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米各级蛋白组分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张凡 付永霞 +2 位作者 曾鸣 宋昊 沈群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81,共10页
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将4种蛋白组分从小米全粉体系中逐步去除,利用扫描电镜(SEM)、低场核磁共振(LF-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快速黏度分析仪(RVA)探究样品结构及糊化特性的变化,并构建蛋白组分-淀粉重组体系进行反向验证。结果表明:整... 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将4种蛋白组分从小米全粉体系中逐步去除,利用扫描电镜(SEM)、低场核磁共振(LF-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快速黏度分析仪(RVA)探究样品结构及糊化特性的变化,并构建蛋白组分-淀粉重组体系进行反向验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醇溶蛋白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谷蛋白;清、球蛋白的影响程度较小。SEM结果显示,醇溶蛋白对复粒淀粉无连接、包裹作用,对淀粉糊化不构成物理屏障,而谷蛋白则明显包围连接了淀粉颗粒。结合蛋白组分特性及RVA、LF-NMR试验结果,可知醇溶蛋白的高疏水性引发了憎水效应,增加了体系内水分子移动性,促进淀粉颗粒吸水溶胀,提高淀粉各项糊化特性值;谷蛋白降低淀粉糊化的峰值黏度及崩解值,延长糊化峰值时间,限制糊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蛋白组分 淀粉 糊化特性
下载PDF
蚕蛹虫草生物活性肽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尚 徐莉娜 +3 位作者 李艳婷 郭伟伟 郭霄飞 洪沙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81-2491,共11页
以蚕蛹虫草子实体干粉为材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蚕蛹虫草蛋白质,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通过蛋白质复合酶酶解蚕蛹虫草蛋白质,超滤法分离获得蚕蛹虫草小分子多肽液;通过测定抑菌圈和细胞毒性实验评价蚕蛹虫草多肽的抗菌及抗癌活性... 以蚕蛹虫草子实体干粉为材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蚕蛹虫草蛋白质,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通过蛋白质复合酶酶解蚕蛹虫草蛋白质,超滤法分离获得蚕蛹虫草小分子多肽液;通过测定抑菌圈和细胞毒性实验评价蚕蛹虫草多肽的抗菌及抗癌活性。结果显示,蚕蛹虫草蛋白质最佳提取条件为:pH 8.5、料液比(g∶m L)为1∶28、提取时间3.5 h、提取3次,蚕蛹虫草蛋白质含量最高为45.06%;蚕蛹虫草多肽最佳酶解工艺为:碱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酶活力比4∶3、酶解最佳p H 7.2、温度55℃、酶加量7000 U/m L、酶解时间为3.5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蚕蛹虫草多肽含量为16.73%,其相对分子质量<3.0×10^(3)Da组分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其抑菌圈分别为(12.08±0.22)、(6.67±0.12)和(10.32±0.23)mm;对骨肉瘤Sao-S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49 mg/L]和膀胱癌T24细胞(IC_(50)为0.23 mg/L)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虫草 酶解 多肽 抗菌性 抗癌作用 中药现代化技术
下载PDF
香菇食药价值综述 被引量:20
3
作者 周伟 凌亮 郭尚 《食药用菌》 2020年第6期461-465,469,共6页
香菇以其功能性与营养性的特点,成为功能农业的热门品种之一,在功能性食品领域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参阅诸多文献,综述香菇多糖的抗肿瘤、免疫调节、抗衰老、抗氧化、防辐射等药理作用、营养价值,以及功能产品研发进展,并展望其... 香菇以其功能性与营养性的特点,成为功能农业的热门品种之一,在功能性食品领域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参阅诸多文献,综述香菇多糖的抗肿瘤、免疫调节、抗衰老、抗氧化、防辐射等药理作用、营养价值,以及功能产品研发进展,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营养成分 药理作用 香菇多糖 功能产品 研发进展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发酵酸面团对面包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一鸣 欧阳博雅 +4 位作者 向茜 吕欣东 佘宣明 周小理 李云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6-183,共8页
以酸面团典型菌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p)、类食品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limentarius,Lpa)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Lf)为发酵菌,探讨自然发酵酸面团(对照),3种单一乳酸菌和4种复合乳酸菌Lpa+Lp(1∶1)、... 以酸面团典型菌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p)、类食品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limentarius,Lpa)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Lf)为发酵菌,探讨自然发酵酸面团(对照),3种单一乳酸菌和4种复合乳酸菌Lpa+Lp(1∶1)、Lp+Lf(1∶1)、Lpa+Lf(1∶1)和Lpa+Lp+Lf(1∶1∶1)发酵酸面团中乳酸菌数量和主要有机酸的变化,及其与酵母共发酵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单一菌种发酵酸面团中Lf组生长最快,而复合乳酸菌Lpa+Lp+Lf组酸面团在发酵10 h乳酸菌菌落数最高,达到9.20(lg(CFU/g)),并在16 h菌落数达到稳定。