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那普利对肝星状细胞IGFBP-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贾秀艳 申凤俊 许小妹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1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II)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2,IGFB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肝星状细胞珠HSC-T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II)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2,IGFB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肝星状细胞珠HSC-T6作为研究模型,将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分为对照组、AngII组、贝那普利组和贝那普利+AngII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FQ PCR)的方法检测肝星状细胞中IGFBP-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在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中AngII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ngII+贝那普利组IGFBP-2mRNA低于AngII组(P<0.05)。结论 AngII能促进肝星状细胞IGFBP-2mRNA表达,贝那普利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IGFBP-2 mRNA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肝星状细胞 贝那普利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川芎嗪阻抑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姬成伟 刘晋敏 +2 位作者 李亮成 李霞 李素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阻抑作用。方法 用CCl4诱发大鼠肝纤维化 ,于第 4周、第 8周末取材 ,采用病理学、放射免疫学、生物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第 4周、第 8周末川芎嗪干预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阻抑作用。方法 用CCl4诱发大鼠肝纤维化 ,于第 4周、第 8周末取材 ,采用病理学、放射免疫学、生物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第 4周、第 8周末川芎嗪干预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血清透明质酸浓度、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肝组织中desmin染色阳性细胞面积低于肝纤维化组 ,差异显著 ;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低于肝纤维化组 ,第 4周末差异显著 ,第 8周末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川芎嗪 中药 一氧化氮 试验研究
下载PDF
美沙拉嗪与培菲康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10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安丽婷 霍丽娟 师永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与培菲康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TNF-α、IL-10的影响。方法 38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菲康,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与培菲康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TNF-α、IL-10的影响。方法 38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菲康,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IL-10的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NF-α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IL-10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迪莎联合培菲康较单独使用艾迪莎治疗能够降低患者血清TNF-α、提高IL-10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培菲康 微生态制剂
下载PDF
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4
作者 师永盛 霍丽娟 安丽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评价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联合用药组(n=30),采用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美沙拉嗪组(n=30),单用美沙拉嗪治疗,疗程为8周。于治... 目的评价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联合用药组(n=30),采用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美沙拉嗪组(n=30),单用美沙拉嗪治疗,疗程为8周。于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症状及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性,并取结肠黏膜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NF-κB的表达。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临床症状和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性较美沙拉嗪组明显改善(P<0.05),患者结肠黏膜NF-κB表达亦明显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轻、中度UC较单用美沙拉嗪效果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而起到治疗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培菲康 溃疡性结肠炎 核因子-ΚB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轻中度远段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淑艳 霍丽娟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3期25-27,共3页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远段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8例轻、中度活动期远段UC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9例,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灌肠液(莎尔福灌肠液4g,QN)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莎1.0g/次...