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期乳腺癌患者赋权水平与癌症复发恐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武晓红 张俊 +1 位作者 李红梅 董淑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7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的赋权水平与癌症复发恐惧(FC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12月山西省汾阳医院外科门诊随访的15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乳腺癌赋权量表和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 目的探讨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的赋权水平与癌症复发恐惧(FC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12月山西省汾阳医院外科门诊随访的15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乳腺癌赋权量表和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对患者的赋权行为、FCR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层多元回归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TNM分期的康复期乳腺癌患者FCR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R得分与赋权行为及其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P<0.01)。分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TNM分期、赋权行为是康复期乳腺癌患者FCR的影响因素(P<0.05),共同解释FCR水平总变异的67.6%,其中赋权行为可解释总变异的44.2%。结论赋权行为是康复期乳腺癌患者FCR的重要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强化患者赋权,降低其FCR,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复发恐惧 赋权 乳腺癌 康复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双靶治疗期间症状群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盼盼 李红梅 +2 位作者 张俊 李苗 杨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42,共5页
目的探索乳腺癌患者双靶治疗期间的症状群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乳腺癌症状高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185例HER-2阳性乳腺癌女性患者... 目的探索乳腺癌患者双靶治疗期间的症状群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乳腺癌症状高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185例HER-2阳性乳腺癌女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4类症状群,分别命名为皮肤黏膜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情绪症状群和神经症状群。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100.01±14.76)分,症状群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质量受年龄、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病理分期、激素受体状态和症状群等因素的影响(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双靶治疗期间存在着多种症状群,症状群负性影响生活质量,且影响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针对症状群与影响因素制订管理策略,以提高管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阳性 乳腺癌 双靶治疗 症状群 生活质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低剂量妥布霉素骨水泥应用于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局部抗菌效果的评价
3
作者 武海峰 薄艳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94-97,共4页
探究掺入低剂量妥布霉素调制的PMMA骨水泥应用于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对局部的抗菌作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于我院我科治疗组接受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混合低剂量妥布霉素骨水泥,对比研究检... 探究掺入低剂量妥布霉素调制的PMMA骨水泥应用于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对局部的抗菌作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于我院我科治疗组接受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混合低剂量妥布霉素骨水泥,对比研究检测该类型抗生素骨水泥对局部组织抗菌效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结果 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膝关节周围血清提取液中抗生素浓度达到了抑菌有效范围,且处于安全范围内。结论 低剂量妥布霉素骨水泥应用于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在局部起到有效的抗菌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妥布霉素骨水泥 全膝关节置换术 局部抗菌效果
下载PDF
基于金数据平台下的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4
作者 闫晓莉 任秀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200-201,共2页
探讨借助钉钉平台,使得每一件仪器设备都有自己独立的身份标识---二维码,在神经外科仪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方法:将本科室仪器设备根据时间段分成 A 组(2016-2017年,29 件)和 B 组(2018-2019年,37件),A 组进行常规管理,B 组进行信息化管... 探讨借助钉钉平台,使得每一件仪器设备都有自己独立的身份标识---二维码,在神经外科仪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方法:将本科室仪器设备根据时间段分成 A 组(2016-2017年,29 件)和 B 组(2018-2019年,37件),A 组进行常规管理,B 组进行信息化管理,对比其效果。结果:B 组每月仪器设备使用率(91.9%)高于 A 组(65.5%),且每季维修率与每季度故障报损率 (0%、2.7%)低于 A 组(17.2%、31%),P<0.05;B 组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100%、95.55%)高于 A 组(72.22%、82.77%), P<0.05。B组临床科室仪器设备的故障次数(6.16±2.41)少于A组(10.25±3.08),维修费用(4098.54±148.63)低于A组(6317.63±225.75),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在神经外科仪器设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每月仪器设备使用率,降低每季维修率与每季故障报损率,且能提高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设备 信息化 管理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AO/OTA A1型老年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近期随访 被引量:6
5
作者 田有勇 王智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34-1839,共6页
背景:目前有许多研究者报道了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结果,但是对于二者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的治疗结果很少有研究,因为该类型骨折较易忽略。目的:比较和评估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背景:目前有许多研究者报道了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结果,但是对于二者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的治疗结果很少有研究,因为该类型骨折较易忽略。目的:比较和评估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稳定型(AO/OTAA1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汾阳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年龄>60岁,AO/OTA A1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采用动力髋螺钉(n=20)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n=38)2种不同内固定物治疗,进行6-24个月的随访,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术后3个月负重活动、术后6个月患髋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有显著性有意义(P <0.05);(2)2组术后临床骨折愈合时间(t=0.040,P>0.05)、3个月负重活动能力(χ2=0.030,P> 0.05)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术后6个月2组患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845,P> 0.05);(4)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亦无明显不同;(5)结果表明,对于AO/OTA A1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虽然2种内固定方式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短、术后疼痛缓解快的优点,是临床该型骨折固定更为良好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老年稳定型转子骨折 植入物 置入 股骨骨折 内固定器 骨钉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对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海青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7期163-164,166,共3页
目的:分析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对提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30日至2020年6月30日接受治疗且资料保存完整的7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展开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进行分组,包括试验... 目的:分析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对提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30日至2020年6月30日接受治疗且资料保存完整的7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展开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进行分组,包括试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线消失时间以及愈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以常规护理为内容增加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纠正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有利于骨折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采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 健康教育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有勇 王智勇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9期30-32,共3页
目的:分析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2017年内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40例使用保守治疗,观察组40例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目的:分析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2017年内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40例使用保守治疗,观察组40例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在治疗后显示,观察组Cobb角度、住院时间和VAS疼痛评分明显更低,而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更高,所有差弄在统计学分析后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通过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临床疗效,同时也能够减少住院时间,在客观上可减轻治疗负担,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后复发的高危因素调查及干预策略探讨
8
作者 田有勇 冯海涛 赵敦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0期91-93,共3页
目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筛选,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干预策略,为今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合理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山西省汾阳医院所收治的30... 目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筛选,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干预策略,为今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合理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山西省汾阳医院所收治的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且均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并于术后随访8个月,根据术后8个月复发情况分为未复发组、复发组,分别为267、33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共有33例患者在术后8个月内出现复发,另外267例患者在术后8个月内未复发,复发率为11.00%(33/3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中病程≥3年、BMI≥24 kg/m^(2)、存在糖尿病、术后椎间活动度≥10°、术后活动度强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3年、BMI≥24 kg/m^(2)、存在糖尿病、术后椎间活动度≥10°、术后活动度强均属于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070、1.077、1.093、1.102、1.100,均P<0.05)。结论病程≥3年、BMI≥24 kg/m^(2)、存在糖尿病、术后椎间活动度≥10°、术后活动度强均属于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后出现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不同危险因素给予预防性干预措施,以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高危因素 干预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