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积雪对太阳活动响应及其放大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宋燕 周雅清 +6 位作者 李智才 张薇 孙必云 索琳 毕训强 肖天贵 张红英 《气象科技进展》 2021年第6期21-30,共10页
高原积雪对太阳活动的响应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在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高原积雪时空分布对太阳活动有较为显著的响应,其机理是太阳活动通过bottom-up机制和top-down机制共同作... 高原积雪对太阳活动的响应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在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高原积雪时空分布对太阳活动有较为显著的响应,其机理是太阳活动通过bottom-up机制和top-down机制共同作用影响高原积雪。太阳活动可以引起全球0~200 m海温异常和潜热通量异常,通过改变海气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高原降水(积雪)异常,放大太阳活动的作用;另一方面,太阳活动通过影响平流层大气温度和环流,影响平流层和对流层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改变对流层大气环流和风场,导致高原积雪异常。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试验模拟太阳活动影响高原积雪的关键在于气候系统模式需要包含细致的高层大气化学过程和海气耦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积雪 太阳活动 放大作用 bottom-up和top-down机制 中国降水
下载PDF
“2009.11”山西大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正旺 姚彩霞 +1 位作者 刘小卫 张建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7-486,共10页
利用山西省109个测站的降雪资料、FY-2C卫星云图和华北雷达拼图,分析了2009年11月9~13日山西大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中低空系统配置、物理量场中相对湿度、散度及垂直速度沿112.5°E的空间垂直剖面。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以50... 利用山西省109个测站的降雪资料、FY-2C卫星云图和华北雷达拼图,分析了2009年11月9~13日山西大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中低空系统配置、物理量场中相对湿度、散度及垂直速度沿112.5°E的空间垂直剖面。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以500hPa南支槽与西风槽的相继影响为背景,有利的中低层(700hPa切变与急流、850hPa东风急流)系统配置为持续降雪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强降雪时段,物理量场的空间垂直剖面呈现出相对湿度在200hPa以下形成≥80%深厚的湿空气柱,整个对流层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不稳定结构,山西处于上升运动区,最大负值中心(-36×10-3 hPa.s-1)位于400~500hPa,这种配置构成了强降雪产生的有利条件。FY-2C云图的云团发展与华北雷达拼图的组合反射率因子的演变类似,强降雪主要由3次大范围的中低云系和强回波东移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雪 物理量场 山西省 云图与雷达拼图
下载PDF
长治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正旺 庞转棠 +2 位作者 张瑞庭 魏建军 杨艳萍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3期258-262,共5页
对1961-2000年长治市11个县(市)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治气候趋向变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气温升高明显,冬季增温的贡献最大;降水为减少趋势,从1977年开始降水减少明显,1977-1984年为降水匮乏期,1985-2... 对1961-2000年长治市11个县(市)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治气候趋向变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气温升高明显,冬季增温的贡献最大;降水为减少趋势,从1977年开始降水减少明显,1977-1984年为降水匮乏期,1985-2000年呈波动性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导致盛夏农业干旱事件发生的频次增多,90年代几乎每年盛夏出现干旱事件;暴雨过程次数从80年代起逐渐减少,90年代减少明显;80年代初开始终霜冻日期提前,初霜冻日期推迟;70年代起无霜期逐渐延长;稳定≥10℃的活动积温随年代增加。这些变化必将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初终霜日 无霜期 积温
下载PDF
山西省秋季罕见大暴雪天气过程诊断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耀文 张红英 +2 位作者 史云飞 尹振保 马子平 《干旱气象》 2010年第3期332-337,共6页
对2009年11月10~12日山西省出现的特大暴雪的环流背景、前期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云图演变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这次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北半球环流呈现明显高指数特征,全... 对2009年11月10~12日山西省出现的特大暴雪的环流背景、前期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云图演变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这次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北半球环流呈现明显高指数特征,全国大部分地区异常偏暖的背景下,暴雪伴随剧烈降温天气;②300hPa辐散使得对流层上层具备强烈抽吸条件是造成强降水的重要环境因素。