同时,乳酸菌(单一、复合)发酵酸面团速率较自然发酵酸面团始终较快,且Lf组和Lpa+Lp+Lf组酸面团在发酵16 h达到目标pH 4.0。在16 h,酸面团中乳酸和乙酸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9.05 mg/g和2.31 mg/g)。最终产品选用Lpa+Lp+Lf组发酵酸面团面包与普通干酵母发酵面包(ordinary dry yeast fermented bread,OFB)相比,面包的比容较OFB提高了19.43%,硬度降低了38.21%,回复性提升了29.17%。在风味品质方面,Lpa+Lp+Lf组发酵酸面团面包中风味物质含量及种类最多,为352.39μg/kg和49种,且Lpa+Lp+Lf组发酵酸面团面包中含有4种特有的酯类物质(乳酸乙酯、棕榈酸乙酯、2-甲基丙酸苯乙酯和己酸乙酯)。此外,在面包抗老化特性方面,在贮藏7 d后,Lpa+Lp+Lf组并未显著劣变,面包硬度仅增长了1.93倍,且在贮藏期间水分迁移的速率较慢,综上可知,复合乳酸菌(Lpa+Lp+Lf)发酵酸面团可以显著改善面包的食味品质,并延长其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酸面团 质构品质 面包 风味
下载PDF
高杂粮含量面条制作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闫美姣 李云龙 +3 位作者 李红梅 仪鑫 孙元琳 赵琳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8-195,共8页
为提高面条中的杂粮含量,强化面条营养与功效,本文利用真空冷挤压技术,以20%小麦粉为基料,以蒸煮损失率及感官评分为指标,对燕麦、青稞、苦荞粉进行复配;并控制水温、加水量、醒发时间,以蒸煮损失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高含量杂粮... 为提高面条中的杂粮含量,强化面条营养与功效,本文利用真空冷挤压技术,以20%小麦粉为基料,以蒸煮损失率及感官评分为指标,对燕麦、青稞、苦荞粉进行复配;并控制水温、加水量、醒发时间,以蒸煮损失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高含量杂粮面条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进行燕麦、青稞和苦荞粉的复配实验,小麦:燕麦:青稞:苦荞为2:3.75:1.25:3时,杂粮面条具有较好的的感官品质(感官评分为87分)和较低的蒸煮损失率(10.04%);在此配比下,对高含量杂粮面条的工艺进行优化,高含量杂粮面条的最佳制作条件为:加水量45%、在真空状态下醒发10.5 min、水温58℃,在此条件下,面条的蒸煮损失率较低,为8.01%,比复配试验面条的蒸煮损失率降低2.03%,品质有所改善。可利用真空冷挤压技术进行高含量杂粮面条的制作,得到口感佳、不易混汤的高含量杂粮面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面条 真空冷挤压技术 响应面优化 蒸煮损失率
下载PDF
环境条件和营养因素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燕萍 李艳婷 徐莉娜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期39-40,86,共3页
环境条件和营养因素对食用菌的生长至关重要。该文就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境条件(温度、水分、基质的pH值、光照、氧气)与营养条件(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维生素)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环境条件与营养因素对食... 环境条件和营养因素对食用菌的生长至关重要。该文就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境条件(温度、水分、基质的pH值、光照、氧气)与营养条件(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维生素)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环境条件与营养因素对食用菌生长的作用、作用机理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亦指明了食用菌生产中环境因子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环境因子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荞麦营养与功能性研究及其产品开发 被引量:11
7
作者 任长忠 陕方 +1 位作者 王敏 李云龙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1-269,共9页
荞麦营养和功能因子组成与结构与小麦、水稻等禾本科类常见粮食作物相比差异显著且互补性强,荞麦突出的健康功能性使其成为食品研究和产业开发关注的热点。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荞麦营养成分、植物化学物质(多酚类、糖醇类和生物碱类物质)... 荞麦营养和功能因子组成与结构与小麦、水稻等禾本科类常见粮食作物相比差异显著且互补性强,荞麦突出的健康功能性使其成为食品研究和产业开发关注的热点。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荞麦营养成分、植物化学物质(多酚类、糖醇类和生物碱类物质)及其生理活性功能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荞麦产品开发的研究现状,并对荞麦的未来科学研究与加工利用方向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功能活性 植物化学物 营养 加工
下载PDF