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远段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8例轻、中度活动期远段UC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9例,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灌肠液(莎尔福灌肠液4g,QN)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莎1.0g/次,Qid)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结肠镜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I)及症状消失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其治疗前后结肠黏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比较,结肠镜下评分、DAI指数及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肠黏膜iNOS平均灰度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轻中度远段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性高、症状缓解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段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灌肠液 美沙拉嗪缓释颗粒 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美沙拉嗪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SOD、MDA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安丽婷 霍丽娟 师永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颗粒(艾迪莎)与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方法 38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颗粒(1...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颗粒(艾迪莎)与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方法 38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颗粒(1.0 g/次,4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3次/d),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UC患者血清中MDA浓度和SOD活力,同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MDA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OD活力较治疗前上升(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UC较单独使用美沙拉嗪颗粒可更明显地降低MDA的水平,升高SOD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氧自由基 美沙拉嗪 培菲康
下载PDF
中药胃肠力苏胶囊对胃排空影响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许翠萍 李亮成 +1 位作者 耿引凤 徐大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胃肠力苏胶囊对实验动物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比色法测动物甲基橙的胃残留率。放免法测血清胃泌素 ,血浆胃动素 ,B超法测胃排空率。结果 胃肠力苏组和吗丁啉组动物胃内甲基橙残留率差异无显著性 ,... 目的 探讨中药胃肠力苏胶囊对实验动物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比色法测动物甲基橙的胃残留率。放免法测血清胃泌素 ,血浆胃动素 ,B超法测胃排空率。结果 胃肠力苏组和吗丁啉组动物胃内甲基橙残留率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与对照组动物胃内甲基橙残留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浆胃动素含量胃肠力苏胶囊组与吗丁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胃排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胃肠力苏胶囊有促进胃排空作用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类似吗丁啉片 ,但其促进胃排空的机制不同于吗丁啉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消化不良 胃排空 实验研究 胃肠力苏胶囊
下载PDF
丹参与维拉帕米对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霞 李亮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将丹参与维拉帕米联合使用初步研究其对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的作用效果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浓度CCl4 及低浓度乙醇诱导的肝硬化模型。于实验开始的第 4周、第 8周各组分别随机提取 6只动物 ,测定门静脉压力... 目的 将丹参与维拉帕米联合使用初步研究其对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的作用效果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浓度CCl4 及低浓度乙醇诱导的肝硬化模型。于实验开始的第 4周、第 8周各组分别随机提取 6只动物 ,测定门静脉压力、谷氨酸转氨酶 (ALT)、透明质酸 (HA)及Ⅳ型胶原 (Ⅳ -C)。肝组织常规石蜡切片 ,HE染色 ,光镜下分析。结果 丹参及维拉帕米有降低门静脉压 ,降低转氨酶的作用 ,对肝纤维化指标也有改善 ,联合用药效果更佳。病理学表明 :联用组肝组织变性坏死程度、脂变程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程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 ,联用组较单用组为佳。结论 丹参与维拉帕米联用可以有效地保护CCl4 /乙醇损伤大鼠肝功能 ,减轻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程度。丹参与维拉帕米联用 ,可以有效地降低CCl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维拉帕米 丹参 门脉高压 肝纤维化 动物实验
下载PDF
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健康 李晓丽 +1 位作者 李亮成 徐大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 探讨胃癌浸润转移的病变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 2 0例正常胃组织及 96例胃癌标本中ColⅣ、LN、FN的表达。结果 ColⅣ、LN、FN免疫反应物呈棕色均匀分布在胃腺体周围形成线状基底膜样结构。在增生的纤维组织中则呈... 目的 探讨胃癌浸润转移的病变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 2 0例正常胃组织及 96例胃癌标本中ColⅣ、LN、FN的表达。结果 ColⅣ、LN、FN免疫反应物呈棕色均匀分布在胃腺体周围形成线状基底膜样结构。在增生的纤维组织中则呈不规则条纹状表达。 2 0例正常胃组织的腺体周围基底膜结构均匀、完整 ,基本无间质增生。在 96例胃癌组织中 ,腺体周围基底膜结构遭到明显的破坏 ,呈现断线状、条索状、甚至碎片状表达 ,且出现不同程度的间质增生。本研究表明 :临床晚期的 (39 6 % )、分化程度较低的 (36 5 % )、大体浸润型的 (5 3 1% )、以浸润方式生长的 (6 3 5 % )及出现淋巴结转移的 (6 9 8% )胃癌组 ,基底膜明显缺损及间质明显增生程度大于临床中早期的、中高分化的、大体局限型的、以膨胀方式生长的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 (全部P <0 0 5 )。结论 胃癌恶性程度的高低与胃腺体周围基底膜结构是否完整有必然联系 ,其浸润转移必首先破坏基底膜。细胞外间质纤维组织的增生一方面可为胃癌细胞浸润生长提供依托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体对抗和限制肿瘤转移的一种趋势。提示ColⅣ、LN、FN的免疫组化检测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胃癌恶性程度、淋巴转移趋势及评估其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层粘连蛋白 Ⅳ型胶原 纤维粘连蛋白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COX-2和TNF-α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师永盛 霍丽娟 安丽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环氧合酶-2(CO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以及与UC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38例活动期UC患者和10例对照组结肠黏膜中COX-2和TNF-α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UC患者结...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环氧合酶-2(CO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以及与UC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38例活动期UC患者和10例对照组结肠黏膜中COX-2和TNF-α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UC患者结肠黏膜中COX-2和TNF-α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COX-2和TNF-α的表达与活动期UC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内镜分级有关(P<0.05),COX-2与TNF-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1,P<0.05)。