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蝎毒多肽促进5-氟尿嘧啶抑制H22肝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隋文文 张维东 +4 位作者 武利存 王兆朋 张月英 王朝霞 贾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2-397,共6页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增强5-氟尿嘧啶(5-Fu)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建立H22肝癌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蝎毒多肽(20 mg/kg)组、5-Fu(20 mg/kg)组、联合组(5-Fu+蝎毒多肽),每组20只。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增强5-氟尿嘧啶(5-Fu)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建立H22肝癌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蝎毒多肽(20 mg/kg)组、5-Fu(20 mg/kg)组、联合组(5-Fu+蝎毒多肽),每组20只。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PTEN、PI3K、P-Akt、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PTEN、PI3K、P-Akt、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联合组、5-Fu组、蝎毒多肽组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较模型组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联合组和5-Fu组瘤质量和肿瘤体积差异亦显著(P<0.05)。与荷瘤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明显下调PI3K、P-Akt、HIF-1α表达(P<0.01),上调PTEN表达(P<0.01),降低MVD(P<0.01)。结论蝎毒多肽可促进5-Fu抑制小鼠H22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微环境中PI3K、P-Akt、HIF-1α的表达,上调PTE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多肽 H22肝癌 缺氧诱导因子-1a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双膦酸盐类药物及其应用综述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威 鲁艳芹 韩金祥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6期105-110,共6页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焦磷酸盐类似物,特定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它们对于骨组织具有高选择性。双膦酸盐可分为两种作用模式:不含氮的双膦酸盐通过整合到三膦酸腺苷不可水解的类似物中,引起破骨细胞凋亡;含氮的双膦酸盐通过抑制FP...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焦磷酸盐类似物,特定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它们对于骨组织具有高选择性。双膦酸盐可分为两种作用模式:不含氮的双膦酸盐通过整合到三膦酸腺苷不可水解的类似物中,引起破骨细胞凋亡;含氮的双膦酸盐通过抑制FPP合酶,使APPPI积累以及抑制蛋白质的异戊稀化,引起破骨细胞凋亡。双膦酸盐能有效抑制骨吸收,减少骨骼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和减少恶性肿瘤的骨转移等,因此可被用于治疗骨质疏松、Paget’s病、成骨不全症等疾病,但应用后会出现发热、腹痛、眼部不适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作用机制 构效关系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蝎毒多肽提取物对5-Fu干预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朝霞 王兆朋 +4 位作者 贾青 张月英 韩琛 张钰 王恒孝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6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对5-Fu干预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化疗组及PESV高、低剂量组,模型组接种H22肝癌,化疗组ip 20 mg/kg 5-Fu,PESV组化疗同时ig 40、10 mg/kg PESV,连续干预28 ...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对5-Fu干预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化疗组及PESV高、低剂量组,模型组接种H22肝癌,化疗组ip 20 mg/kg 5-Fu,PESV组化疗同时ig 40、10 mg/kg PESV,连续干预28 d后处死,计算瘤质量、抑瘤率、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鸡红细胞吞噬实验检测H22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中T细胞亚群、NK细胞和NKT细胞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FN-γ和IL-4的分泌水平。结果与化疗组比较,PESV高剂量组瘤质量明显减轻(P<0.05);低、高剂量组的脾脏指数、高剂量组胸腺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高剂量组CD4+T/CD8+T值及高、低剂量组NK/NKT细胞均显著升高(P<0.05、0.01、0.001)。与化疗组比较,PESV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增高,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PESV可逆转5-Fu干预H22荷瘤小鼠导致的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多肽提取物 5-FU H22荷瘤小鼠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蝎毒多肽提取物促进自噬抑制S_(180)肉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璐璐 张维东 +5 位作者 武力存 张月英 王兆朋 王朝霞 贾青 赵嵌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提取物(polypeptide extract from scorpion venom,PESV)抑制S180肉瘤的机制。