果酒发酵过程影响甲醇含量的因素模拟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倩茹 尹蓉 +1 位作者 殷龙龙 李群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模拟果汁主要成分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并运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液中甲醇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控制甲醇生成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影响甲醇产生的主要因素包括酿酒酵母种类...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模拟果汁主要成分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并运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液中甲醇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控制甲醇生成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影响甲醇产生的主要因素包括酿酒酵母种类、可利用磷元素、可利用氮元素、发酵液pH值、亚硝酸盐、甜菜碱。其中,亚硝酸盐、pH值、甜菜碱可导致发酵液中甲醇异常升高,发酵液中甲醇含量分别高达(5933.68±147.01)mg/L、(999.10±11.86)mg/L、(1326.21±73.01)mg/L。当控制模拟发酵液中不含亚硝酸盐、甜菜碱的条件下,采用安琪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SY,发酵温度24℃、发酵液pH值为5、氮元素添加量8.57 g/L、磷元素添加量8.57 g/L,发酵液中甲醇含量仅为195.22 mg/L。该结果以期为果酒酿造过程中甲醇的控制、提高果酒品质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酒 发酵 甲醇 因素
原文传递
清香型酒糟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俊玲 柳青山 《食品工程》 2018年第3期33-38,共6页
研究了清香型酒糟中总多酚的提取工艺。以总多酚得率为研究目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试验分析,探讨乙醇体积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及其交互作用对多酚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剂为体积浓度52.08%的乙醇,提取温... 研究了清香型酒糟中总多酚的提取工艺。以总多酚得率为研究目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试验分析,探讨乙醇体积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及其交互作用对多酚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剂为体积浓度52.08%的乙醇,提取温度60.13℃、提取时间67 min,料液比1 g∶24.84 m L时,实际测得的得率为17.23%,与响应面优化试验模型的预测值17.50%相差0.23%,数据重现性良好,得到的多酚提取条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 酒糟 总多酚 福林比色法
下载PDF
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对淀粉消化酶的抑制能力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一鸣 马思佳 +2 位作者 蒋晴怡 周小理 李云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0-37,共8页
采用多种光谱技术手段研究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对淀粉消化酶的抑制效果和作用机制,及二者联合使用时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芦丁和槲皮素对α-淀粉酶的抑制类型均为疏水相互作用力和以氢键为主要驱动力的竞争性抑制,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36 ... 采用多种光谱技术手段研究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对淀粉消化酶的抑制效果和作用机制,及二者联合使用时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芦丁和槲皮素对α-淀粉酶的抑制类型均为疏水相互作用力和以氢键为主要驱动力的竞争性抑制,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36 mg/mL和0.22 mg/mL;对α-葡萄糖苷酶均为通过氢键结合的混合型抑制,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30 mg/mL和0.362 mg/mL。同时,二者均能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酶的活性,且只存在一个(或一类)作用位点;二者按照不同浓度比联合使用均可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产生协同抑制的作用,当二者浓度比为7∶1和3.6∶18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联合指数分别达到0.20和0.22,苦荞中黄酮对两种消化酶达到最佳协同抑制效果。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黄酮与淀粉消化酶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对指导富含黄酮食药同源植物的加工利用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有利于促进苦荞产业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黄酮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
下载PDF
复合湿热处理对苦荞全粉理化特性及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红梅 陈文文 +2 位作者 黄璐 李云龙 申瑞玲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8,共10页