这种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配置导致的强垂直上升运动是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③500hPa河套小槽引导西路冷空气东移与极涡尾部的东路冷空气叠加,低层及地面的倒槽区有辐合上升气流,与锋面和高空槽、切变线配合,为降雪区提供有利的抬升条件,是造成此次暴雪的主要原因;④1500m高空有2支低空急流存在,一支是较强的东风湿急流,一支是偏南风急流,低空南风和东风急流向暴雪区提供了丰沛的水汽,低层850hPa强的水汽辐合、强的上升运动为这次暴雪天气提供了水汽和动力条件;⑤FY-2C卫星红外云图分析,这次强降水山西受到3个对流云团的影响,3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形成和消亡的时间大致间隔8~10h,对流云团的不断生成和发展是这次强降雪天气得以长时间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雪 影响系统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山西中南部区域性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正旺 苗爱梅 +2 位作者 庞转棠 魏建军 张瑞庭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1-538,共8页
利用常规的高低空气象观测资料、物理量场、以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9年2月8日发生在山西中南部地区的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天气过程,以500 hPa西风槽过境为背景,700~850 hPa存在明显的低空切变,300 hP... 利用常规的高低空气象观测资料、物理量场、以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9年2月8日发生在山西中南部地区的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天气过程,以500 hPa西风槽过境为背景,700~850 hPa存在明显的低空切变,300 hPa以下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湿层厚度高达200 hPa,散度的垂直分布表现为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对称结构,在强降雪时段450hPa以下存在明显的正负涡度对。这种物理量场的配置有利于促进低层湿空气的聚合及向上的抬升运动,为暴雪的产生提供必需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中南部 区域性暴雪 诊断分析
下载PDF
长治小麦干热风预报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正旺 苗爱梅 +3 位作者 李毓富 陈玉斌 李鸿飞 王淑凤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4期600-606,共7页
对长治市主要麦区的5个代表县(市)1977-2006年每年6月1-20日逐日最高气温、14:00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进行统计,发现在分析期内当地曾出现过30次小麦干热风天气过程。通过对这30次干热风过程中的500hPa环流形势、850hPa温度与湿度场的配... 对长治市主要麦区的5个代表县(市)1977-2006年每年6月1-20日逐日最高气温、14:00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进行统计,发现在分析期内当地曾出现过30次小麦干热风天气过程。通过对这30次干热风过程中的500hPa环流形势、850hPa温度与湿度场的配置及地面气压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干热风天气过程的500hPa环流形势主要有两槽一脊、西北气流、一槽一脊和东亚大槽四种标志型天气模型;地面气压场中,河套地区处于宽广的暖低压控制;850hPa天气图上,105°E-117°E、32°N-40°N范围存在明显的干暖区,且轻重干热风天气过程取决于850hPa干暖区的强度。应用欧洲中心及中国T213、T639数值预报产品与标志型天气模型及850hPa干暖区指标相结合,成功地对2009年6月1-3日出现的干热风天气过程进行了试报,获得了较好的预报服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风 环流特征 低层干暖区 数值产品应用
下载PDF
关于气象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玫 任静 裴克莉 《山西科技》 2014年第5期23-25,27,共4页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掌上交流软件,其便捷快速的信息接收和传输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借助微信平台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力大的优势,能有效发挥"气象微信"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气象部门的服务能力。阐...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掌上交流软件,其便捷快速的信息接收和传输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借助微信平台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力大的优势,能有效发挥"气象微信"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气象部门的服务能力。阐述了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深受公众青睐的原因,介绍了气象微信公众平台可实现的主要功能,并从官方气象微信的定位、用户的发展、内容的提升、团队的运营等方面,讨论了关于气象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微信公众平台 平台功能 平台发展
下载PDF
山西东南部地区近40年寒潮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正旺 赵桂香 +2 位作者 张瑞庭 李鸿飞 陈玉斌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60,共6页
利用1969-2008年山西东南部地区11个地面气象站的气温资料,应用对比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寒潮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东南部地区的寒潮发生时段为9月至次年5月;最早平均为9月13日,最晚平均为5月18日;24h寒潮发生次数... 利用1969-2008年山西东南部地区11个地面气象站的气温资料,应用对比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寒潮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东南部地区的寒潮发生时段为9月至次年5月;最早平均为9月13日,最晚平均为5月18日;24h寒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是1月和4月,48h寒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是1月、10月和12月,5月和9月寒潮出现较少;总体上平川多于山地,峡谷多于盆地。(2)寒潮总次数存在明显的7~8a和14a的周期变化;寒潮结束期和开始期分别存在10a和7a的周期,而且两者的20a周期也较为显著。(3)随着气候的变暖,寒潮次数、寒潮开始期和结束期分别呈现出减少、推后和提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时空分布 小波分析 气候变暖
