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人都是研究者,个个能写‘小论文’”——基于问题意识的小学生“小论文”习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邓玉琳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0,共3页
探索小学阶段基于问题意识的"小论文"写作实施策略。针对低年段学生,开启"问题箱"策略,让学生学会描述问题、大胆猜想问题、学习"求证"方法,初探研究性学习模式;针对中年段学生,实施小组协作研究策略,通... 探索小学阶段基于问题意识的"小论文"写作实施策略。针对低年段学生,开启"问题箱"策略,让学生学会描述问题、大胆猜想问题、学习"求证"方法,初探研究性学习模式;针对中年段学生,实施小组协作研究策略,通过聚合思维定选题、周密实验留"证据"、专业文献求严谨等关键点,帮助学生规范论文撰写模式;针对高年段学生,通过"智囊团"跟踪指导,提升选题价值和论文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论文” 研究性学习 “问题箱” “元认知思维” 聚合思维 问题意识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数字技术引发的学习变革 被引量:27
2
作者 唐晓勇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0-32,共3页
"翻转课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在线学习与面对面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掌控式学习,使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学理念、师生角色、教学模式等发生"翻转"。实践中,"翻转课堂"主要... "翻转课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在线学习与面对面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掌控式学习,使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学理念、师生角色、教学模式等发生"翻转"。实践中,"翻转课堂"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内容设计一开发课程"、"自主学习一问题反馈"、"展示交流一拓展深化"。要以理性视角开展多样式的"翻转课堂"本土实践,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翻转式学习” 数字技术 “以学习者为中心” “可汗学院” 自主学习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数字技术引发的学习变革 被引量:15
3
作者 唐晓勇 《基础教育论坛》 2013年第9Z期30-32,54,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发展趋势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在线课程学习等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模式。作为数字时代掌控式学习的典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发展趋势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在线课程学习等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模式。作为数字时代掌控式学习的典型,"翻转课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根据学习需求自由掌控学习进度。由此带来的"翻转式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过程 在线课程 未来学习 混合学习 信息技术 学习进度 数字技术 翻转式 主流模式 网络教室
下载PDF
“微视频+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雅 《小学数学教师》 2015年第7期21-24,共4页
近几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在我国中小学蓬勃兴起。2013年8月,我校加入华东师范大学C20慕课联盟,由此开始了以“微视频+翻转课堂”为基本模式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 视频 华东师范大学 实践与研究 中小学
原文传递
留守儿童的心理困境及帮扶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丁为所 李桂芬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26期68-69,共2页
留守儿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经济的差异,大量的务工人员流入城市,受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被迫从小留守农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远离父母的呵护和照顾。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一大批留守儿童回... 留守儿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经济的差异,大量的务工人员流入城市,受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被迫从小留守农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远离父母的呵护和照顾。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一大批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在城市接受教育,但童年孤独、和老人为伴、与游戏为伍留下的烙印,深深地印在他们幼小的心里。他们心理的困境亟须心理专家、教育工作者的帮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困境 对策
下载PDF
4F引导技术下的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探究
6
作者 陈丽玫 《辽宁教育》 2024年第20期73-75,共3页
心理健康教育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情绪和体验,一节有效的心理活动课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教师可以借用Facts(事实)Feelings(感受)、Findings(发现)、Future(未来)的4F引导技术,对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索。
关键词 心理活动课 教学设计 4F引导技术
下载PDF
构建“整全阅读”,优化学校教育生态
7
作者 张晶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第20期27-28,38,共3页
为实现教育影响学生发展的持久性、深刻性和广泛性的目标,南头小学以“阅读”为载体,从学生主题阅读指导、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全科阅读体系化、区域阅读推广实践等方面,构建“整全阅读”育人体系,整体优化学校育人发展的生态。
