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社区家居联合照护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瑞香 官志君 +3 位作者 卢远新 黄凯帆 邓丽梅 陈少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5期2166-2168,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及家居联合照护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定期门诊复查;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居联...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及家居联合照护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定期门诊复查;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居联合照护模式干预,具体包括成立脑卒中后抑郁指导小组,建立医院一.社区一家居三方的交流平台,制订出院康复手册,社区医护人员每周根据出院康复手册对PSD患者康复情况进行了解、记录与指导,每月由脑卒中后抑郁指导小组组织讨论与修订必要的康复计划,共同跟进患者康复。于入组前及干预2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和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两组患者进行脑卒中后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评定。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HRSD[(11.33±6.56)分VS.(25.00±12.23)分]和SS—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院、社区及家居联合照护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脑卒中后抑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联合照护模式 康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糖尿病和脑梗死后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志丽 邓黎 +2 位作者 王少波 周善存 陆首玲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841-1842,共2页
目的:观察与探讨糖尿病和脑梗死后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17例,分为糖尿病组10例,高血糖组即脑梗死后高血糖患者组21例,与无糖尿病对照组86例,对这三组患者的具体临床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斯堪的... 目的:观察与探讨糖尿病和脑梗死后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17例,分为糖尿病组10例,高血糖组即脑梗死后高血糖患者组21例,与无糖尿病对照组86例,对这三组患者的具体临床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定中,糖尿病组与高血糖组患者的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低。此外,糖尿病组和血糖组在合并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与死亡率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血糖升高,而高血糖又会进一步使脑损伤加重,对脑梗死患者的高血糖进行积极的控制,有助于阻断恶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糖 急性脑梗死 卒中量表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脑干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邓莉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4期129-130,共2页
目的察护理干预对脑干梗死导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脑干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 目的察护理干预对脑干梗死导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脑干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够有效提高脑干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吞咽功能及状况,临床预后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吞咽功能障碍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缪学琼 郭建军 +2 位作者 林菡 唐艺 李杰锋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介于60~75岁之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0.15PNA单位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介于60~75岁之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0.15PNA单位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情况。并在治疗后90d随访时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临床预后及独立生活能力。结果尤瑞克林组临床有效率为84.4%,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据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尤瑞克林组预后良好比率亦高于对照组。结论人尿激肽原酶能有效的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脑梗死
下载PDF
甲基化特异性三重PCR检测FMR1基因突变的研究
5
作者 林菡 白永杰 +3 位作者 宋兴旺 王玉良 廖卫平 易咏红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1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特异性三重PCR检测FMR1基因不同突变类型的价值。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三重PCR方法检测了99例病人的FMR1基因,并用半巢式PCR和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用甲基化特异性三重PCR检测出70例男性正常基因型、27例女... 目的探讨甲基化特异性三重PCR检测FMR1基因不同突变类型的价值。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三重PCR方法检测了99例病人的FMR1基因,并用半巢式PCR和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用甲基化特异性三重PCR检测出70例男性正常基因型、27例女性正常基因型,1例男性全突变基因型,1例女性前突变基因型,与半巢式PCR和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的检测结果相符。结论甲基化特异性三重PCR能准确检测FMR1突变的不同类型,适用于对脆性X综合征的临床筛查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X综合征 FMR1基因 甲基化 PCR
原文传递
左卡尼汀对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方浩威 肖圣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746-4748,共3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0~22周龄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左卡尼汀组。模型组参考相关文献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左卡尼汀组在模型制备前30 min给予100 mg/kg左卡尼汀进行干...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0~22周龄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左卡尼汀组。模型组参考相关文献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左卡尼汀组在模型制备前30 min给予100 mg/kg左卡尼汀进行干预;假手术组游离出相关血管,但不进行夹闭操作。观察三组动物在恢复再灌注24 h后,血清和脑部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变化,并测定大鼠脑部三磷酸腺苷(ATP)酶、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环磷酸鸟苷(c GM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SOD、IL-6、MDA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 05);而TNF-α的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 05);左卡尼汀组与模型组相比,SOD和IL-6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 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 05)。模型组脑组织中MDA和TNF-α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 05);左卡尼汀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脑组织中MDA和TNF-α的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了SOD和IL-6的水平,而左卡尼汀处理后显著提高了SOD和IL-6的水平(P<0. 05)。模型组中NO、NOS和c GMP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 05),左卡尼汀组与模型组相比可以显著降低NO、NOS和c GMP的含量(P<0. 05)。ATP酶结果表明,模型组脑组织中ATP酶的活力显著低于假手术组,而左卡尼汀组脑组织中ATP酶的活力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结论左卡尼汀能够显著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导致的神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和脑部MDA水平,降低脑部组织中NO、NOS和c GMP水平,提高SOD和ATP酶的活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益洪 黄晓芸 +1 位作者 王剑静 余映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8期1771-1772,共2页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经我科确诊并入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病并发抑郁症病人52例,随机将其分为阿米替林组和帕罗西汀组,将其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阿米替林组临床显效率(79%)低于帕罗...