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化有机硅纳米管的合成及其油气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红宁 沈飞 +2 位作者 黄维秋 钟璟 陈若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0-74,76,共6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管径狭长、壁厚微薄的有机硅纳米管,通过引入阻聚剂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并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将样品、商业化活性炭(AC)和硅胶(SG)对水蒸气、正己烷和油气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对比,并在自建的动态正己烷吸附装置上进...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管径狭长、壁厚微薄的有机硅纳米管,通过引入阻聚剂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并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将样品、商业化活性炭(AC)和硅胶(SG)对水蒸气、正己烷和油气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对比,并在自建的动态正己烷吸附装置上进行动态吸附实验。吸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有机硅纳米管材料的静/动态吸附容量和稳定性都远高于商业化活性炭和硅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管 修饰 VOCS 吸附
下载PDF
氧化硅空心球的可控合成及其VOCs吸附研究
2
作者 王红宁 李泽平 +4 位作者 黄维秋 沈飞 胥超 钟璟 陈若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4,共6页
以聚丙烯酸为模板、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氨水为催化剂,合成氧化硅空心球。通过调整聚丙烯酸、正硅酸乙酯和乙醇的质量合成了均匀且孔径和壁厚可调的样品。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均匀,具有可调节内径(25~100 nm)和壁厚(7~40 ... 以聚丙烯酸为模板、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氨水为催化剂,合成氧化硅空心球。通过调整聚丙烯酸、正硅酸乙酯和乙醇的质量合成了均匀且孔径和壁厚可调的样品。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均匀,具有可调节内径(25~100 nm)和壁厚(7~40 nm)。通过N2吸/脱附对除去模板后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氧化硅空心球的吸附性能和稳定性`均高于商用活性炭和硅胶,获得的氧化硅材料可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氧化硅空心球 挥发性有机物 吸附
下载PDF
棒状有机硅材料的合成及其油气吸附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红宁 杨芹芹 +2 位作者 黄丽 黄维秋 陈若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5-69,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加入不同比例有机硅源进行功能化,合成高比表面积,大孔容和不同长径比的棒状有机硅,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N2吸-脱附、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样品形貌、结构等进行表征,考察和比较棒状有机硅材料与商业化活性炭(AC)和硅... 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加入不同比例有机硅源进行功能化,合成高比表面积,大孔容和不同长径比的棒状有机硅,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N2吸-脱附、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样品形貌、结构等进行表征,考察和比较棒状有机硅材料与商业化活性炭(AC)和硅胶(SG)的静、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棒状有机硅材料具有高吸附容量、解吸完全和吸附性能稳定等优点,使其在油气吸附应用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氧化硅 功能化 吸附 解吸 稳定性
下载PDF
危险化学品仓储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8
4
作者 史先召 马臣信 +4 位作者 周宁 吴东伟 袁雄军 刘晅亚 黄维秋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5-57,共3页
通过对"十二五"期间危化品事故的统计分析,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研读。研究表明,危险化学品仓储企业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有: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政府各监管部门监管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共享、监... 通过对"十二五"期间危化品事故的统计分析,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研读。研究表明,危险化学品仓储企业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有: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政府各监管部门监管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共享、监督效率低,仓储过程中存在违规存储、仓储环境差、设备老化、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针对危化品仓储企业安全管理的普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仓储 安全管理 事故统计分析