关键词 整全阅读 主题阅读 全科阅读 整本书阅读
下载PDF
“船的研究与创意设计”项目化教学实践
8
作者 黄鑫 《湖北教育》 2024年第22期35-39,共5页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它强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1]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而言,其...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它强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1]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而言,其蕴含更为多元化的内容和形式,将其与学科内容相连接,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中,提升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自主思考 内容和形式 创意设计 实践操作 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学习 传统教学
下载PDF
基于学情 发展思维——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整理复习为例
9
作者 王伟群 《小学教学设计》 2024年第26期48-51,共4页
单元整理复习是实现数学教学从单一知识的“碎片化”走向单元知识的“系统整合”的有效途径,是构建数学系统化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习惯通过自己的梳理来带动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而忽略了学生在自主整理过程中本... 单元整理复习是实现数学教学从单一知识的“碎片化”走向单元知识的“系统整合”的有效途径,是构建数学系统化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习惯通过自己的梳理来带动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而忽略了学生在自主整理过程中本身就有很强的知识系统构建能力。教师要学会以问题引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并关注学生在梳理知识后产生的真问题,再基于真问题来进行单元复习课的整理与深化,走向深度教学,真正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在实处。下面,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为例,谈谈如何基于学情来进行单元整理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深度教学 问题引领 梳理知识 学情 单元复习课 数学教学 系统整合
原文传递
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认识周长》教学思考与实践
10
作者 牛献礼 《小学教学设计》 2024年第26期51-53,共3页
【课前慎思】“周长”隶属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主要指向“量感”“几何直观”等数学核心素养,各版本教材一般都将其编排在三年级上册,安排在图形的“面积”学习之前。教学实践表明,周长与面积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在解决... 【课前慎思】“周长”隶属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主要指向“量感”“几何直观”等数学核心素养,各版本教材一般都将其编排在三年级上册,安排在图形的“面积”学习之前。教学实践表明,周长与面积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在解决有关周长或面积的问题时经常张冠李戴。尽管这些问题在只学习周长这一个概念时不容易暴露,但在教学周长时我们就应该未雨绸缪,在建立周长概念时凸显“周长”的本质,纠正学生认识上的误区,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 思考与实践 几何直观 教学实践 图形的认识 周长 张冠李戴
原文传递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思考与设计——以“大问题”教学的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雅 《小学数学教师》 2014年第7期82-84,共3页
一、对“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相关认识与思考 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的活动,这个意义实际上也清楚地指明了我们为什么要引入除法。但从纯数学的角度来看,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这个定义强... 一、对“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相关认识与思考 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的活动,这个意义实际上也清楚地指明了我们为什么要引入除法。但从纯数学的角度来看,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这个定义强调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突出“逆向思维”。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小学二年级最初引入除法时,都是立足于除法的现实意义,即由“平均分”引入除法,在后续学习除法的计算方法时再逐步过渡到除法的数学意义,即突出强调“用乘法口诀求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思考 数学意义 设计 认识与思考 小学二年级 日常生活 逆向思维
原文传递
我变成了一枝树丫
12
作者 周贲然 余虹(指导) 小饼熊(图) 《少年时代(低年级)》 2023年第10期46-47,共2页
有一天,整个上午我都在不停走路,从这里走到那里,双腿累得抬都抬不起来。坐在马路牙子边休息的时候,我抬头一看,正好看到旁边树上的树丫。此刻,我真希望变成一枝树丫啊,这样就能在风里荡秋千,不用走路了。
关键词 牙子 荡秋千 马路
原文传递
科幻小说导读策略 以《蝼蚁之城》为例
13
作者 邓玉琳 赵明明 《阅读与成才》 2022年第3期118-120,共3页
小学科幻课程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想象力培养,增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让这种创造性的想象成为习惯,并能直接改进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实现这一目标首当其冲就是科幻小说的导读课,因此导读课的设计除激发阅读兴趣之外,还要围... 小学科幻课程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想象力培养,增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让这种创造性的想象成为习惯,并能直接改进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实现这一目标首当其冲就是科幻小说的导读课,因此导读课的设计除激发阅读兴趣之外,还要围绕想象力的培养而展开。获得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的《蝼蚁之城》,以科幻性和文学性并重见长,立意深刻,意蕴丰富,情节引人入胜,故事充满张力,是能够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典型科幻小说。下面将以《蝼蚁之城》为例探究科幻小说的导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意深刻 学生想象力 科幻小说 导读课 想象力培养 导读策略 激发阅读兴趣 生存状态