方法小鼠30只,建立S180肉瘤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PESV组和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组,每组10只,给药组ig给药,连续给药14 d。绘...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提取物(polypeptide extract from scorpion venom,PESV)抑制S180肉瘤的机制。方法小鼠30只,建立S180肉瘤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PESV组和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组,每组10只,给药组ig给药,连续给药14 d。绘制肿瘤体积生长曲线并且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eclin1、MAP1LC3A、CD133的蛋白表达差异;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Beclin1、MAP1LC3A、CD133的蛋白表达。结果 PESV组和RAPA组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ESV组与RAPA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7.9%和25.0%(P<0.05)。与对照组相比,PESV组和RAPA组Beclin1、MAP1LC3A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且CD133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 PESV可抑制S180肉瘤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MAP1LC3A的表达及抑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多肽提取物 S180肉瘤 自噬 肿瘤干细胞 雷帕霉素
原文传递
蝎毒多肽提取物联合雷帕霉素抑制H22肝癌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嵌嵌 张维东 +4 位作者 武利存 王兆朋 张月英 张璐璐 王朝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联合雷帕霉素(RAPA)对H_(22)肝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昆明小鼠,皮下接种H_(22)肝癌肿瘤细胞悬液建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PESV组(20 mg/kg)、RAPA组(2.5 mg/kg)和P...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联合雷帕霉素(RAPA)对H_(22)肝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昆明小鼠,皮下接种H_(22)肝癌肿瘤细胞悬液建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PESV组(20 mg/kg)、RAPA组(2.5 mg/kg)和PESV+RAPA组(联合组),每组10只。连续药物干预14 d,隔日测量肿瘤体积,记录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表达水平。以Ⅷ因子标记肿瘤微血管,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连续药物治疗14d后,PESV组、RAPA组、联合组肿瘤生长速度较模型组明显减慢(P<0.05、0.01),抑瘤率分别为17.7%、29.2%、44.8%。与模型组相比,3个给药组的mTOR、HIF-1α、VEGF-A的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0.01),MVD不同程度降低(P<0.05、0.01)。联合组肿瘤体积以及蛋白表达量均低于RAPA组(P<0.05、0.01)。结论 PESV联合RAPA能够抑制H22肝癌小鼠肿瘤血管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微环境中mTOR、HIF-1α、VEGF-A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多肽 雷帕霉素 血管生成 H22肝癌移植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蝎毒多肽提取物联合5-氟尿嘧啶对H_(22)肝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郑安红 张维东 +4 位作者 王兆朋 王朝霞 武利存 贾青 张月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olypeptide extract from scorpion venom,PESV)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昆明小鼠,...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olypeptide extract from scorpion venom,PESV)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昆明小鼠,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悬液建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5-氟尿嘧啶组(5-Fu组)、联合组(PESV+5-Fu),每组20只,连续干预14天,隔日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体积增殖曲线,并计算抑瘤率;HE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AS)双标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VM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用LeicaQwin V3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灰度值半定量分析。