下载PDF
近60a黄河流域地表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国宏 王晓丽 +2 位作者 郭慕萍 吴效忠 张红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95,共5页
利用气温、降水量和NCEP/NCAR地表径流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系数、相关系数和不规则区域网格化方法,研究了近60a来黄河流域地表径流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0年整个黄河流域均为升温趋势,北部升温幅度高于南部;... 利用气温、降水量和NCEP/NCAR地表径流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系数、相关系数和不规则区域网格化方法,研究了近60a来黄河流域地表径流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0年整个黄河流域均为升温趋势,北部升温幅度高于南部;降水量正趋势主要位于黄河源区,中、下游地区为负趋势;地表径流变化在黄河源区(处于青藏高原)和河套北部(阴山南麓)呈现为增加趋势,其余广大的地区呈现为减少趋势;从不同年代的地表径流来看,不论是黄河源区还是广大的中、下游地区,上世纪60年代的径流量均是最高的,而二十一世纪10年代径流量是最低的;从整个流域来看,径流量与气温和降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在黄河源区以外的流域内,降水与径流的关系好于气温,而在黄河源区则相反,不同区域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径流 气候
原文传递
层次分析法在忻州市气象灾害影响权重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勇 周显信 +2 位作者 王正旺 武捷 刘丽英 《广东气象》 2012年第5期40-42,共3页
采用AHP方法对忻州市气象灾害影响权重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了忻州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权重为:干旱(0.463 5)>暴雨(0.225 2)>冰雹(0.180 7)>大风(0.094 4)>霜冻(0.036 2)。忻州市1980~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灾害灾情资料... 采用AHP方法对忻州市气象灾害影响权重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了忻州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权重为:干旱(0.463 5)>暴雨(0.225 2)>冰雹(0.180 7)>大风(0.094 4)>霜冻(0.036 2)。忻州市1980~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灾害灾情资料分析表明,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各灾种影响权重,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层次分析法 权重 忻州市
下载PDF
新形势下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晶晶 王艳 +1 位作者 赵尚卓 张卉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9年第11期48-49,51,共3页
天气预报对农业防灾减灾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重点关注和探讨了新形势下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措施,通过对天气变化的及时观测和对天气预报的及时调整,避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危害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的农业发... 天气预报对农业防灾减灾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重点关注和探讨了新形势下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措施,通过对天气变化的及时观测和对天气预报的及时调整,避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危害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的农业发展对策,有效地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农业 防灾减灾
下载PDF
长治市近30年大风天气变化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正旺 庞转棠 +2 位作者 李鸿飞 陈宇斌 张瑞庭 《山西气象》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本文利用长治市1971年~2000年11个县(市)的气象资料,对长治市大风天气发生的地理分布,月、季、年代的变化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大风天气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从地形、地理环境条件及大气环流转换特征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 本文利用长治市1971年~2000年11个县(市)的气象资料,对长治市大风天气发生的地理分布,月、季、年代的变化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大风天气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从地形、地理环境条件及大气环流转换特征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为大风天气的预报提供其气候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天气 特征 分析
下载PDF
长治市大雾气候特征及预报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正旺 庞转棠 +2 位作者 张磊 刘耀文 郭媛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86,共8页