结论 COX-2和TNF-α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并且可以反映UC的炎症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组织化学法 环氧合酶-2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用基因芯片筛选早期大肠癌相关基因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志荣 尹云勤 +2 位作者 李美宁 解军 程牛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早期大肠癌相关基因。方法利用HG-U133Plus2.0基因芯片,对大肠腺瘤组织、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腺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比较,表达差异2倍以上基因及ESTs...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早期大肠癌相关基因。方法利用HG-U133Plus2.0基因芯片,对大肠腺瘤组织、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腺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比较,表达差异2倍以上基因及ESTs共有1892个,其中表达上调的485个,表达下调的1407个。腺瘤组织和癌组织同时与正常组织比较,有602个表达相同的基因及ESTs,其中表达上调2倍以上的125个,表达下调2倍以上的477个。结论602个腺瘤与癌表达相同的基因可能与早期大肠癌的启动和演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腺瘤 大肠癌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晓玲 霍丽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观察口服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肝硬化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常规对症治疗+谷氨酰胺)和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谷胱甘肽(GSH)、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的... 目的观察口服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肝硬化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常规对症治疗+谷氨酰胺)和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谷胱甘肽(GSH)、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GSH水平均较6周前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治疗前后GSH水平变化幅度较大(P<0.05)。结论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肝硬化 肝功能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NF-κB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苗苗 霍丽娟 晋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酒精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酒精灌胃法制作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组、乙酰半胱氨酸低、中、高剂量(150,300,60...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酒精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酒精灌胃法制作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组、乙酰半胱氨酸低、中、高剂量(150,300,600mg/kg)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大鼠肝脏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制作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结束后,乙酰半胱氨酸各剂量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均减少(P<0.01),血清TNF-α的含量降低(P<0.01),炎性介质的释放不同程度地减少。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可以减轻肝脏的炎性损伤,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肝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益生菌制剂对肝硬化大鼠血氨和内毒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卜淑蕊 关志明 +2 位作者 朱菊人 闫柱 李素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484-485,共2页
目的 观察口服培菲康后血浆氨含量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CCl4 复合因素法建立肝硬化模型 ;鲎试剂法检测血浆内毒素 ;谷氨酸脱氢酶速率法检测血氨。结果 治疗组内毒素及血氨水平均明显低于肝硬化模型组 (P <0 .0 5 ) ,其... 目的 观察口服培菲康后血浆氨含量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CCl4 复合因素法建立肝硬化模型 ;鲎试剂法检测血浆内毒素 ;谷氨酸脱氢酶速率法检测血氨。结果 治疗组内毒素及血氨水平均明显低于肝硬化模型组 (P <0 .0 5 ) ,其中预防治疗组血氨低于晚期治疗组 (P <0 .0 1)。结论 益生菌制剂能够降低血浆内毒素及血氨 ,对肝硬化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内毒素 益生菌制剂 治疗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与肾血流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俊芝 赵严 +1 位作者 贺春燕 刘近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 观察肝硬化时血清一氧化氮 (NO)水平与肾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通过硝酸还原酶法对 31例常规肾功能检测正常的肝硬化患者及 15例正常人血清NO测定 ,并对其作彩色多普勒超声主肾动脉、段间动脉、叶间动脉阻力指数 (RI)测定 ,同时... 目的 观察肝硬化时血清一氧化氮 (NO)水平与肾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通过硝酸还原酶法对 31例常规肾功能检测正常的肝硬化患者及 15例正常人血清NO测定 ,并对其作彩色多普勒超声主肾动脉、段间动脉、叶间动脉阻力指数 (RI)测定 ,同时检测 2 4h尿钠、尿肌酐。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NO与各段肾动脉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肌酐清除率 (Ccr)与尿钠排泄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随Child - pugh分级加重 ,RI渐升高 ,C级与A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NO水平在C级明显高于A级与B级 ,Ccr和尿钠排泄量在C级明显低于B级与A级。无或少量腹水组与中大量腹水组间RI无差异 ,但两组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中大量腹水组NO显著高于无或少量腹水组及对照组。结论 肝硬化早期在腹水形成前即有肾血管阻力增加 ,随病变发展NO水平逐渐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清 一氧化氮 肾血流 肾功能试验
