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胼胝体梗死的MRI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军乐 董季平 +1 位作者 宁文德 邬小平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分析胼胝体梗死的MRI表现和特征。方法 :13例胼胝体梗死患者 ,9例有高血压病史 ,4例有糖尿病 ,而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及糖尿病者 3例 ,13例均行MR检查。结果 :梗死发生于胼胝体膝部者 2例 ,体部 8例 ,其中 3例为胼胝体体部多发梗死 ,... 目的 :分析胼胝体梗死的MRI表现和特征。方法 :13例胼胝体梗死患者 ,9例有高血压病史 ,4例有糖尿病 ,而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及糖尿病者 3例 ,13例均行MR检查。结果 :梗死发生于胼胝体膝部者 2例 ,体部 8例 ,其中 3例为胼胝体体部多发梗死 ,1例为膝部和体部多发病灶 ,3例发生于压部 ,大小为 0 .2cm× 0 .3cm~ 1.1cm× 4.0cm。不同程度的伴有底节区、丘脑、脑干等部位的梗死。MRI上 ,T1 加权像呈低信号 ,T2 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不强化或轻度不均匀强化 ,Flair序列为高信号。结论 :MRI可有效、准确、全面地显示胼胝体梗死的大小、范围以及合并的其他部位的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梗死 MRI 临床特点 解剖结构 颅脑外伤
下载PDF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CT与MRI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82
2
作者 李文华 卢东霞 +1 位作者 杨金花 张凤翔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8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并对比CT和MRI在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CT和MRI检查资料,对比评价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以关节镜诊断为"金标准",MRI诊断ACL撕裂准确率为95... 目的探讨并对比CT和MRI在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CT和MRI检查资料,对比评价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以关节镜诊断为"金标准",MRI诊断ACL撕裂准确率为95.23%,显著高于CT诊断率82.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PR技术处理后,ACL撕裂CT表现为韧带挛缩、增宽,交叉韧带中断裂处呈低密度;ACL撕裂急性期MRI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慢性期为长T1长T2信号,韧带增粗、扭曲;断端边缘不清晰或有明显断痕,信号异常。结论 MRI诊断膝关节ACL撕裂中的准确性高于CT,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 CT 核磁共振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肝脏局灶病变血供对表观扩散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60
3
作者 陈再智 吴玉林 +4 位作者 徐忠飞 杨正汉 陈敏 周诚 谢敬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92-895,共4页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病变的血供对病灶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87例病人 ,共 1 59个肝脏局灶病变 ,采用不同的b值和b值差的扩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DWI)技术对各...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病变的血供对病灶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87例病人 ,共 1 59个肝脏局灶病变 ,采用不同的b值和b值差的扩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DWI)技术对各病灶及肝脏、脾脏及胆囊进行ADC值的测量。结果小b值和b值差所检测到的ADC值受组织或病变内血流灌注的影响 ,海绵状血管瘤的平均ADC值最高 (7 64× 1 0 - 3mm2 /s) ,富血供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明显高于乏血供恶性肿瘤 (分别为 3 47×1 0 - 3mm2 /s和 2 39× 1 0 - 3mm2 /s,t=2 39,P <0 0 1 ) ,肝囊肿的ADC值几乎不受b值和b值差的影响。结论 当利用小b值和小b值差进行DWI时 ,组织或病变的ADC值受血流灌注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血供 表观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DR平片诊断肋骨骨折应用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穆晓俊 王森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252-1252,125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DR平片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安康市中心医院2016年1—12月间收治的64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及DR平片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的差异,并分析曲面重建法...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DR平片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安康市中心医院2016年1—12月间收治的64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及DR平片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的差异,并分析曲面重建法(CPR)与容积再现技术(VRT)图像处理CT三维重建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64例骨折患者经临床及手术确诊共计发生91处肋骨骨折,其中单发性肋骨骨折患者47例(47处),多发性骨折患者17例(44处)。肋骨骨折78处,肋软骨骨折13处。DR片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为79. 5%(62/78),显著低于CT三维重建诊断的94. 9%(7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R平片确诊肋软骨骨折0处,显著低于CT三维重建诊断的100. 0%(1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PR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肋软骨骨折的准确率均显著高于VRT三维重建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准确率明显优于DR平片,对肋软骨骨折诊断优势更为明显,同时选择合适CT三维重建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DR平片 肋骨骨折
