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醒世姻缘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看其作者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立鹏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33,共6页
作者的群体性和不确定性是中国古典通俗小说的一大特点,这给古典小说研究领域造作了许许多多聚讼纷纭的疑案。《醒世姻缘传》作者西周生之谜,便是其中的一桩。这里,我想从此书文本各部分思想内容的差别,谈谈我对它作者的一些看法。 《... 作者的群体性和不确定性是中国古典通俗小说的一大特点,这给古典小说研究领域造作了许许多多聚讼纷纭的疑案。《醒世姻缘传》作者西周生之谜,便是其中的一桩。这里,我想从此书文本各部分思想内容的差别,谈谈我对它作者的一些看法。 《醒世姻缘传》虽与一般话本、拟话本和许多长篇章回小说的或纯系世代积累型,或已有某些“本事”而由一个作家据以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内容和结构 西周生 古典通俗小说 “三言” “二拍” 辅教之书 章回小说 《聊斋志异》 故事情节
下载PDF
论地域文学史学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乔力 武卫华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相对于学理观念的形而上,在文学史学科建构机制里,有关研究方法乃至更带有具体操作性的编撰模式,当属于形而下层面,是特定运思方式与表现行为的实施。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到按时代为序,作家、作品加社会文化... 相对于学理观念的形而上,在文学史学科建构机制里,有关研究方法乃至更带有具体操作性的编撰模式,当属于形而下层面,是特定运思方式与表现行为的实施。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到按时代为序,作家、作品加社会文化背景三要素组合式的主流模式,而地域文学史对之接纳的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即“主流—流变”以统领观照全局的研究模式。这里,不平衡性特征的生成基础,审美创变的价值认定尺度,最终直捷外化为具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学史 研究方法 “主流—流变” 模式
下载PDF
论地域文学史学的架构基础与范畴界定 被引量:6
3
作者 武卫华 乔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7-160,共4页
在大的文学史的多元化涵义中,各专门别类的文学史则分别建立于自我相对独立的架构基础上,而其相应的关注对象、表述内容也通常被局囿到有限的范畴界定中。地域文学史学因尚处在文本不丰、尤缺乏成熟理性归纳提升的初起阶段,故更需要前... 在大的文学史的多元化涵义中,各专门别类的文学史则分别建立于自我相对独立的架构基础上,而其相应的关注对象、表述内容也通常被局囿到有限的范畴界定中。地域文学史学因尚处在文本不丰、尤缺乏成熟理性归纳提升的初起阶段,故更需要前瞻性的学术本体意识及规范。它大致包含有四个方面:空间维度,即区界范围的确认;创作主体,即本籍贯作家的选择准则;客籍作家在地域文学史里的归属;创作载体,即某些特别作品(非本籍贯与无主名作者)的纳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学史学 架构基础 范畴界定
下载PDF
论秦观词的艺术精神及词史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乔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77,共5页
秦观词中所占分量不大的较单纯的应歌娱人之制为第一类,虽亦直承花间派风貌特征与价值取向而来,却洗涤秾艳绮靡色调而转趋于清丽柔曼,有的更暗暗透露出开始朝第二类融入的消息。第二类词或径直在习常的恋情别思里写进一己的真实情怀感受... 秦观词中所占分量不大的较单纯的应歌娱人之制为第一类,虽亦直承花间派风貌特征与价值取向而来,却洗涤秾艳绮靡色调而转趋于清丽柔曼,有的更暗暗透露出开始朝第二类融入的消息。第二类词或径直在习常的恋情别思里写进一己的真实情怀感受,或藉旧有范式以讬寓自我主体的新内涵。这虽在词史中已早具精彩先例,而秦观后来居上,于艺术表现方面多所拓展深化,将之提升到新的高度,它们占了秦词的大多数。第三类亦较少,其向诗化回归的艺术精神与苏轼对词体的革新之举桴鼓相应;唯秦观取径甚偏狭,仅注重到个体人生遭际和感情意绪的抒发,风格沉咽凄怨,是用整个生命悲剧来铸就,并无须再饰辞以成深曲隐约之姿,却最大可能地强化、张扬了词的容量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词 三种类型 艺术精神 词史意义
下载PDF
袁枚的文学观 被引量:4
5
作者 横田辉俊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期94-98,103,共6页