采用湿热处理(HM-T)、湿热复合普鲁兰酶处理(HM-E-T)、湿热复合微波处理(HM-M-T)、湿热复合柠檬酸处理(HM-C-T)4种方法,研究不同湿热处理对苦荞全粉(N-T)理化特性及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处理后苦荞全粉总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显... 采用湿热处理(HM-T)、湿热复合普鲁兰酶处理(HM-E-T)、湿热复合微波处理(HM-M-T)、湿热复合柠檬酸处理(HM-C-T)4种方法,研究不同湿热处理对苦荞全粉(N-T)理化特性及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处理后苦荞全粉总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HM-E-T效果最显著,HM-C-T次之;差示热量扫描仪检测结果显示,湿热处理后苦荞全粉黏度均显著降低且相变峰消失;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HM-T淀粉仍为A型结晶,HM-E-T淀粉由A型淀粉转变为A+B+V的多晶型,而HM-M-T和HM-C-T淀粉失去了原有晶形结构,淀粉相对结晶度从23.0%(N-T)下降至20.9%(HM-T)、18.4%(HM-E-T)、12.6%(HM-M-T)和10.6%(HM-C-T);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苦荞全粉微观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蛋白质和淀粉发生一定程度复合。体外消化结果显示,苦荞全粉中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从9.69%(N-T)分别增加到11.49%(HM-T)、14.12%(HM-E-T)、11.97%(HM-M-T)、13.01%(HM-C-T);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GI)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即57.85(N-T)>56.03(HM-T)>55.65(HM-M-T)>55.18(HM-C-T)>50.22(HM-E-T),特别是HM-E-T后的苦荞全粉eGI值降低效果最明显。复合湿热处理比湿热处理更能有效降低餐后谷物血糖生成指数(GI)值,其中HM-E-T后的苦荞全粉可作为低GI食品的理想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全粉 湿热处理 复合湿热处理 理化特性 体外消化
下载PDF
低升糖藜麦八宝粥的配比优化及其人体GI值测定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霞 周柏玲 +1 位作者 王海平 田翔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2-168,100,共8页
本研究旨在研制一款高营养(E/T≥0.40)、低升糖指数(GI≤55)的藜麦八宝粥。以藜麦为主要原料,复配其他升糖指数较低的谷物、豆类。采用氨基酸E/T营养模式、体外消化试验、感官评价优化原料配比。在此基础上通过人体试验测定产品GI值。... 本研究旨在研制一款高营养(E/T≥0.40)、低升糖指数(GI≤55)的藜麦八宝粥。以藜麦为主要原料,复配其他升糖指数较低的谷物、豆类。采用氨基酸E/T营养模式、体外消化试验、感官评价优化原料配比。在此基础上通过人体试验测定产品GI值。优化试验得出最佳原料配比为:谷物与豆类比例为35:65,谷物中藜麦、大麦仁、燕麦比例为22:6.5:6.5,豆类中鹰嘴豆、花生、绿豆、白芸豆、红小豆比例为15:15:12.5:12.5:10。在此条件下,藜麦八宝粥人体试验GI值为48,为低升糖食品,具有稳定血糖的作用;氨基酸E/T为0.41,达到FAO/WHO(1973)推荐氨基酸E/T模式≥0.40水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感官评分82.0,八宝粥滋味丰富、色泽鲜艳、口感较好。本研究所提供的研究内容旨在为低升糖八宝粥产品研制提供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升糖 藜麦 八宝粥 配比 GI 人体实验
下载PDF
加工方式对藜麦化学成分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敏 张倩芳 +1 位作者 栗红瑜 孟晶岩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17期43-45,48,共4页
以藜麦为原料,分别采用蒸、煮、焙炒、挤压膨化4种加工方式处理,对样品进行基础成分、总酚、黄酮检测分析和风味辨别。结果表明,4种加工方式未对藜麦的基础成分产生明显影响,加工后的藜麦总酚及黄酮含量都有所下降,采用煮的方式加工的... 以藜麦为原料,分别采用蒸、煮、焙炒、挤压膨化4种加工方式处理,对样品进行基础成分、总酚、黄酮检测分析和风味辨别。结果表明,4种加工方式未对藜麦的基础成分产生明显影响,加工后的藜麦总酚及黄酮含量都有所下降,采用煮的方式加工的藜麦总酚、黄酮损失率最大,分别为28.64%,39.63%;蒸藜麦能较大程度地保留总酚,保留率为91.82%;焙炒的方式能较大程度保留黄酮,保留率为86.43%。电子舌味觉分析显示,加工后的藜麦与原藜麦相比,酸、苦味均降低,鲜味均提高;挤压膨化加工的藜麦甜味值最大,酸味值最低;煮后的藜麦鲜味值最大,苦味值最低,蒸、煮方式加工的藜麦主成分分析最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加工方式 化学成分 电子舌
下载PDF
大枣黄酮的抗菌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新明 李群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22期12-14,共3页
利用乙醇提取枣黄酮,并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肉毒杆菌、化脓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8种细菌为供试菌株,试验发现枣黄酮对上述8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体外试验测定了枣黄酮... 利用乙醇提取枣黄酮,并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肉毒杆菌、化脓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8种细菌为供试菌株,试验发现枣黄酮对上述8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体外试验测定了枣黄酮对SMMC-7721,H22,S1803个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枣黄酮对上述3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8.36%±8.03%,53.15%±4.93%和86.08%±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黄酮 抗菌 抗肿瘤 抑制率