下载PDF
放射性肺损伤 被引量:44
5
作者 丁文 郭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9期813-816,共4页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早期急性放射性肺炎和后期放射性纤维化。发病机理研究主要为病理学观察,归纳起来主要有分子生物学机制、肺Ⅱ型上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自由基等。损伤的发...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早期急性放射性肺炎和后期放射性纤维化。发病机理研究主要为病理学观察,归纳起来主要有分子生物学机制、肺Ⅱ型上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自由基等。损伤的发生与照射野、放射剂量、分割方式等有关。总照射剂量低于36GY无放射性肺炎发生,低于40GY无纤维化发生。其病理改变随着照射后时间延长逐渐加重,肺泡是主要受损部位。基本病变为肺充血、水肿、肺间质增厚纤维化。CT、X线是临床最常用检查方法,表现为毛玻璃样斑片状高密度影,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放射性肺损伤不可逆转,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放射性肺损伤各方面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损伤
下载PDF
颈椎侧位平片对生理曲度异常分型及早期颈椎病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王成林 董汉彬 +3 位作者 王敏 陈健群 刘辉安 郑勇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0年第5期201-204,共4页
目的 :进行颈椎侧位平片中生理曲度异常分型研究 ,探讨早期颈椎病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从颈椎病片中抽出标准侧位颈椎片 1391例 ,从中选取临床无明显病因的颈椎病片 735例 ,对其中 419例曲度异常者进行分型 ,再分析比较各型中与其它异... 目的 :进行颈椎侧位平片中生理曲度异常分型研究 ,探讨早期颈椎病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从颈椎病片中抽出标准侧位颈椎片 1391例 ,从中选取临床无明显病因的颈椎病片 735例 ,对其中 419例曲度异常者进行分型 ,再分析比较各型中与其它异常X线征像的关系 ,制定出早期颈椎病X线诊断指标。结果 :419例中I型异常 114例 ,占 2 7 2 % ;Ⅱ型异常 2 40例 ,占 5 7 3% ;Ⅲ型异常 42例 ,占 10 0 % ;Ⅳ型异常 2 3例 ,占 5 5 %。并提出Ⅰ~Ⅲ型异常不合并其它异常X线征像或Ⅰ~Ⅱ型异常仅合并一项轻微其它异常X线征象可作为早期颈椎病诊断指标。结论 :通过颈椎侧位平片 ,可以进行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分型及早期颈椎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诊断 颈椎侧位平片 生理曲度异常分型
下载PDF
大螺距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孙凯 韩瑞娟 +5 位作者 马利军 王利军 王志清 郭城 赵冬梅 王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评价第2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Flashspiral)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方法接受第2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的1077例患者中,入选采用Flashspiral模式扫描并于30d内行冠状动... 目的评价第2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Flashspiral)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方法接受第2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的1077例患者中,入选采用Flashspiral模式扫描并于30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CA)患者共73例,以CCA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CTCA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一致性采用Kappa值进行U检验;评价冠状动脉各段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73例患者共显示冠状动脉925节段。(1)准确性评价:基于节段水平分析,敏感度为93.2%(164/176),特异性96.4%(722/749),阳性预测值为85.9%(164/191),阴性预测值为98.4%(722/734)。基于血管分析,敏感度为98.4%(123/125),特异度为87.4%(83/95),阳性预测值为91.1%(123/135),阴性预测值为97.6%(83/85)。基于患者分析,敏感度为100%(44/44),特异度为89.7%(26/29),阳性预测值为93.6%(44/47),阴性预测值为100%(26/26)。CTC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分级与CCA高度一致。(2)图像质量:1例患者体质量指数较大,回旋支远段显影差,远端血管不可评估;2例患者由于心率变异性较大,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有运动伪影,其余患者图像质量均较好。(3)辐射剂量: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14±0.10)mSv。结论大螺距双源CTFlashspiral模式CTC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图像质量好,运动伪影小,有效辐射剂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诊断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严重度的多层螺旋CT评价——Balthazar CT评分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29
8
作者 陈再智 王志 +4 位作者 谭晔 张燕 应申鹏 杨正汉 周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92-493,i003,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多层螺旋CT评价 BalthazarCT评分 APACHEⅡ评分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多层螺旋CT特征 被引量:28
9
