床边盲插螺旋型鼻肠管,观察幽门后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50例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为(24.5±4.9)min,置管成功率为82.0%(41/50),2006年7月-2007年3月治疗的后25例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6.0%(24/25),明显高于2005年7月-2006年7月治疗的前25例[68.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置管成功患者的平均置管深度为(85.3±2.9)cm。置管过程中引起患者心率加快[(116.7±18.5)次/min比(107.6±14.2)次/min,P〈0.01]、呼吸频率加快[(22.4±4.6)次/min比(21.3±3.9)次/min,P〈0.01]、平均动脉压升高[(86.7±10.7)mmHg比(82.0±7.7)mmHg,1mmHg-0.133kPa,P〈0.01],置管结束后1h上述指标恢复到置管前水平;置管对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影响;未发生严重置管并发症。结论心电监测下,对危重患者采用双导丝置管法补救性床边盲插螺旋型鼻肠管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插管法 螺旋型鼻肠管 危重病
原文传递
中等度高海拔低氧环境对健康成人血糖、血脂谱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丹 李梅 +4 位作者 王玉娥 姜烁 尤丽丽 黎锋 李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83-1688,共6页
目的:研究中等度高海拔低氧环境对健康成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糖及血脂谱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48名从广东派驻西藏林芝(平均海拔3 000 m)进行援建工作的健康成人,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进藏前和进藏1周、1月及3月... 目的:研究中等度高海拔低氧环境对健康成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糖及血脂谱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48名从广东派驻西藏林芝(平均海拔3 000 m)进行援建工作的健康成人,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进藏前和进藏1周、1月及3月受试者的代谢指标及激素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受试者暴露于高海拔低氧环境至3月,其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逐步降低( P<0.05 ),但其腰围无明显变化。空腹血糖水平在进藏1月和3月时均比进藏前基线降低。总胆固醇水平在进藏3月时比进藏前基线降低;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进藏1月和3月均比进藏前基线下降。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在进藏1周、1月和3月均比进藏前基线升高( P <0.0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在进藏1月内无变化,进藏3月下降( P<0.01 );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进藏1周比进藏前基线降低,在进藏1月和3月稍有回升。血皮质醇水平在进藏1周、1月和3月均比进藏前基线升高( P < 0.01);而在1月时的血皮质醇水平又比1周时稍有回落。结论: 3 000 m的中等度高海拔低氧环境较易被人体适应。中长期生活在此高原环境可减轻体重,降低空腹血糖,改善血脂谱,可能降低代谢综合征和/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度高海拔 甲状腺激素 皮质醇 空腹血糖 血脂谱
下载PDF
高渗盐复合液抗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 被引量:13
17
作者 龙怡 李辉 曾红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探讨高渗盐复合液(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HSH)在颅脑损伤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疗效及对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为前瞻、对照性研究。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ICU及脑外科颅脑损伤且平均动脉压(MAP)低于60m... 目的探讨高渗盐复合液(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HSH)在颅脑损伤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疗效及对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为前瞻、对照性研究。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ICU及脑外科颅脑损伤且平均动脉压(MAP)低于60mmHg的患者60例,其中男51例,女9例,年龄18~69岁,平均(41.5±9.5)岁。排除标准:年龄〈18岁或〉70岁的患者;孕妇、月经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者;大出血未止住;治疗前数小时内应用过其它血管活性物质;受伤超过24h者;脑死亡。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3组年龄性别构成具可比性,分别以平衡液(平衡液LR组)500ml、5%氯化钠(高渗盐水HIS组)4ml/kg、HSH(HSH组)4ml/kg进行液体复苏,记录复苏前及复苏30、60、120min时的血压、呼吸、心率、尿量等,抽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电解质,应用颅内压无创检测分析仪测量ICP。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各组复苏前后指标应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检验分析,组间比较应用(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复苏30min时HIS、HSH组MAP即恢复到60mmHg以上,且ICP降低10%以上;60min时LR组MAP恢复到60mmHg以上,但ICP无降低。120min时HSH提高MAP和降低ICP的作用优于LR、H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3,8.99,P〈0.05);各组用药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救治中HSH复苏效果及降低颅内压作用显著且持久,有利于保护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低血容量性休克 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 颅内压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护理的健康教育 被引量:13
18
作者 姚带好 吴健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2期2682-2683,共2页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效果。方法:对68例住院的COPD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状况调查,予全面、系统的护理指导。结果:大部分病人及家属能掌握COPD的家庭护理知识。结论:护理人员针对性地加强对COPD病人及家属的...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效果。方法:对68例住院的COPD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状况调查,予全面、系统的护理指导。结果:大部分病人及家属能掌握COPD的家庭护理知识。结论:护理人员针对性地加强对COPD病人及家属的家庭护理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家庭护理水平,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反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家庭护理
下载PDF
ILC2通过激活STAT6和分泌IL-13调节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免疫功能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占朋 李欣 +5 位作者 杨焰 黎博 魏红艳 胡春林 付清玲 廖晓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01-1305,共5页
目的:探讨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慢性肾衰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入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6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 目的:探讨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慢性肾衰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入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6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C2的比例;ELISA技术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3的浓度;提取慢性肾衰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BMC后分别分为3组(对照组、细胞因子刺激组、干预组)进行体外培养3 d后,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IL-13浓度;Western blot法对健康对照者PBMC在刺激前及刺激后15 min、30 min、1 h、2 h的转录活化因子6(STAT6)的磷酸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PBMC中ILC2比例及血浆IL-13浓度均较健康人高(P<0.05);体外培养上清液中,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3个亚组中IL-13浓度均较健康人高(P<0.05),且2类人群中均呈现出细胞因子刺激组较对照组升高,干预组较细胞因子刺激组降低的现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STAT6的蛋白水平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结论:慢性肾衰患者外周血中ILC2的比例升高,同时ILC2内STAT6活化并分泌大量IL-13,介导Th2细胞的极化而调节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慢性肾功能衰竭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6 白细胞介素-13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红璇 邓医宇 杨航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4年第8期932-933,共2页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入选 2 8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给乌司他丁 2 0万U ,加入生理盐水 10 0ml,q8h静滴 ;对照组常规抗休克治疗 ,方案与观察组相同...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入选 2 8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给乌司他丁 2 0万U ,加入生理盐水 10 0ml,q8h静滴 ;对照组常规抗休克治疗 ,方案与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的尿量、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尿量明显增加 ,尿NAG(N 乙酰 β 氨基葡萄糖苷酶 )、α1 微球蛋白明显减少 ,血BUN和Scr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观察期间需要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百分率为 14 2 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5 7 14 %。结论 乌司他丁具有保护肾小管功能及促进休克患者肾功能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休克 肾功能 保护作用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