下载PDF
基于次声波法的油气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 被引量:28
5
作者 赵会军 武伟强 +3 位作者 王克华 王小兵 周宁 王树立 《油气储运》 CAS 2012年第3期215-218,247,共4页
基于次声波法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是通过检测泄漏流体湍射流作用于管壁产生的次声波而进行泄漏检测与定位。对管道泄漏时检测到的低频声波信号进行分析,泄漏信号在频域的特征表现在10Hz以内,因此选择0.4Hz、3.8Hz和7.2Hz的次声波特征... 基于次声波法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是通过检测泄漏流体湍射流作用于管壁产生的次声波而进行泄漏检测与定位。对管道泄漏时检测到的低频声波信号进行分析,泄漏信号在频域的特征表现在10Hz以内,因此选择0.4Hz、3.8Hz和7.2Hz的次声波特征频率作为检测特征量。当发现信号中同时存在两个特征频率功率谱及其能量顺序比率突变时,及时将异常数据及其GPS时间发送给监控主机。监控主机根据接收到的一端基站发送的异常发生时的GPS时间,结合被监控管道的长度和泄漏信号的传播速度,计算出另一端基站捕捉到异常信号的起始时间和数据长度,并向该端基站呼叫对应时间段的数据,然后联合两端数据,依据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泄漏诊断。根据两端基站检测到异常信号发生的GPS时间的时间差,次声波传播速度和上、下游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可以确定泄漏点的具体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次声波法 泄漏检测 定位
原文传递
油气回收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 被引量:26
6
作者 黄维秋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616,共11页
随着油气污染控制范围的全域化及其控制指标更加严格、油气回收设备有效性的监管力度更大,油气回收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回顾了油气回收行业的发展历程,从宏观、微观上对油气回收技术面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指出了技... 随着油气污染控制范围的全域化及其控制指标更加严格、油气回收设备有效性的监管力度更大,油气回收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回顾了油气回收行业的发展历程,从宏观、微观上对油气回收技术面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指出了技术研发的理念、方向、重点及热点,明确了新形势下油气回收技术精细化研发的内涵与内容,建议从排放源追踪、关键功能材料研发、集成回收工艺优化、专家管理系统建立等多方面协同研究油气污染全过程控制、分离净化及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同时,对油气回收管理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中国油气回收技术的科技进步及高效利用,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行业及地方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标准 油气回收 研究方向 精细化研究
原文传递
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流动特性PIV实验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小兵 刘扬 +1 位作者 崔海清 韩洪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3-149,共7页
为了研究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流动特性,利用激光粒子测速技术(PIV)对双切向入口双锥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流动的全流场进行了测量,利用Tecplot进行了流场显示,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提取及涡量计算,并绘制了零轴向速度包络面(LZ-VV... 为了研究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流动特性,利用激光粒子测速技术(PIV)对双切向入口双锥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流动的全流场进行了测量,利用Tecplot进行了流场显示,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提取及涡量计算,并绘制了零轴向速度包络面(LZ-VV)。研究了不同流量条件下,水力旋流器旋流腔中流体的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分布特点、上锥段中流体轴向速度分布特点、上锥段中流体局部涡量特征、上锥段中流体零轴向速度包络面(LZVV)的分布特性。结果显示,水力旋流器旋流腔中的流体切向速度呈中心对称的凹抛物线形分布,旋转动量主要集中在器壁和气柱处,径向速度呈不对称的双M形分布,且靠近气柱处的径向速度比器壁处的要大。上锥段中流体的轴向速度呈不规则的M型分布,轴向速度与流量不呈十分一致的关系,而是随着流量的增加,轴向速度有波动。上锥段中径向上的局部涡量呈不规则的双M形分布,靠近旋流腔壁处,负涡量的绝对值较大;零轴向速度包络面(LZVV)为一近似不规则的圆锥面,双切向入口中流体流量和介质黏度影响LZVV面的形状和分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PIV 切向速度 轴向速度 径向速度 零轴向速度包络面
下载PDF
天然气脱硫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剑 张晓萍 +2 位作者 李恩田 马路 王树立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88-92,共5页