作者 秦卫和 陈燕萍 +1 位作者 付飞先 龙宇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CT特征。材料和方法:用16层螺旋CT机检查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按照Stanford分型本组5例为A型,13例为B型,共累及52节段的主动脉。18例均显示真假两腔及撕裂的内膜...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CT特征。材料和方法:用16层螺旋CT机检查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按照Stanford分型本组5例为A型,13例为B型,共累及52节段的主动脉。18例均显示真假两腔及撕裂的内膜;16例可见内膜破口;18例均可见到鸟嘴征,且均位于假腔;88.5%(46/52)的假腔直径大于真腔;60处发生内膜方向改变,其中26处内膜突向假腔,24处内膜平直,10处内膜突向真腔;8例可见血栓形成;5例主动脉外壁钙化,均位于真腔;4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有分支受累及;1例合并心包积液。结论:MSCTA是检查主动脉夹层较好的影像学方法。鸟嘴征及真假腔大小比较对区分真假腔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多排螺旋CT 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不同重建方法对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盛蕾 王霞 孔庆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不同重建方法在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收集37例胸部外伤患者X线片疑有骨折的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多种图像后处理,观察几种不同图像对骨折显示效果。结果X线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48处,肋软骨骨折0处。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不同重建方法在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收集37例胸部外伤患者X线片疑有骨折的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多种图像后处理,观察几种不同图像对骨折显示效果。结果X线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48处,肋软骨骨折0处。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图像后处理共检出肋骨骨折77处,肋软骨骨折4处。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肋骨、肋软骨骨折的检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52,P=0.000;χ2=4.101,P=0.043)。多层螺旋CT检查,曲面MPR图像检出移位肋骨骨折39处,未移位肋骨骨折38处。VRT重建图像检出移位肋骨骨折38处,未移位肋骨骨折30处。两种重建方法对于未移位肋骨骨折的检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1,P=0.003)。结论多层螺旋CT的曲面MPR图像可清晰显示未移位细微骨折线,VRT重建图像立体感强,可多角度观察骨折的移位。多层螺旋CT检查对于判断肋骨,尤其是肋软骨骨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检查,应为诊断肋骨骨折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曲面多平面重建 容积重建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913例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筛查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乐见 李招云 +2 位作者 史春娟 张黎明 沈景丰 《疾病监测》 CAS 2009年第11期849-851,共3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地区妇女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和年龄分布,以及各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合DNA芯片反向点杂交技术,对来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2913例患者进行生殖道HPV亚型检测。结果HPV总感染...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地区妇女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和年龄分布,以及各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合DNA芯片反向点杂交技术,对来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2913例患者进行生殖道HPV亚型检测。结果HPV总感染率35.08%,检出前5位依次为HPV16(占7.76%)、HPV11(占7.38%)、HPV52(占6.25%)、HPV33(占4.81%)、HPV58(占4.50%)。结论台州地区妇女生殖道HPV人群感染年龄主要分布在40岁以下,以高危型为主,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年龄 宫颈病变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乳头状甲状腺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传新 胡春洪 +1 位作者 马岩 赵伟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CT表现与病理学特点,以提高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PTC的CT资料,并与其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例为实性,3例为囊实性,肿瘤最大长径为0.75-4.6cm...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CT表现与病理学特点,以提高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PTC的CT资料,并与其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例为实性,3例为囊实性,肿瘤最大长径为0.75-4.6cm,平均3.3cm。在平扫及增强中,瘤灶密度均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6例(37.5%,6/16)病灶内分布颗粒状钙化。13例(81.2%,13/16)显示瘤体边缘模糊及瘤周甲状腺连续性中断。3例(18.8%,3/16)边界清晰,病理为PTC滤泡亚型。4例较小瘤灶(微小癌)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较大者。结论 PTC具有一定的CT特异征象,结合临床特点及病灶内钙化灶的形态与分布有帮于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结节性甲状腺肿 乳头状甲状腺癌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螺旋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析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Hepatic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3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 目的探析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Hepatic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3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观察FNH的CT影像学表现,总结征象特点。结果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呈略低或等密度、中央疤痕低密度;动脉期除疤痕外均呈现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呈等或略高密度、延迟后呈等或略低密度;病灶中央或周边可见明显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具有明显特点,利于诊断,同时也可与肝细胞癌、血管瘤、腺瘤等肝脏其它病变进行鉴别,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螺旋CT 平扫 增强扫描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序列对直肠癌术前分期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17