通过对长治市1971-2004年水平能见度<1km的大雾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年际、月际和日变化的统计研究,给出了该市大雾天气的气候背景。根据大雾形成的物理机制,对风场、湿度场、温度场、冷却条件分别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大雾综合预测模型... 通过对长治市1971-2004年水平能见度<1km的大雾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年际、月际和日变化的统计研究,给出了该市大雾天气的气候背景。根据大雾形成的物理机制,对风场、湿度场、温度场、冷却条件分别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大雾综合预测模型。通过98个大雾个例的分析,归类了形成大雾的主要500hPa高空天气形势(纬向环流型、弱西北气流型、槽后西北气流型、弱高内部型)和地面主要气压场(弱高压场、均压场、鞍型场),供大雾灾害预警预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气候特征 预报模型 天气形势
下载PDF
一次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与预警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正旺 刘耀文 +2 位作者 庞转棠 张磊 马雅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100,共6页
2007年9月29日08时至30日08时,长治市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暴雨和大暴雨天气,部分县、市遭受重灾。针对暴雨的成因,从500hPa天气环流背景、700hPa急流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的主要参量(相对湿度场、K指数场、散度场)以及FY—2C红外卫星云图... 2007年9月29日08时至30日08时,长治市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暴雨和大暴雨天气,部分县、市遭受重灾。针对暴雨的成因,从500hPa天气环流背景、700hPa急流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的主要参量(相对湿度场、K指数场、散度场)以及FY—2C红外卫星云图的中尺度对流辐合体的演变,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给出了暴雨预报着眼点。暴雨前及时发布了蓝色预警信号和暴雨地质灾害重要天气警报,为防汛工作的及早安排部署提供了准确的重大决策气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系统 物理量场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预警服务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变化特征及与长治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红英 吴素芬 +3 位作者 李菊芬 刘耀文 张瑞庭 籍秀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5期247-253,共7页
为了揭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冷暖交替异常变化特征,以及它对长治市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笔者根据1961年以来长治市11个县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1961年以来长治市年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发生和变... 为了揭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冷暖交替异常变化特征,以及它对长治市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笔者根据1961年以来长治市11个县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1961年以来长治市年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发生和变化,以及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长治市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以及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4年分别有15次El Nino事件和14次La Nina事件发生,发生概率分别为0.28和0.26;暖事件发生强度要大于冷事件发生的强度。(2)厄尔尼诺事件主要发生在春夏季,结束于秋冬季;拉尼娜事件主要发生在春—秋季,结束于春冬季。(3)长治市年降水异常年份均出现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发生年或结束年,且厄尔尼诺开始年和结束年所对应的气候异常相反。(4)长治市年平均气温的高低与拉尼娜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5)长治市大旱大涝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 变化特征 降水 气温 关系
下载PDF
山西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素芬 马子平 +3 位作者 李智才 韩典辰 李亚军 姚彩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4期95-104,共10页
山西省季节性冻土变化的研究,对于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季节性冻土融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由冻土变化引起土地退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道路施工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山西省1981-2018年108个国家气象观测... 