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病理生理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9
1
作者 余汉辉 周东 陈发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6-638,共3页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是一种脑室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的交通性脑积水。在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脑室系统的扩大,另外,还有脑脊液重吸收障碍,脑脊液重吸收部位的改变(经深部脑...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是一种脑室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的交通性脑积水。在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脑室系统的扩大,另外,还有脑脊液重吸收障碍,脑脊液重吸收部位的改变(经深部脑组织的重吸收多于经蛛网膜颗粒)[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 病理生理学 脑脊液压力 重吸收障碍 交通性脑积水 病理生理变化 蛛网膜颗粒 脑室扩大
原文传递
小儿顽固性颞叶癫痫的病理特点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余汉辉 周东 +6 位作者 周德祥 詹升全 李昭杰 彭龙 李炎稳 郭文龙 毛承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研究小儿顽固性颞叶癫痫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方法 80例小儿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切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术后随访1-5年,根据Engel分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切除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单纯海马硬化(26例)、良性肿瘤(20例... 目的 研究小儿顽固性颞叶癫痫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方法 80例小儿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切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术后随访1-5年,根据Engel分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切除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单纯海马硬化(26例)、良性肿瘤(20例)、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10例)和海马硬化合并颞叶其他病变(9例)四大类型为主.癫痫发作控制结果提示EngelⅠ级58例,Ⅱ级11例,Ⅲ级6例,Ⅳ级5例.结论 小儿顽固性颞叶癫痫病理表现多样,以海马硬化、良性肿瘤和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最常见;颞叶切除疗效肯定;病理类型与手术效果之间的关系仍待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癫痫 颞叶 病理学 海马硬化
原文传递
靶向沉默Wip1基因协同替莫唑胺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鹏 侯崇显 +4 位作者 詹升全 李炎稳 郭文龙 毛承亮 周东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靶向沉默Wip1基因对增敏替莫唑胺(TMZ)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87MG,将携带Wip1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慢病毒感染U87-MG细胞。使用TMZ干预胶质瘤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Annexin-... 目的研究靶向沉默Wip1基因对增敏替莫唑胺(TMZ)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87MG,将携带Wip1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慢病毒感染U87-MG细胞。使用TMZ干预胶质瘤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Annexin-V(APC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实验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Wip1基因沉默的胶质瘤细胞与空载体慢病毒对照组细胞对TMZ的作用对比,3d后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下降57.7%;Wip1基因沉默组TMZ处理5d后细胞凋亡率为15.3%,空载体对照组为5.65%;Wip1基因沉默组细胞凋亡率明显要高(P<0.05);细胞周期结果显示Wip1基因沉默组G2细胞为63.0%,而空载体对照组为23.8%,Wip1基因沉默组表现为G2/M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结论靶向沉默Wip1基因可以显著增加TMZ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P1 P53 胶质瘤细胞 替莫唑胺
下载PDF
JMJD6与Ki6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4
作者 曹恩栋 吕志异 +4 位作者 蔡海平 郑建涛 杨勇 张绪超 周德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81-686,共6页
目的探讨包含Jumonji C结构域蛋白6(Jumonji C-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6,JMJD6)和Ki67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三者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从2018至2020年我科收治的胶质瘤患者中,按病理级别和发病率随机抽取42例肿瘤标本,用... 目的探讨包含Jumonji C结构域蛋白6(Jumonji C-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6,JMJD6)和Ki67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三者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从2018至2020年我科收治的胶质瘤患者中,按病理级别和发病率随机抽取42例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JMJD6与Ki67的表达;分析各级别胶质瘤JMJD6、Ki67表达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JMJD6、Ki67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JMJD6表达的中位数为Ⅰ级0.05,Ⅱ级4.50,Ⅲ级7.50,Ⅳ级8.00,JMJD6的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加而升高,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397,P?0.001);Ki67表达的中位数为Ⅰ级0.010,Ⅱ级0.050,Ⅲ级0.325,Ⅳ级0.550,Ki67的表达水平也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加而升高,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804,P?0.001);JMJD6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782,P?0.001);Ki67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852,P?0.001);JMJD6与Ki67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09,P?0.001)。结论JMJD6和Ki67与胶质瘤病理级别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JMJD6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增殖有关,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病理级别 JMJD6 KI67 增殖