14
作者 潘自来 张华 +5 位作者 张欢 丁蓓 杜联军 宋琦 张燕 陈克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588-592,共5页
评价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序列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2007年1月至12月67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MRI检查,对67例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b值为600、1000s/mm2,进行MR扩散加权序列检查,测定瘤体、淋巴结和皮下脂肪ADC值,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 评价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序列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2007年1月至12月67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MRI检查,对67例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b值为600、1000s/mm2,进行MR扩散加权序列检查,测定瘤体、淋巴结和皮下脂肪ADC值,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比较不同b值下瘤体分化级别与ADC值有无差异,同时比较良恶性淋巴结ADC值有无差异,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b值条件下,瘤体及淋巴结的ADC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b值升高,组织ADC值降低。同一b值下瘤体分化级别组间无差异,良、恶性淋巴结ADC值组间有差异。磁共振扩散加权序列对直肠癌和淋巴结检出是一个可行性方法,ADC值对良恶性淋巴结鉴别有一定价值,DWI序列可以作为常规MR扫描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分期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序列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不同心率患者采用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孙凯 韩瑞娟 +8 位作者 赵瑞平 马利军 王志琴 赵冬梅 王刚 贾海亮 白敬卫 王利军 李立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3-778,共6页
目的对不同心率患者采用大螺距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Flashspiral模式)冠状动脉成像(C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spiral模式)比较,评价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有效射线剂量。方法选择采用Flashspiral模式CCTA,心率〉65... 目的对不同心率患者采用大螺距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Flashspiral模式)冠状动脉成像(C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spiral模式)比较,评价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有效射线剂量。方法选择采用Flashspiral模式CCTA,心率〉65且≤100次/min(bpm)的连续性患者134例为A组,心率≤65且≤100bpm的患者134例为B组;采用spiral模式,心率〉65且≤100bpm的患者134例为C组。A组图像采集时间为R—R问期20%~30%,B组为R—R间期55%,C组采用spiral模式扫描。比较3组患者扫描参数、有效射线剂量、图像质量等,分析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A与B组、A与c组间的心率、有效射线剂量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3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扫描时间、心率变异性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可诊断血管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基于血管节段评价,A组不可诊断节段(28/1842,1.52%)显著高于B组(8/1819,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0.97,P=0.001),A与C组(32/1838,1.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280,P=0.345)。基于患者评价,A组不可诊断血管患者(10/134,7.5%)显著高于B组(2/134,1.5%;x。=5.52,P=0.018),A与c组(9/134,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57,P=0.812)。(2)3组患者不同图像质量评分的平均心率变异性(HRV)比较,A组评分1、2、3级患者的HRV分别为(2.294-1.06)、(5.17±1.37)、(8.88±1.53)bpm(F=170.402,P=0.001);B组分别为(2.26±1.01)、(5.97±1.82)、(12.00±9.64)bpm(F=95.843,P=0.001);C组分别为(2.61±1.85)、(7.90±3.97)、(11.22±5.62)bpm(F=68.62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中9例扫描失败患者中,由于呼吸运动导致心脏扫描不连续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心率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心脏门控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MRI不同序列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梁煜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6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MRI不同序列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诊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 2例临床确诊为HIE患儿的MRI图像,采用常规磁共振图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值(ADC)、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评估不同扫... 目的探讨MRI不同序列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诊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 2例临床确诊为HIE患儿的MRI图像,采用常规磁共振图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值(ADC)、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评估不同扫描序列在HIE诊断中的应用。