山西省季节性冻土变化的研究,对于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季节性冻土融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由冻土变化引起土地退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道路施工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山西省1981-2018年10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冻土资料,研究了山西省冻土分布的时空演变规律,主要分析了山西省地面冻结日期、解冻日期、冻结日数、年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山西省年最大冻土深度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也分析了以上各要素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发现:山西北部冻结最早从9月开始,冬末春初冻结的面积和深度达到最大,最晚5月冻土消退;1981-2018年,地面冻结日期全省大部地区呈现不同程度推迟的态势;地面解冻日期呈不同程度提前的趋势,地面冻结日数相应减少;年最大冻土深度由北到南逐渐减小,中部和南部年最大冻土深度呈减小趋势,北部部分地区呈现增大趋势,增大可能与山西北部冬季气候向暖湿型转变有关。气温变暖的背景下,冬季降水、0 cm地温与年最大冻土深度有着较为复杂的响应关系,年最大冻土深度在冬季降水偏多的背景下与0 cm地温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最大冻土深度的减小趋势是对年平均气温升高的直接响应,最大冻土深度对年平均气温的响应比对年降水量的响应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 时空分布 演变特征 气候变暖 响应 山西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闫俊 王海功 李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6期13953-13955,13971,共4页
利用安徽省1959 ~ 2007年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了安徽49年来气温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17℃/1Oa,气温时间序列在2000年发生了由低... 利用安徽省1959 ~ 2007年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了安徽49年来气温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17℃/1Oa,气温时间序列在2000年发生了由低温向高温的突变;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冬季线性增温趋势最明显,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其次为秋季和夏季,但夏、秋季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年代上升的趋势开始明显,进入21世纪后各季节均增温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线性趋势 平均气温 变化特征 安徽省
下载PDF
山西省乡镇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秦爱民 张洪涛 +3 位作者 魏建军 刘强军 王文春 郭雪梅 《山西气象》 2009年第1期18-21,共4页
应用2003年-2006年T213数值产品,通过动力统计释用(MOS),分季建立了山西省109站日极端气温预报模型;采用M-γ尺度气候模式,通过分季节、分天空状况模拟和检验,得到不同背景下乡镇与县站气温差额分布,依此,在较高质量的分县预... 应用2003年-2006年T213数值产品,通过动力统计释用(MOS),分季建立了山西省109站日极端气温预报模型;采用M-γ尺度气候模式,通过分季节、分天空状况模拟和检验,得到不同背景下乡镇与县站气温差额分布,依此,在较高质量的分县预报基础上,经过订正得到乡镇日极端气温的预报产品,取得较好的效果,弥补了目前乡镇自动站基础资料的不足,为乡镇精细化极端气温预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乡镇预报
下载PDF
长治市极端气候事件的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红英 李智才 +2 位作者 王宗仁 杨梅红 赵双巧 《山西气象》 2008年第3期11-14,共4页
利用长治市3个代表站1961年~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对长治近45年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作为极端气候事件的暴雨、大暴雨日数具有较为一致的变化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增多的趋势。... 利用长治市3个代表站1961年~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对长治近45年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作为极端气候事件的暴雨、大暴雨日数具有较为一致的变化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增多的趋势。1992年以后干旱事件开始减少,1999年开始洪涝事件有所增加。1993年以后极端低温与极端高温出现日数先后开始增加。研究发现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与气温突变及显著升高有极为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发生频率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山西东南部气候变暖与某些灾害天气的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正旺 刘小卫 赵秀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69-275,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山西东南部地区气候变暖背景下某些灾害天气的变化规律,应用1971—2010年山西东南部11个气象观测站年平均温度资料,对年际变化特征分析得出气候变暖的存在事实,年平均气温的上升速率为0.3℃/10年。利用年、季及年代平均气... 为了深入研究山西东南部地区气候变暖背景下某些灾害天气的变化规律,应用1971—2010年山西东南部11个气象观测站年平均温度资料,对年际变化特征分析得出气候变暖的存在事实,年平均气温的上升速率为0.3℃/10年。利用年、季及年代平均气温与干旱事件、寒潮、高温日数的趋势演变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变暖是灾害天气发生异变的主要原因。随着年代平均气温的升高,干旱事件次数增加;随年际温度趋势的上升,寒潮次数减少,其减少速率为4.8次/10年;秋季气温的升高使得寒潮开始期推后,秋季气温的上升速率为0.23℃/10年,寒潮的推迟速率为15天/10年;春季气温的升高使得寒潮结束期提前,春季气温的上升速率为0.3℃/10年,寒潮的提前速率为10天/10年;高温日数与夏季年代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年代气温的升高,高温日数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干旱事件 寒潮 高温 特征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