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经我科确诊并入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病并发抑郁症病人52例,随机将其分为阿米替林组和帕罗西汀组,将其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阿米替林组临床显效率(79%)低于帕罗西汀组临床显效率(83%)。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并发抑郁症依从性好,不良反应率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阿米替林 帕金森病 抑郁症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隐性误吸与吞咽异常模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爱东 黄宗青 +3 位作者 陈月馨 罗慧瑜 董慧娟 周敏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4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隐性误吸与吞咽异常模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收治的急性及亚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入院后24 h内对其进行临床吞咽功能评估,均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在入院14 d内完成吞咽...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隐性误吸与吞咽异常模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收治的急性及亚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入院后24 h内对其进行临床吞咽功能评估,均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在入院14 d内完成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记录显性误吸与隐性误吸发生率;分析吞咽异常模式与隐性误吸相关性。结果完成VFSS的80例患者中,误吸者33例,误吸发生率为41.3%(33/80),其中显性误吸20例、隐性误吸13例。隐性误吸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舌运动差,软腭运动感觉差,咽反射消失,多次吞咽,重复吞咽,喉上抬差;在临床评估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主咳嗽能力下降,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口咽部食物潴留等体征。回归分析显示,与隐性误吸相关的VFSS吞咽异常模式是软腭运动减弱、吞咽启动延迟、舌肌运动减弱、会厌折返不全、声门关闭不全、喉结构上抬不足。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吞咽异常模式与隐性误吸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部分吞咽器官功能障碍可表现出一种或多种吞咽异常模式,有助于客观评估隐性误吸风险,对有效防治卒中相关性肺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改善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老年人 误吸 吞咽障碍 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变异的血流动力学检测 被引量:9
9
作者 阮利江 甄云 +2 位作者 孙淑娟 黄伟 余志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454-458,共5页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前动脉(ACA)和前交通动脉(ACoA)变异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择经MR血管成像(MRA)确诊的ACA或ACoA变异的患者62例(患者组),无血管变异的健康者48名(对照组)。应用TCD检测两组颅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前动脉(ACA)和前交通动脉(ACoA)变异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择经MR血管成像(MRA)确诊的ACA或ACoA变异的患者62例(患者组),无血管变异的健康者48名(对照组)。应用TCD检测两组颅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①患者组中,48例为一侧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ACA-A1)发育不良,细小侧ACA-A1血流速度为(61±16)cm/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15)cm/s;粗大侧ACA-A1血流速度为(125±12)cm/s,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细小侧血流速度约为粗大侧的1/2。②压迫对侧颈总动脉(CCA)后,双侧ACA-A1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在细小侧压迫前、后收缩峰血流速度的比值(Vp后/Vp前)为3.10±0.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3±0.24;粗大侧Vp_后/Vp_前为1.33±0.1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小侧Vp_后/Vp_前为粗大侧的2倍以上。③9例为一侧ACA-A1缺如,健侧ACA-A1血流速度为(131±17)cm/s,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57例ACA-A1细小或缺如侧的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为(47±11)cm/s,显著低于对侧的(60±13)cm/s,P<0.01。④对5例ACoA缺如的患者,分别压迫同侧CCA,ACA血流信号均消失。结论根据双侧ACA压迫颈动脉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合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及血流信号的强度、血流分布等辅助指标,TCD可初步诊断ACA或ACoA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变异
下载PDF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中医证型与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金城 汪学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11期983-985,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进展性脑卒中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及广东医学院附属佛山三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400例作为观察组,并... 目的:探讨缺血进展性脑卒中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及广东医学院附属佛山三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4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400例性别、年龄、居住地等与脑卒中组匹配的非脑卒中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研究2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凝集参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差异,并分析脑卒中及进展性卒中各中医分型与独立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缺血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指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卒中组与年龄、凝集指数、血糖和血压等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进展性脑卒中的中医证型与独立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为中医药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 中医证型 独立危险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隐性误吸与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宗青 李爱东 +3 位作者 肖剑伟 张志 张娟 周国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9期2960-2963,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隐性误吸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互关系,为SAP的风险评估与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在人院后7d内完成吞咽电视荧光透视检查(VFSS...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隐性误吸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互关系,为SAP的风险评估与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在人院后7d内完成吞咽电视荧光透视检查(VFSS),通过VFSS确定患者有无隐性误吸及其发生率,对隐性与显性误吸患者发生SAP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隐性误吸与SAP的关系.结果 完成VFSS的100例老年患者中,发生误吸46例,其中显性误吸19例,隐性误吸27例,隐性误吸占误吸病例的58.7%; 27例隐性误吸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2±5.1)岁,19例显性误吸患者平均为(64.1±4.6)岁,发生隐性误吸的患者年龄高于显性患者;隐性误吸患者74.1%有SAP,而显性误吸患者36.8%有SA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隐性误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隐性误吸比显性误吸更易发生SAP,可能是老年脑梗死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对老年脑梗死早期进行VFSS,及时发现隐性误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梗死 隐性误吸 卒中相关性肺炎(SAP) 吞咽电视荧光透视检查(VFSS)
下载PDF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合并横纹肌溶解症一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泽元 邵豪 +3 位作者 姚壮鑫 曾莲意 赖丽萍 庄雄杰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3-494,共2页
1974年Grossman等报道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DNHS)与横纹肌溶解症(RM)有关。国内报道罕见,现报道一例如下.