结果常规MRI+SWI+DWI诊断HIE的阳性率为90.63%显著高于常规MRI+SWI(65.63%)、常规MRI+DWI(59.38%)、常规MRI(43.75%)(P<0.05)。常规MRI共检出12例为HIE,其中5例T1高信号;8例T2高信号,灰白质无清晰界限;常规MRI+DWI检出19例为HIE,其中10例基底节区、丘脑等部位在DWI图上为高信号,呈片状分布,ADC图像上表现为信号减低。常规MRI+DWI+SWI共检出21例HIE,其中16例在SWI图像呈扇形、斑点状及斑片状分布的低信号。结论MRI+SWI+DWI序列联合扫描可提高HIE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扫描序列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肺隐球菌病CT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玉林 徐忠飞 +2 位作者 汪国余 胡明华 王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PC)肺部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或细菌学证实的PC肺部CT表现,其中肺部有基础疾病者2例。结果:CT表现为孤立病变4例,单叶多发病变2例,双侧病变3例,病变多位于肺外围。CT有...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PC)肺部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或细菌学证实的PC肺部CT表现,其中肺部有基础疾病者2例。结果:CT表现为孤立病变4例,单叶多发病变2例,双侧病变3例,病变多位于肺外围。CT有3种影像表现:①结节或肿块;②单发或多发斑片影;③斑片影与结节或肿块影混合。9例中出现空洞6例,伴肺段实变1例,伴少量胸水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结论:PC肺部CT表现形态多样,病灶多发,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形态与病程及免疫力有关,确诊尚依赖病原学及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谢元忠 李长勤 +1 位作者 孔庆奎 王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 分析去分化软骨肉瘤的X线及CT表现 ,探讨去分化成分的X线、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去分化软骨肉瘤的X线及CT表现 ,并结合临床及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去分化软骨肉瘤不仅具有典型软骨肉瘤的表现 ,而且还具有... 目的 分析去分化软骨肉瘤的X线及CT表现 ,探讨去分化成分的X线、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去分化软骨肉瘤的X线及CT表现 ,并结合临床及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去分化软骨肉瘤不仅具有典型软骨肉瘤的表现 ,而且还具有去分化成分的影像特点。 13例中8例显示有骨化 ,11例有骨膜反应 ,12例有软组织肿快 ,10例有钙化 ,其中 8例钙化位于病灶中央部位。结论 去分化软骨肉瘤具有典型软骨肉瘤所不具备的去分化成分的影像特点 ,认识这些特殊的影像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去分化 影像特点 X线 CT表现 钙化 影像分析 显示
原文传递
头颅双能量CT平扫在介入治疗后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国强 刘国荣 +2 位作者 韩洋 刘晓林 孙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评价头颅双能量CT平扫技术在鉴别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术后颅内出血与造影剂外渗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20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术后即刻行头颅双能量CT扫描,采用140kV、80kV双能量模式扫描技术,通过图像... 目的评价头颅双能量CT平扫技术在鉴别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术后颅内出血与造影剂外渗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20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术后即刻行头颅双能量CT扫描,采用140kV、80kV双能量模式扫描技术,通过图像后处理得到虚拟平扫图像(VNC)及碘叠加图像(IOM),结合临床及48h后复查的普通头颅CT或MRI作为金标准,评价双能量CT平扫技术在鉴别颅内出血与造影剂外渗的准确性及特异性。结果 20例患者中,单能CT图像(140kV)上6例未发现高密度病灶存在,14例存在高密度病灶,高密度部位分别位于脑实质及蛛网膜下腔,总计27个高密度病灶,经图像后处理,27个高密度病灶中,VNC及IOM均一致性存在高密度病灶8个,影像诊断为脑出血灶,后期随访头颅CT平扫图像证实,其中颅内出血7个;IOM存在高密度病灶,对应的VNC无高密度病灶19个,诊断为造影剂外渗。后期随访头颅CT平扫图像未见颅内出血20个。双能量CT平扫敏感性100.0%,特异性95.0%,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100.0%。结论用头颅双能量CT平扫成像技术,可快速准确区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的颅内出血与造影剂外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造影剂 诊断和治疗物质外渗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CT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20
作者 梁志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139-140,共2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临床常见、病死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3个月死亡率可达2.2%--16.7%,影响HICH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CT影像能及时、准确地显示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早期病理改变等情况[4-6],是病情...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临床常见、病死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3个月死亡率可达2.2%--16.7%,影响HICH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CT影像能及时、准确地显示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早期病理改变等情况[4-6],是病情发展和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本研究观察了100例HICH患者的CT影像特征,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CT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改良Rankin评分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