袁枚的文学观(日本)横田辉俊译者:乔力一王渔洋(1624一1711)在清初主张“神韵”,倡导宋诗,同时沈德潜(1673一1769)主张“格调”,倡导汉魏盛唐。但是沈德潜没有批判王渔洋。钱谦益(1582一1664)排斥... 袁枚的文学观(日本)横田辉俊译者:乔力一王渔洋(1624一1711)在清初主张“神韵”,倡导宋诗,同时沈德潜(1673一1769)主张“格调”,倡导汉魏盛唐。但是沈德潜没有批判王渔洋。钱谦益(1582一1664)排斥明格调派诗人(李梦阳,何景明,李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园诗话》 袁枚 袁中郎 《沧浪诗话》 王渔洋 公安派 杨万里 文学观 理论批评史 沈德潜
下载PDF
主体意识的高扬:论北宋中后期词的两种艺术精神及创作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乔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前期是唐宋词的极盛阶段。作为第一个颠峰,其标志是出现了变革词风、扩张词境、提高词的文化品位的苏轼。他一改艳科娱人的旧传统,全面向“诗”的道路回归,抒怀言志,使词深深浸润了士大夫文人的雅致。另一个标志... 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前期是唐宋词的极盛阶段。作为第一个颠峰,其标志是出现了变革词风、扩张词境、提高词的文化品位的苏轼。他一改艳科娱人的旧传统,全面向“诗”的道路回归,抒怀言志,使词深深浸润了士大夫文人的雅致。另一个标志是接受、改造并再发展传统的周邦彦。他专心于章法、语词、典故、声韵等纯艺术的精整完美,建立了可以供人借鉴效法的一套规范,化天然作人工,故号称“集大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精神 北宋中后期 主体意识 苏轼 周邦彦 曲子词 黄庭坚 士大夫文人 晁补之 创作特征
下载PDF
终结共总结:论宋末元初词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特色 被引量:2
7
作者 乔力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42-48,共7页
终结共总结:论宋末元初词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特色乔力南宋末元初词与南宋后期词共同构成唐宋词鼎盛阶段之后的深化阶段,是其后半部分,也为历经约六百年漫长进程、臻达文体之极至的整个唐宋词降下辉煌的帷幕,它由宋度宗咸淳元年(12... 终结共总结:论宋末元初词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特色乔力南宋末元初词与南宋后期词共同构成唐宋词鼎盛阶段之后的深化阶段,是其后半部分,也为历经约六百年漫长进程、臻达文体之极至的整个唐宋词降下辉煌的帷幕,它由宋度宗咸淳元年(1205)始,截止在元仁宗延佑七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与理论 吴文英 王沂孙 张炎 周邦彦 元初 审美意趣 咏物词 刘辰翁 创作实践
下载PDF
论《醒世姻缘传》的结构特征与情节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乔力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5-98,共4页
中国古代的长篇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类,是在长时期流传过程中,由众多说话者不断修订、补充而汇集成的作品,最后始由某文士执笔写定;所以,它的基本结构、情节早已有固定模式,人物命运已然结局,作家个人除却若... 中国古代的长篇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类,是在长时期流传过程中,由众多说话者不断修订、补充而汇集成的作品,最后始由某文士执笔写定;所以,它的基本结构、情节早已有固定模式,人物命运已然结局,作家个人除却若干细节的再创造、一般文辞的润饰外,很难另作根本性的变动。《金瓶梅》、《红楼梦》等则属文士的独立创作了,在这里,作家本人的生活积累、人生经历和艺术想象起到决定性作用,从而建构起一个自我创造的“世界”;但是,他们往往事先设计好整个小说的主体结构模式,乃至重要情节,而其他诸多细节、具体人物活动都只能在这种预定范围内开展进行。换言之,作家是在讲述已经编就的“故事”,由其挈领人物性格形象,使之于发展过程里渐次显现、凸露而活起来。这中间自然也贯注着他的全部激情,伴随人物浮沉聚散的遭际嬉笑怒骂,不时勃涌、闪动出即兴式浪花,遽现神来之笔,绝不可能总是按照周密的纲领计划运行;然而在总体上,却仍然象一带滔滔急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结构特征 《金瓶梅》 人物形象 结构模式 《红楼梦》 《三国演义》 平行结构 《西游记》 薛素姐
下载PDF
解构与重构:现代诗学体系的观念性建构方式 被引量:2
9
作者 章亚昕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91-196,共6页