目前天然气的脱硫方法主要有湿法脱硫、干法脱硫、生物法脱硫、膜法脱硫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离子液体技术、超重力脱硫以及臭氧氧化法等新技术为天然气脱硫领域拓展了新的方向。介绍了现有常用的脱硫工艺,指出了各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天然气的脱硫方法主要有湿法脱硫、干法脱硫、生物法脱硫、膜法脱硫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离子液体技术、超重力脱硫以及臭氧氧化法等新技术为天然气脱硫领域拓展了新的方向。介绍了现有常用的脱硫工艺,指出了各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脱硫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硫化氢 脱硫技术
下载PDF
油气排放及回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黄维秋 吕成 +3 位作者 郭淑婷 吕爱华 纪虹 赵书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1-432,M0012,共13页
在分析油气排放及回收领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后,提出了油气排放及回收领域研发的新理念及应对策略。分别从油品蒸发及油气扩散的基础物性参数、油罐蒸发排放内在的油气传质规律、基于模块设计与积木式组合的油气回收成套技术等方面,... 在分析油气排放及回收领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后,提出了油气排放及回收领域研发的新理念及应对策略。分别从油品蒸发及油气扩散的基础物性参数、油罐蒸发排放内在的油气传质规律、基于模块设计与积木式组合的油气回收成套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油气排放及回收领域的研究进展;尤其创新性地构建出油气传质因子和油气-空气间集中归一化的拟对流扩散系数的测算方法,揭示了油气排放及回收的内在规律,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建议多方面协同合作来研究油气污染全过程的控制,分离净化及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成套装备,从而及时地满足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油气排放 油气回收 油气传质 集成回收工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长输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故障诊断与排除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永飞 赵书华 +3 位作者 李平 王树立 李恩田 杨燕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68-1172,1176,共6页
某长输埋地管道由于受外界干扰、防腐蚀层破损等原因,管道阴保电位出现欠保、过保及异常波动的现象。采用Fluke数字万用表、直流电压梯度测量法(DCVG)等埋地管道非开挖无损评价技术(NDE),对阴极保护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测和诊断。结果表明... 某长输埋地管道由于受外界干扰、防腐蚀层破损等原因,管道阴保电位出现欠保、过保及异常波动的现象。采用Fluke数字万用表、直流电压梯度测量法(DCVG)等埋地管道非开挖无损评价技术(NDE),对阴极保护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测和诊断。结果表明,管道沿线测得的阴保电位有些超出了阴保电位准则范(-850^-1 200 mV,CSE);有些管段阴保电位频繁异常波动;防腐蚀层检测出多处破损点,而且部分腐蚀活性呈阳性。研究发现,某混凝土穿越段采用套管保护,管道沿线周围存在电厂、电力铁路等,多处与埋地管线出现并行或者交叉情况。针对阴保电位屏蔽、杂散电流干扰等问题,提出了补加牺牲阳极、合理选择排流方式等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保护 输油管道 腐蚀 阴保电位 屏蔽 干扰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CO_2水合物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余汇军 王树立 +2 位作者 江光世 张慧娟 于永涛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55-59,共5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复合添加剂对CO2水合物生成条件的影响,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及两者的混合溶液(按1∶2的比例)作为实验用溶液,研究发现当采用质量浓度为255mg/L的SDS和SDBS复合添加剂溶液时,CO2水合物的相... 通过实验研究了复合添加剂对CO2水合物生成条件的影响,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及两者的混合溶液(按1∶2的比例)作为实验用溶液,研究发现当采用质量浓度为255mg/L的SDS和SDBS复合添加剂溶液时,CO2水合物的相平衡点最低,最易生成,此时的溶液体系能很好的促进水合物生成,而且比单一的SDS溶液或者SDBS溶液体系下水合物的相平衡点都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水合物 表面活性剂 相平衡点
下载PDF
以纽带起旋的气液螺旋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树立 饶永超 +2 位作者 武玉宪 周诗岽 孙璐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10,共6页
鉴于气液两相螺旋流在实际中的重要作用,且目前国内外对其鲜有研究报道,该文以空气和水为实验介质,利用高速摄像机对以纽带为起旋装置下的水平管内气液两相螺旋流的流型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发现,存在螺旋波状流、螺旋泡状流、螺旋轴状... 鉴于气液两相螺旋流在实际中的重要作用,且目前国内外对其鲜有研究报道,该文以空气和水为实验介质,利用高速摄像机对以纽带为起旋装置下的水平管内气液两相螺旋流的流型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发现,存在螺旋波状流、螺旋泡状流、螺旋轴状流和螺旋弥散流四种典型的流型,并着重讨论了纽带的扭率对流型转换边界和流动压降的影响。该实验研究为今后对气液两相螺旋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螺旋流 纽带 流型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埋地管道直流杂散电流腐蚀及防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书华 李晓 +3 位作者 王树立 霍达 黄从明 赵梦杰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3-128,共6页