结果联合组和5-Fu组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较荷瘤对照组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联合组和5-Fu组瘤重和肿瘤体积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和PAS双标法检测显示,联合组VM密度明显低于荷瘤对照组和5-Fu组(P<0.01);与荷瘤对照组比较,联合组HIF-1α和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PESV联合5-Fu可抑制小鼠H22肝癌移植瘤VM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微环境中HIF-1α和MMP-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拟态 蝎毒液类 缺氧诱导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H22肝癌移植瘤
下载PDF
新黄酮类化合物的脱甲基反应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娜 王晓静 +2 位作者 孙捷 王兵 李慧娟 《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51-55,共5页
以3,4-二甲氧基苯甲醛(1)为起始原料,使用文献已报道的三氟乙酸法合成了3个含两个甲氧基取代基的新黄酮类化合物4a-4c,在新制碘化铝的催化下发生脱甲基反应,合成了3个含多个羟基取代基的新黄酮类化合物5a-5c,产率均高于90%.所有目标化... 以3,4-二甲氧基苯甲醛(1)为起始原料,使用文献已报道的三氟乙酸法合成了3个含两个甲氧基取代基的新黄酮类化合物4a-4c,在新制碘化铝的催化下发生脱甲基反应,合成了3个含多个羟基取代基的新黄酮类化合物5a-5c,产率均高于90%.所有目标化合物均经过IR,~1H NMR,ESI-MS对其进行了结构确认.通过测定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两个方面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脱甲基后产物活性均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黄酮类化合物 脱甲基 碘化铝 抗氧化
下载PDF
对氨基苯甲脒亚胺基甲酸正己酯盐酸盐的合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娜 王丽颖 +3 位作者 王晓静 王兵 孙敬勇 孙捷 《化学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636-639,共4页
为了降低对氨基苯甲脒亚胺基甲酸正己酯盐酸盐的合成成本,以对硝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与盐酸羟胺在三氯化铁的催化下反应生成对硝基苯腈,收率75%.硝基苯腈与氯化铵发生成脒反应生成对硝基苯甲脒,收率63.6%.它在碱性条件下与氯甲酸正己酯... 为了降低对氨基苯甲脒亚胺基甲酸正己酯盐酸盐的合成成本,以对硝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与盐酸羟胺在三氯化铁的催化下反应生成对硝基苯腈,收率75%.硝基苯腈与氯化铵发生成脒反应生成对硝基苯甲脒,收率63.6%.它在碱性条件下与氯甲酸正己酯发生酰化反应得到对硝基苯甲脒亚胺基甲酸正己酯,收率96.7%.得到的正己酯经还原反应得到对氨基苯甲脒亚胺基甲酸正己酯,收率85.3%.最后与氯化氢成盐得对氨基苯甲脒盐酸盐,收率高达99.2%.终产物经1 H NMR和ESI-MS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苯甲脒亚胺基甲酸正己酯盐酸盐 达比加群酯 合成
下载PDF
4-芳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降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玉恒 孙捷 +1 位作者 杨洁 王晓静 《化学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357-361,共5页
以苯乙酮类化合物和碳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了3个含有甲氧基的苯甲酰乙酸乙酯类化合物,在70%的浓硫酸催化下与取代的苯酚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具有甲氧基的4-芳基香豆素4a-4d,在新制的碘化铝的催化下脱甲基,合成了4个含有多羟基的化合物5a-5d... 以苯乙酮类化合物和碳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了3个含有甲氧基的苯甲酰乙酸乙酯类化合物,在70%的浓硫酸催化下与取代的苯酚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具有甲氧基的4-芳基香豆素4a-4d,在新制的碘化铝的催化下脱甲基,合成了4个含有多羟基的化合物5a-5d.所有目标化合物均经过IR、1H NMR、ESI-MS对其进行了结构确认.通过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AGEs形成自由基活性来评价其体外降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芳基香豆素 脱甲基 Α-葡萄糖苷酶 AGES
下载PDF
3-(4′-苯甲酰基氨基-苯基)-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降血糖活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玉恒 孙捷 +1 位作者 杨洁 王晓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8-174,共7页
首先以对氨基苯乙酸和水杨醛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Perkin缩合反应,再经盐酸酸化合成了3个3-芳基香豆素类化合物4a~4c;再与取代苯甲酰氯6a~6h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得到了10个3-(4′-苯甲酰基氨基-苯基)香豆素类化合物7a~7j。所有目标化... 首先以对氨基苯乙酸和水杨醛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Perkin缩合反应,再经盐酸酸化合成了3个3-芳基香豆素类化合物4a~4c;再与取代苯甲酰氯6a~6h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得到了10个3-(4′-苯甲酰基氨基-苯基)香豆素类化合物7a~7j。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1H NMR,^(13)C NMR,ESI-MS进行了确证。通过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形成抑制活性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7f(IC_(50)=10.84±0.36μmol/L)表现出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化合物7g(IC_(50)=5.01±0.55μmol/L)对AGEs形成抑制活性远高于阳性药氨基胍盐酸盐(AG,IC_(50)=290.31±7.32μmol/L),这些结果为抗糖尿病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苯甲酰基氨基-苯基)-香豆素衍生物 合成 Perkin缩合反应 α-葡萄糖苷酶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糖尿病