关键词 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症 糖尿病
原文传递
脑微出血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志新 樊丽娟 +2 位作者 杨春水 王传明 彭享胜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7期502-506,共5页
目的:脑微出血(CMBs)是脑内小血管病的重要表现之一,与脑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相关性仍不明确。该研究旨在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院于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南山医院的患者,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目的:脑微出血(CMBs)是脑内小血管病的重要表现之一,与脑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相关性仍不明确。该研究旨在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院于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南山医院的患者,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扫描结果有无CMBs分为CMBs组(63例)和非CMBs组(67例);根据脑卒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位置分为颅内、颅外及颅内外混合病变。脑动脉粥样硬化负荷分别从病变血管段的数量及狭窄程度分别进行评估。详细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生物化学变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SWI序列结果显示的CMBs数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最终入组受试者130例,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动脉粥样硬化负荷与CMBs数量显著正相关(病变血管段数,OR=1.22,95%CI:1.05~1.42,P=0.012;血管狭窄程度,OR=1.25,95%CI:1.12~1.40,P<0.001);尤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负荷与CMBs的数量显著正相关(病变血管段数,r=0.51,P=0.004;血管狭窄程度,r=0.62,P<0.001)。结论 CMBs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尤其颅内动脉硬化与CMBs之间或许存在更加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 脑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分子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志 黄宗青 +5 位作者 沈琪 刘洪涛 邓英太 李爱东 陆学东 何蕴韶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85-1187,共3页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eningitis,CNM)是新型隐球菌侵犯脑膜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发病率有所升高,由于早期极易误诊误治,晚期又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病死率很高。改善CNM预后的关键是早期明...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eningitis,CNM)是新型隐球菌侵犯脑膜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发病率有所升高,由于早期极易误诊误治,晚期又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病死率很高。改善CNM预后的关键是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本研究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建立CNM的分子诊断方法,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诊断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分子 早期治疗 年发病率 误诊误治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联合检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建英 杨春水 +2 位作者 林勤郁 李雯飞 肖湛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联合检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方法:对30例昏迷患者分别在病程的急性期、3个月、6个月时作BAEP、SSEP检测。结果:急性期BAEP检测30例均异常,其中双侧异常17例,单侧异常13...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联合检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方法:对30例昏迷患者分别在病程的急性期、3个月、6个月时作BAEP、SSEP检测。结果:急性期BAEP检测30例均异常,其中双侧异常17例,单侧异常13例,表现为Ⅰ波后各波潜伏期(PL)延长或波形消失,波间潜伏期(IPL)延长。Ⅲ波、Ⅴ波存在者预后好,消失者呈重残、植物状态或死亡。急性期SSEP正常6例,异常24例(80%),表现为皮层电位异常,N20波缺失,PL延长,波幅严重降低,波形离散。24例SSEP异常者中预后良好11例,预后不良13例(其中5例死亡)(54%)。17例BA-EP严重异常者SSEP也同样表现为严重异常。结论:BAEP、SSEP联合检测能分别反映脑干及大脑的功能,能早期判断昏迷患者的预后,尤其SSEP皮层电位N20异常程度可客观判断脑病变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 昏迷 预后
下载PDF
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严梓乐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8期36-37,共2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75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基本痊愈43例,...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75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基本痊愈43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基本痊愈26例,显效29例,总有效率为73.3%。2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出现头痛眩晕2例,恶心2例,消化不良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1例,嗜睡1例。2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液系统及肝肾异常,经调整用药后未影响治疗。结论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脑功能,且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家庭访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阳处富 高裕 +1 位作者 周国军 谢京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1期22-23,26,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访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对该类患者的管理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转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管理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访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对该类患者的管理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转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管理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定期家庭访视和社区干预,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入组时家庭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各量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家庭访视干预12个月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访视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家庭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其心理承受和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访视 卒中 中风后遗症 家庭环境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洪涛 李若桦 +1 位作者 李爱东 张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21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59例)、中年组(198例)和老年组(364例);每组再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后循环梗死组。