作为现代艺术发展过程的新诗运动,是对古典诗歌传统的解构与重构.以白话诗取代旧体诗,发生变化的不仅是对话规则或者语言结构,而且也势必置换了整个语境.在现代知识分子文化精神日益疏离传统的文人墨客之际,写旧体诗就越来越像是举行一... 作为现代艺术发展过程的新诗运动,是对古典诗歌传统的解构与重构.以白话诗取代旧体诗,发生变化的不仅是对话规则或者语言结构,而且也势必置换了整个语境.在现代知识分子文化精神日益疏离传统的文人墨客之际,写旧体诗就越来越像是举行一个多余的仪式,亦即重新温习逐渐生疏的古典语境.这仿佛话剧取代戏曲之后的舞台情境,演员角色和观众期待都与以往有所不同,而导演的艺术观念更是举足轻重……这个比喻,应该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诗学体系的观念性建构方式(假设诗学相当于诗坛上的导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学 解构与重构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观念性 新诗运动 诗歌理论批评 《诗论》 语境 新时期
原文传递
《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的艺术提升管窥——以人物形象为中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伟 潘峰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72,共4页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后者在借鉴前者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把塑造人物形象放在小说的核心地位。首先,蒲松龄诸多“异史曰”中向我们传递了有意为之的信息,在具体创作中,作者又让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后者在借鉴前者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把塑造人物形象放在小说的核心地位。首先,蒲松龄诸多“异史曰”中向我们传递了有意为之的信息,在具体创作中,作者又让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采用直缀与横切交融的叙事策略,从而使得小说人物面貌出现了明显的新变。通过二者对人物关注度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文言小说进步的轨迹与发展趋势,及其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确立 面貌差异
下载PDF
关于《上高监司》套曲几个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2
11
作者 孔繁信 《文学遗产》 1986年第4期52-58,共7页
近来,陆续拜读了孟繁仁同志有关《上高监司》套的几篇文章:其中有《关于散曲〈上高监司〉》(香港《文汇报》1983年7月16日"笔汇",以下简称《高监司》)、《元散曲家刘时中的生平仕历》(《晋阳学刊》1984年第2期,下简称《仕历》)... 近来,陆续拜读了孟繁仁同志有关《上高监司》套的几篇文章:其中有《关于散曲〈上高监司〉》(香港《文汇报》1983年7月16日"笔汇",以下简称《高监司》)、《元散曲家刘时中的生平仕历》(《晋阳学刊》1984年第2期,下简称《仕历》)、《刘时中生卒时间笺证》(《山西大学学报》增刊,1984年第4期,下简称《笺证》),最近又读了答门岿同志的《散曲家刘时中有关问题澄疑》(《晋阳学刊》1985年第6期,下简称《澄疑》)等文后,很有启发,但也颇有些不同意见,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与孟繁仁同志商讨,并就教于广大读者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大学学报》 套曲 《文汇报》 刘时中 散曲家 生卒时间 不同意见 简称
原文传递
《士兵突击》与时代精神状况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丽军 马兵 +4 位作者 杜玉梅 李德林 周晨 侯姗姗 钱玉晓 《艺术广角》 2008年第4期19-25,18,共8页
一、慢热的《士兵突击》与经典化预期张丽军:电视剧《士兵突击》的热播和热评,引起我们很大的兴趣。网上查询的结果显示:目前关于《士兵突击》感想的有30多万条,关于许三多的有169万条,发帖量很大。张西在《南方周末》中说,百度《士... 一、慢热的《士兵突击》与经典化预期张丽军:电视剧《士兵突击》的热播和热评,引起我们很大的兴趣。网上查询的结果显示:目前关于《士兵突击》感想的有30多万条,关于许三多的有169万条,发帖量很大。张西在《南方周末》中说,百度《士兵突击》贴吧有280多万人次跟帖,点击率在3000多万。不仅存在着这样的群体性精神状况,单个个体的迷恋也是惊人的。我的一个硕士同学在校友录上留言:祝大家新年快乐,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大家笑)我的学生把“不抛弃,不放弃”作为他的博客个性签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状况 士兵 《南方周末》 网上查询 电视剧 经典化 点击率 群体性