下载PDF
苄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玉恒 孙捷 +1 位作者 李娜 王晓静 《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289-300,共12页
苄基香豆素类化合物一般包括3-苄基香豆素类与4-苄基香豆素类,研究表明苄基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抗凝血、抗肿瘤、抗氧化等,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被用于激光染料、荧光探针及荧光增白剂等方面.随着苄基香豆素... 苄基香豆素类化合物一般包括3-苄基香豆素类与4-苄基香豆素类,研究表明苄基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抗凝血、抗肿瘤、抗氧化等,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被用于激光染料、荧光探针及荧光增白剂等方面.随着苄基香豆素类化合物药理活性和临床疗效的深入研究,其合成方法也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科研人员对这方面的研究,对3-苄基香豆素类与4-苄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目前,合成苄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Knoevenagel缩合反应、Negishi交叉偶联反应、Suzuki交叉偶联反应等.期望本文为新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基香豆素 合成方法 交叉偶联
下载PDF
π-π堆叠和化学交联共同作用的聚合物胶束的构建及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晓霖 武颖丽 +3 位作者 杨宇 公续金 刘晏娜 姚庆强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共9页
目的合成能实现π-π堆叠和化学交联共同作用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b-P(TMC-COOH)-b-P(CL-Bz),提高胶束在血液循环中的稳定性以及药物在胶束中的滞留。方法通过含有苄基侧链的碳酸酯单体(TMC-Bz)构建了PEG-b-P(TMC-Bz)嵌段。然后,通过P... 目的合成能实现π-π堆叠和化学交联共同作用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b-P(TMC-COOH)-b-P(CL-Bz),提高胶束在血液循环中的稳定性以及药物在胶束中的滞留。方法通过含有苄基侧链的碳酸酯单体(TMC-Bz)构建了PEG-b-P(TMC-Bz)嵌段。然后,通过PEG-b-P(TMC-Bz)末端羟基引发使含有苯环侧链的己内酯单体(CL-Bz)开环聚合,生成PEG-b-P(TMC-Bz)-b-P(CL-Bz)。最后,在Pd/C作用下脱去P(TMC-Bz)中的苄基,构建出PEG-b-P(TMC-COOH)-b-P(CL-Bz)。对合成的单体及聚合物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另外,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对基于该聚合物制备的(交联)空胶束及载药胶束进行表征,并通过GPC对交联反应时间以及交联剂用量对交联度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结果成功合成了PEG-b-P(TMC-COOH)-b-P(CL-Bz)聚合物。用该聚合物制备的交联聚合物胶束粒径较小(~80 nm)且均一,而且对紫杉醇的包封率可以达到90%以上。基于聚合物中活化的羧基和交联剂胱胺二盐酸盐中的氨基的交联反应在12 h之内结束,且交联程度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大而增大。结论成功构建了能实现π-π堆叠和化学交联共同作用的PEG-b-P(TMC-COOH)-b-P(CL-Bz)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合成 开环聚合 化学交联 Π-Π堆积 聚合物胶束
原文传递
3-苯甲酰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玉恒 杨洁 +1 位作者 孙捷 王晓静 《化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55-60,共6页
以2,4,6-三甲基苯甲酰氯为原料合成2,4,6-三甲基苯甲酰乙酸乙酯2a.以水杨醛类化合物与苯甲酰乙酸乙酯类化合物,六氢吡啶为催化剂在乙醇中发生环合反应,合成了8个3-苯甲酰基类化合物4a-4h,所有的化合物只需要重结晶纯化,就能得到纯度较... 以2,4,6-三甲基苯甲酰氯为原料合成2,4,6-三甲基苯甲酰乙酸乙酯2a.以水杨醛类化合物与苯甲酰乙酸乙酯类化合物,六氢吡啶为催化剂在乙醇中发生环合反应,合成了8个3-苯甲酰基类化合物4a-4h,所有的化合物只需要重结晶纯化,就能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产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经过^(13)C NMR,^(1 )H NMR,ESI-MS对其进行了结构确认.在412 nm处,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测定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乙酸乙酯 六氢吡啶 乙酰胆碱酯酶 丁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3-芳基香豆素衍生物作为潜在的抗 AD 药物体外活性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玉恒 杨洁 +2 位作者 苗宇航 孙捷 王晓静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基于多奈哌齐的结构,设计合成3-芳基香豆素衍生物,并测定其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及对三氯化铝诱导的斑马鱼幼鱼运动迟缓的行为学影响。