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学生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2
- 1
-
-
作者
张玉妹
刘国华
-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
出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7-141,共5页
-
基金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编号:2017JKDY41)
广东海洋大学2017年人文社科项目。
-
文摘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揭示心理弹性在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2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分数与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分数负相关(r=-0.691,P<0.01),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数呈负相关(r=-0.388,P<0.01),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分数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数呈正相关(r=0.450,P<0.01);(2)心理弹性在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为20.5%,Bootstrap输出的95%的置信区间为(-0.333,-0.170)。结论:大学生压力与心理弹性、心理健康水平均负相关,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心理弹性在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压力可以直接或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
关键词
压力
心理健康
心理弹性
中介作用
大学生
-
Keywords
Stress
Mental health
Resilience
Mediation
College students
-
分类号
R395.9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贫困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心理健康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张玉妹
孔令豪
-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
出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7期1097-1099,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以127名贫困大学生,149名非贫困生为对象,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结果①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自我、求成动机高于非贫困生(t=2.107,1.99;P<0.05),但自我认同低于非贫困生(t=2.084,P<0.05),并且人际困扰比非贫困生多(t=2.04,P<0.05);②贫困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376,P<0.01);③贫困大学生自我概念与成就倾向、求成动机正相关(r=0.404,0.418;P<0.01),与避败动机负相关(r=-0.223,P<0.01),与成就强度无关(r=0.097,P>0.05);④贫困生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r=-0.292,P<0.01),而成就倾向与心理健康正相关(r=0.430,P<0.01),避败动机与心理健康负相关(r=-0.470,P<0.01)。结论通过帮助贫困生培养良好的自我概念,特别是良好的自我认同,引导贫困生适当降低避败动机来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自我概念
成就动机
心理健康
-
Keywords
Impoverished students
Self-concept
Achievement motivation
Mental health
-
分类号
R395.6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大学生人格因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被引量:7
- 3
-
-
作者
刘国华
张桂英
-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
出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3期456-458,共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09YJCXLX003)
-
文摘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因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问卷(NEO-FFI)和自杀可能性量表(SPS)对615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有无自杀意念者之间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t=26.28,P<0.001);②相关分析表明,自杀意念与神经质呈正相关(r=0.41,P<0.001),与其他人格因素呈负相关(r=-0.35,P<0.001);③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宜人性、外倾性和开放性等4种人格因素进入自杀意念的回归方程。结论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受其人格因素的影响。其中神经质对自杀意念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宜人性和外倾性对自杀意念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
关键词
人格因素
自杀意念
大学生
神经质
-
Keywords
Personality
Suicide ideation
Undergraduates
Neuroticism
-
分类号
R395.6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1987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自杀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刘国华
张桂英
-
机构
中国.广东海洋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
出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240-1243,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09YJCXLX003)
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学生工作科研课题“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与对策研究”(编号:gdouxg201227)
-
文摘
目的:探讨1987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自杀研究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872篇大学生自杀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发表了3篇以上文献的第一作者文献量13.2%(不足50%);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文献量87.3%;期刊类型以高校学报为主,文献量23.5%。结论:大学生自杀研究的作者成熟度不高,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且地区分布不均衡。
-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
研究文献
计量分析
-
Keywords
Undergraduates
Suicide
Research articles
Bibliometric analysis
-
分类号
R395.6
[哲学宗教—心理学]
B844.2
[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
-
题名自杀可能性量表在大学新生心理普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刘国华
张桂英
-
机构
中国.广东海洋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
出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1889-1890,共2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09YJCXLX003)
-
文摘
目的将自杀可能性量表应用于大学新生心理普查。方法使用自杀可能性量表对某高校6181名大学新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新生自杀可能性的检出率为3.3%;男生SPS总分和绝望感、自杀意念、负性自评、敌意量表的得分均高于女生(t=3.952,P<0.01);文科生在敌意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t=2.012,P<0.05);专科生SPS总分和绝望感、自杀意念、负性自评、敌意量表的得分均高于本科生(t=4.937,P<0.01)。结论文科生和女生应加强人际交往训练和信任感培养,男生应加强自信心训练;专科生比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更重。
-
关键词
自杀可能性量表
大学新生
心理普查
自杀
-
Keywords
Suicide probability scale
College freshmen
Mental health checking
Suicide
-
分类号
R395.6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高校感恩教育模式新探究——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
- 6
-
-
作者
陈芳蓉
-
机构
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东广东海洋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
出处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47-,58,共2页
-
文摘
当代大学生感恩心理的表达是其情感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根据大学生感恩心理缺失的主要表现和感恩教育现状的不足,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提出"知情意行"模式来探索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
关键词
感恩
感恩教育
“知情意行”模式
-
Keywords
gratitude
gratitude education
model of knowledge,emotion,will and practice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罗夏测验攻击变量的信度效度研究
被引量:6
- 7
-
-
作者
刘国华
孟宪璋
-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
-
出处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13-14,17,共3页
-
文摘
目的:对国外已有的罗夏测验攻击变量进行取舍,并提出几个新的攻击变量,对这些变量的信度、效度进行初步检验。方法:使用罗夏测验在107名罪犯和118名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①大部分攻击变量的评定者间信度可以接受(0.7以上);②因素分析将攻击变量分为4类:攻击行为、攻击的结果、被攻击的对象、攻击主体,总方差解释率为68%。结论:大部分罗夏测验攻击变量可以在国内使用。
-
关键词
攻击
罗夏测验
信度
效度
-
Keywords
Aggression
Rorschach Test
Reliability
Validity
-
分类号
R395.1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1例抑郁症与强迫症共病患者的精神动力导向治疗
- 8
-
-
作者
孟宪璋
刘国华
-
机构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
-
出处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1年第2期268-271,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YJCXLX003)资助
-
文摘
目的:报告1例抑郁症与强迫症共病患者的精神动力导向的治疗过程。方法:采用精神动力导向的治疗方法,每周1次晤谈,共45次。结果:患者的强迫观念、抑郁症状及社会功能有所好转,对症状的无意识意义有所领悟。结论:患者童年期共生性、过分溺爱的母子关系和敌对性的父子关系,令其陷入乱伦和弑父的强烈罪疚和洗刷罪恶的强迫重复中。
-
关键词
精神分析
抑郁
强迫
-
Keywords
Psychodynamic
Depressio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
分类号
R395.5
[哲学宗教—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