原文传递
小组合作“互助技能”培养初探
14
作者 董志香 《生活教育》 2015年第24期29-30,28,共3页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代课堂文化建设的核心议题,互助技能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本文采用行动研究、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助技能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组合作 互助技能 培养
下载PDF
每一次阅读,都是追寻
15
作者 杨婷 《福建教育》 2019年第22期62-63,共2页
眼前的托马斯·福斯特的《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是我在去年三月份就已经买的。这本书的封面,有这样一行英文'How to Read Literature Like a Professor',似乎这不仅仅是'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而应该是'如何像... 眼前的托马斯·福斯特的《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是我在去年三月份就已经买的。这本书的封面,有这样一行英文'How to Read Literature Like a Professor',似乎这不仅仅是'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而应该是'如何像文学教授一样阅读一本文学书'。多了几个字'像文学教授',看似没有太多变化,但是我觉得却有了很大的不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一定要像文学教授那样解读文本呢?''一名中小学教师,有必要把文本变得那么厚重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教授 托马斯 情感层面 风景描写 福斯特 目的地
下载PDF
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理解学生
16
作者 刘莉 董志香 《课程教学研究》 2015年第11期19-23,共5页
通过对教师的非正式访谈,可以发现当前教学设计存在"三个主义"。一些教师热衷于从"本本主义"、"经验主义"、"拿来主义"出发进行备课,忽视了对学生的深度理解。理解学生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 通过对教师的非正式访谈,可以发现当前教学设计存在"三个主义"。一些教师热衷于从"本本主义"、"经验主义"、"拿来主义"出发进行备课,忽视了对学生的深度理解。理解学生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生成,有助于科学选择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差异测查法和文本分析法等途径,教师可以深度理解学生的教育性需要,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理解学生 基本策略 逻辑起点
原文传递
何者能够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基于两位语文教师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刘莉 董志香 刘鹰 《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第5期28-30,共3页
研究个别教师使用教科书的差异情况,有利于细致地分析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原因。教师遵循探究学生学习、扎根课堂情境、应用适宜方法、与学生成为伙伴、适当公开交流五个基本原则,对践行"良善的教学实践"有极大帮助。... 研究个别教师使用教科书的差异情况,有利于细致地分析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原因。教师遵循探究学生学习、扎根课堂情境、应用适宜方法、与学生成为伙伴、适当公开交流五个基本原则,对践行"良善的教学实践"有极大帮助。此外,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科书,还受其他内外因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教科书使用 语文教学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精细化设计在小学班风塑造中的运用
18
作者 甘明英 《华夏教师》 2020年第6期76-77,共2页
小学班级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塑造良好、积极进取的班风。班风不仅利于班级管理,更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激发学习热情。本文在多年班级管理的经验中,提炼出班风建设的五个层面设计:良好习惯的养成、优化家庭培育环境、强化社会认知、体验... 小学班级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塑造良好、积极进取的班风。班风不仅利于班级管理,更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激发学习热情。本文在多年班级管理的经验中,提炼出班风建设的五个层面设计:良好习惯的养成、优化家庭培育环境、强化社会认知、体验百味人生、营造读书氛围。五个层面彼此关联,构成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在与外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风建设 行为习惯 精心设计
下载PDF
小学生小论文写作实践研究
19
作者 邓玉琳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8年第2期84-89,共6页
以小学生为实践主体,阐述小学阶段如何在信息环境支持下,利用图书馆、社区资源等,以学生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小论文写作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小论文写作 研究性学习 聚合思维
下载PDF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之策略
20
作者 沈云 《好家长(创新教育)》 2019年第4期0157-0158,共2页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第一个核心概 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在概念教学中启蒙数感,让 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感,在操作活动中形成数感,在观 察比较中强化数感,在问题解决中提升数感。
关键词 数感 策略 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