下载PDF
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艳婷 郭尚 +3 位作者 郭霄飞 郭伟伟 李国文 徐莉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0-340,共11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清香型白酒的酿造机理,分析传统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及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采用传统地缸发酵28 d,连续取样(第0,2,4,6,8,12,16,20,24,28天)获得10组清香型白酒酒醅样品,分别测定其真菌、细菌组... 为了更好地了解清香型白酒的酿造机理,分析传统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及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采用传统地缸发酵28 d,连续取样(第0,2,4,6,8,12,16,20,24,28天)获得10组清香型白酒酒醅样品,分别测定其真菌、细菌组成以及水分含量、酸度、pH值、淀粉含量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从清香型白酒酒醅样品中检出细菌分布在18个门,其中真菌分布在7个门;属水平分析共获得467个属,其中细菌属311个,主要包括乳酸菌属、小球菌属、明串珠菌属、魏斯氏菌属、泛菌属、阿克曼菌属、肥杆菌属、链球菌属等,乳酸菌属和小球菌属为优势菌属;真菌属156个,主要包括哈萨克酵母属、酵母属、库玛氏菌属、嗜热子囊菌属、曲霉属、威克汉姆酵母属等,其中哈萨克酵母属和酵母属为优势菌属,且在同一时期不同的发酵缸内微生物组成略有差异。对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与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与发酵温度和pH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水分和酒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比较而言,酒醅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与各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高通量测序技术 理化指标 微生物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杂豆主食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杜亚军 李红梅 李云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3-188,共6页
杂豆是除大豆之外的小宗淀粉质豆类的总称,也叫食用豆类,主要包括绿豆、豌豆、蚕豆等。杂豆营养丰富,还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我国杂粮谷类和薯类主食化研究已日趋广泛,杂豆主食化研究也取得一些进展。该文从杂豆的营养与加工特性、现代... 杂豆是除大豆之外的小宗淀粉质豆类的总称,也叫食用豆类,主要包括绿豆、豌豆、蚕豆等。杂豆营养丰富,还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我国杂粮谷类和薯类主食化研究已日趋广泛,杂豆主食化研究也取得一些进展。该文从杂豆的营养与加工特性、现代加工工艺和产品应用等方面综述杂豆主食化研究现状,同时提出今后杂豆主食化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豆 营养特性 加工特性 加工工艺 主食化产品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乳酸菌菌群结构及优良菌株的风味代谢特征
17
作者 施明丽 张钰婧 +5 位作者 任晓荣 张慧如 郭鑫磊 李云龙 张晓宇 许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72,共7页
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可培养技术分析山西老陈醋大曲、酒醪和醋醅中的乳酸菌菌群结构,并通过传统培养分离技术从中分离筛选产酸性能优良的乳酸菌菌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 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可培养技术分析山西老陈醋大曲、酒醪和醋醅中的乳酸菌菌群结构,并通过传统培养分离技术从中分离筛选产酸性能优良的乳酸菌菌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其在不同模拟培养基中的风味代谢特征。结果表明,大曲的主要乳酸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酒精和醋酸发酵阶段主要乳酸菌属为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杆菌属和片球菌属。共筛选出10株高产酸[总酸(8.26~24.30 g/L)和不挥发性酸(5.60~15.3 g/L)]的优良乳酸菌,经鉴定,4株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2株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2株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1为株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和1株为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ble)。10株乳酸菌菌株在MRS液体培养基和模拟醋醅培养基中代谢产生的有机酸总量和乳酸含量均较高;从4种模拟培养基中共检测出10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菌株在大麦豌豆培养基和模拟醋醅培养基(除乳酸片球菌L729)中代谢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较高;其中,植物乳植杆菌L19具有优良风味代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乳酸菌 菌群结构 分离 鉴定 有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壳聚糖/淀粉/苹果多酚复合膜对双孢蘑菇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新明 郭霄飞 郭尚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98-105,共8页