下载PDF
高低级别胶质瘤中包含Jumonji C结构域蛋白6表达的差异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周德祥 郑建涛 +3 位作者 吕志异 曹恩栋 刘健强 张绪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64-2466,共3页
目的:探讨包含Jumonji C结构域蛋白6(JMJD6)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胶质瘤患者中随机抽取42例肿瘤标本,分为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其中,低级别1... 目的:探讨包含Jumonji C结构域蛋白6(JMJD6)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胶质瘤患者中随机抽取42例肿瘤标本,分为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其中,低级别18例、高级别24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JMJD6的表达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JMJD6表达水平的差异;随访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及患者死亡,按JMJD6表达水平(去除阴性病例),分为低JMJD6表达组和高JMJD6表达组,随访40个月,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曲线和Pearson相关分析JMJD6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低级别组JMJD6的表达呈阴性7例、低表达9例、高表达2例;高级别组阴性0例、低表达9例、高表达15例;低级别胶质瘤JMJD6表达水平(2.06±2.88)与高级别胶质瘤JMJD6表达水平(7.88±1.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9,P<0.01)。低JMJD6表达组18例,高JMJD6表达组17例;低JMJD6表达组复发7例,复发率38.89%,死亡病6例,死亡率33.33%;高JMJD6表达组复发14例,复发率82.35%,死亡13例,死亡率76.47%;两组复发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82,P<0.01和χ^(2)=6.556,P<0.05);JMJD6的表达水平与复发率及死亡率呈正相关(r=0.626、0.659,P<0.001);与低JMJD6表达组比较,高JMJD6表达组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χ^(2)=7.631,P<0.01)。结论:胶质瘤级别越高,JMJD6表达水平也越高,JMJD6表达水平越高,肿瘤越易复发,患者预后越差,JMJD6有助于预测肿瘤复发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病理级别 包含Jumonji C结构域蛋白6 预后
原文传递
靶向沉默Wip1基因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放疗敏感性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尹雷 王鹏 +2 位作者 侯崇显 李炎稳 周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靶向沉默Wip1基因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用携带Wip1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慢病毒感染U251细胞沉默Wip1基因表达,然后对U251胶质瘤细胞进行放疗干预。根据对U251细胞处理方法分... 目的探讨靶向沉默Wip1基因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用携带Wip1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慢病毒感染U251细胞沉默Wip1基因表达,然后对U251胶质瘤细胞进行放疗干预。根据对U251细胞处理方法分为4组:Wip1基因沉默后放疗组(IR+Wip1组)、单纯Wip1基因沉默组(Wip1组)、单纯放疗组(IR组)和NC组(空载体病毒感染U251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Chk1、Chk2 mRN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细胞Chk1、Chk2蛋白表达。结果 U251细胞慢病毒感染后3~4 d,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根据绿色荧光蛋白阳性表达判定感染效率,结果显示感染效率均90%以上。放疗后24、48、72、96、120 h,IR组和Wip1组增殖率均显著低于NC组(P<0.05),而IR+Wip1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IR组和Wip1组(P<0.05)。放疗后24 h,IR+Wip1组Chk1 mRNA表达明显低于Wip1组(P<0.05),明显高于IR组和NC组(P<0.05);IR+Wip1组Chk2 mRNA表达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IR+Wip1组Chk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IR组和NC组(P<0.05),Chk2蛋白表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靶向沉默Wip1基因表达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可能通过抑制Chk1、Chk2的蛋白表达增加胶质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细胞 放疗 WIP1 p53 基因沉默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在颞叶癫痫儿童致痫灶组织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彭龙 周东 +5 位作者 赵京涛 李炎稳 王鹏 陈光忠 周德祥 詹升全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7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颞叶癫痫儿童致痫灶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癫痫发作中的意义。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手术治疗颞叶癫痫儿童患者13例和同期脑深部肿瘤儿童患者7例,分别取切除的致痫灶脑组织和正常脑皮层组织行AQP-4表达...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颞叶癫痫儿童致痫灶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癫痫发作中的意义。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手术治疗颞叶癫痫儿童患者13例和同期脑深部肿瘤儿童患者7例,分别取切除的致痫灶脑组织和正常脑皮层组织行AQP-4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比较它们AQP-4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正常组脑组织中灰质、白质均有AQP-4表达,主要表达在血管周围星形细胞足突膜上,表达分布存在一定规律性,即集中在细胞与血管接触面;6例表达强度为(++),1例表达强度为(+++)。致癫痫脑组织中AQP-4主要在发育不良神经元周围的胶质细胞中表达,分布无明显规律性;3例AQP-4表达强度为(++),10例表达强度为(+++)。两组AQP-4表达强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AQP-4在颞叶癫痫儿童致痫灶脑组织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大脑皮层。AQP-4可能介导了儿童颞叶癫痫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儿童 水通道蛋白-4
下载PDF
间变性胶质瘤术前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分析和护理对策