方法基于拼合原理,通过氧化、还原胺化等反应合成2个3-芳基香豆素衍生物并鉴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釆用... 目的基于多奈哌齐的结构,设计合成3-芳基香豆素衍生物,并测定其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及对三氯化铝诱导的斑马鱼幼鱼运动迟缓的行为学影响。方法基于拼合原理,通过氧化、还原胺化等反应合成2个3-芳基香豆素衍生物并鉴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釆用Ellman法,并做相应调整,测定目标化合物对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利用Zebrobox斑马鱼行为分析仪测定目标化合物对三氯化铝诱导的斑马鱼幼鱼运动迟缓的行为学影响。结果合成了2个3-芳基香豆素衍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9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较好,其中对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心。值分别为(0.051±0.002)μmol·L^-1和(1.46±0.07)μmol·L^-1,结果接近于阳性药多奈哌齐[IC50值分别为(0.012±0.001)μmol·L^-1和(2.66±0.02)μmol·L^-1.化合物9对三氯化铝诱导的斑马鱼幼鱼运动迟缓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结论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两种胆碱酯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以为3-芳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成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芳基香豆素衍生物 Ellman法 胆碱酯酶 斑马鱼
原文传递
4-苄基-2-[(R)-1[-3,5-二(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吗啉-3-酮的不对称转化的动态动力学拆分
15
作者 丁军 吴忠玉 +1 位作者 孙敬勇 姚庆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94-1397,共4页
以4-苄基-2-羟基吗啉-3-酮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制备得到一对非对映异构体4-苄基-2-[(R)-1-[3,5-二(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吗啉-3-酮,然后以叔丁醇钾为碱环境,利用不对称转化的动态动力学拆分,转化为手性纯(R)-4-苄基-2-[(R)-1-[3,5-二(三... 以4-苄基-2-羟基吗啉-3-酮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制备得到一对非对映异构体4-苄基-2-[(R)-1-[3,5-二(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吗啉-3-酮,然后以叔丁醇钾为碱环境,利用不对称转化的动态动力学拆分,转化为手性纯(R)-4-苄基-2-[(R)-1-[3,5-二(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吗啉-3-酮。转化后手性产物与非对映异构体的比例为96∶4,在工业化制备神经激肽-1(NK-1)受体阻滞剂阿瑞吡坦过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苄基-2-羟基吗啉-3-酮 非对映异构体 叔丁醇钾 不对称转化的动态动力学拆分 医药与日化原料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笛 杨尚军 白少岩 《食品与药品》 CAS 2016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研究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提取后,利用正相硅胶色谱,反向制备色谱,ODS柱色谱等手段对该植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碳谱(^(13)C N... 目的研究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提取后,利用正相硅胶色谱,反向制备色谱,ODS柱色谱等手段对该植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电子轰击质谱(E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分离鉴定为β-谷甾醇(Ⅰ),槲皮素(Ⅱ),胡萝卜苷(Ⅲ),豆甾醇(Ⅳ),偏诺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Ⅴ),熊果酸(Ⅵ),薯蓣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糖苷(Ⅶ),葡萄糖(Ⅷ),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Ⅸ),山奈酚(Ⅹ)。结论化合物Ⅱ,Ⅹ为种首发,化合物Ⅵ,Ⅷ为属首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重楼属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延龄草根及根茎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贾兰婷 杨尚军 白少岩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02,共4页