以壳聚糖、淀粉、苹果多酚为原料,制成壳聚糖/淀粉/苹果多酚复合膜涂剂,将新鲜双孢蘑菇分4组:4℃冷藏对照组;4℃冷藏+复合膜处理组;8℃冷藏对照组;8℃冷藏+复合膜处理组,处理组以复合膜涂剂对双孢蘑菇进行涂膜保鲜,对照组不对双孢蘑菇... 以壳聚糖、淀粉、苹果多酚为原料,制成壳聚糖/淀粉/苹果多酚复合膜涂剂,将新鲜双孢蘑菇分4组:4℃冷藏对照组;4℃冷藏+复合膜处理组;8℃冷藏对照组;8℃冷藏+复合膜处理组,处理组以复合膜涂剂对双孢蘑菇进行涂膜保鲜,对照组不对双孢蘑菇进行涂膜处理,研究了复合膜对双孢蘑菇贮藏期(0、4、8、12、16、20 d)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硬度、褐变度、维生素C、生物酶活力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复合膜涂剂对双孢蘑菇保鲜效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壳聚糖/淀粉/苹果多酚复合膜涂剂能显著降低双孢蘑菇贮藏期间的乙烯释放量、失重率、褐变度、呼吸强度、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抑制菇体硬度、维生素C、总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在4℃和8℃贮藏条件下,壳聚糖/淀粉/苹果多酚复合膜涂剂处理组的双孢蘑菇的新鲜度指标均比各自对照组好。综上结果表明,壳聚糖/淀粉/苹果多酚复合膜涂剂能较好的延缓双孢蘑菇贮藏期间品质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膜 壳聚糖 呼吸强度 乙烯释放量 可溶性蛋白质
原文传递
荞麦大米复合方便粥工艺配方优化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媛 闫茜 +2 位作者 侯晓玉 王健 李云龙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以荞麦、大米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复合方便粥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为采用蒸煮结合的熟化方法、荞麦水煮10 min汽蒸10 min、大米水煮12 min汽蒸3 min、荞麦大米质量比7∶3、荞麦炒制9 min、... 以荞麦、大米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复合方便粥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为采用蒸煮结合的熟化方法、荞麦水煮10 min汽蒸10 min、大米水煮12 min汽蒸3 min、荞麦大米质量比7∶3、荞麦炒制9 min、荞麦热风干燥温度135℃、干燥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荞麦大米复合方便粥口感最佳,复水率为243%,硬度为2904.771 N,复水后黏度为4.143 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方便粥 大米 品质
下载PDF
播期对糯玉米棒三叶生理指标、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侯磊 李靖涛 +4 位作者 周伟 南芝润 张杰 惠国强 田怀泽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170-178,共9页
为探讨山西省中部地区播期对糯玉米棒三叶生理指标、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对晋糯18和晋糯20这2个糯玉米品种在6个播期水平下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生理指标和蛋白质、... 为探讨山西省中部地区播期对糯玉米棒三叶生理指标、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对晋糯18和晋糯20这2个糯玉米品种在6个播期水平下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生理指标和蛋白质、淀粉和粗纤维等籽粒主要成分及产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日期的推迟,2个糯玉米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POD、MDA和GSH含量均呈递减趋势,叶绿素a/b、籽粒蛋白质、淀粉、粗纤维等主要成分含量和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晋糯20号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籽粒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晋糯18号,晋糯18号MDA、GSH含量及籽粒淀粉含量、产量显著高于晋糯20号;播期和品种互作对糯玉米棒三叶生理指标、籽粒品质及产量影响显著,晋糯20号在B1播期(4月26日)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比晋糯18号在B6播期(7月5日)下分别增加了82.56%、114.63%、88.14%、3.96%和15.46%,晋糯18号在B1播期(4月26日)下POD、MDA和GSH含量比晋糯20号在B6播期(7月5日)下分别增加了26.63%、214.29%和89.29%,晋糯18号在B5播期(6月21日)下淀粉含量比晋糯20号在B1播期(4月26日)下增加了2.86%,晋糯18号在B3播期(5月24日)下产量比晋糯20号在B6播期(7月5日)下增加了133.76%。综合考虑,山西省中部地区糯玉米在B3播期(5月24日)左右播种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播期 品种 棒三叶生理指标 籽粒品质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