8
作者 黄晓婷 巫秋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目的通过寻找间变性胶质瘤患者术前癫痫发作的高危因素和预后价值,以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7例间变性胶质瘤患者术前癫痫发作与临床特征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 目的通过寻找间变性胶质瘤患者术前癫痫发作的高危因素和预后价值,以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7例间变性胶质瘤患者术前癫痫发作与临床特征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侧别、肿瘤病理、癫痫类型和预后信息,通过生存分析评估间变性胶质瘤患者术前癫痫发作的预后价值,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间变性胶质瘤患者术前癫痫发作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30(23.6%)例间变性胶质瘤患者出现术前癫痫发作。生存分析表明出现术前癫痫发作的间变性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更长(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较小(<44岁,P=0.032)和额叶受累(P=0.002)是间变性胶质瘤患者术前癫痫发作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术前癫痫发作是间变性胶质瘤患者的有利预后因素。年龄偏小和额叶受累是间变性胶质瘤患者术前癫痫发作的独立高危因素,因此护士在工作中要及时辨别存在癫痫发作高危因素的患者,针对此类患者必须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和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胶质瘤 癫痫发作 预后 高危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陈光忠 李鉴轶 +7 位作者 秦琨 董孟琪 曾少建 彭超 詹升全 周东 唐凯 林晓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指导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贯序交替选取2015年2月至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AVM患者10例,其中5例为对照组,5例为进行3D打印模型试验组。对试验组5例AVM...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指导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贯序交替选取2015年2月至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AVM患者10例,其中5例为对照组,5例为进行3D打印模型试验组。对试验组5例AVM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或3D-DSA旋转成像,提取检查结果的DICOM原始数据,应用薄层数据扫描获取5例AVM患者三维数据,通过Mimics 14.01软件进行数字化数据提取和重建,并按1∶1比例进行3D打印,获得实体模型。应用AVM实体模型指导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及手术方案设计,并与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D打印模型试验组术前谈话时间(10.2±0.8)min较对照组术前谈话时间(15.0±1.3)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3±0.6)分比(8.1±0.3)分,P<0.01],试验组术中造影后至手术实施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5.7±0.4)min比(10.5±1.6)min,P<0.01]。无一例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模型可以帮助术者更加直观地了解畸形团空间构筑学特征,指导术者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同时应用3D打印实体模型可提高与AVM患者术前谈话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3D打印 血管内介入治疗 手术方案设计 医患沟通
下载PDF
TCD平均血流速度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琦 刘惠霞 +2 位作者 陈光忠 叶瑞繁 张玉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729-2731,共3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探索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185例,对345条大脑中动脉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并...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探索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185例,对345条大脑中动脉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不同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50%及≥70%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准确度及其95%CI、ROC曲线下面积。结果:DSA证实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50%时,MFV≥100CM/S,其灵敏度为75.2%、特异度93.6%、阳性预测值90.8%、阴性预测值81.9%,准确度最高达85.2%,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至0.827。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70%时,MFV≥120CM/S或低血流速度时,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732),灵敏度达66.7%,特异度为81.4%,相应的总准确度为78%。结论:MFV≥100CM/S对大脑中动脉狭窄≥50%的判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而MFV≥120CM/S或LV与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70%存在较高一致性。TCD有助于判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是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前的良好筛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大脑中动脉 颅内血管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致密度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庆平 陈光忠 +3 位作者 李铁林 赵炜 袁源 冯衍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瘤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为防止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复发提供血流动力学理论参考。方法应用图像测量软件分析15例颅内动脉瘤DSA图像中选定区域像素随时间变化的密度值,绘成时间-密度曲线,并根据时间密度曲...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瘤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为防止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复发提供血流动力学理论参考。方法应用图像测量软件分析15例颅内动脉瘤DSA图像中选定区域像素随时间变化的密度值,绘成时间-密度曲线,并根据时间密度曲线进一步分析动脉瘤栓塞前后血流速度变化。结果15例颅内动脉瘤中栓塞密度达到Ⅰ°的9例患者无1例复发;2例Ⅱ°患者有1例复发;4例Ⅲ°患者全部复发。5例复发患者动脉瘤残留区内测得的相对流入系数ACKa/PKa值均接近或高于栓塞前。