然后对比分析其中后循环梗死老年组(110例)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 目的探讨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21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59例)、中年组(198例)和老年组(364例);每组再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后循环梗死组。然后对比分析其中后循环梗死老年组(110例)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254例)、后循环梗死青年组(30例)、后循环梗死中年组(60例)的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和死亡情况。结果后循环梗死各年龄组的最常见梗死部位是脑桥,合并前循环梗死最多的部位是基底节区。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比较,头晕、眩晕、吞咽困难及四肢瘫虽为后循环梗死老年组较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但缺乏特异性;而复视、共济失调、眼震、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上虽具有特异性,却十分少见,对诊断帮助不大。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和后循环梗死中年组比较,后循环梗死老年组HDL-C降低、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后循环梗死老年组日常生活能力较前循环梗死老年组明显差(P<0.05)。结论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预后大多较好。由于吞咽因难和抵抗力低下而使其更容易发生肺炎,治疗中应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桥 体征和症状 共济失调 眼球运动障碍 呼吸困难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隐性误吸的高危因素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爱东 黄宗青 +4 位作者 肖剑伟 张志 周国强 张娟 刘洪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隐性误吸的高危因素与发生机制,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风险评估与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入选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72例,入院后24 h内完成临床吞咽功能评估,并在7 d...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隐性误吸的高危因素与发生机制,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风险评估与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入选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72例,入院后24 h内完成临床吞咽功能评估,并在7 d内完成吞咽电视荧光透视检查(VFSS),通过VFSS确定患者有无误吸,记录隐性误吸发生率,分析隐性误吸与年龄、病变部位、临床吞咽异常表现的关系,分析老年脑梗死隐性误吸的高危因素。【结果】完成VFSS检查的72例患者中,误吸者32例,误吸发生率为44.4%(32/72),其中隐性误吸占13例,占误诊的40.6%(13/32)。60~65岁,66~70岁,71~75岁,76~80岁,>80岁这五个年龄段的隐性误吸发生率分别为7.7%(1/31),15.4%(2/13),23.1%(3/13),23.1%(3/13),30.7%(4/13),年龄越大隐性误吸的发生率就越高。>80岁患者较60~65岁患者的隐性误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 P <0.05)。其余各年龄段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双侧多发性梗死者隐性误吸率46.6%(7/15),脑干+小脑梗死者为40%(2/5),大脑半球+基底节区梗死者为9.5%,前两组与大脑半球+基底节区梗死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01)。但前两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较容易发生隐性误吸,年龄越大的患者,双侧多发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发生的几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老年人
下载PDF
脑缺血后钠通道Na(v)1.6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丽 欧烈斌 +2 位作者 龙赤 方燕南 黄海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a(v)1.6的表达变化及钠通道阻滞剂Riluzole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Na (v)1.6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10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假手术组(n=15)、脑缺血组(n=45)和Riluzole治疗组(n=45),后2组应用线栓... 目的 观察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a(v)1.6的表达变化及钠通道阻滞剂Riluzole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Na (v)1.6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10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假手术组(n=15)、脑缺血组(n=45)和Riluzole治疗组(n=45),后2组应用线栓法制作成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Riluzole治疗组在造模后30 min按8 mg/kg静脉注射给药,1次/d.缺血后6 h、1 d、2 d、3 d、7 d时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纹状体区Na(v)1.6的表达,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 缺血组和Riluzole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在缺血后2 d表现最严重,相同时间点缺血组较Riluzole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缺血组和Riluzole治疗组Na(v)1.6表达均在缺血后1 d达高峰,随后下调.实时定量PCR显示缺血组Na(v)1.6 mRNA在缺血后6 h、1 d表达上调,2 d、3 d、7 d表达下调;Riluzole治疗组Na(v)1.6 mRNA缺血后6 h~7 d表达均呈下调趋势;相同时间点Riluzole治疗组Na(v)1.6 mRNA较缺血组表达下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和Riluzole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均在缺血后3 d时最大,相同时间点Riluzole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比缺血组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luzole可以下调Na(v)1.6表达,减轻缺血性脑损伤,Na(v)1.6可能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Na(v)1.6 利鲁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