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PTEN蛋白、VEGF表达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国焰 黄群 +1 位作者 汤建华 邱荣锋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及80例胃癌组织中PTEN、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PTEN全部阳性表达,胃癌组织PTE...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及80例胃癌组织中PTEN、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PTEN全部阳性表达,胃癌组织PTEN阳性率为52.5%(40/80)、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VEGF在正常胃黏膜阳性率为10%(2/20),胃癌组织阳性率为53.8%(43/8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MVD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MVD(P<0.01),MVD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胃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MVD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PTEN蛋白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胃癌PTEN基因失活可能通过增加VEGF的表达来促进血管形成,导致肿瘤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TEN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形成
下载PDF
肝肾综合征患者血、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
2
作者 纪礽斌 黄群 +3 位作者 万腊根 鞠北华 王健 陈富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5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protein,RBP)水平在肝肾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 法:采用ELISA法测定90例肝硬化患者和2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尿RBP水平,同时检测其血肌酐及尿肌酐,算 出校正的24h肌酐清除率作... 目的:探讨血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protein,RBP)水平在肝肾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 法:采用ELISA法测定90例肝硬化患者和2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尿RBP水平,同时检测其血肌酐及尿肌酐,算 出校正的24h肌酐清除率作为肾小球滤过率标准。结果:肝肾综合征组的血清、尿RB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 0.01);单纯肝硬化组的血清R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尿RB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尿RBP对肝肾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 肝肾综合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食管癌538例内镜病理分析附多源癌13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林汉利 郑昌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291-3293,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内镜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8例食管癌在性别、年龄、部位、症状、内镜分型与病理分型间的特点与关系。结果:538例中男女比例为2.82:1,平均年龄58.2岁,50~69岁为高发年龄,40岁以下青年患者占2.97%;症状表现为...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内镜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8例食管癌在性别、年龄、部位、症状、内镜分型与病理分型间的特点与关系。结果:538例中男女比例为2.82:1,平均年龄58.2岁,50~69岁为高发年龄,40岁以下青年患者占2.97%;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胸骨后痛、腹痛、呕血黑便等。发生部位以中段最多,其次为下段,上段较少,其中检出多源癌13例(2.42%),检出原位癌12例(2.23%),组织学上以鳞癌为主,占79.6%,腺癌占10.85%,鳞癌大部分分化良好,腺癌则大部分分化较差,且多发于下段。结论:50~69岁男性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青年患者有增加趋势;食管癌以中、下段为多发,主要以鳞癌为主,腺癌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且腺癌多分化不良;对高危人群定期胃镜检查以及对可疑病灶常规活检是发现早期癌的主要途径;在行胃镜检查时不要满足一个病灶,应尽量行全上消化道检查,以免漏检多源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内镜 病理
下载PDF
黑斑-胃肠息肉综合征17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汉利 谢红忠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9期4755-4756,共2页
目的:探索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临床诊治。方法:对2000/2008年收治的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17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有典型黑斑和息肉12例,14例有3枚以上息肉,3例3个以下息肉中2例并有典型黑斑,1例有PJS家族史... 目的:探索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临床诊治。方法:对2000/2008年收治的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17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有典型黑斑和息肉12例,14例有3枚以上息肉,3例3个以下息肉中2例并有典型黑斑,1例有PJS家族史;15例为结肠息肉,其中2例伴有小肠息肉,2例伴有胃息肉,2例单纯为胃十二指肠息肉。经胃肠镜下摘除14例,外科手术治疗1例,均无并发症发生。6例术后复发;1例复查发现癌变。结论:PJS在诊断上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家族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胃肠镜全消化道检查,以免误诊和漏诊;临床治疗上以胃肠镜下摘除为主,也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后应定期复查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综合征 人类
原文传递
大肠癌735例内镜病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汉利 李俊达 +2 位作者 王亚东 赖卓胜 张亚历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3年第10期21-23,共3页
为探讨大肠癌病理特点,指导临床治疗,对735例大肠癌的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癌多发于40~70岁(70.75%),30岁以下占5.71%,临床症状无特异,多表现为便血、腹痛,腹泻、黏液便和腹部包块等。735例大肠癌中检出10例多原发... 为探讨大肠癌病理特点,指导临床治疗,对735例大肠癌的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癌多发于40~70岁(70.75%),30岁以下占5.71%,临床症状无特异,多表现为便血、腹痛,腹泻、黏液便和腹部包块等。735例大肠癌中检出10例多原发癌(1.36%)。肿瘤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直肠54.42%,其中223例(54.93%)发生在距肛门7cm以下。乙状结肠17.96%、横结肠6.30%、升结肠5.90%、肝曲5.23%、直乙2.68%、降结肠2.14%、盲肠1.88%、降乙1.61%、脾曲1.07%、吻合口0.80%。组织分型以腺癌为主,极少为鳞癌,本组检出鳞癌2例(0.27%),息肉癌变97例,占13.00%,恶性淋巴瘤9例(1.21%),分化不良大肠癌仅占11.79%,但多发生于青年患者。腺癌分化程度与发生部位无关(P>0.05)。结果表明,大肠癌多发于40~70岁,但30岁以下并不少见,且年龄越小,分化越差。症状无特异,全结肠均可发生,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多发,多原发癌有增多趋势,镜检时应尽量行全结肠检查,以免漏诊。无条件行肠镜检查时,应注意行直肠指检,以求早发现、早诊断。对大肠息肉积极治疗是减少癌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病理特点 治疗 内窥镜检查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