结论瘤腔内血流速度与动脉瘤栓塞后残腔大小呈负相关,即不完全栓塞的动脉瘤腔内血流在治疗后显著加速,这或许能够解释不完全栓塞动脉瘤复发率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血流动力学 血流速度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10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鹏 詹升全 +4 位作者 李昭杰 周东 林志俊 唐凯 林晓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效果,为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10年5月使用神经内镜治疗的108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及手术效果。结果 108例均成功行造瘘...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效果,为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10年5月使用神经内镜治疗的108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及手术效果。结果 108例均成功行造瘘术。短期内症状好转68例(63%,68/108),其中头痛、恶心及呕吐症状缓解40例(95%,40/42);年龄小于12岁74例中症状好转48例(65%,48/74),其余34例中症状好转20例(59%,20/34)。术后1周影像学结果示术前合并脑积水16例均明显缓解。手术并发症包括发热、硬膜下积液、皮下积液、动眼神经麻痹、颅内感染,除1例死于术后颅内感染外,其余经处理后治愈出院。94例随访3月,影像学检查示蛛网膜囊肿消失或缩小61例(64.9%,61/94),无变化33例(35.1%,33/94);临床症状较术前改善54例(57.4%,54/94),其中癫痫好转8例(44.4%,8/18);86例术后随访半年,影像学检查示蛛网膜囊肿造瘘术无效46例(53.5%,46/86)。结论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长期有效率不高,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神经内镜 脑积水 效果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防治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展 舒航 +7 位作者 卓礼霞 贺龙双 张威 殷利明 钟德泉 王文涛 徐伟光 马亚宾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分析88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中再破裂28例,总结分析可能引起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各种因素,提出...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分析88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中再破裂28例,总结分析可能引起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各种因素,提出防治策略。结果可能引起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因素有: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微小动脉瘤)、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瘤)、动脉瘤形状(有不规则分叶或有凸起)、术中载瘤动脉痉挛(P<0.05);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与患者的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颈大小、手术时机、手术中使用球囊或支架没有明显关系(P>0.05)。破裂发生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应重视可能引起术中再破裂的各种因素,破裂发生后采用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助于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介入手术 术中再破裂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春霞 巫秋霞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对行脑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脑室外引流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留置引流管的76例患者,颅内感染率2.63%,多器官衰竭死亡率1.32%,护理后焦虑自... 目的探讨对行脑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脑室外引流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留置引流管的76例患者,颅内感染率2.63%,多器官衰竭死亡率1.32%,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总有效96.06%。结论做好引流术前准备,加强引流管各个环节的护理操作和观察,可有效降低脑室外引流易出现的并发症,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术 脑积水 护理
下载PDF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聪颖 舒航 +2 位作者 唐凯 曾少建 毛承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究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05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7例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自编问卷... 目的探究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05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7例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时间为1~6月,平均恢复时间为33.32±16.76 d。年龄、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从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到接受治疗时间、球囊使用数量与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呈正相关,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瘘口流量与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呈负相关。结论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栓塞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动眼神经麻痹 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抚触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7
16
作者 邓丽涛 巫秋霞 +1 位作者 苏翠群 梁雪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中实施抚触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躁动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抚触护理,对比2组Riker镇...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中实施抚触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躁动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抚触护理,对比2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和保护性约束时间,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AS评分(4.21±0.63)分,低于对照组(5.72±0.58)分(P<0.05)。观察组首次实施保护性约束持续时间为(35.79±7.25)h,与对照组的(37.13±6.83)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保护性约束总时间(71.45±21.82)h,短于对照组的(104.53±16.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中实施抚触护理,能够有效减轻躁动症状,缩短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触 躁动 护理质量 颅脑损伤 保护性约束