下载PDF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血清ROS和GSH的水平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董亚芬 申风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552-1555,共4页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血清活性氧簇(ROS)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意义。方法 3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28只。模型组给予皮下注射40%CCl4油剂,对照组给予相...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血清活性氧簇(ROS)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意义。方法 3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28只。模型组给予皮下注射40%CCl4油剂,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油剂皮下注射,注射CCl4后的第2,4,6,8周各杀死模型组大鼠6只,对照组在8周时杀死6只大鼠,留取血清及肝组织待测。收集正常健康对照组及乙肝肝硬化组血清标本各20例,采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ROS及GSH的浓度。结果模型组2,4,6,8周大鼠的ROS水平均较对照组大鼠升高(P <0. 05);模型组2,4,6,8周大鼠的G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肝硬化患者血清ROS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 <0. 05),而血清GSH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ROS、GSH的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活性氧簇(ROS) 还原性谷胱甘肽(GSH)
下载PDF
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亚琴 许翠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892-894,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内镜检查发现回盲部溃疡,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对确诊的回盲部溃疡病例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3028例肠镜检查中,发现回盲部溃疡性病变123例,经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 目的探讨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内镜检查发现回盲部溃疡,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对确诊的回盲部溃疡病例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3028例肠镜检查中,发现回盲部溃疡性病变123例,经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76例,占61.8%。确诊病例主要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恶性淋巴瘤及大肠癌,内镜结合病理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价值较高,对克罗恩病、肠结核比单纯内镜或病理学检查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结论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提高其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盲部溃疡 结肠镜检查 病理学检查 鉴别诊断
下载PDF
NO在脂多糖诱发肝硬化大鼠肾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近春 尹镭 +2 位作者 李艳娇 赵元昌 韩德五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NO在脂多糖 (LPS)诱导肝硬化大鼠肾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复制肝硬化模型 ,至 8周末 ,将其分为 3个组 :Ch +NS(肝硬化对照组 )、Ch +L Arg(精氨酸组 )和Ch +LNNA(LNNA组 ) ,分别用生理盐水 1 5ml、L Arg 10 0m... 目的 探讨NO在脂多糖 (LPS)诱导肝硬化大鼠肾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复制肝硬化模型 ,至 8周末 ,将其分为 3个组 :Ch +NS(肝硬化对照组 )、Ch +L Arg(精氨酸组 )和Ch +LNNA(LNNA组 ) ,分别用生理盐水 1 5ml、L Arg 10 0mg·kg-1·d-1和LNNA 2 0mg·kg-1·d-1灌胃 ,共 2周 ,同时有LPS(脂多糖对照组 )和NS(正常对照组 )。于处死大鼠前 4h ,腹腔内注射LPS 3mg/kg诱发肝硬化大鼠肾功能障碍。观察血清NO及肾功能的改变。 结果 血清醛固酮水平在Ch+LNNA组最高 ,Ch +L Arg组最低 ;尿钠排泄量在Ch +LNNA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肌酐清除率在Ch +LNNA组最低 ,Ch+L Arg组明显高于Ch +NS组。 结论 NO可能通过舒张血管、拮抗内皮素等而改善肾循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肝硬化 脂多糖类 肾功能障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内毒素促进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形成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近春 牛春红 +3 位作者 赵元昌 尹镭 任大宾 韩德五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讨肠源性内毒素 (intestinalendotoxin ,IET)促进肝纤维化发展与肝硬化形成机制。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 ,分别于 4周及 8周末测定其血浆ET、NO、TNF α和IL 10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浆ET、NO和TNF α水平均明显... 目的 探讨肠源性内毒素 (intestinalendotoxin ,IET)促进肝纤维化发展与肝硬化形成机制。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 ,分别于 4周及 8周末测定其血浆ET、NO、TNF α和IL 10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浆ET、NO和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血浆内毒素水平与TNF α和NO均呈正相关 (r =0 65 1,P <0 0 2 5 ;r =0 912 ,P <0 0 0 1)。实验组IL 10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肝硬化 8周组IL 10水平明显低于 4周组 (P <0 0 5 )。结论 ET诱导的NO、TNF α和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内毒素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5例的特征及早期诊断 被引量:4
20
作者 贾秀艳 申凤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54-45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早期特征、胃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09-06~2013-10经Olympus GIF-XQ260型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9 171例患者中,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检出25例(0.066%)...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早期特征、胃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09-06~2013-10经Olympus GIF-XQ260型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9 171例患者中,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检出25例(0.066%),组织病理学以腺癌居多19例(76.0%),尤以息肉型腺癌多见,其中发生于乳头部12例(48.0%)。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发病率低,临床上易误诊及漏诊;内镜是十二指肠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方法,结合病理学检查可以对其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 胃镜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