下载PDF
明诗正变论:有关衍展进程的描述及文化特质之剖析
13
作者 乔力 《东岳论丛》 CSSCI 1998年第3期87-93,共7页
“正”、“变”是考察明代诗歌嬗变、发展的整体格局的特定术语。就“复古”——缘由传统建立又反向造成传统、“创新”——专注在自我抒发而建构与传统并立的另一种审美范型,这两种文学现象的盛衰消长比较里,描述其生发、繁盛及移易... “正”、“变”是考察明代诗歌嬗变、发展的整体格局的特定术语。就“复古”——缘由传统建立又反向造成传统、“创新”——专注在自我抒发而建构与传统并立的另一种审美范型,这两种文学现象的盛衰消长比较里,描述其生发、繁盛及移易更替的复杂过程。明诗之正变,是于各不同阶段内不同主流性艺术流派的排斥、交融所形成的“史”的演进脉络。它接受时代文化精神和社会的影响,但更多取决于文学自身的运作规律。其特质有三:强烈的主体自觉意识,浓厚的宗派观念与党同伐异指向,适时调节应变以不断改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阁体 七子派 公安派
下载PDF
穷究生命的底蕴——庐隐的悲剧意识及其创作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少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2-36,共5页
穷究生命的底蕴———庐隐的悲剧意识及其创作意义李少群(一)庐隐无疑是现代文坛上最具感伤色彩的女作家。正如苏雪林所说,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嫉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①对社会旧传统势力... 穷究生命的底蕴———庐隐的悲剧意识及其创作意义李少群(一)庐隐无疑是现代文坛上最具感伤色彩的女作家。正如苏雪林所说,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嫉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①对社会旧传统势力的抗争,对于女性命运的思索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意识 《海滨故人》 妇女解放 个性解放 个性主义 时代女性 女性文学 女作家 作品 女性意识
下载PDF
肇发传统:论花间词的审美理想与功能取向
15
作者 乔力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60-65,共6页
肇发传统:论花间词的审美理想与功能取向□乔力如果说敦煌写本民间词和中唐文士词属于新兴的音乐文学样式———曲子词的初生萌发的话,那么,自晚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词派便已臻达其成熟阶段,标志着无限辉煌的开端,并与南唐词共同... 肇发传统:论花间词的审美理想与功能取向□乔力如果说敦煌写本民间词和中唐文士词属于新兴的音乐文学样式———曲子词的初生萌发的话,那么,自晚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词派便已臻达其成熟阶段,标志着无限辉煌的开端,并与南唐词共同形成唐宋词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与繁盛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词 审美理想 温庭筠 《花间集》 曲子词 孙光宪 功能取向 菩萨蛮 欧阳炯 美学理想
下载PDF
综观通论 幽寻深探——评崔海正《东坡词研究》
16
作者 丰志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4期93-94,共2页
苏轼的巨大文学成就,于有宋一代被仰为泰山北斗,以后亦推尊备至,众口一辞,不过,若与其诗、文比较而言,也许他的词更具载开宗立派的划时代创造意义,在整个词坛的发展演变流程中影响至深且钜,乃致成为词学领域里的“显学”。但是,历年来... 苏轼的巨大文学成就,于有宋一代被仰为泰山北斗,以后亦推尊备至,众口一辞,不过,若与其诗、文比较而言,也许他的词更具载开宗立派的划时代创造意义,在整个词坛的发展演变流程中影响至深且钜,乃致成为词学领域里的“显学”。但是,历年来苏词的各种校笺编年及选注本虽屡屡面世,“题跋品评,所在多有,精析妙解,缤纷满目。然有关东坡词研究专著,则并不多见”(刘乃昌“序”),而崔海正同志的新著《东坡词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无论对词学界还是治苏轼者,都是颇有益的贡献。我与海正同志近年相识,十分欣喜于他所取得的卓异成绩,故细读此书一过,并拉杂记下自己的若干感受,以求证于学界通人和广大读者。全书总计为四章,在整体设思布局上已经显示出一种缜密的系统性与追求深化开拓的严肃学术品格。首先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词 苏轼词 发展演变 文学成就 苏词 学术品格 研究专著 系统性 大学出版社 以诗为词