下载PDF
3D-DSA MIP在颅内动脉瘤术后随访中应用初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志华 栾建华 陈光忠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4-946,共3页
目的探讨3D-DSA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08年7月至2013年4月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或夹闭术后,行3月以上3D-DSA随访的病例203例,比较分析3D-DSA MIP与2D-DSA的随访复查结果和... 目的探讨3D-DSA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08年7月至2013年4月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或夹闭术后,行3月以上3D-DSA随访的病例203例,比较分析3D-DSA MIP与2D-DSA的随访复查结果和3D-DSA 3种后处理技术的差异。结果 203例患者共221个动脉瘤。3D-DSA随访复查,发现25例复发。而行2D-DSA成像时,漏诊率达16%(4/25)。3种3D-DSA后处理技术均发现复发,但光透技术(TR)和容积再现技术(VRT)未能显示瘤体内的弹簧圈填塞情况。结论 3DDSA-MIP重组技术能够提高颅内动脉瘤复发的正确诊断率,在颅内动脉瘤DSA随访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随访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术 最大密度投影 图像重组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对第三脑室后部肿瘤的诊疗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文龙 周东 +4 位作者 方丹 詹升全 唐凯 周德祥 郑建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341-344,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对第三脑室后部区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第三脑室后部区域肿瘤的病例资料。术前病人均继发非交通性脑积水,均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结果神经内镜下取得组织标本99例(99/110,90%),最终获得明确病...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对第三脑室后部区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第三脑室后部区域肿瘤的病例资料。术前病人均继发非交通性脑积水,均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结果神经内镜下取得组织标本99例(99/110,90%),最终获得明确病理结果 89例(89/110,80.9%)。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 106例(106/110,96.4%),其中术后脑积水缓解100例(100/106,94.3%),无效需改行外引流或脑室-腹腔分流术6例(6/106,5.7%)。内镜下全切肿瘤2例(2/110,1.8%),术后脑积水均缓解。术中出血改行脑室外引流2例(2/110,1.8%)。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12/110,10.9%),经处理后好转,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随访1年或以上,接受ETV的病例,术后远期需进一步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或其他分流手术25例。结论对第三脑室后部区域肿瘤,神经内镜可通过活检或切除肿瘤组织来明确诊断,以便于指导下一步治疗。神经内镜还可安全、有效治疗肿瘤相关的非交通性脑积水,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第三脑室 脑积水 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下载PDF
53例脑室-心房分流术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脑积水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甘武 周东 +3 位作者 詹升全 郭文龙 王鹏 李炎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心房分流术(VAS)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失败脑积水的手术效果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VPS治疗失败而改行VAS的53例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导致VAS术后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随访3~111个月,VAS失败15... 目的探讨脑室-心房分流术(VAS)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失败脑积水的手术效果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VPS治疗失败而改行VAS的53例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导致VAS术后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随访3~111个月,VAS失败15例(28.3%),其中感染拔管2例,拔管改行VPS 4例,因堵管脑积水加重放弃治疗而死亡2例,因再次术后颅内感染死亡1例,余6例经手术调整后VAS有效。统计分析显示:手术时期和年龄是导致VAS术后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PS次数增加有降低VAS成功率的趋势。结论 VAS是治疗VPS失败脑积水的有效手段,年龄是VAS术后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技术的优化和经验积累有助于提高成功率,成年人(>18岁)、VPS 2次以内的脑积水病人行VAS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心房分流术 脑室-腹膜分流术
下载PDF
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心理弹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文静 巫秋霞 邱璐璐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12期29-32,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心理弹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优... 目的探究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心理弹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睡眠质量、生理应激反应、心理状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在干预后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2组的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而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提高颅内肿瘤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和睡眠质量,减轻其生理应激反应和负性情绪,且能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切除术 应激系统理论 心理弹性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