目的:对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ODS反相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偏诺皂苷元-3-O-α... 目的:对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ODS反相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1),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2),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3),豆甾醇(4),β-谷甾醇(5),胡萝卜苷(6),紫云英苷(7),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6'-十六烷酸酯(8),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9),熊果酸(10)。结论:化合物4,8,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龄草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蝎毒多肽增强5-氟尿嘧啶对H_(22)肝癌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安红 张维东 +4 位作者 王兆朋 王朝霞 贾青 张月英 武利存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65-1469,共5页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增强5-氟尿嘧啶(5-Fu)对肝癌H22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以接种H22肝癌小鼠腹水方法建立小鼠荷瘤模型,在接种后第7天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蝎毒多肽(20 mg/kg)组、5-Fu(15 mg/kg)组、低剂量蝎毒多肽(5 mg/kg)+5-Fu组...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增强5-氟尿嘧啶(5-Fu)对肝癌H22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以接种H22肝癌小鼠腹水方法建立小鼠荷瘤模型,在接种后第7天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蝎毒多肽(20 mg/kg)组、5-Fu(15 mg/kg)组、低剂量蝎毒多肽(5 mg/kg)+5-Fu组、高剂量蝎毒多肽(20 mg/kg)+5-Fu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21 d。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给药组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1),微血管密度(MVD)及NF-κB、MMP-9、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5-Fu组相比,高剂量蝎毒多肽+5-Fu组的MVD及NF-κB、MMP-9、VEGF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而低剂量蝎毒多肽+5-Fu组则无显著改变。结论蝎毒多肽可增加5-Fu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22肝癌组织NF-κB通路及MMP-9、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多肽 肝癌H22 核因子-Κ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原文传递
血管生成素-2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安红 张维东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52-355,共4页
肿瘤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快速增殖和转移的重要途径,多种细胞及分子因素参与肿瘤血管生成过程。血管生成素-2(Ang-2)是重要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一,主要通过松解血管结构、破坏血管稳定性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近年来研究证实Ang-2在... 肿瘤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快速增殖和转移的重要途径,多种细胞及分子因素参与肿瘤血管生成过程。血管生成素-2(Ang-2)是重要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一,主要通过松解血管结构、破坏血管稳定性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近年来研究证实Ang-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与其他血管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新生血管形成。随着研究的新进展,Ang-2不仅会成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靶点,而且联合其他信号通路作为共同靶点将进一步提高临床抗肿瘤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类 肿瘤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原文传递
筒鞘蛇菰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海云 杨尚军 白少岩 《食品与药品》 CAS 201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f.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核磁共振波谱(NMR)和电子轰击质谱(EI-MS)等对该植物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1个单体化... 目的研究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f.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核磁共振波谱(NMR)和电子轰击质谱(EI-MS)等对该植物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乙酸羽扇豆醇(Ⅰ)、硬脂酸(Ⅱ)、β-谷甾醇(Ⅲ)、胡萝卜苷(Ⅳ)、没食子酸(Ⅴ)、短叶苏木酚酸乙酯(Ⅵ)、圣草酚(Ⅶ)、三叶苷(Ⅷ)、毛蕊异黄酮-7-O-β-D-葡糖苷(Ⅸ)、3',4'-二羟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Ⅹ)、3-羟基根皮苷(Ⅺ)。结论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化合物Ⅱ、Ⅵ、Ⅸ、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鞘蛇菰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