下载PDF
诗话三帖
17
作者 章亚昕 《写作(中)》 1996年第5期13-14,共2页
第一帖给你一个姿态诗是语言艺术,故诗人口才好。岂只是口才,眼神也会说,表情也会说,更有肢体语言及服饰语言等等。当我读诗人刘祖慈的《诺木洪小停》时。
关键词 心电图 抒情主人公 语言艺术 姿态 肢体语言 服饰语 辩证法 表情 口才 相对论
下载PDF
“五四”这块文学界碑不容忽视——三论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
18
作者 郭延礼 《东岳论丛》 1986年第6期17-23,共7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学术界一般指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八十年文学发展的历史。近年来,有些同志鉴于中国近代史起迄年代说的变化,也主张将近代、现代文学史合起来,统称之为中国近代文学史,即把中国近代文学史的下限定... 中国近代文学史,学术界一般指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八十年文学发展的历史。近年来,有些同志鉴于中国近代史起迄年代说的变化,也主张将近代、现代文学史合起来,统称之为中国近代文学史,即把中国近代文学史的下限定为1949年。我以为并不十分妥当。史学界有部分同志主张把中国近代史的时限定为1840——1949年,主要是认为历史分期应以经济形态和社会性质为标志。而中国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文学 鸦片战争 白话文 梁启超 社会性质 十月革命 史学界 新中国 无产阶级革命
下载PDF
文学的追求
19
作者 乔力 《东岳论丛》 1986年第4期99-101,共3页
每个人都有自己寄托理想的一定外化形式,我,选择了文学。尽管最初还只是一种不够稳定的热情,一个虽美好却朦胧的愿望,但它是坚毅执着的。随着岁月的推移、人生阅历的丰富和学识的增长,从史蒂文生“宝岛”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精巧构思中,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寄托理想的一定外化形式,我,选择了文学。尽管最初还只是一种不够稳定的热情,一个虽美好却朦胧的愿望,但它是坚毅执着的。随着岁月的推移、人生阅历的丰富和学识的增长,从史蒂文生“宝岛”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精巧构思中,在拜伦洋溢着牺牲精神的自由诗篇里;自莱蒙托夫总在寻觅新奇刺激、找不到生活位置而焦灼不安的“多余人”形象上,到贝克特通体贯注了深刻惶恐情绪、已然绝望却仍在期望着什么的“等待戈多”;由首创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批评理论的丹纳至中西交汇、博大情深的钱钟书……终于,我的文学意识渐趋明晰,认定这就是毕生追求的事业。十年,二十年,在山区的建设工地上,在喧闹的集体宿舍里,我一步步地走了过来。当然,那步履是艰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色彩 古典文学研究 二十年 精巧构思 文学意识 外化形式 生活位 自由诗 集体宿舍 审美把握
下载PDF
时代选择与艺术归指——论北南宋之交词
20
作者 乔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8-20,24,共4页
设若从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体自身运动规律的双重视角出发,结合着主体创作意识和作品间显示的审美特征,去考察唐宋词萌生、发展乃至嬗变的整个进程,那么,自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前期(约略为神宗熙宁初至宁宗开禧末,1068—1207)的一百四十年... 设若从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体自身运动规律的双重视角出发,结合着主体创作意识和作品间显示的审美特征,去考察唐宋词萌生、发展乃至嬗变的整个进程,那么,自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前期(约略为神宗熙宁初至宁宗开禧末,1068—1207)的一百四十年,可以视为鼎盛阶段,名家蜂起、诸体大备而众美咸集,由之将曲子词这种新兴音乐文学样式推向辉煌的巅峰。不过,两宋词如春兰秋菊,风貌格调各具胜境,形成鲜明差异,则正在于北南宋之交的一段时期,即自北宋钦宗靖康初(1126)到南来高宗绍兴末(1162)的大约三十余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选择 曲子词 北宋中后期 审美特征 南宋前期 社会文化背景 朱敦儒 苏轼 双重视角 叶梦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