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常用抗肿瘤中药的作用机制及抗肿瘤方剂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姣 于佳 +1 位作者 胡万福 贾明丽 《癌症进展》 2020年第9期884-886,900,共4页
肿瘤是目前公认的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临床中肿瘤的治疗多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方法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随着人们对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认同度增高,以及中医对肿瘤的认识逐渐深入,中医中药治疗肿瘤... 肿瘤是目前公认的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临床中肿瘤的治疗多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方法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随着人们对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认同度增高,以及中医对肿瘤的认识逐渐深入,中医中药治疗肿瘤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书籍,针对肿瘤发生的不同病因病机,就目前临床常用抗肿瘤中药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抗肿瘤方剂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药 方剂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望清 何义先 +1 位作者 马延河 张磊 《中国医药》 2011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8和TNF-...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IL-6、IL-8和TNF-α水平[(158.4±25.8)ng/L、(168.3±18.8)ng/L、(2.9±1.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68.8±5.8)ng/L、(62.3±7.5)ng/L、(0.8±0.2)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依次逐级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IL-6、IL-8和TNF-α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IL-10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望清 马延河 +1 位作者 何义先 张磊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2期25-26,29,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急性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原文传递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谷氨酸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4
作者 马丽莉 赵玉武 《前卫医药杂志》 2001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 观察 3 3℃亚低温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时细胞外液中谷氨酸的影响 ,以及脑缺血组织一氧化氮的变化。方法 采用栓线法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 ,检测不同时点谷氨酸及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 在脑缺血期间 ,亚低温组不同时点上谷氨酸... 目的 观察 3 3℃亚低温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时细胞外液中谷氨酸的影响 ,以及脑缺血组织一氧化氮的变化。方法 采用栓线法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 ,检测不同时点谷氨酸及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 在脑缺血期间 ,亚低温组不同时点上谷氨酸及一氧化氮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体温组。结论 亚低温时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及一氧化氮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亚低温 谷氨酸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