我国埋地钢制油气管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直流杂散电流干扰,为了减少或消除该干扰带来的安全隐患,对直流杂散电流的分析及防护方法进行了探讨。从直流高压输电系统、直流牵引系统和其他直流系统3个方面介绍了直流杂散电流的来源及检测方法... 我国埋地钢制油气管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直流杂散电流干扰,为了减少或消除该干扰带来的安全隐患,对直流杂散电流的分析及防护方法进行了探讨。从直流高压输电系统、直流牵引系统和其他直流系统3个方面介绍了直流杂散电流的来源及检测方法,分析了不同来源直流杂散电流对埋地管道的腐蚀干扰规律及其危害,进而对不同杂散电流防护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并列出了其适用范围。最后,对杂散电流腐蚀及防护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直流杂散电流 干扰 腐蚀 防护
下载PDF
次声波法输气管道泄漏检测系统的信号处理 被引量:15
14
作者 武伟强 赵会军 +3 位作者 王克华 王小兵 周宁 王树立 《油气储运》 CAS 2012年第5期376-378,407-408,共3页
对输气管道泄漏产生的次声波信号进行采集时,受传感器的频域限制,次声波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尖端被舍弃,同时自然界中的环境噪声亦对次声波信号产生强烈的干扰。为了降低次声波检测误报率,通过特殊算法对检测信号进行尖端补偿,将真正的... 对输气管道泄漏产生的次声波信号进行采集时,受传感器的频域限制,次声波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尖端被舍弃,同时自然界中的环境噪声亦对次声波信号产生强烈的干扰。为了降低次声波检测误报率,通过特殊算法对检测信号进行尖端补偿,将真正的泄漏信号与干扰信号快速分离,并选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对补偿后的信号进行处理,使采集的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两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局部特性,且在时频平面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分辨率,对噪声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较精确地提取信号的突变点。通过以上尖端补偿和小波变换信号处理,可以明显地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波 管道 泄漏检测 定位 小波变
原文传递
2219高强铝合金活性TIG焊工艺 被引量:13
15
作者 栗慧 邹家生 +1 位作者 姚君山 彭浩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73,共8页
采用单组分活性剂(AlF_3和LiF)、3组分(AlF_3+30%LiF+10%KF-AlF_3)和4组分(AlF_3+30%LiF+10%KFAlF_3+10%K_2SiF_6)混合组分活性剂进行2219高强铝合金直流正极性活性TIG焊(DCSP A-TIG),研究4种类型活性剂对焊缝表面成型、焊缝内部质量(气... 采用单组分活性剂(AlF_3和LiF)、3组分(AlF_3+30%LiF+10%KF-AlF_3)和4组分(AlF_3+30%LiF+10%KFAlF_3+10%K_2SiF_6)混合组分活性剂进行2219高强铝合金直流正极性活性TIG焊(DCSP A-TIG),研究4种类型活性剂对焊缝表面成型、焊缝内部质量(气孔)、焊缝熔深、电弧形态、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覆活性剂有助于去除2219铝合金表面的氧化膜,提高焊缝表面成型质量,涂覆4组分活性剂的DCSP A-TIG焊缝表面成型质量最佳;与变极性TIG焊(VPTIG)焊缝内部质量相比,DCSP A-TIG焊接方法可显著降低2219铝合金焊缝内部气孔的产生;AlF_3单组分活性剂可显著增大焊缝熔深,其电弧形态具有明显的拖弧现象;DCSP A-TIG焊焊缝组织具有与母材相同的组织组成物,电流对A-TIG焊缝组织影响较大,增大焊接电流,会造成接头晶粒组织粗大;涂覆4组分活性剂的DCSP A-TIG接头强度和伸长率最高,与VPTIG焊接头力学性能具有相近的技术指标。2219高强铝合金的DCSP A-TIG焊接方法具有很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19铝合金 A-TIG焊 活性剂 DCSP
下载PDF
水平管内螺旋流流动特性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树立 饶永超 +2 位作者 张琳 马维俊 赵书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236,共5页
总结了螺旋流的流动特性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方向,指出目前在流速分布、压降特性以及衰减特性等方面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流速分布,需要采用先进的测速设备进行流速的测量,比如LDV和PIV。对于压降特性,在现有公式的基础上总结出应... 总结了螺旋流的流动特性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方向,指出目前在流速分布、压降特性以及衰减特性等方面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流速分布,需要采用先进的测速设备进行流速的测量,比如LDV和PIV。对于压降特性,在现有公式的基础上总结出应用于实际工程领域的压降模型。对于衰减特性,需要推导出精确度高的衰减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流 流速分布 压降特性 衰减特性 现状与进展
下载PDF
可燃气体和混合气极限氧浓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任常兴 张欣 +2 位作者 慕洋洋 李晋 李海涛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6-159,共4页
介绍可燃气体极限氧浓度测定的标准及要求,给出可燃气体极限氧浓度的测定原理、测定装置和测定方法。测定方法主要分为管式法和球式法两种,分别采用火焰传播距离(≥100mm)和爆炸起始压力增量指标(5%或7%)判定爆炸现象。4次重复测定爆炸... 介绍可燃气体极限氧浓度测定的标准及要求,给出可燃气体极限氧浓度的测定原理、测定装置和测定方法。测定方法主要分为管式法和球式法两种,分别采用火焰传播距离(≥100mm)和爆炸起始压力增量指标(5%或7%)判定爆炸现象。4次重复测定爆炸性混合气体的LAC,计算确定待测可燃气体的LOC。采用20L球爆炸实验装置分别测定纯物质丙烷(C3H8)和混合气液化石油气(LPG)的爆炸极限和极限氧浓度,结果表明:混合气的最大爆炸压力随着氧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二者爆炸极限分别为2.0%~9.5%、3.0%~8.0%,用二氧化碳惰化的极限氧浓度分别为13.8%、15.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气体 混合气 极限氧浓度 爆炸极限 惰化
下载PDF
热浸镀锌铝的界面反应机理 被引量:12
18
作者 彭浩平 苏旭平 +2 位作者 王建华 李智 刘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168-3175,共8页
通过热浸镀和扩散偶试验研究铁基与4种锌铝熔池成分合金Zn-0.2%Al、Zn-5%Al、Zn-25%Al、Zn-55%Al(质量分数)之间的界面反应过程,提出热浸镀锌铝中扩散通道移动对合金层形成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热浸镀(扩散偶)初期,扩散通道均沿两相区... 通过热浸镀和扩散偶试验研究铁基与4种锌铝熔池成分合金Zn-0.2%Al、Zn-5%Al、Zn-25%Al、Zn-55%Al(质量分数)之间的界面反应过程,提出热浸镀锌铝中扩散通道移动对合金层形成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热浸镀(扩散偶)初期,扩散通道均沿两相区共轭线(tie-line)穿过熔池成分液相与对应的Fe-Al化合物构成的两相区,铁基表面优先形成对应的Fe-Al化合物的连续层状组织。随着热浸镀(扩散)时间的延长,扩散通道具有逐渐向两扩散组元成分点连线移动的趋势,一旦扩散通道切割熔池成分液相与对应的Fe-Al化合物构成的两相区共轭线,初期形成的Fe-Al化合物层失稳破裂,导致镀层合金层(扩散层)快速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锌铝 扩散偶 Zn-Fe-Al体系 界面反应 扩散通道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强化生成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饶永超 王树立 +3 位作者 武玉宪 廉明 于永涛 赵书华 《油气储运》 CAS 2012年第10期725-732,807,共8页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GasHydrate,NGH)资源的开采与开发已经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天然气水合物具有潜在的战略意义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在天然气运输、海水淡化、二氧化碳储存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上述技术成...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GasHydrate,NGH)资源的开采与开发已经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天然气水合物具有潜在的战略意义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在天然气运输、海水淡化、二氧化碳储存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上述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强化天然气水合物快速生成。综述了天然气水合物强化生成技术与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管道螺旋流动强化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技术,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生成促进 管道螺旋流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拱顶罐收油过程中油气扩散排放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兆利 黄维秋 +3 位作者 纪虹 赵晨露 李丽 张齐正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1-378,共8页
拱顶罐收油过程中油品蒸发及油气扩散排放规律对环境污染控制及损耗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VOF模型、扩散传质模型和RNGk-ε湍流模型,对5000m^3拱顶油罐底部装汽油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装油速度、不同油罐初始油气质量分数下... 拱顶罐收油过程中油品蒸发及油气扩散排放规律对环境污染控制及损耗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VOF模型、扩散传质模型和RNGk-ε湍流模型,对5000m^3拱顶油罐底部装汽油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装油速度、不同油罐初始油气质量分数下,罐内油气扩散及蒸发损耗规律。结果表明,增加装油速度,汽油蒸发率减小,损耗率变化不大,约为0.022%;增加油罐初始油气质量分数,汽油蒸发率减小,损耗率增大。建议API(美国石油学会)拱顶油罐收油蒸发损耗评估公式中考虑装油速度和初始油气质量分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顶罐 装油速度 初始油气质量分数 数值模拟 排放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